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33914发布日期:2020-02-04 12:4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电子技术在最近几年的迅速发展,车载多媒体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和智能化。同时,车载显示屏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屏幕也越来越大,呈现出了越来越好的视觉效果。但是,车载显示屏需要打孔安装,由于车载显示屏的使用年限长,因此对打孔区的封装要求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车载显示屏打孔区封装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具有通孔的柔性基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支撑基板用于承载所述柔性基板,所述第一支撑基板具有未被所述柔性基板覆盖的第一支撑位;

显示器件层,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

第一封装部,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位,并分别与所述柔性基板和所述显示器件层的侧面直接接触;以及

封装层,形成于所述显示器件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并且,所述封装层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封装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位包括:

第一支撑部,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投影之外的边缘区域;以及

第二支撑部,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投影区域内。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部承载所述第一封装部或者承载侧面的所述封装层;

所述第二支撑部承载所述第一封装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支撑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基板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的外边缘对齐,所述第二支撑基板具有未被所述第一支撑基板覆盖的第二支撑位;

第二封装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位,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所述第一封装部和所述封装层的侧面直接接触。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支撑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基板具有未被所述第一支撑基板覆盖的第二支撑位;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位包括:

第三支撑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在所述第二支撑基板投影之外的边缘区域;以及

第四支撑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在所述第二支撑基板投影区域内;

第二封装部,形成于所述第四支撑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所述第一封装部和所述封装层的侧面直接接触,所述第三支撑部承载所述第二封装部或者承载侧面的所述封装层;

或者,所述第二封装部形成于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所述第一封装部和所述封装层的侧面直接接触。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三支撑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基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基板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三支撑基板具有未被所述第二支撑基板覆盖的第三支撑位,所述第三支撑位用于承载所述封装层。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玻璃基板;

在所述玻璃基板的表面形成柔性基板;

在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形成显示器件层;

将所述玻璃基板与所述柔性基板剥离;

对所述柔性基板和所述显示器件层以第一直径进行第一次打孔,贯穿所述显示器件层和所述柔性基板,形成非显示区;

在所述柔性基板远离所述显示器件层的一侧形成第一支撑基板;

对所述第一支撑基板以第二直径进行第二次打孔,所述第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基板具有漏出的第一支撑位;

在所述第一支撑位形成第一封装部,所述第一封装部用以防止水氧侵入所述显示器件层;

在所述显示器件层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形成封装层。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形成第二支撑基板,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基板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的外边缘对齐,所述第二支撑基板具有未被所述第一支撑基板覆盖的第二支撑位;

在所述第二支撑位形成第二封装部,所述第二封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所述第一封装部和所述封装层的侧面直接接触。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二支撑基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基板的表面形成第三支撑基板,其中,所述第三支撑基板具有未被所述第二支撑基板覆盖的第三支撑位;

在所述第三支撑位形成所述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基板、所述第二封装部、所述第一封装部和所述显示器件层直接接触。

本申请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支撑基板、柔性基板、显示器件层、第一封装部和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和所述第一封装部的设置可以防止水氧从侧面侵入所述显示器件层的各个结构层。所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封装部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开设通孔的侧壁可以提升周边信赖性,防止水氧入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界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界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界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号说明:

显示面板10

柔性基板110

第一支撑基板111

第二支撑基板112

第三支撑基板113

显示器件层120

第一封装部140

第二封装部150

封装层130

第一支撑位210

第一支撑部211

第二支撑部212

第二支撑位220

第三支撑部221

第四支撑部222

第三支撑位2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支撑基板111、柔性基板110、显示器件层120、第一封装部140和封装层130。

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基板110以及一些封装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可以选用超薄玻璃基板或者其他能够具有一定支撑作用的基板。

所述柔性基板110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具有未被所述柔性基板110覆盖的第一支撑位210(可参阅图3)。所述柔性基板110可以为pi基板层(pi是聚酰亚胺的缩写,pi是主链含有酰亚氨基团的聚合物)、pdms基板层(pdms是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者pet基板层(pet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缩写)。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具有未被所述柔性基板110覆盖的位置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1的外边缘,也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的中间位置。也可以说,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的面积大于所述柔性基板110的面积。

所述显示器件层120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110。所述显示器件层120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或者触控层。所述显示器件层120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显示器件或者显示控制层,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所述第一封装部140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位210,并分别与所述柔性基板110和所述显示器件层120的侧面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封装部140的材料要选取水蒸气透过率低于10-6g/m2/day。具体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可以是玻璃粉、聚偏氯乙烯(pvdc)、乙烯-乙醇共聚物(evoh)、聚酰胺(pa)、聚酯类(pet、pen)或者聚酰亚胺(pi)。

