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设备及其极片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6376发布日期:2020-02-28 11:1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卷绕设备及其极片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绕设备及其极片入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芯制备过程中,需要将极片送至入料位置。一般的,采用极片入料装置完成极片送至入料位置的动作。现有的极片入料装置一般是在极片切断后,由两片夹板把极片的首端夹持住,并朝着入料位置的方向把极片的首端送至入料位置。由于极片切断后首端的自由段很长,难以控制极片的首端与入料位置的对齐度,且极片的首端无张力呈现松弛状态,容易任意摆荡而使得极片的首端无法被准确地送至入料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绕设备及其极片入料装置,以解决极片的首端与入料位置的对齐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极片入料装置,所述极片入料装置用于向卷针输送料带,所述极片入料装置包括沿所述料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插片机构、裁切机构以及入料机构,所述插片机构用于夹持所述料带,所述裁切机构用于切断所述料带,其中在所述料带被切断后,所述插片机构进一步向靠近所述卷针的方向传送所述料带或所述裁切机构向远离所述卷针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料带的首端外露于所述裁切机构,所述入料机构用于夹持所述料带的首端,并向靠近所述卷针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料带的首端靠近并送入所述卷针。

可选地,所述极片入料装置还包括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三传动机构以及并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插片机构和裁切机构滑动支撑于所述第一滑轨上,并分别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下沿所述第一滑轨运动,所述入料机构滑动支撑于所述第二滑轨上,并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的传动下沿所述第二滑轨运动。

可选地,所述极片入料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插片机构和所述裁切机构之间和/或所述裁切机构与所述入料机构之间,用于对所述料带的首端进行导向。

可选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涡卷弹簧和导线,所述涡卷弹簧设置在所述插片机构与所述裁切机构中的一者和/或所述裁切机构与所述入料机构中的一者上,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涡卷弹簧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插片机构与所述裁切机构中的另一者和/或所述裁切机构与所述入料机构中的另一者,所述涡卷弹簧随着所述插片机构与所述裁切机构之间的距离变化和/或所述裁切机构与所述入料机构之间的距离变化收卷或释放所述导线,所述料带贴靠于所述导线上。

可选地,所述极片入料装置还包括纠偏机构和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纠偏机构沿所述料带的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插片机构的上游,用于沿所述料带的宽度方向对进入所述极片入料装置的所述料带进行纠偏;所述第一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纠偏机构与所述插片机构之间,用于检测经过所述纠偏机构纠偏后的所述料带的位置,并将所述料带的位置反馈至所述纠偏机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底座、滑杆、调节杆、传感器组件、导向组件、第一紧固件以及第二紧固件,所述滑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传感器组件和所述导向组件滑动支撑于所述滑杆上,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将所述传感器组件与所述调节杆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将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调节杆连接,所述调节杆用于调节与所述调节杆连接的所述传感器组件和/或所述导向组件在所述滑杆上的位置,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料带的位置,所述导向组件对应设置在所述料带的极耳位置处,用于为所述极耳导向。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传感器,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性设置在所述滑杆上,所述第一检测机构还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调节螺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滑杆上的位置;或者所述调节螺杆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滑杆上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极片入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机构和第三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和所述第三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插片机构与所述裁切机构之间,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料带的裁切位置;所述第三检测机构对应设置在所述料带的极耳位置处,用于检测所述极耳是否有折角。

可选地,所述第三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检测支架上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极耳具有与所述料带连接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极耳与所述料带的连接处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对应的位置处的长度,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对应的位置处的长度,进而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所检测的所述极耳的长度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所检测的所述极耳的长度比例来判断所述极耳是否弯折。

可选地,所述检测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可选地,所述入料机构以直线移动方式传动所述料带的首端靠近所述卷针,并以滚动方式将所述料带的首端送入所述卷针,所述入料机构进一步在所述料带的宽度方向上对所述料带的首端进行纠偏。

可选地,所述极片入料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入料机构包括:固定座,滑动支撑于所述安装板上;

