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电动车辆等的电池模块及电池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动车辆等上搭载有电池模块。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其具备:电池单元层叠体,其通过层叠多个电池单元而构成;以及传感器装置,其对各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检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72181号公报
近年来,在该种电池模块中,电池逐渐地高容量化,且电池单元由于温度变化和时效劣化导致膨胀,从而引起的尺寸扩大变得无法忽视。因此,难以将传感器装置以两个以上的点牢固地固定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上表面,且传感器装置可能在车辆行驶时由于振动而晃荡。
于是,考虑将传感器装置牢固地固定到在多个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上设置在电池单元层叠体的两端部的端板中的任一方,但根据该固定结构,端板和电池模块的尺寸可能增大,重量可能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单元,其能够避免尺寸的增大和重量的增加,同时能够将传感器装置固定到端板。
本发明的一种电池模块,其具备:
电池单元层叠体,其通过层叠多个电池单元而构成;
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它们在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两端部;以及
传感器装置,其搭载于朝向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搭载面,且对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各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检测,
其中,
所述传感器装置具有:
传感器装置主体;以及
传感器固定部,其从该传感器装置主体向所述第一端板延伸,且通过沿所述正交方向被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构件而固定于所述第一端板,
在所述正交方向上,
所述紧固连结构件的端面为所述传感器装置主体的端面以下,
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所述搭载面低于所述传感器固定部的底面,
所述第一端板的端面低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所述搭载面。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电池单元,其具备相邻配置的第一电池模块及第二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电池模块及所述第二电池模块分别具备:
电池单元层叠体,其通过层叠多个电池单元而构成;
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它们在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两端部;以及
电压检测线,其对各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检测,
所述第一电池模块还具备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搭载于朝向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搭载面,且对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各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检测,
所述传感器装置具有:
传感器装置主体;以及
传感器固定部,从该传感器装置主体向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板延伸,且通过沿所述正交方向被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构件而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板,
在所述传感器装置主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其连接有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电压检测线;以及第二连接器,其连接有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的所述电压检测线,
在所述正交方向上,
所述紧固连结构件的端面为所述传感器装置主体的端面以下,
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所述搭载面低于所述传感器固定部的底面,
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板的端面低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所述搭载面,
所述第二电池模块不具备所述传感器装置,
第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且第二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均具有相同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尺寸的增大和重量的增加,同时能够将传感器装置固定到端板。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图1的电池模块的传感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模块;
1a第一电池模块;
1b第二电池模块;
2电池单元层叠体;
2a上表面(搭载面);
21电池单元;
211端子;
23母线;
24母线板;
3端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
3a上表面(端面);
3b外缘部;
33固定部;
34突出部;
6顶盖;
63凹部;
7传感器装置;
71传感器装置主体;
71a上表面(端面);
72第一传感器固定部(传感器固定部);
72a底面;
721连结部;
722倾斜部;
723a套管贯通孔;
723支承部;
76a电压检测用连接器;
76b电压检测用连接器;
79套管;
8电压检测线;
100电池单元;
b2螺栓(紧固连结构件);
ba上表面(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池模块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沿附图标记的朝向观察。
[电池模块]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模块1具备:电池单元层叠体2,其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层叠多个电池单元21而构成,且具有前表面、后表面、左表面、右表面、上表面及下表面;一对端板3,它们配置在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一对侧框架4,它们配置在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左表面及右表面,且连结一对端板3;下板5,其配置在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下表面;顶盖6,其覆盖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以及传感器装置7,其配置在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且对各电池单元21的电压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等中,为了简单且明确地进行说明,将电池单元21的层叠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且将与电池单元21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并与搭载有电池模块1的产品的前后方向等无关。即,当电池模块1搭载于车辆上时,电池单元21的层叠方向可以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可以是车辆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还可以是从这些方向倾斜的方向。在附图中,将电池模块1的前方示为fr,将后方示为rr,将左侧示为l,将右侧示为r,将上方示为u,将下方示为d。
