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9161发布日期:2020-01-07 12:2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即板端连接器)和母座(即线端连接器),通常为公座与母座插接后公座的公端子插入母座的母端子内实现电导通。线对板连接器通常应用于需要拔插电源的设备中,因此为了保证公座和母座之间可靠连接,且在需要拔出时能够顺利拔出,通常公座与母座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具有便于连接和便于拆卸的效果,采用最多的是扣合机构。

但是现有的线对板连接器,其连接机构大多都是与壳体一体成型的,常用的连接机构为杠杆式的扣合机构,这种机构虽然便于打开,但是由于打开时需要形变程度大,因此在使用次数多了以后会出现塑料无法复原的效果,这就会导致公座和母座无法可靠连接;而基于这个原因,目前市面上出现了把扣件直接设置于公座/母座壳体的,即在需要公座与母座分离时,通过按压公座/母座的壳体而使得壳体稍微形变,从而让扣件能够贴着母座/公座的内壁内来实现脱离扣槽,但是此方式由于壳体硬度较大而常会出现扣件无法卡入扣槽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了公座与母座的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既能够避免锁扣出现无法恢复形变的后果,又能够避免锁扣无法顺利脱离扣槽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和母座,所述公座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扣槽,所述母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按压件,所述母座的两侧分别装设有锁扣,锁扣位于所述母座与按压件之间;

当所述公座插接于所述母座时,扣锁装设于扣槽内;当需要把所述公座与所述母座分离时,按压按压件以使得锁扣形变而退出扣槽。

进一步的,按压件包括按压部和连接部,按压部的一端通过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母座,按压部的另一端悬空设置;按压部靠近所述母座的一端面设置有组装部,组装部彼此正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组装槽,锁扣装配于组装槽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母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抵触槽,按压槽正对组装部并用于装配组装部。

进一步的,锁扣包括安装部、弯折部、悬空部和钩扣,安装部和悬空部分别连接于弯折部的两端,安装部装设于所述母座,悬空部位于所述母座和按压件之间;钩扣设置于悬空部,钩扣用于装配至扣槽内。

更进一步的,安装部设置有定位弹片,所述母座内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侧壁连通有定位槽;当安装部装配至安装槽内时,定位弹片装配于定位槽且定位弹片抵触定位槽的内侧壁。

更进一步的,钩扣与悬空部之间还设置有导向部,所述母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槽,导向部活动设置于导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母座包括母壳以及多根装设于所述母壳的母端子,按压件和扣槽均设置于所述母壳,所述母壳内设置有数量与母端子数量相同的端孔,母端子与端孔一一对应安装;所述公座包括公壳和数量与母端子数量相同的公端子,公端子均装设于所述公壳;当所述公壳插接于所述母壳时,公端子与母端子一一对应抵接。

更进一步的,母端子包括用于夹持公端子的夹持部以及用于刺破导通外界导线的刺破部,夹持部连接于刺破部,夹持部和刺破部分别显露于端孔的两端;夹持部包括至少两个夹持手指,至少两个夹持手指间设置有间隙,夹持手指背对间隙的一端面设置有凸包;

当公端子插入间隙时,夹持手指被迫使形变而向着端孔的内壁方向移动,凸包用于与端孔的内壁抵触以保证各夹持手指均与公端子可靠抵触。

优选的,刺破部包括两个彼此正对的刺破手指,两个刺破手指之间设置有线槽,刺破手指用于刺破外界线材的绝缘层并与线材的导电层抵触;两个刺破手指彼此背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凸台,凸台用于与外界线材的绝缘层实现倒扣干涉,凸台还用于与端孔的内侧壁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公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接地座,接地座内装设有接地片,接地座内设置有插槽和连通于插槽的一侧的导向槽,接地片包括本体、导向件以及两个接地部,导向件设置于本体的一端面,两个接地部分别设置于本体的两侧;当本体装配于插槽内时,导向件装配于导向槽内用于实现本体的定位,且两个接地部均位于接地座的外侧,两个接地部均用于与外界电路板连接。

