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
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中驱动单元的个数与显示装置中像素的个数相对应,驱动单元中具有tft等遮光元件,过多驱动单元会影响显示装置的透光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透光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显示区,为被动式显示区;
第二显示区,为主式显示区;
第一显示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区;和
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显示驱动芯片间隔设置以防止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显示信号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显示信号相互串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为被动式显示区,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中的驱动元件诸如tft个数、信号线条数,进而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沿p2-p2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二种排布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三种排布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第四种排布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显示装置沿p4-p4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13为图10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14为图10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三局部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第六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和摄像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可包括显示装置和摄像头,摄像头可安装在显示装置下方,即摄像头可透过该显示装置采集图像。可以理解的是,常规显示装置的透光率较低,摄像头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的效果不佳。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显示装置分区设置,诸如将显示装置对应摄像头部分的透光率设置大于显示装置其他位置的透光率,可以改善摄像头采集图像的效果。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可为计算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较小的设备(诸如腕表设备、挂式设备、耳机或听筒设备、被嵌入在眼镜中的设备或者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的其他设备,或其他可佩戴式或微型设备)、电视机、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系统(诸如其中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被安装在信息亭或汽车中的系统)、实现这些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设备的功能的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在图1的示例性配置中,电子设备10是便携式设备,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平板电脑、或者其他便携式计算设备。如果需要,其他配置可用于电子设备10。图1仅是示例性的。
请继续参阅图1,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装置20,显示装置20可以显示画面。显示装置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20(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装置20的显示面可以具有较大的显示区域和较窄的非显示区域,或者说显示装置20具有较窄的黑边。当然,显示装置20的显示面也可以均为显示区域,而不设置非显示区域,即显示装置20可以为全面屏。可使用显示装置覆盖层诸如透明玻璃层、透光塑料、蓝宝石、或其他透明电介质层来保护显示装置20。
其中,显示装置20可以呈规则形状,如矩形、圆角矩形或圆形。当然,在一些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也可以呈非规则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2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二显示区220,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二显示区220均可以显示画面,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二显示区220可以显示相同的画面,也可以显示不同的画面。
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二显示区220可以相互邻接,比如第一显示区240的周缘被第二显示区220围绕。再比如第一显示区240的一部分被第二显示区220围绕,即第一显示区240位于显示装置20的端面位置或端面连接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显示装置20的端面连接位置是显示装置20两个端面相互连接的位置,其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端面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区24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第一显示区240为多个时,多个第一显示区240可以位于显示装置20的同一个端面,也可以位于显示装置20的多个端面,还可以位于显示装置20的多个端面连接位置。或者多个第一显示区240中的一部分位于显示装置20的端面连接位置、一部分位于显示装置20的端面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20的显示区域面积设置大于第一显示区240的显示区域面积,第二显示区220可以作为显示装置20的主要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240可以作为显示装置20的辅助显示区域,或者说是功能显示区域。诸如可以将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设置大于第二显示区220的透光率。从而在第一显示区240的非显示状态下可以大大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可以将电子设备100的传感器诸如摄像头60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位置,以提高传感器诸如摄像头60透过第一显示区240实现信号传输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显示区240的显示区域面积和第二显示区220的显示区域面积设置相同,还可以将第一显示区240的显示区域面积设置大于第二显示区220的显示区域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第一显示区240位置诸如第一显示区240的下方设置摄像头60、传感器等器件,第一显示区240在非显示状态下摄像头60、传感器等器件可以第一显示区240进行信号传输诸如采集图像。同时,第一显示区240还可以根据需求显示画面,以实现显示装置20的完整性以及显示区域的完整性。不仅实现摄像头60、传感器等器件的隐藏式设计,而且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的屏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的传感器诸如摄像头60设置的位置并不限于第一显示区240的下方,还可以将其设置远离第一显示区240,可以在传感器诸如摄像头60与第一显示区240之间设置导光柱,以实现信号的传输。其中,该导光柱可以将摄像头60等光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传输到第一显示区240、并透光第一显示区240传输到电子设备10外界。导光柱还可以将透光第一显示区240的外界光信号传输到摄像头60等光传感器。该导光柱可以为圆柱体结构,也可以为多段式结构。当导光柱为多段式结构时,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导光面,以实现光信号的反射。
