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5640发布日期:2021-05-07 22:4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隔离触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锁扣功能、且通过手柄联动解锁的隔离触头。



背景技术:

隔离触头是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变电所、电厂的设计、建立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均较大,隔离触头的主要作用是分闸后,建立可靠的绝缘间隙。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隔离触头结构如下:在合闸时,通过在触头底座上外加设置一个锁扣装置,将触桥座固定,使导电板(即触桥)与上母线保持连接,避免由于导电板与上母线因电动斥力产生分离,进而产生电弧。但是,当需要分闸时,需要一只手手动扳开锁扣,并保持在锁扣打开位置,再用另一只手操作触桥座,使触头断开,实现分闸。这样就只能用一只手进行分闸操作,当所需力度较大时,单手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锁扣功能、且通过手柄联动解锁的隔离触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包括相枢接设置的触桥座和触头底座,触头底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下母线和上母线,所述触桥座包括上盖和固定于上盖上的触桥,所述触桥与下母线形成枢接,进而使触头底座和触桥座枢接设置,所述触桥座与触头底座的开/合使触桥与上母线相分离或接触,进而实现隔离触头的分/合闸;所述触桥座上枢接有手柄,所述手柄在触桥座上的摆动以贴合所述触桥座或展开,还包括锁扣装置和解锁组件,所述锁扣装置连接触头底座和触桥座,以锁固所述触头底座和触桥座,所述解锁组件设置于所述锁扣装置和手柄之间,所述手柄的展开带动解锁组件动作,以触发锁扣装置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装置包括锁扣板和锁扣轴,所述锁扣轴与触桥座固接,所述锁扣板可活动设置于触头底座上,并锁固于所述锁扣轴上,所述手柄的展开带动解锁组件动作,使解锁组件驱动锁扣板脱离所述锁扣轴,以实现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板上开设有对应锁扣轴的卡钩,所述锁扣板通过卡钩钩挂固定于所述锁扣轴上,以实现锁固。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始终向锁扣板施加一朝向锁扣轴方向的力。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板枢接设置于触头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始终向锁扣板施加一朝向锁扣轴方向摆动的扭力。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板朝触桥座方向的外表面具有一向卡钩的开口倾斜的导向面。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组件为拨动式的解锁组件,通过解锁组件的拨动进行驱使所述锁扣板脱离所述锁扣轴,以实现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组件包括第一解锁压板,所述第一解锁压板通过一转轴枢接于触桥座,并对应所述锁扣板,所述手柄的外翻驱动第一解锁压板翻转,所述第一解锁压板的翻转拨动锁扣板脱离所述锁扣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解锁压板向外延伸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解锁压板的第一臂对应所述锁扣板,所述第一解锁压板的第二臂传动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的外翻展开带动第一解锁压板的第二臂翻转,进而同步带动第一解锁压板的第一臂进行翻转,所述第一解锁压板的第一臂的翻转拨动所述锁扣板脱离所述锁扣轴。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第二解锁压板和解锁轴,所述第二解锁压板通过一转轴枢接于触桥座上,所述第二解锁压板向外延伸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二解锁压板的第一臂对应所述第一解锁压板的第二臂,所述解锁轴固定于手柄上,并对应所述第二解锁压板的第二臂;所述手柄的外翻使解锁轴抵触于第二解锁压板的第二臂上,带动第二解锁压板翻转,所述第二解锁压板的翻转使其第一臂抵压第一解锁压板的第二臂,进而带动第一解锁压板翻转拨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解锁压板的第二臂由内向外依次形成有直线段和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的弧度与解锁轴的轨迹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解锁压板的第二臂在弧形段的外端还形成有凸出于弧形段的阻挡部。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贴合于所述触桥座上时,所述解锁轴与所述第二解锁压板的第二臂呈间隙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解锁压板的第一臂与所述第一解锁压板的第二臂呈间隙设置和/或所述第一解锁压板的第一臂与所述锁扣板呈间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始终向第二解锁压板施加使其第二臂朝解锁轴靠近的力,所述触桥座上设有一对应第二解锁压板的第一臂的抵触台阶,所述手柄贴合于所述触桥座上时,所述第二解锁压板的第一臂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抵触于抵触台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始终向第二解锁压板施加使其第二臂朝解锁轴靠近的扭力。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板上插设有锁扣板销,所述第一解锁压板的第一臂设有一正对锁扣板的让位缺口,使得该第一解锁压板的第一臂上形成二间隔设置的支臂,二支臂分别对应裸露于锁扣板两侧的锁扣板销。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隔离触头的触桥座和触头底座通过锁扣装置锁固,使触桥与上母线保持稳定连接,实现可靠锁定,避免了由于电动斥力导致的触桥弹出,避免了弹出引起的电弧和电弧带造成的损坏。同时,需要进行分闸操作时,将手柄外翻,所述手柄的外翻展开带动解锁组件动作,以触发锁扣装置的联动解锁,无需额外增加操作,能够方便的进行双手推拉手柄,双手操作可以使出更大的操作力,操作更简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的外观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的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的第二解锁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由第一状态朝第二状态变化的过程示意图一;