更进一步的,本体还设置有扣孔,插槽与扣槽连通;当所述公座连接于所述母座时,锁扣插入插槽内并卡设于扣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按压件来控制扣锁脱离扣槽,相较于杠杆式扣合机构具有形变范围小的优点,能够避免扣锁因多次大程度形变后无法复原的情况发生,还能够避免因壳体过硬而导致公座无法脱离母座的现象发生,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母座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母座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锁扣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按压件与锁扣的配合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母端子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母端子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公座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接地片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锁扣与接地片连接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锁扣与接地片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公座,2—母座,3—锁扣,4—接地片,5—外界线材,11—公壳,12—公端子,21—母壳,22—母端子,23—按压件,31—安装部,32—弯折部,33—悬空部,34—钩扣,35—定位弹片,36—导向部,41—本体,42—导向件,43—接地部,44—限位部,111—扣槽,112—接地座,211—抵触槽,212—安装槽,213—定位槽,214—端孔,221—夹持部,222—刺破部,231—按压部,232—连接部,233—组装部,411—扣孔,1121—插槽,1122—导向槽,2211—夹持手指,2212—间隙,2213—凸包,2221—刺破手指,2222—线槽,2223—凸台,2331—组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1和母座2,所述公座1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扣槽111,所述母座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按压件23,所述母座2的两侧还分别装设有锁扣3,锁扣3位于所述母座2与按压件23之间。

在需要把公座1和母座2对插时,直接把公座1和母座2对准后彼此靠近并对插,此时锁扣3会被往母座2的方向挤压,直至锁扣3装设于扣槽111后锁扣3复位,即可实现扣合的效果,此时锁扣3装设于扣槽111内;当需要把所述公座1与所述母座2分离时,只需按压按压件23以使得锁扣3形变,即使得锁扣3向着母座2的方向被挤压变形而退出扣槽111,工作人员即可把公座1取离母座2。本发明通过按压件23来控制扣锁脱离扣槽111,相较于杠杆式扣合机构具有形变范围小的优点,能够避免扣锁因多次大程度形变后无法复原的情况发生,还能够避免因壳体过硬而导致公座1无法脱离母座2的现象发生,便于使用。

具体的,该公座1和母座2均由塑料制成,而锁扣3则是由金属制成,通过金属制成的锁扣3有利于提升锁扣3恢复形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本发明的使用寿命;而由于按压件23的形变程度较小,因此只需采用塑料制成即可,优选为按压件23与母座2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件23包括按压部231和连接部232,按压部231的一端通过连接部232连接于所述母座2,按压部231的另一端悬空设置;按压部231靠近所述母座2的一端面设置有组装部233,组装部233彼此正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组装槽2331,锁扣3装配于组装槽2331内。通过悬空设置按压部231,能够保证在按压时按压件23能够形变而带动锁扣3退出扣槽111,而组装部233这是用于形成组装槽2331,使得锁扣3的部分装设于组装槽2331内,从而保证了按压按压件23时必然能够带动锁扣3实现移动,保证了按压控制锁扣3打开的效果的可靠性。具体的,所述母座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抵触槽211,抵触槽211正对组装部233并用于装配组装部233起到导向按压件23而避免按压件23错位的作用。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扣3包括安装部31、弯折部32、悬空部33和钩扣34,安装部31和悬空部33分别连接于弯折部32的两端,安装部31装设于所述母座2,悬空部33位于所述母座2和按压件23之间;钩扣34设置于悬空部33,钩扣34用于装配至扣槽111内;具体的,安装部31设置有定位弹片35,所述母座2内设置有安装槽212,安装槽212的侧壁连通有定位槽213;当安装部31装配至安装槽212内时,定位弹片35装配于定位槽213且定位弹片35抵触定位槽213的内侧壁。即安装部31装设于安装槽212内,定位弹片35被定位槽213的内侧壁抵触而发生形变,由于定位弹片35由金属制成,因此定位弹片35具有一定的恢复形变的能力,从而在松开按压件23以后,锁扣3因不受外力而复原,使得钩扣34卡入扣槽111内。