为了将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设置大于第二显示区220的透光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显示装置20中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驱动单元诸如薄膜晶体管(tft)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外。比如设置在显示装置20中驱动第二显示区220的驱动层结构中,还比如设置在显示装置20的侧边或者说是周缘,还比如设置在显示装置20的非显示区。再比如在显示装置20中设置双层驱动层结构,采用过孔的方式将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驱动单元诸如tft设置在与第二显示区220对应的驱动层结构中。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沿p2-p2方向的剖视图。显示装置20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基板250、显示层210、驱动层230和下基板270。显示装置20可以通过驱动层230驱动显示层210实现画面的显示。其中,上基板250和下基板270均可以采用透明材料,诸如透明玻璃。其中,下基板270可被定义为第一基板,上基板250可以作为第二基板。
其中,显示层210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其中显示层210包括位于第二显示区220的第二显示部212和位于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显示部214,即显示层210可以包括位于第二显示区220的多个第二像素和位于第一显示区240的多个第一像素。多个第二像素和多个第一像素均可以采用阵列的方式排布。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像素242的排列方式可以为标准rgb排列、pentile排列或delta排列中的一种,第二显示区220的第二像素222的排列方式可以为标准rgb排列、pentile排列或delta排列中的一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区240中第一像素242还可以采用其他排列方式,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像素222还可以采用其他排列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像素采用透光材料。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多个第一像素的排布相比第二像素更加稀疏,即可以将第一像素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像素的分布密度。
其中,驱动层230可以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每一个驱动单元可以驱动一个像素。其中驱动层230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和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区220的多个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第一驱动单元可以与一个第一像素电性连接,可以驱动一个第一像素。每一个第二驱动单元与一个第二像素电性连接,可以驱动一个第二像素。驱动层230可包括位于第二显示区220的第二驱动部232和位于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部234,多个第二驱动单元可以设置在第二驱动部232内,多个第一驱动单元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部234内。
其中,驱动单元可以采用采用2t1c、5t1c、7t1c等驱动电路中的一种。诸如第一驱动单元可以采用2t1c、5t1c、7t1c中的一种,第二驱动单元采用2t1c、5t1c、7t1c中的一种。其中,t表示薄膜晶体管,其中c表示电容。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单元可以为比第二显示区220的主驱动单元简略的驱动电路,比如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少于第二驱动单元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诸如第一驱动单元可以采用2t1c、5t1c中的一种,第二驱动单元采用7t1c。第一驱动单元中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更少,第一显示区240中不透光的部分更少,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
请参阅图4,图4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一局部示意图。第二显示区220的第二像素242和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像素222的物理结构可以设置相同,或者说第二显示区220和第一显示区240可以具有相同的像素物理结构。诸如第二像素222的尺寸和第一像素242的尺寸相同,第二像素222的排布和第一像素242的排布相同。可以在同一工艺中成型。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显示区220的第二像素222和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像素242的物理结构也可以设置不相同。诸如第二像素的尺寸大于第一像素的尺寸,再比如第二像素的排布密度大于第一像素的排布密度。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示出显示装置20的部分像素,且图4中所示出的第一像素242排布所形成的区域与第二像素222排布所形成的区域大小大致相同。
其中,第一显示区240中的第一像素242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第一像素242可以矩形,还可以为类圆形。类圆形的第一像素242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圆角矩形等。类圆形的第一像素242因为边缘为弧形过渡,可以改善第一显示区240的衍射问题。
第一显示区240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像素集合244,每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可以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一像素242。其中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像素242,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相同颜色的第一像素242,诸如红色像素。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不同颜色的第一像素242,诸如红色像素和绿色像素。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中的多个第一像素242可以通过多条信号线连接在一起,该信号线可以采用透光材料。