图6所示为实施例中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由第一状态朝第二状态变化的过程示意图二;

图7所示为实施例中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实施例中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在分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锁扣结构的隔离触头,包括相枢接设置的触桥座12和触头底座11,触头底座11包括底座111以及设置在底座111上的下母线103和上母线102,所述触桥座12包括上盖121和固定于上盖121上的触桥101,所述触桥101与下母线103形成枢接,进而使触头底座11和触桥座12枢接设置,所述触桥座12与触头底座11的开/合使触桥101与上母线102相分离或接触,进而实现隔离触头的分/合闸;此为隔离触头的常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所述触桥座12上枢接有手柄13,所述手柄13在触桥座12上的摆动以贴合所述触桥座12或展开,使得手柄13可在触桥座12上进行翻转折叠,不需要进行分合闸操作时,将手柄13翻转至贴合于触桥座12上,实现折叠,减小体积,空出更多的空间,整体空间设置更为紧凑。需要分合闸操作时,将手柄13外翻展开,使所述手柄13与触桥座12呈一定张角,方便用手抓取和用力。

还包括锁扣装置和解锁组件,所述锁扣装置连接触头底座11和触桥座12,以锁固所述触头底座11和触桥座12,如图3所示。所述解锁组件设置于所述锁扣装置和手柄之间,所述手柄的展开带动解锁组件动作,以触发锁扣装置解锁,如图5至图7所示。

隔离触头的触桥座12和触头底座11通过锁扣装置锁固,合闸状态下使触桥101(即导电板)与上母线102保持稳定连接,实现可靠锁定,避免了由于电动斥力导致的触桥101弹出,避免了弹出引起的电弧和电弧带造成的损坏。同时,需要进行分闸操作时,将手柄13外翻,所述手柄13的外翻展开带动解锁组件动作,以触发锁扣装置的联动解锁,无需额外增加操作,能够方便的进行双手推拉手柄,双手操作可以使出更大的操作力,操作更简便、可靠。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装置包括锁扣板21和锁扣轴22,所述锁扣轴22与触桥座12固接,所述锁扣板21可活动设置于触头底座11上,并锁固于所述锁扣轴22上,所述手柄13的展开带动解锁组件动作,使解锁组件驱动锁扣板21脱离所述锁扣轴22,以实现解锁。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扣装置的结构不局限于此,锁扣板21和锁扣轴22的设置位置可以调换,又或者是采用其他锁扣配合的结构等。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板21上开设有对应锁扣轴的卡钩211,所述锁扣板21通过卡钩211钩挂固定于所述锁扣轴22上,以实现锁固。采用卡钩211进行固定钩挂锁扣轴22,结构简单、制备简便,连接牢固,且容易解锁脱离。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23,所述第一驱动件23始终向锁扣板21施加一朝向锁扣轴22方向的力。锁扣板21在第一驱动件23的驱动作用下,钩挂固定于锁扣轴22上,与锁扣轴22的连接更为牢固。所述手柄13的外翻展开,通过解锁组件的动作驱动锁扣板21克服第一驱动件23的驱动力而脱离锁扣轴22,实现解锁;所述手柄13向内翻转至贴合于触桥座上进行收折时,锁扣板21失去解锁组件的驱动,在在第一驱动件23的驱动力作用下朝向锁扣轴22方向移动直至重新锁扣所述锁扣轴22,实现自动锁扣,无需人为再操作。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板21枢接设置于触头底座11上,所述第一驱动件23为扭簧,所述扭簧23始终向锁扣板21施加一朝向锁扣轴22方向摆动的扭力。锁扣板21的枢接设置,结构简单,通过摆动的方式实现锁扣和解锁的动作,行程短,与扭簧23的连接简单、易实现。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扣板21的可活动设置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滑轨的滑动配合方式等;第一驱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拉簧、磁吸结构等,只要满足第一驱动件23始终向锁扣板21施加一朝向锁扣轴22方向的力即可。又或者是,也可以无需增加第一驱动件23的驱动力,在锁扣板21的升/降活动实现脱离或卡钩211固定锁扣轴22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锁扣板21的重力使其下降复位至卡钩211固定锁扣轴22。再或者是,锁扣板21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复位至卡钩211固定锁扣轴22。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板21朝触桥座12方向的外表面具有一向卡钩211的开口倾斜的导向面212。在合闸操作时,锁扣轴22能够通过该导向面212的导向准确的卡在锁扣板21的卡钩211上。即当合闸时,锁扣轴22随触桥座12朝触头底座11靠近,锁扣轴22接触锁扣板21的导向面212,随着触桥座12继续靠近触头底座11,锁扣板21在导向面212的导向作用下产生移动,给锁扣轴22让位,合闸完成后,锁扣轴22到达位置,锁扣板21即可实现复位进行锁扣锁扣轴22,其复位方式如上述通过第一驱动件23的驱动或人为手动操作等。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组件为拨动式的解锁组件,通过解锁组件的拨动动作进行驱使所述锁扣板脱离所述锁扣轴,以实现解锁。