所述封装层130形成于所述显示器件层120远离所述柔性基板110的表面,并且,所述封装层130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封装部140。所述封装层130可以是无机有机无机组成的多层薄膜封装,也可以是柔性封装材料,还可以是超薄玻璃封装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支撑基板111、柔性基板110、显示器件层120、第一封装部140和封装层130。所述封装层130和所述第一封装部140的设置可以防止水氧从侧面侵入所述显示器件层120的各个结构层。所述显示面板10中,所述第一封装部14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开设通孔的侧壁可以提升周边信赖性,防止水氧入侵。

请参阅图3,提供所述显示面板10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3中仅示出了包括所述柔性基板110和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的部分结构。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位210包括: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2。

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110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投影之外的边缘区域。如图3中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部211为所述柔性基板110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上投影之外的区域。

所述第二支撑部212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110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投影区域内。如图3中所示,所述第二支撑部212为开孔之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在所述柔性基板110的开孔区域之内的区域。具体可以体现为,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的开孔直径小于所述柔性基板110的开孔直径。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支撑位210分为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12,在不同的支撑部可以设置不同的水氧阻隔层或者说设置具有不同封装效果的封装层。如图1和图2中所示,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和所述封装层130均可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防止水氧入侵的效果得到提高,进而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部211承载所述第一封装部140或者承载侧面的所述封装层130。所述第二支撑部212承载所述第一封装部140。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部211承载侧面的所述封装层130,所述第二支撑部212承载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如图2中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部211承载所述第一封装部140,所述第二支撑部212承载所述第一封装部14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和所述封装层130均可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防止水氧入侵的效果得到提高,进而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请参阅图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二支撑基板112和第二封装部150。

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远离所述柔性基板110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的外边缘对齐。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具有未被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覆盖的第二支撑位220。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基板110以及一些封装结构。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可以选用超薄玻璃基板或者其他能够具有一定支撑作用的基板。

所述第二封装部150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位220,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和所述封装层130的侧面直接接触。

所述第二封装部150可以为框胶。所述框胶为uv胶。采用紫外光照射所述密封材料使其固化。所述干燥剂填充物为液态干燥剂。具体uv是英文ultravioletrays的缩写,即紫外光线。紫外线(uv)是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见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400nm的范围。所述第二封装部150可以采用无影胶固化。具体无影胶固化原理是uv固化材料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化学反应,使粘合剂在数秒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开孔区通孔的侧壁设置了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和所述第二封装部150,两层封装部可以双重的保护所述显示器件层120的各个层级结构,防止水氧侵入所述显示器件层120的任何一个层级结构。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和所述第二封装部150的设置,可以充分的防止水氧从侧面侵入所述显示器件层120的各个结构层,可以提升开孔区周边信赖性,防止水氧入侵。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二支撑基板112和第二封装部150。

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远离所述柔性基板110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具有未被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覆盖的第二支撑位220。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位220包括:第三支撑部221和第四支撑部222。所述第三支撑部221,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在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投影之外的边缘区域。所述第四支撑部222,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在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投影区域内。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封装部150形成于所述第四支撑部222,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和所述封装层130的侧面直接接触。所述第三支撑部221承载侧面的所述封装层130。

或者,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封装部150形成于所述第三支撑部221和所述第四支撑部222,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和所述封装层130的侧面直接接触。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外边框设置了两层封装层,以阻挡水氧侵入所述显示器件层120。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开孔区和边框区均进行了双重保护,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阻隔水氧的效果更强。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支撑部212和所述第四支撑部222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圆角矩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212和所述第四支撑部222还可以是其他的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8和图9,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三支撑基板113。

所述第三支撑基板113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三支撑基板113具有未被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覆盖的第三支撑位230。所述第三支撑位230用于承载所述封装层130。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基板110以及一些封装结构。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可以选用超薄玻璃基板或者其他能够具有一定支撑作用的基板。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的水氧阻隔效果设置了所述第三支撑基板113。所述第三支撑基板113具有所述第三支撑位230,在所述第三支撑位230可以用于承载所述封装层130。当然,所述第三支撑位230也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三封装部。所述第一封装部140、所述第二封装部150和在所述第三支撑位230设置的所述第三封装部可以是防水效果递进的三层防水层。所述三层防水层的设置,可以充分的防止水氧从侧面侵入所述显示器件层的各个结构层,可以提升开孔区周边信赖性,防止水氧入侵。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车载显示装置,具体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图1、图2、图4、图5、图6或者图8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10。当所述显示装置为车载仪表盘时,如图3、图7和图9中的开孔区可以设置汽车仪表盘中间的指针。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车载显示装置。比如,具有通孔的车载显示装置可以设置为汽车的仪表盘。在仪表盘中间的通孔处设置指针。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提高车载显示装置(如仪表盘)的防水性能,使得车载显示装置的测试安全性更高,并且封装效果能够长期的保持。