请参阅图5,图5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二局部示意图。图5示出第二显示区220的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24和第一显示区240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6。其中一个第二驱动单元224可以与一个第二像素222电性连接,一个第二驱动单元224可以驱动一个第二像素222。其中每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可以与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46电性连接,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46可以驱动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即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46可以驱动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内的所有第一像素242。相比一个驱动单元驱动一个像素,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减少第一驱动单元的个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一驱动单元246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诸如设置在第一驱动部234。由于采用较少的第一驱动单元246即可实现对第一显示区240中多个第一像素242的驱动,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示出显示装置20的部分第二驱动单元224和部分第一驱动单元246,且图5中所示出的第一驱动单元246排布所形成的区域与第二驱动单元224排布所形成的区域大小大致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作为第一显示区240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即第一显示区240显示画面的最小单元。比如作为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像素集合244包括四个相同颜色的第一像素242、十六个相同颜色的第一像素242。再比如作为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像素集合244包括多个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像素242。其中,第二显示区220的多个第二像素222可以形成一个第二显示单元,或者说是第二像素单元,诸如第二显示区220的第二像素单元包括一个红像素、一个绿像素和一个蓝像素。当然,第二显示区220的第二像素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像素,诸如还包括一个白像素或一个黄像素。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将多个第一像素集合244作为一个第一显示单元,比如三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可以作为一个第一显示单元,再比如四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可以作为一个透光显示单元。作为第一显示单元中的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可以包括四个相同颜色的第一像素242或十六个相同颜色的第一像素242。比如一个第一显示单元包括三个第一像素集合244,该三个第一像素集合244中的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包括四个红像素、另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包括四个绿像素、第三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包括四个蓝像素。
请参阅图6,图6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种排布示意图。第一显示区240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216a可以包括三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可以为第一像素集合244a、第一像素集合244b和第一像素集合244c。第一像素集合244a可以包括四个红像素242(r),第一像素集合244b可以包括四个绿像素242(g),第一像素集合244c可以包括四个蓝像素242(b)。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第一显示单元中多个第一像素集合的排布并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7,图7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二种排布示意图。第一显示区240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216b可以包括三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可以为第一像素集合244d、第一像素集合244e和第一像素集合244f。第一像素集合244d可以包括四个红像素242,第一像素集合244e可以包括四个绿像素242,第一像素集合244f可以包括四个蓝像素242。
请参阅图8,图8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三种排布示意图。第一显示区240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216c可以包括三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可以为第一像素集合244h、第一像素集合244i和第一像素集合244j。第一像素集合244h可以包括四个红像素242,第一像素集合244i可以包括四个绿像素242,第一像素集合244j可以包括四个蓝像素242。
请参阅图9,图9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第四种排布示意图。第一显示区240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216d可以包括三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可以为第一像素集合244k、第一像素集合244m和第一像素集合244n。第一像素集合244k可以包括四个红像素242,第一像素集合244m可以包括四个绿像素242,第一像素集合244n可以包括四个蓝像素242。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显示区240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包括四个第一像素集合244时,四个第一像素集合244中的每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所包括的第一像素242的颜色相同,诸如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包括多个红像素、第二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包括多个绿像素、第三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包括多个蓝像素、第四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包括多个白像素,或者第四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包括多个黄像素。