具体的,所述解锁组件包括第一解锁压板31,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通过一转轴36枢接于触桥座12,并对应所述锁扣板21,所述手柄13的外翻展开驱动第一解锁压板31翻转,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翻转驱动锁扣板21脱离所述锁扣轴22。通过翻转的方式拨动锁扣板21,使锁扣板21脱离所述锁扣轴22,结构简单。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向外延伸有第一臂311和第二臂312,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对应所述锁扣板21,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二臂312传动连接所述手柄13,所述手柄13的外翻展开带动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二臂312翻转,进而同步带动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进行翻转,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的翻转拨动所述锁扣板21脱离所述锁扣轴22,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实现。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第二解锁压板32和解锁轴33,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通过一转轴35枢接于触桥座12上,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向外延伸有第一臂321和第二臂322,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对应所述锁扣板21,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一臂321对应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二臂312,所述解锁轴33固定于手柄13上,并对应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继续参照图3、图5、图6和图7,需要进行分闸操作时,所述手柄13向外翻转展开,在这过程中,解锁轴33抵触于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上,并带动第二解锁压板32翻转,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翻转使其第一臂321抵压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二臂312,进而带动第一解锁压板31翻转,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翻转使其第一臂311抵触于锁扣板21上,并拨动锁扣板21移动,直至脱离所述锁扣轴22,实现如图6所示的解锁状态,解锁完成后,即可向外拉动手柄,使触桥座12与触头底座11分离,如图8所示。采用上述解锁组件的结构,各部件配合方式巧妙,传动简单。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解锁组件的结构不局限于此。

再进一步的,继续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由内向外依次形成有直线段3221和弧形段3222,所述弧形段3222的弧度与解锁轴33的轨迹相匹配。解锁过程中,所述手柄13向外翻转,解锁轴33抵触于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的直线段3221上,能够同步带动第二解锁压板32翻转,实现正常的解锁传动,直至完成解锁,在这过程中,解锁轴33沿直线段3221向外移动。当完成解锁后,解锁轴33移动至直线段3221的最外端而开始进入弧形段3222,所述弧形段3222的弧度与解锁轴33的轨迹相匹配,解锁轴33随手柄13的继续外翻动作,只能使其与弧形段3222相切,不会带动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继续翻转,锁扣板21保持当前位置不动作,如此设置,使得手柄13外翻至与触桥座12呈一定张角完成解锁后,手柄13的继续外翻展开动作不会影响锁扣板21,使其保持当前解锁状态即可。如具体运用中,手柄13若外翻至与触桥座12呈55°(其他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时即完成解锁触发,此时,外翻至大于55°的位置下均处于触发后空程阶段,在此阶段,解锁轴33移动至直线段3221的最外端而进入弧形段3222,手柄13向外翻转,锁扣板21仍然在解锁位置,锁扣板21不再运动,可进行分闸操作。分闸时,操作人员手持手柄13,并向外拉,使触桥座12外翻,进而使触桥座12上的触桥101与触头底座11上的母线触头102分离,实现分闸,触桥座12外翻过程中,因操作人员手部高位变化不大,使得手柄13与触桥座12的张角变大,且分闸的动作是瞬时的,时间很短、行程变化大,触发后空程阶段中,锁扣板21不会随手柄13的动作而动作,一方面锁扣板21不会影响分闸操作,另一方面,分闸操作也不会对锁扣板21造成损坏。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在弧形段3222的外端还形成有凸出于弧形段3222的阻挡部3223。当手柄13外翻至一定极限张角时,解锁轴33移动至弧形段3222的最外端而抵触于阻挡部3223上,被阻挡部3223所限制,防止解锁轴33脱离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限制了触发后空程阶段的范围,如具体运用中,手柄13若外翻至与触桥座12呈90°(其他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时,解锁轴33移动至弧形段3222的最外端而抵触于阻挡部3223上,则触发后空程阶段的范围为上述的55°-90°。