固定支架,滑动支撑于所述固定座上;主动辊和从动辊,转动支撑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夹紧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相对靠近,进而夹持所述料带的首端,其中所述固定座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的传动下向所述卷针移动,进而以直线移动方式传动所述料带的首端靠近所述卷针;纠偏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支架相对所述固定座运动,进而在所述料带的宽度方向上对所述料带的首端进行纠偏;入料驱动件,驱动所述主动辊带动所述从动辊进行滚动,进而以滚动方式将所述料带的首端送入所述卷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卷绕设备,所述卷绕设备包括卷针和前文所述的极片入料装置,所述极片入料装置用于向卷针输送料带,所述卷针用于卷绕所述料带以形成电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裁切机构的上游设置插片机构并在裁切机构的下游设置入料机构,一方面,在裁切机构裁切料带之前,插片机构夹持料带,可以使得料带处于张紧的状态便于裁切,另一方面,在裁切机构裁切完成之后,入料机构夹持料带的首端向靠近卷针的方向移动,不仅可以张紧料带,而且由于料带的首端被夹持送至靠近卷针较近的位置,从而可以保证料带的首端能够准确地送至卷针,以提高料带的首端与卷针的入料位置的对齐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极片入料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插片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部分元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部分元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导向机构在一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导向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第一检测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第二检测机构和第三检测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入料机构在一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入料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极片入料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极片入料装置100,该极片入料装置100用于向卷针200输送料带300。极片入料装置100包括沿料带300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插片机构10、裁切机构20以及入料机构30,插片机构10用于夹持料带300,裁切机构20用于切断料带300,其中在料带300被切断后,插片机构10进一步向靠近卷针200的方向传送料带300或裁切机构20向远离卷针200的方向移动,以使料带300的首端外露于裁切机构20,入料机构30用于夹持料带300的首端,并向靠近卷针200的方向移动,以使料带300的首端靠近并送入卷针200。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裁切机构20的上游设置插片机构10并在裁切机构20的下游设置入料机构30,一方面,在裁切机构20裁切料带300之前,插片机构10夹持料带300,可以使得料带300处于张紧的状态便于裁切,另一方面,在裁切机构20裁切完成之后,入料机构30夹持料带300的首端向靠近卷针200的方向移动,不仅可以张紧料带300,而且由于料带300的首端被夹持送至靠近卷针200较近的位置,从而可以保证料带300的首端能够准确地送至卷针200,以提高料带300的首端与卷针200的入料位置的对齐度。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料带300的输送方向为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插片机构10、裁切机构20以及入料机构30沿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依次设置。本实施例中的极片入料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大体上为:当一个电芯快卷绕完毕时,插片机构10动作以夹紧料带300,裁切机构20将料带300切断,卷针200旋转将料带300收尾完成上一个电芯的卷绕,切断后的料带300被插片机构10夹持住,插片机构10先夹持极片料带300的头部朝着卷针200的方向运动一小段距离或者裁切机构20朝着远离卷针200的方向运动一小段距离使得料带300的首端伸出裁切机构20,入料机构30沿着远离卷针200的方向运动至料带300的首端位置,夹持料带300的首端,并朝着靠近卷针200的方向运动,此时,由于料带300的首端被夹持送至靠近卷针200的位置,料带300的位置准确,最后,入料机构30转动以将料带300朝着卷针200方向输送,卷针200卷取料带300的首端并持续转动,直至一个电芯卷绕完毕。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在入料机构30夹持料带300的首端向靠近卷针200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插片机构10可以夹持料带300,并与入料机构30同步向靠近卷针200的方向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入料机构30夹持料带300的首端向靠近卷针200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插片机构10可以松开料带300,插片机构10不跟随入料机构30移动。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是图1中的插片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插片机构10可以包括安装支架12、设置在安装支架12上的固定夹辊14以及和固定夹辊14相对设置的活动夹辊16,活动夹辊16设置在活动夹辊座18上,活动夹辊座18连接导柱11的一端,导柱11滑动设置在安装支架12上,安装支架12上还设置夹紧气缸13,夹紧气缸13的驱动端连接活动夹辊座18。夹紧气缸13可以驱动活动夹辊16相对固定夹辊14运动将料带300夹住或松开。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插片机构10还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图3是图1中的部分元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部分元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极片入料装置100还包括安装板40、设置于安装板40上的第一传动机构50、第二传动机构60和第三传动机构70以及并行设置于安装板40上的第一滑轨42和第二滑轨44。插片机构10和裁切机构20滑动支撑于第一滑轨42上,并分别在第一传动机构50和第二传动机构60的传动下沿第一滑轨42运动,入料机构30滑动支撑于第二滑轨44上,并在第三传动机构70的传动下沿第二滑轨44运动。