其中图6至图9仅示出显示装置20的第一显示区240中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几种排布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显示区240的一个第一显示单元的其他排布方式也是可以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方案中,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可以将第一显示区中的第一像素的尺寸设置大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还可以将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的排列比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像素的排列更加稀疏。从而,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具有不同的像素物理结构。实际工艺中,由于第一显示区中的第一像素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具有不同的像素物理结构,需采用不同的光罩(mask,或者称为掩膜板)通过一系列工艺诸如曝光、显影、清洗等形成像素结构。诸如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需采用第一种型号的光罩通过第一组工艺成型,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需采用第二种型号的光罩通过第二组工艺成型。不仅需要额外的光罩、工具,还会增加工艺过程,增加加工成本和复杂程度,导致成型后的像素良率降低。
而为了节省工具、工艺过程,可以在同一工艺、同一光罩等工具的情况下形成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使得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像素物理结构相同。然而,如果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像素物理结构相同,且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驱动方式相同,则第一显示区会布置过多走线和第一驱动单元,过多的走线会影响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基于相关方案中,为了在解决工艺过程和工艺成本的情况下,同时还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中信号线的排布,以方便第一显示区中线路的排布以及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显示区中的至少两个像素并联连接形成一个第一像素组。多个第一像素并联连接后可以连接到同一个信号线,相比每一个第一像素均连接一个信号线可以大大节省信号线的条数,便于信号线的排布,同时还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显示区中的至少两个第一像素并联连接形成一个第一像素组可以在不改变整个显示装置像素物理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在第一显示区的显示层位置改变布线以大大减少排布在第一显示区位置的信号线条数,进而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可以将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所有第一驱动单元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另一部分设置在其他位置,比如第二显示区220,诸如一部分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驱动部234,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驱动部232。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将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所有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其他位置,比如将所有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20。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用来驱动第一显示区240中第一像素242的第一驱动单元246布置在第二显示区220中,诸如第二驱动部232,则需要排布走线。考虑到布线会占用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二显示区220连接位置的空间,如果线条太多,可能空间不够排布,就需要增加厚度来排布更多的线条。为了不额外增加布线位置的厚度,且确保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二显示区220的连接位置可以有足够空间布线,可以将第一显示区240中的至少两个第一像素242并联连接形成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后连接到同一个信号线上,可以大大减少信号线的条数,减少信号线对空间的占用,可以实现将用来驱动第一显示区240中第一像素242的第一驱动单元246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20中。
然而,考虑到第二显示区220为显示装置20的主要显示部分。若将用来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单元246全部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20,会影响位于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二驱动部232的设置,以及会影响第二驱动部232的布线工艺,可能会对第二显示区220显示画面的质量、效果产生影响。为此,本申请实施例为了减少第一驱动单元246对第二显示区220的影响,可以在第二显示区220和第一显示区240之间设置第三显示区,可以形成过渡,以将第一驱动单元布置在第三显示区,而降低第一驱动单元246对第二显示区220的影响。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20还可以包括第三显示区260,也可以将其称为过渡区。第三显示区260可以连接第二显示区220和第一显示区240,第三显示区260可以连接在第二显示区220和第一显示区240之间。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显示区260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20和第一显示区240间隔开,而不直接相连。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显示区260也可以连接第二显示区220和第一显示区240的一部分,而第二显示区220和第一显示区240的另一部分也可以直接连接。第三显示区260的尺寸可以远小于第二显示区220的尺寸,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三显示区260可以共同形成显示装置20的辅助显示区,在此可以将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三显示区260定义为辅助显示区,或者辅显示区。
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10所示显示装置沿p4-p4方向的剖视图。显示层21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三显示部216。第三显示部216可以排布有多个第三像素,第三像素的排列方式可以为标准rgb排列、pentile排列或delta排列中的一种,当然,第三像素也可以采用其他排列方式。驱动层230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部236,第三驱动部236可以设置多个驱动单元,诸如第三驱动部236设置多个第三驱动单元,一个第三驱动单元可以与一个第三像素电性连接,一个第三驱动单元可以驱动一个第三像素。第三驱动单元可以采用2t1c、5t1c、7t1c中的一种。比如第三驱动单元采用5t1c,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显示区260可以采用5t1c,第一显示区240可以采用2t1c,第二显示区220可以采用7t1c。从而可以使得第二显示区220显示画面的质量高于第三显示区260显示画面的质量,且第三显示区260显示画面的质量高于第一显示区240显示画面的质量,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二显示区220之间呈现过渡。