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也可以无需采用弧形段3222和阻挡部3223的结构,直接采用直线段3221,只是效果较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3贴合于所述触桥座12上时,即锁固状态下,如图2所示,所述解锁轴33与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呈间隙设置和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一臂321与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二臂312呈间隙设置和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与所述锁扣板21呈间隙设置。当手柄13外翻展开的初始阶段,手柄13的外翻展开带动解锁轴33经过解锁轴33与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之间的间隙后抵触于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并带动第二解锁压板32翻转;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翻转过程中,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一臂321经过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一臂321与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二臂312之间的间隙后抵触于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二臂312,进而带动第一解锁压板31翻转;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翻转过程中,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经过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与所述锁扣板21的间隙后抵触于锁扣板21上,进而带动锁扣板21解锁动作。如此设置,在手柄13的初始阶段形成触发前空程阶段,在此阶段,手柄13的翻转对锁扣板21不影响,即锁扣板21不动作,锁扣板21仍然在初始的锁扣位置,保持对锁扣轴22的牢牢锁定。这样可以避免手柄13初始小角度误动作时,将锁扣轴22误解锁,导致严重后果。具体的,通过设置上述各间隙的具体大小,可实现触发前空程阶段的张角范围,如具体设置成25°(其他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即手柄13外翻0°-25°之间不触发锁扣板21的动作。

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三个间隙结构中的任何一个间隙结构均能够实现触发前空程阶段,即无需设置三个间隙结构,设置任何一个间隙结构或二个间隙结构均可。即所述解锁轴33与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呈间隙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一臂321与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二臂312呈间隙设置和/或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与所述锁扣板21呈间隙设置的情况下均可实现。又或者是,无需采用触发前空程阶段,通过其他固定结构来避免将锁扣轴22误解锁。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34,所述第二驱动件34始终向第二解锁压板32施加使其第二臂322朝解锁轴33靠近的力,所述触桥座12上设有一对应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一臂321的抵触台阶,所述手柄13贴合于所述触桥座12上时,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一臂321在第二驱动件34的驱动下抵触于抵触台阶上。当解锁轴33作用于第二解锁压板32的第二臂322时,驱动第二解锁压板32克服第二驱动件34的驱动力进行翻转。

具体的,所述触桥座12的上盖121上还固定有用于枢接手柄13的手柄联动板122,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枢接于上盖121上,所述第二解锁压板32枢接于手柄联动板122上,所述抵触台阶由手柄联动板122直接形成。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桥座12的结构以及第一解锁压板31和第二解锁压板32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局限于此。

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件34为扭簧,所述扭簧34始终向第二解锁压板32施加使其第二臂322朝解锁轴33靠近的扭力。即扭簧34套接于枢接第二解锁压板32的枢接轴35上,扭簧34的二个扭臂分别作用于触桥座12和第二解锁压板32上,即完成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驱动第二解锁压板32复位的器件,如弹簧、磁吸结构等。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板21上插设有锁扣板销24,所述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设有一正对锁扣板21的让位缺口3111,使得该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上形成二呈间隔设置的支臂3112,二支臂3112分别对应裸露于锁扣板21两侧的锁扣板销24。触发解锁时,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靠近锁扣板21,且锁扣板21自让位缺口3111内穿过,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的二支臂3112分别抵触于锁扣板21两侧的锁扣板销24上,进而作用于锁扣板21,以驱动锁扣板21脱离所述锁扣轴22。采用该种结构,第一解锁压板31的第一臂311与锁扣板21之间接触更为稳定,不易偏移打滑,可靠性更好。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