具体地,安装板40上设置有沿料带300的传输方向(图3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42和第二滑轨44,第一滑轨42上滑动设置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43,第二滑轨44上滑动设置第三滑块45,第一滑块41上设置第一滑座46,第一滑座46上设置插片机构10,第一滑座46和第一传动机构50动力连接,第一传动机构50可以驱动第一滑座46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位于第一滑座46上的插片机构10上下移动。第二滑块43上设置第二滑座47,第二滑座47上设置裁切机构20,第二滑座47和第二传动机构60动力连接,第二传动机构60可以驱动第二滑座47上下移动。第三滑块45上设置第三滑座48,第三滑座48上设置入料机构30,第三滑座48和第三传动机构70动力连接,第三传动机构70可以驱动第三滑座48上下移动。通过将插片机构10、裁切机构20设置在第一滑轨42上,并将入料机构30设置在第二滑轨44,可以避免入料机构30和裁切机构20运动干涉,提高入料机构30的行程。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滑轨42和第二滑轨4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二滑轨44设置于两个第一滑轨42之间,第一滑块41和两个第一滑轨42滑动连接,第二滑块43与两个第一滑轨42滑动连接,第三滑块45与两个第二滑轨44滑动连接,以使得第一滑座46、第二滑座47以及第三滑座48的运动更加平稳。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传动机构50包括第一电机51、第一丝杆52以及第一丝杆螺母53,第一丝杆52转动设置在安装板40上,且第一丝杆52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滑轨42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电机51的驱动端与第一丝杆52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丝杆52转动,第一丝杆螺母53与第一丝杆52螺接,并与第一滑座46连接,当第一丝杆52转动时,第一丝杆螺母53带动第一滑座46相对安装板40上下移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51通过同步带组件与第一丝杆52连接,第一丝杆52设置在安装板40的背面。具体地,第一电机51设置在第一电机固定座54上,第一电机51的驱动端设置同步轮55,第一丝杆52设置在第一丝杆支座56上,第一丝杆支座56设置在安装板40的背面,第一丝杆52的一端设置同步轮55,两个同步轮55通过同步带57连接,第一丝杆52上设置有第一丝杆螺母53,第一丝杆螺母53通过驱动块和第一滑座46连接。第一电机51通过同步带组件带动第一丝杆52转动,进而驱动第一滑座46上下移动。通过采用同步带组件将第一电机51与第一丝杆52转接,可以使得第一传动机构50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缩小第一传动机构50的体积。将第一丝杆52安装于安装板40的背面,可以避免第一丝杆52对位于安装板40主表面上的插片机构10,裁切机构20以及入料机构30造成干涉。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机51还可以通过联轴器等元件与第一丝杆52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其中,第二传动机构60和第三传动机构70的结构与第一传动机构50的结构类似,具体请参照第一传动机构50的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极片入料装置100还包括导向机构80,请参阅图1、图5和图6,图5是图1中的导向机构在一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的导向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导向机构80设置于插片机构10和裁切机构20之间,用于对料带300的首端进行导向,避免料带300的首端任意摆荡。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80包括涡卷弹簧(图中未示出)和导线81,涡卷弹簧设置在插片机构10与裁切机构20中的一者上,导线81的一端与涡卷弹簧连接,导线81的另一端连接插片机构10与裁切机构20中的另一者。涡卷弹簧随着插片机构10与裁切机构20之间的距离变化收卷或释放导线81,料带300贴靠于导线81上。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涡卷弹簧设置在插片机构10上,导线81的一端与涡卷弹簧连接,导线81的另一端通过压块等与裁切机构20连接,当插片机构10与裁切机构20相对移动使得二者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导线81可以在涡卷弹簧的作用下收缩或者伸出,以时刻保持张紧状态,位于插片机构10与裁切机构20之间的料带300支撑于导线81上,从而可以避免料带300及其首端任意摆荡。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涡卷弹簧还可以设置在裁切机构20上,导线81的一端与涡卷弹簧连接,导线81的另一端通过压块等与插片机构10连接,其作用过程与上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向机构80还可以设置在裁切机构20与入料机构30之间,涡卷弹簧设置在裁切机构20与入料机构30中的一者上,导线81的一端与涡卷弹簧连接,导线81的另一端连接裁切机构20与入料机构30中的另一者。涡卷弹簧随着裁切机构20与入料机构30之间的距离变化收卷或释放导线81,料带300贴靠于导线81上。