当然,第一显示区240、第二显示区220和第三显示区260的驱动方式并不限于此。诸如,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三显示区260均采用5t1c,第二显示区220采用7t1c。
请参阅图12,图12为图10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一局部示意图。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三像素262的排布可以与第二显示区220的第二像素222的排布相同,也可以与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像素242的排布相同。比如第二显示区220、第三显示区260和第一显示区240具有相同的像素物理结构,第二显示区220、第三显示区260和第一显示区240的像素可以在同一工艺中成型。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三像素262的排布也可以与第二显示区220的第二像素222或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像素242的排布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图11仅示出显示装置20的部分像素,且图11中所示出的第一像素242排布所形成的区域、第三像素262排布所形成的区域及第二像素222排布所形成的区域三者大小大致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所有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诸如将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三显示部236内。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240的驱动层结构无第一驱动单元,诸如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部234无薄膜晶体管,可以大大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同时可以避免因在第一显示区240设置第一驱动单元而带来的其他问题,例如周期性排列的第一驱动单元会对摄像头60成像造成的衍射问题,第一驱动单元反射、折射对摄像头60成像造成的杂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显示区260的设置有多个第三驱动单元,多个第三驱动单元会占用第三驱动部236的空间。本申请将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三驱动部236也会占用第三驱动部236的空间,而且布线也会占用第三驱动部236的空间。为了确保第一驱动单元可以设置在第三驱动部236,可以将第三驱动部236的布线设置更细,以减小单个信号线对空间的占用,以容纳更多信号线的排布。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在不改变第三驱动部236中布线的粗细也可以将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三驱动部236内、且可以满足布线。减少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三驱动单元个数。
请继续参阅图12,可以在第三显示区260设置多个第三像素集合264,每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第三像素262,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相同颜色的第三像素262,诸如红色像素。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不同颜色的第三像素262,诸如红色像素和绿色像素。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中的多个第三像素262可以通过多条信号线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中第三像素262的个数可以多于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中第一像素242的个数,比如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四个第三像素262,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包括十六个第一像素242。当然,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中第三像素262的个数与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44中第一像素242的个数相同也是可以的。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作为第三显示区260的一个第三显示单元。比如作为一个第三显示单元的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二个相同颜色的第三像素262、四个相同颜色的第三像素262。再比如作为一个第三显示单元的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多个颜色不相同的第三像素262。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将多个第三像素集合264作为一个第三显示单元,比如三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可以作为一个第三显示单元,再比如四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可以作为一个第三显示单元。作为第三显示单元中的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可以包括二个相同颜色的第三像素262或四个相同颜色的第三像素262。比如一个第三显示单元包括三个第三像素集合264,该三个第三像素集合264中的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四个红像素、另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四个绿像素、第三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四个蓝像素。关于第三显示单元包括第三像素集合264的个数以及第三显示单元中第三像素262的排布可以参阅图6至图9所示第一显示单元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显示区260的一个第三显示单元包括四个第三像素集合264时,四个第三像素集合264中的每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所包括的第三像素262的颜色相同,诸如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多个红像素、第二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多个绿像素、第三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多个蓝像素、第四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多个白像素,或者第四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多个黄像素。