具体的,如图5所示,钩扣34与悬空部33之间还设置有导向部36,所述母座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槽(图中未示出),导向部36活动设置于导槽内,保证了钩扣34的移动方向不会发生偏移,避免了错位现象的发生。

如图2、图4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母座2包括母壳21以及多根装设于所述母壳21的母端子22,按压件23和扣槽111均设置于所述母壳21,所述母壳21内设置有数量与母端子22数量相同的端孔214,母端子22与端孔214一一对应安装;所述公座1包括公壳11和数量与母端子22数量相同的公端子12,公端子12均装设于所述公壳11;当所述公壳11插接于所述母壳21时,公端子12与母端子22一一对应抵接。

具体的,如图5、图7和图8所示,母端子22包括用于夹持公端子12的夹持部221以及用于刺破导通外界导线的刺破部222,夹持部221连接于刺破部222,夹持部221和刺破部222分别显露于端孔214的两端;夹持部221包括至少两个夹持手指2211,至少两个夹持手指2211间设置有间隙2212,夹持手指2211背对间隙2212的一端面设置有凸包2213。

当公端子12插入间隙2212时,夹持手指2211被迫使形变而向着端孔214的内壁方向移动,凸包2213用于与端孔214的内壁抵触以保证各夹持手指2211均与公端子12可靠抵触,从而通过凸包2213抵触端孔214的内壁而使得凸包2213作为支点来对夹持手指2211施加指向间隙2212方向的力,即保证了夹持手指2211能够保持与公端子12的可靠接触。

优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刺破部222包括两个彼此正对的刺破手指2221,两个刺破手指2221之间设置有线槽2222,刺破手指2221用于刺破外界线材5的绝缘层并与线材的导电层抵触;两个刺破手指2221彼此背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凸台2223,凸台2223用于与外界线材5的绝缘层实现倒扣干涉。当刺破部222需要与外界线材5进行电导通时,需要把刺破手指2221沿着垂直于外界线材5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移动,使得刺破手指2221插入外界线材5的绝缘层而与外接线材的导电层接触,此时继续移动刺破手指2221,直至凸台2223也穿过外接线材的绝缘层后,由于刺破手指2221仅仅顶部是尖的用于刺破绝缘层信成刺破口,而随着刺破手指2221的插入刺破手指2221只是把刺破口进行张开并通过,当凸台2223通过刺破口后,刺破手指2221位于刺破口内的截面积减小,因此被张开的刺破口会自行收缩而把刺破手指2221包住,使得凸台2223与外界线材5的绝缘层抵触而实现倒扣干涉的效果,即能够避免外接线材沿着刺破手指2221的方向滑出而脱离母端子22,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如图1、图2、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接地座112,接地座112内装设有接地片4,接地座112内设置有插槽1121和连通于插槽1121的一侧的导向槽1122,接地片4包括本体41、导向件42以及两个接地部43,导向件42设置于本体41的一端面,两个接地部43分别设置于本体41的两侧;当本体41装配于插槽1121内时,导向件43装配于导向槽1122内用于实现本体41的定位,且两个接地部43均位于接地座112的外侧,两个接地部43均用于与外界电路板连接。

具体的,如图9至图1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该扣槽111为通槽,即锁扣3通过另一方式实现扣合的:本体41还设置有扣孔411,插槽1121与扣槽111连通;当所述公座1连接于所述母座2时,锁扣3插入插槽1121内并卡设于扣孔411。由于现有技术中接地片4大多都是与插槽1121过盈配合的,因此当公座1与母座2对插后,是通过锁扣3插入扣孔411来实现定位扣合,能够进一步提升扣合的稳定性。作为优选的,接地片4的本体41的顶部弯折形成限位部44,该限位部44用于对钩扣34起到导向作用,即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锁扣3需要卡设于扣孔411内时,锁扣3的钩扣34由于是位于接地片4的正上方的,因此若直接下移是必然会被接地片4的顶部挡住的;此时由于限位部44是弯曲的,因此能够引导钩扣34顺着限位部44而下滑并且向内挤压形变,直至钩扣34显露于扣孔411时锁扣3才会恢复形变而把钩扣34往扣孔411内顶入,从而达到锁住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