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向机构80还可以设置在任意需要对料带300进行导向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极片入料装置100还包括纠偏机构90和第一检测机构110,纠偏机构90沿料带300的输送方向设置在插片机构10的上游,用于沿料带300的宽度方向对进入极片入料装置100的料带300进行纠偏;第一检测机构110设置于纠偏机构90与插片机构10之间,用于检测经过纠偏机构90纠偏后的料带300的位置,并将料带300的位置反馈至纠偏机构90以控制纠偏机构90进行纠偏。

其中,纠偏机构90可以为蛇形纠偏机构,该蛇形纠偏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此处不再赘述。料带300进入蛇形纠偏机构进行纠偏后,输出的料带300经过第一检测机构110后进入插片机构10。由于第一检测机构110可以实时检测并反馈料带300的位置至蛇形纠偏机构,以使得蛇形纠偏机构可以及时调整料带300的位置,因而可以保证料带300的位置精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纠偏机构90和插片机构10同时设置在第一滑座46上,以使得纠偏机构90与插片机构10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进而使得插片机构10与纠偏机构90之间的料带300始终保持在张紧的状态。

其中,请参阅图7,图7是图1中的第一检测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第一检测机构110包括底座111、滑杆112、调节杆113、传感器组件114、导向组件115、第一紧固件116以及第二紧固件117,滑杆112设置于底座111上,传感器组件114和导向组件115滑动支撑于滑杆112上,第一紧固件116用于将传感器组件114与调节杆113连接,第二紧固件117用于将导向组件115与调节杆113连接,调节杆113用于调节与调节杆113连接的传感器组件114和/或导向组件115在滑杆112上的位置,传感器组件114用于检测料带300的位置,导向组件115对应设置在料带300的极耳位置处,用于为极耳导向。

具体地,底座111设置于第一滑座46上,底座111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块118,两个连接块118上设置滑杆112,传感器组件114和导向组件115滑动支撑于滑杆112上。传感器组件114和导向组件115之间连接调节杆113,传感器组件114通过第一紧固件116和调节杆113实现紧固或者松开。导向组件115通过第二紧固件117和调节杆113实现紧固或者松开。当第一紧固件116拧紧时,人工利用调节杆113可以快速调节传感器组件114的位置,当第二紧固件117拧紧时,人工利用调节杆113可以快速调节导向组件115的位置。当第一紧固件116和第二紧固件117均拧紧时,人工利用调节杆113可以快速调节传感器组件114和导向组件115在滑杆112上的位置,以提升传感器组件114与导向组件115的调节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传感器组件114包括第一连接部1141和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41上的传感器1142,导向组件115包括第二连接部1151和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151上的第一导向板1152。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141和第二连接部1151滑动性设置在滑杆112上,传感器1142通过传感器支架与第一连接部1141连接,传感器11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传感器1142相对设置在传感器支架上,料带300在两个传感器1142之间传送,进而可以检测料带300的位置。第一导向板115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板1152相对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151上,第一导向板1152对应料带300的极耳的位置设置,以使得极耳在两个第一导向板1152之间传送,第一导向板1152用于为极耳导向,防止极耳弯折。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机构110还包括调节螺杆119,调节螺杆119转动设置于底座111上,调节螺杆119的驱动端用于与第一连接部1141或者第二连接部1151螺接,用于驱动第一连接部1141或第二连接部1151相对滑杆112移动。