请参阅图13,图13为图10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二局部示意图。图13示出第二显示区220的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24、第三显示区260的多个第三驱动单元266和多个第一像素单元246。其中,第二驱动单元224可以参阅图5所示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多个第三驱动单元266和多个第二显示单元246位于第三显示区260,诸如设置在第三驱动部236内。
多个第三驱动单元266用于驱动第三显示区260,每一个第三驱动单元266可以与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电性连接,一个第三驱动单元266可以驱动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即一个第三驱动单元266可以驱动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内的所有第三像素262。相比一个驱动单元驱动一个像素,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减少第三驱动单元的个数,从而就可以减少第三驱动单元对第三驱动部236空间的占用,可以设置第一驱动单元246。诸如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包括四个并联连接的第三像素262,一个第三驱动单元266可以占用一个第三像素262对应的空间,或者略小于第三像素262对应的空间。因此,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可以空余出至少三个第三像素262对应的空间,可以在该空余的空间中设置多个第一像素单元264,诸如设置三个第一驱动单元246。可以将空余的三个第三像素262与三个第一驱动单元246一一对应设置。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对第三显示区260中至少两个第三像素262并联连接形成一个第三像素集合264,可以通过一个第三驱动单元266实现对多个第三像素262的驱动,可以在第三驱动部236留出足够的空间设置第一驱动单元246。从而就可以实现将第一显示区240中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设置到不需要透过摄像头等光线采集信号的第三显示区260,而且第三显示区260的尺寸可以设置较小,且连接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二显示区220,在第二显示区220显示画面未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第三显示区260显示画面的质量变差并不会对整个显示装置20的显示效果产生大的影响。
此外,第三显示区26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三像素262的个数可以小于第一显示区24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一像素242的个数,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二显示区220之间的显示过渡更加平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驱动单元设置的位置并不限于第三显示区260。比如将一部分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另一部分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再比如将一部分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另一部分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20,还比如将第一驱动单元分为三部分分别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第三显示区260和第二显示区220。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驱动单元设置的位置并不限于显示区域,也可以将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显示装置20的侧边或非显示区域。
请参阅图14,图14为图10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三局部示意图。显示装置20还可以包括非显示区280,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单元246可以设置于非显示区280。显示装置20可以为全面屏,即显示装置20的正面基本都是显示区域,从电子设备的正面看,显示装置20的正面基本等同于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但是,即使是全面屏的显示装置20,显示装置20的边缘还是会有非显示区280,非显示区280可以理解为显示装置20的黑边,黑边的宽度可以做到非常窄,如黑边宽度小于1毫米或0.5毫米等。因为第一显示区240面积小,第一显示区240内第一像素的数量也相对较少,而且第一显示区240的多个第一像素可以并联连接,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单元246减少,可以将第一驱动单元246设置到黑边位置,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又不会对第二显示区220或第三显示区260造成影响。对应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像素需要设置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6,可以将第一驱动单元246全部设置在黑边位置。
为了黑边位置可以更好的容纳所有的第一驱动单元246,可以用较简单的第一驱动单元246,例如第一驱动单元246可以采用2t1c、5t1c等驱动电路,可以使每个第一驱动单元246中薄膜晶体管的数量较少,单个第一驱动单元246需要的空间较少。还可以将第一显示区240内的第一像素分布密度设置较低,使用来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单元246的总数较少。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6还可以一部分设置在非显示区280,一部分设置在其他位置,诸如第一显示区240或第三显示区26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的方式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可以将显示装置20在第一显示区240的布线设置成透明结构,以增加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还比如可以在第一显示区240位置不设置偏光结构。再比如可以在将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驱动单元采用被动驱动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布线和驱动单元中的元器件。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提高材料的透光率以及改变布线的排布以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方案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然而,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一个驱动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器件诸如多个tft和电容。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不仅可以将驱动单元的整个结构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也可以将一个驱动单元中的部分结构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外。通常一个驱动单元诸如第一驱动单元246可以包括多个tft和一个或两个电容。