请参阅图10,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0,提供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作为制备所述显示面板10时的中间结构,提供前期的衬底支撑。

s200,在所述玻璃基板的表面形成柔性基板110。所述柔性基板110可以为pi基板层(pi是聚酰亚胺的缩写,pi是主链含有酰亚氨基团的聚合物)、pdms基板层(pdms是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者pet基板层(pet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缩写)。

s300,在所述柔性基板110的表面形成显示器件层120。具体,所述显示器件层120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或者触控层。所述显示器件层120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显示器件或者显示控制层,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s400,将所述玻璃基板与所述柔性基板110剥离。具体的剥离工艺可以采用激光照射,选取合适频率的激光对所述玻璃基板和所述显示面板10的接触界面进行照射。

s500,对所述柔性基板110和所述显示器件层120以第一直径进行第一次打孔,贯穿所述显示器件层120和所述柔性基板110,形成非显示区。所述第一次打孔可以在所述显示器件层120和所述柔性基板110上进行钻孔、激光或化学蚀刻。具体的,所述非显示区可以是图3、图7和图9中所示的开孔区。进一步,所述非显示区可以比图示中的开孔区的面积要大。

s600,在所述柔性基板110远离所述显示器件层120的一侧形成第一支撑基板111。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基板110以及一些封装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可以选用超薄玻璃基板或者其他能够具有一定支撑作用的基板。

s700,对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以第二直径进行第二次打孔,所述第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具有漏出的第一支撑位210。本方法中仅提到以第一直径对所述显示器件层120和所述柔性基板110进行第一次打孔。以第二直径对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进行第二次打孔。并且限定的是第一直径与第二直径的关系。这里可以理解,所述开孔区还可以是矩形或者其他的形状。当所述开孔区的形状发生变化时,所述第一直径和所述第二直径可以变成是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之差为80微米-160微米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比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多出的距离为80微米-160微米之间。当然也可以根据所述显示面板10的大小调整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比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之间的距离。

s800,在所述第一支撑位210形成第一封装部140。所述第一封装部140用以防止水氧侵入所述显示器件层120。所述第一封装部140的材料要选取水蒸气透过率低于10-6g/m2/day。具体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可以是聚偏氯乙烯(pvdc)、乙烯-乙醇共聚物(evoh)、聚酰胺(pa)、聚酯类(pet、pen)或者聚酰亚胺(pi)。

s900,在所述显示器件层120远离所述柔性基板110的表面形成封装层130。所述封装层130可以是无机有机无机组成的多层薄膜封装,也可以是柔性封装材料,还可以是超薄玻璃封装材料。

本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是图1-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具体所述显示面板10中各个结构以及各个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参照上述对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在所述开孔区设置了所述第一封装部140用于防护水氧入侵的结构,工艺上实现难度不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所述显示面板10或者显示装置可以提高显示面板或者显示装置的防水性能,使得显示面板或者显示装置的测试安全性更高,并且封装效果能够长期的保持。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远离所述柔性基板110的表面,形成第二支撑基板112。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的外边缘对齐。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具有未被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覆盖的第二支撑位220。

在所述第二支撑位220形成第二封装部150,所述第二封装部150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和所述封装层130的侧面直接接触。

所述第二封装部150可以为框胶。所述框胶为uv胶。采用紫外光照射所述密封材料使其固化。所述干燥剂填充物为液态干燥剂。具体uv是英文ultravioletrays的缩写,即紫外光线。紫外线(uv)是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见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400nm的范围。所述第二封装部150可以采用无影胶固化。具体无影胶固化原理是uv固化材料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化学反应,使粘合剂在数秒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

本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是图4-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具体所述显示面板10中各个结构以及各个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参照上述对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在所述开孔区设置了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和所述第二封装部150两道防护水氧入侵的结构,工艺上实现难度不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所述显示面板10或者显示装置可以提高显示面板或者显示装置的防水性能,使得显示面板或者显示装置的测试安全性更高,并且封装效果能够长期的保持。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的表面形成第三支撑基板113。所述第三支撑基板113具有未被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覆盖的第三支撑位230,如图9所示。所述第三支撑基板113的材料可以与所述第一支撑基板111和所述第二支撑基板112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三支撑位230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

在所述第三支撑位230形成所述封装层130。如图8所示,所述封装层130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基板113、所述第二封装部150、所述第一封装部140和所述显示器件层120直接接触。

本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是图8和图9中所示的显示面板。具体所述显示面板10中各个结构以及各个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参照上述对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在所述开孔区设置了所述第一封装部140、所述第二封装部150和所述封装层130这三道防护水氧入侵的结构,工艺上实现难度不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所述显示面板10或者显示装置可以提高显示面板或者显示装置的防水性能,使得显示面板或者显示装置的测试安全性更高,并且封装效果能够长期的保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