分线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2835发布日期:2020-05-08 19:50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分线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绞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线盘。



背景技术:

绞线装置也称绞丝装置,甚至还被业界称为成缆装置。这种装置既可以将多根导体如裸铜线、铝包铜导体等绞合成股状导体,可将多根股状导体绞合成束状导体(业界称为导电缆芯),是电线电缆制造厂商广为使用的设备。

一般绞线装置均配备有分线盘,待绞合于中心导体外周的多根导体在经过分线盘的引导后,绞合于中心导体的外周上。

生产中,绞合在中心导体外周的股状导体数量会根据设计要求发生改变。为此,一般在分线盘上开设多个供导体穿过的走线孔;使用者进而根据导体的数量选取对应数量的走线孔。

如此生产出来的电缆中的一部分存在股状导体分布不均匀、相邻股状导体间存在缝隙。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线盘,来解决股状导体分布不均匀、相邻股状导体间存在缝隙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线盘,一种分线盘,包括盘体、多个调节座及多个过线器;所述盘体上设有环形轨道;所述调节座可沿环形轨道滑动且可固定地安装于环形轨道上的任意位置;所述过线器与调节座一一对应且设置于调节座上,过线器可随调节座相对环形轨道滑动。

上述分线盘,适用于电缆绞线设备。一般调节座的数量应当不小于待绞合导体的数量。使用中,确定待绞合导体数量n,从多个调节座中选取n个调节座。沿环形轨道滑动选取的n个调节座,使n个调节座以均匀间隔且固定地安装于环形轨道上。n根待绞合导体一一对应穿过n个调节座上的过线器,使得n根待绞合导体能以相对中心导体外周均匀分布的状态被绞合到中心导体的外周上,如此电缆中的外围的股状导体分布均匀、且相邻股状导体间没有缝隙。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座包括滑动支座和阻尼调节件,所述滑动支座可滑动地安装于环形轨道上,所述阻尼调节件设置于滑动支座上并可调节滑动支座与环形轨道相对滑动的阻尼;所述过线器设置于滑动支座上。以滑动支座实现调节座与环形轨道的滑动配合结构简单,且以阻尼调节件调节滑动支座与环形轨道相对滑动的阻尼调节方便。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支座包括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分别扣设于环形轨道导向方向的两侧,所述阻尼调节件的一端与第一扣件连接,阻尼调节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扣件连接,阻尼调节件可调节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与环形轨道两侧的抵接力;所述过线器设置于第一扣件或第二扣件上。使用中,阻尼调节件通过调节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与环形轨道两侧的抵接力,可调节第一扣件与环形轨道之间的摩擦力、第二扣件与环形轨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实现调节滑动支座与环形轨道相对滑动的阻尼。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件靠近环形轨道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环形轨道靠近第一扣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环,所述第一导向环位于第一导向槽内。在第一扣件受力发生相对环形轨道侧翻的趋势时,通过第一导向环与第一导向槽内壁的抵接,可提高第一扣件与环形轨道安装配合的稳定性,降低第一扣件相对环形轨道侧翻的风险。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件靠近环形轨道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环形轨道靠近第二扣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环,所述第二导向环位于第二导向槽内。在第二扣件受力发生相对环形轨道侧翻的趋势时,通过第二导向环与第二导向槽内壁的抵接,可提高第二扣件与环形轨道安装配合的稳定性,降低第二扣件相对环形轨道侧翻的风险。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调节件通过螺纹调节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与环形轨道两侧的抵接力。螺纹调节的结构简单,且方便。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中的一个设有通孔,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相通的螺纹孔;所述阻尼调节件的穿设于通孔和螺纹孔内,阻尼调节件的一端与螺纹孔螺纹配合,阻尼调节件的另一端与通孔远离螺纹孔一侧的端面抵接。转动阻尼调节件,使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相互靠近或远离,如此调节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与环形轨道抵接力的方式简单。如此也可实现第一扣件、第二扣件、阻尼调节件及环形轨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件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扣件设有第二夹持部,所述过线器设置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以夹持固定过线器的结构简单。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线器呈圆柱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设于过线器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部上靠近第二夹持部的一侧设有与过线器外周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过线器安装于第一凹槽内。通过第一凹槽,可降低过线器滑动脱离第一夹持部,以此可提高过线器安装的稳定性。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部上靠近第一夹持部的一侧设有与过线器外周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过线器安装于第二凹槽内。通过第二凹槽,可降低过线器滑动脱离第二夹持部,以此可提高过线器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所述分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一实施例所述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分线盘,110、盘体,111、环形轨道,111a、第一导向环,111b、第二导向环,120、调节座,121、滑动支座,122、第一扣件,122a,第一导向槽,122b、第一夹持部,122e、第一凹槽,123、第二扣件,123a、第二导向槽,123b、第二夹持部,123e、第二凹槽,124、阻尼调节件,130、过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线盘100,包括盘体110、多个调节座120及多个过线器130;所述盘体110上设有环形轨道111;所述调节座120可沿环形轨道111滑动且可固定地安装于环形轨道111上的任意位置;所述过线器130与调节座120一一对应且设置于调节座120上,过线器130可随调节座120相对环形轨道111滑动。