诸如可以将第一驱动单元246中的至少一个tft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外,将将电容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具体的,可以将所有的tft均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外,而仅将电容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也可以将所有的tft中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单元246的至少一个tft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外,可以包括第二显示区220、第三显示区260、非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其中,非显示区可以包括显示装置20的侧边,该侧边可以为第一显示区240的侧边,也可以为第二显示区220的侧边,当然还可以一部分为第一显示区240的侧边,一部分为第二显示区220的侧边。可以理解的是,该非显示区也可以包括上述的黑边。可以理解的是,显示装置20的侧边280也可以称为显示装置20的侧部、边侧等。该侧边280位于显示装置20的边缘位置,或者说侧边280位于显示装置20的显示区域周围的部分。显示装置20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侧边280,在此并不对侧边280的个数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240和第二显示区220可以采用相同的驱动方式,诸如第二显示区220可以为主动式驱动(amoled)显示区,第一显示区240也可以为主动式驱动显示区。或者说第二显示区220的第二像素222采用主动式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像素242采用主动式驱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像素242采用主动式驱动具有较多的第一驱动单元,比如一个第一驱动单元对应一个第一像素,或者一个第一驱动单元对应一个第一像素集合。如果将多个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40,第一显示区240因设置较多第一驱动单元而透光率不够高。如果将多个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其他位置诸如第二显示区220、显示装置20的侧边等位置,不易排布线路。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像素242采用被动式(pmoled)驱动,即第一显示区240为被动式显示区。本申请第一像素242采用被动式驱动相比第一像素242采用主动式驱动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单元个数以及减少第一显示区240信号线诸如电源线、扫描线的条数。
第一驱动单元的个数可以为1个,一个第一驱动单元可以控制第一显示区240的所有第一像素。当然第一驱动单元的个数也可以为多个,其中一个第一驱动单元可以驱动多个第一像素,诸如驱动多个第一像素集合,再比如其中一个第一驱动单元可以驱动一列、多列、一行或多行第一像素。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显示区240可以排布电源线和扫描线,由驱动器件诸如芯片控制电源线和扫描线实现对第一显示区240的驱动,从而可以不在第一显示区240内排布其他驱动电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显示区240的透光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像素242采用被动式驱动的电压相比第二像素222采用主动式驱动的电压高。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将用来驱动第一像素242的器件及走线和用来驱动第二像素222的器件及走线相互间隔设置,以防止第一显示区240的显示信号和第二显示区220的显示信号相互串扰,或者说防止用来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高压信号对用来驱动第二显示区220的信号的串扰。
请参阅图15,图1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20还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第一柔性电路板294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93。
第一柔性电路板294可以与第二显示区220的电路电性连接,诸如第一柔性电路板294与第二显示区220的多个第二驱动单元电性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294还与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电性连接,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可以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294与第二显示区220电性连接,以驱动第二显示区220。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可以与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ap)电性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294和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20的一端面,诸如远离第一显示区240的一端面。
第二柔性电路板293可以与第一显示区240的电路电性连接,诸如第二柔性电路板293与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293可以连接到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可以直接为第一显示区240供电,以驱动第一显示区240。不仅可以实现用来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的处理器与用来驱动第二显示区220的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2间隔开,以及第一柔性电路板294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93间隔开,还可以减少显示装置20边缘驱动芯片的个数。第二柔性电路板293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20靠近第一显示区240的一端面,即第一柔电路板294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93位于显示装置20的相对两端面。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显示区240单独采用芯片驱动也是可以的。
请参阅图16,图1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图16与图15的区别在于:图16所示的显示装置20中第一显示区240由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驱动。具体的,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通过第三柔性电路板295与第一显示区240电性连接,诸如与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以驱动第一显示区240。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和第三柔性电路板295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20的同一端面,诸如靠近第一显示区240的一端面。从而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和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分别位于显示装置20的相反端面,第一柔性电路板294和第三柔性电路板295分别位于显示装置20的相反端面,可以防止显示信号的串扰。