其中,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杆119的驱动端与第二连接部1151螺纹连接。具体地,调节螺杆119转动设置在用于固定导向组件115的连接块118上,调节螺杆119的驱动端和第二连接部1151螺纹连接,当第一紧固件116和第二紧固件117均拧紧时,通过旋转调节螺杆119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1151带动调节杆113、第一连接部1141移动以精调传感器1142的位置,便于精确检测料带300的位置。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调节螺杆119的驱动端还可以与第一连接部1141连接。具体地,调节螺杆119转动设置在用于固定传感器组件114的连接块118上,调节螺杆119的驱动端和第一连接部1141螺纹连接,当第一紧固件116和第二紧固件117均拧紧时,通过旋转调节螺杆119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1141带动调节杆113、第二连接部1151移动以精调第一导向板1152的位置,便于对极耳导向。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极片入料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检测机构120和第三检测机构130,第二检测机构120和第三检测机构130设置于插片机构10与裁切机构20之间,第二检测机构120用于检测料带300的裁切位置;第三检测机构130对应设置在料带300的极耳位置处,用于检测极耳是否有折角。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机构120和第三检测机构130均设置于第二滑座47上。请参阅图1和图8,图8是图1中的第二检测机构和第三检测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第二滑座47上设置有连接件121,连接件121上连接有导向件122,导向件122上滑动性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检测机构120的第一连接座123和用于连接第三检测机构130的第二连接座124。第三检测机构130包括检测支架131和设置在检测支架131上的第一传感器132和第二传感器133,极耳具有与料带300连接的第一端和远离极耳与料带300的连接处的第二端。第一传感器132和第二传感器133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线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传感器132用于检测极耳与第一传感器132对应的位置处的长度,第二传感器133用于检测极耳与第二传感器133对应的位置处的长度,进而根据第一传感器132所检测的极耳的长度和第二传感器133所检测的极耳的长度比例来判断极耳是否弯折。即,本实施例通过检测极耳上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线方向垂直的两组平行线的长度,并根据两个平行线的长度来判断极耳是否弯折。

可选地,为了提升检测精度,可以将第一传感器132对应设置在靠近极耳的第一端的位置处,以用于检测极耳的靠近第一端的长度,第二传感器133对应设置在靠近极耳的第二端的位置处,以用于检测极耳的靠近第二端的长度。其中,第一传感器132与极耳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和第二传感器133与极耳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检测支架131包括第一安装部1311、第二安装部1312以及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311和第二安装部1312之间的连接部1313。第一安装部1311和第二安装部1312平行间隔设置,极耳位于第一安装部1311和第二安装部1312之间。第一传感器132和第二传感器133均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311和第二安装部1312上。当极耳经过第一传感器132和第二传感器133时,极耳会遮挡由发射端发射至接收端的光线,由此可以根据极耳对光线的遮挡时间以及料带300的传输速度计算极耳与第一传感器132对应的位置处的长度和极耳与第二传感器133对应的位置处的长度,并进而根据两个长度之间的关系判断极耳是否弯折。

其中,若极耳为矩形极耳,当第一传感器132检测到极耳的长度和第二传感器133检测到极耳的长度相等时,则该极耳没有折角。若极耳为梯形极耳,当第一传感器132检测到极耳的长度和第二传感器133检测到极耳的长度呈一定比例时,则该极耳没有折角。反之,极耳有折角。

可选地,还可以在连接部1313上设置第二导向板1314,第二导向板1314延伸设置在检测支架131的u型区域内,第二导向板13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向板1314相对间隔设置,极耳穿设经过两个第二导向板1314之间,第二导向板1314用于为极耳进行导向,以使得极耳平整的经过第一传感器132和第二传感器133,进而提升第一传感器132和第二传感器133的检测精度。

进一步地,第二检测机构120通过装配支架125与第一连接座123连接,装配支架125呈u型设置。第二检测机构120为光电传感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相对设置在u型装配支架125的相对两侧,料带300自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穿设经过第二检测机构120,以用于检测料带300的裁切位置。

可选地,如图8所示,导向件122上还滑动性设置有第三连接座126,第三连接座126上设置有第三导向板127,第三导向板127支撑于料带300,用于对料带300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入料机构30以直线移动方式传动料带300的首端靠近卷针200,并以滚动方式将料带300的首端送入卷针200,入料机构30进一步在料带300的宽度方向上对料带300的首端进行纠偏。通过设置入料机构30在料带300的宽度方向上对料带300的首端进行纠偏,可以进一步提升料带300的首端与卷针200的对齐度,进而使得料带300的首端的位置更加精准。

具体地,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图1中的入料机构在一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入料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入料机构30包括固定座32、固定支架34、主动辊36、从动辊38、夹紧驱动件31、纠偏驱动件33以及入料驱动件35。固定座32滑动支撑于安装板40上,固定支架34滑动支撑于固定座32上,主动辊36和从动辊38转动支撑于固定支架34上;夹紧驱动件31用于驱动主动辊36和从动辊38相对靠近,进而夹持料带300的首端。其中,固定座32在第三传动机构70的传动下向卷针200移动,进而以直线移动方式传动料带300的首端靠近卷针200;纠偏驱动件33用于驱动固定支架34相对固定座32运动,进而在料带300的宽度方向上对料带300的首端进行纠偏;入料驱动件35驱动主动辊36带动从动辊38进行滚动,进而以滚动方式将料带300的首端送入卷针200。