上述分线盘100,适用于电缆绞线设备。一般调节座120的数量应当不小于待绞合导体的数量。使用中,确定待绞合导体数量n,从多个调节座120中选取n个调节座120。沿环形轨道111滑动选取的n个调节座120,使n个调节座120以均匀间隔且固定地安装于环形轨道111上。n根待绞合导体一一对应穿过n个调节座120上的过线器130,使得n根待绞合导体能以相对中心导体外周均匀分布的状态被绞合到中心导体的外周上,如此电缆中的外围的股状导体分布均匀、且相邻股状导体间没有缝隙。

结合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座120包括滑动支座121和阻尼调节件124,所述滑动支座121可滑动地安装于环形轨道111上,所述阻尼调节件124设置于滑动支座121上并可调节滑动支座121与环形轨道111相对滑动的阻尼;所述过线器130设置于滑动支座121上。以滑动支座121实现调节座120与环形轨道111的滑动配合的结构简单,且以阻尼调节件124调节滑动支座121与环形轨道111相对滑动的阻尼的调节方便。

结合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支座121包括第一扣件122及第二扣件123,所述第一扣件122和第二扣件123分别扣设于环形轨道111导向方向的两侧,所述阻尼调节件124的一端与第一扣件122连接,阻尼调节件124的另一端与第二扣件123连接,阻尼调节件124可调节第一扣件122和第二扣件123与环形轨道111两侧的抵接力;所述过线器130设置于第一扣件122或第二扣件123上。使用中,阻尼调节件124通过调节第一扣件122和第二扣件123与环形轨道111两侧的抵接力,可调节第一扣件122与环形轨道111之间的摩擦力、第二扣件123与环形轨道11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实现调节滑动支座121与环形轨道111相对滑动的阻尼。

结合图2、图3及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件122靠近环形轨道111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槽122a,所述环形轨道111靠近第一扣件122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环111a,所述第一导向环111a位于第一导向槽122a内。在第一扣件122受力发生相对环形轨道111侧翻的趋势时,通过第一导向环111a与第一导向槽122a内壁的抵接,可提高第一扣件122与环形轨道111安装配合的稳定性,降低第一扣件122相对环形轨道111侧翻的风险。

结合图2、图3及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件123靠近环形轨道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槽123a,所述环形轨道111靠近第二扣件123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环111b,所述第二导向环111b位于第二导向槽123a内。在第二扣件123受力发生相对环形轨道111侧翻的趋势时,通过第二导向环111b与第二导向槽123a内壁的抵接,可提高第二扣件123与环形轨道111安装配合的稳定性,降低第二扣件123相对环形轨道111侧翻的风险。

一实施例中,所述阻尼调节件124通过螺纹调节第一扣件122和第二扣件123与环形轨道111两侧的抵接力。螺纹调节的结构简单,且方便。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件122和第二扣件123中的一个设有通孔,第一扣件122和第二扣件123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相通的螺纹孔;所述阻尼调节件124的穿设于通孔和螺纹孔内,阻尼调节件124的一端与螺纹孔螺纹配合,阻尼调节件124的另一端与通孔远离螺纹孔一侧的端面抵接。转动阻尼调节件124,使第一扣件122和第二扣件123相互靠近或远离,如此调节第一扣件122和第二扣件123与环形轨道111抵接力的方式简单。如此也可实现第一扣件122、第二扣件123、阻尼调节件124及环形轨道1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结合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件122设有第一夹持部122b,所述第二扣件123设有第二夹持部123b,所述过线器130设置于第一夹持部122b和第二夹持部123b之间。以夹持固定过线器130的结构简单。

结合图2和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过线器130呈圆柱状,所述第一夹持部122b和第二夹持部123b分设于过线器130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部122b上靠近第二夹持部123b的一侧设有与过线器130外周适配的第一凹槽122e,所述过线器130安装于第一凹槽122e内。通过第一凹槽122e,可降低过线器130滑动脱离第一夹持部122b,以此可提高过线器130安装的稳定性。

结合图2和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部123b上靠近第一夹持部122b的一侧设有与过线器130外周适配的第二凹槽123e,所述过线器130安装于第二凹槽123e内。通过第二凹槽123e,可降低过线器130滑动脱离第二夹持部123b,以此可提高过线器130安装的稳定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