请参阅图17,图1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第五结构示意图。图17与图16的区别在于:图17所示的显示装置20中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和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设置在显示装置20的同一端面,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和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在显示装置20的边缘相互间隔设置,或者说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和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沿显示装置20宽度方向间隔排列。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显示区240连接的第三柔性电路板295可以排布在显示装置20的非显示面,并将一部分设置在显示装置20远离第一显示区240的一端面以与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电性连接。其中第三柔性电路板295和第一柔性电路板294相互间隔设置,同样可以防止显示信号的串扰。
请参阅图18,图18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的第六结构示意图。图18与图17的区别在于:图18所示的显示装置20中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设置在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和显示装置20的边缘之间,或者说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和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在显示装置20的一端面沿显示装置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通过第三柔性电路板295与第一显示区240电性连接,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通过第一子柔性电路2942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2944与第二显示区220电性连接。第一子柔性电路2942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2944位于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两侧,且第一子柔性电路2942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2944位于第三柔性电路板295两侧。即第一子柔性电路2942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2944与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间隔设置,第一子柔性电路2942和第二子柔性电路板2944与第三柔性电路板295间隔设置,从而可以防止显示信号的串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分割图像分别发送给两颗驱动芯片:第一显示驱动芯片292和第二显示驱动芯片291,以分别驱动第二显示区220和第一显示区240,并经过同一性协调处理,达到全面屏显示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显示区260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主动式驱动显示区或被动式驱动显示区。因为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三像素262和第一显示区240的第一像素242的物理结构一样,第三显示区260和第一显示区240可以为相同的驱动方式,诸如第三显示区260和第一显示区240可以为被动式驱动显示区。若第三显示区260的面积较大,或者为了提高第三显示区260的显示质量,可以将第三显示区260和第二显示区220采用相同的驱动显示区,诸如可以均为主动式驱动显示区。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电子设备10的传感器诸如摄像头60设置在显示装置20的内侧,比如摄像头60的镜头朝向显示装置20的下基板270,且摄像头60与第一显示区240对应设置,或者说摄像头60位于第一显示区240位置下基板270的下方。摄像头60可以获取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240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摄像头60的镜头和下基板270间隔设置,当然,也可以将摄像头60的镜头共用下基板270,比如将下基板270对应第一显示区240的位置设置成弧形结构。
为了减小摄像头60占用的电子设备10的空间,可以将摄像头60的镜头接近或邻接显示装置20的下基板270。显示装置20的下基板270主要用于承载显示装置20的其他层结构,本身不需要特别的功能。
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和摄像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进一步减小摄像头60对电子设备10内部空间的占用,可以在下基板270相对摄像头60设置一第一安装孔272,摄像头60至少部分可设置于该第一安装孔272内。第一安装孔272可以为盲孔,即下基板270相对摄像头60的部分厚度小于其他部分的厚度,下基板270还是完整的基板,不影响其承载显示装置20其他层结构的作用,又能空出部分空间容纳摄像头60。第一安装孔272和摄像头60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第一安装孔272的尺寸和摄像头60的尺寸进行设置。示例性地,若第一安装孔272的空间不足以安装整个摄像头60,可以将摄像头60的镜头部分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72内。若摄像头足够小,可以将整个摄像头60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72内。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第一显示区240的摄像头6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显示装置20的下基板可以设置第一安装孔,相对第一显示区240的摄像头60可以为镜头可移动的摄像头,摄像头60的镜头可移动用于实现自动对焦等功能。需要说明的是,该摄像头60也可以为后置摄像头,即该电子设备10可以设置两个相对的显示装置20。
第一显示区240下方可以设置一个摄像头60也可以设置多个摄像头60。多个摄像头60可以为相互配合的摄像头60,如两个相同的摄像头、一个普通摄像头和一个虚化摄像头或黑白摄像头等。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传感器并不限于摄像头,还可以为接近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
请继续参阅图1,电子设备10还可包括壳体40。壳体40可由塑料、玻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金属(例如,不锈钢、铝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任意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形成。壳体40可使用一体式配置形成,在该一体式配置中,一些或全部壳体40被加工或模制成单一结构,或者可使用多个结构(例如,内框架结构、形成外部外壳表面的一种或多种结构等)形成。壳体40可设置收纳腔以收纳电子设备10的器件诸如电池、主板等。壳体40还可以承载显示装置20。其中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等器件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10的主板上。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