其中,请参阅图1、图9和图10,固定座32设置在第三滑座48上,纠偏驱动件33包括纠偏电机331、纠偏丝杆332以及纠偏丝杆螺母333,纠偏电机331与纠偏丝杆332连接,用于驱动纠偏丝杆332转动。纠偏丝杆螺母333与纠偏丝杆332螺接,当纠偏丝杆332转动时,纠偏丝杆螺母333可以沿纠偏丝杆332的轴向移动,纠偏丝杆螺母333与固定支架34连接,进而带动固定支架34相对固定座32运动。

具体地,固定座32上设置纠偏电机固定座334、纠偏电机固定座334上设置纠偏电机331,纠偏电机331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335和纠偏丝杆332的一端连接,纠偏丝杆332设置在纠偏丝杆支座上,纠偏丝杆332上设置有纠偏丝杆螺母333,纠偏丝杆螺母333通过纠偏驱动块336和固定支架34连接,固定支架34设置纠偏滑块337,纠偏滑块337设置在纠偏滑轨338上,纠偏滑轨338和固定座32连接,以实现固定支架34滑动支撑于固定座32。固定支架34相对固定座32运动的原理为:纠偏电机331驱动纠偏丝杆332旋转,纠偏丝杆332带动与之螺接的纠偏丝杆螺母333沿纠偏丝杆332的轴向移动,纠偏丝杆螺母333进而带动固定支架34沿纠偏丝杆332的轴向移动。另外,设置在固定支架34与固定座32之间的纠偏滑块337和纠偏滑轨338可以使得固定支架34的运动更加平稳。

其中,主动辊36和从动辊38转动设置在固定支架34上,当纠偏驱动件33驱动固定支架34相对固定座32移动时,主动辊36和从动辊38相对固定座32移动,进而在料带300的宽度方向上对料带300的首端进行纠偏。

在本实施例中,入料驱动件35可以采用入料电机,入料电机通过入料电机固定座设置在固定支架34的一端,入料电机的驱动端通过同步轮和同步带结构和主动辊36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主动辊36转动,进而以滚动的方式将料带300的首端送入卷针200。

其中,固定支架34上设置有从动辊固定座341,从动辊38通过从动辊固定座341转动支撑于固定支架34上。夹紧驱动件31包括驱动气缸,驱动气缸设置在固定支架34上,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连接从动辊固定座341,用于驱动从动辊固定座341移动并带动位于从动辊固定座341上的从动辊38向靠近主动辊36的方向移动,进而夹持料带300的首端,并在第三传动机构70的带动下,以直线移动方式传动料带300的首端靠近卷针200。

可选地,固定支架34上还滑动设置有导杆342,从动辊固定座341与导杆342的一端连接,通过设置在固定支架34上的导杆342,可以用于为从动辊固定座341导向,以使得从动辊38的运动更加稳定和精准。

可选地,极片入料装置100还包括第四检测机构140,第四检测机构140用于实时检测料带300的位置并将料带300的位置反馈至入料机构30,便于入料机构30及时进行纠偏,以保证料带300的位置精准。其中,第四检测机构140的结构与第一检测机构110的相同,请参照第一检测机构110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卷绕设备,卷绕设备包括卷针200和极片入料装置100,极片入料装置100用于向卷针200输送料带300,卷针200用于卷绕料带300以形成电芯。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极片入料装置1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极片入料装置100的结构相同,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裁切机构20的上游设置插片机构10并在裁切机构20的下游设置入料机构30,一方面,在裁切机构20裁切料带300之前,插片机构10夹持料带300,可以使得料带300处于张紧的状态便于裁切,另一方面,在裁切机构20裁切完成之后,入料机构30夹持料带300的首端向靠近卷针200的方向移动,不仅可以张紧料带300,而且由于料带300的首端被夹持送至靠近卷针200较近的位置,从而可以保证料带300的首端能够准确地送至卷针200,以提高料带300的首端与卷针200的入料位置的对齐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