(电池单元层叠体)
如图2所示,电池单元层叠体2通过在前后方向上交替层叠多个电池单元21和多个绝缘板22而构成。在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上配置有多个母线23,这些母线23与电池单元21的端子211电连接。多个母线23以多个电池单元21被串联电连接的方式将相邻的电池单元21的端子211彼此进行连接。若具体说明,多个电池单元21被层叠成正侧端子211和负侧端子211依次左右反转,且多个母线23将与电池单元层叠方向的上方侧相邻的电池单元21的正侧(或负侧)的端子211、及与电池单元层叠方向的下方侧相邻的电池单元21的负侧(或正侧)的端子211依次连接,从而将多个电池单元21进行串联电连接。
在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上设置有保持多个母线23的母线板24。母线板24具备多个母线保持部241,若使多个母线23保持在各母线保持部241之后,将母线板24载置在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上,则定位于多个母线23能够与所对应的端子211连接的规定位置。母线板24不是在将母线23连接到端子211之后移除的夹具,而是在将母线23连接到端子211之后也维持安装状态的电池模块1的构成要素,且配置在传感器装置7的底面与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之间。由此,传感器装置7与电池单元21的端子211之间的距离缩短,且两者之间的电连接变得容易。
已知有电池单元21由于温度变化和时效劣化而膨胀。电池单元21具有长方体形状,该长方体形状为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且左右方向的长度比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因此,电池单元21的前表面及后表面的面积远大于左表面、右表面、上表面及下表面的面积,且电池单元2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及上下方向中央部在其前表面及后表面上容易膨胀。若电池单元21在前后方向上膨胀,则应力作用在将电池单元21的端子211彼此进行连结的母线23上。为了缓和伴随电池单元21的膨胀而作用的应力,本实施方式的母线23具有弯折部231,该弯折部231在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向上方突出。
(端板)
如图1~图3所示,一对端板3配置在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且承挡由电池单元21的膨胀引起的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电池单元层叠方向的载荷。本实施方式的端板3是通过压铸制法形成的金属构件,且在不与电池单元层叠体2对置的外侧面的左右两端部上,设置有借助螺栓b1而与侧框架4紧固连结的多个紧固连结部31。另外,在一对端板3的上表面3a上设置有外部连接用端子板32,该外部连接用端子板32用于在电池模块1与其他电池模块或外部电气设备之间收发电力。另外,在至少任一方的端板3的上表面3a上形成有固定部33,该固定部33借助螺栓b2而固定传感器装置7。即,传感器装置7被固定到任一方的端板3,但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端板3为均具有固定部33的相同形状。由此,无需根据固定部33的有无而区别制作端板3,并且通过组件的共用化,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端板3的上表面3a低于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根据这种端板3,能够抑制高度尺寸且使其轻质化。另外,设置在端板3的上表面3a上的固定部33设置于在高度方向上比上表面3a的其他部分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34。即,通过在端板3的上表面3a上仅将需要高度的部位设得较厚,能够使端板3进一步轻质化。另外,由于突出部34能够通过压铸制法与端板3一体形成,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侧框架)
如图1~图3所示,侧框架4通过将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且具备:侧框架主体41,其沿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左表面或右表面;前凸缘部42,其从侧框架主体41的前端沿前侧端板3的前表面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后凸缘部43,其从侧框架主体41的后端沿后侧端板3的后表面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上凸缘部44,其从侧框架主体41的上端沿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以及下凸缘部45,其从侧框架主体41的下端沿电池单元层叠体2(下板5)的下表面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前凸缘部42及后凸缘部43借助螺栓b1而紧固连结到前侧端板3或后侧端板3。由此,一对端板3借助一对侧框架4而被连结。当电池单元层叠体2在电池单元层叠方向上的载荷增加时,一对侧框架4允许端板3彼此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例如,允许端板3彼此因侧框架主体41在前后方向上的变形、侧框架主体41与前凸缘部42或后凸缘部43之间的角度变化等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位移。
(下板)
如图1和图2所示,下板5使用铝挤压材料而形成,且具备:下板主体51,其沿电池单元层叠体2及端板3的下表面延伸;多个固定部52,它们被固定到支承电池模块1的模块支承结构体(未图示);以及限制部(未图示),其限制侧框架4的下凸缘部45。
(顶盖)
如图1~图3所示,顶盖6由树脂制成,且具备:顶盖主体61,其覆盖母线板24的上方;开口部62,其容纳传感器装置7的传感器装置主体71;以及凹部63,其容纳在端板3的固定部33上固定的传感器装置7的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的至少一部分。根据这种顶盖6,能够保护母线板24,同时能够减小传感器装置主体71和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在高度方向上的突出。
(传感器装置)
如图1~图5所示,传感器装置7具备:传感器装置主体71;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其从传感器装置主体71向前侧的端板3延伸,且通过沿高度方向被紧固连结的螺栓b2而固定到端板3的固定部33;以及多个第二传感器固定部73,它们从传感器装置主体7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固定到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
传感器装置主体71具备:基板74,其搭载电子组件;壳体75,其容纳基板74;以及电压检测用连接器76,其配置在该壳体75的侧面。
壳体75具备覆盖基板74的下表面侧的壳体主体751、以及覆盖基板74的上表面侧的壳体盖752。各母线23借助多个电压检测线8而连接于电压检测用连接器76。
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及多个第二传感器固定部73与壳体75一体形成。多个第二传感器固定部73以无法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固定到在前后方向上分开的多个绝缘板22。若具体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绝缘板22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圆筒或圆柱形状的突出设置部221,第二传感器固定部73具有孔731,该孔731以从下方插通的状态容纳突出设置部221。该孔731是在前后方向上长的长孔,且能够允许伴随电池单元21的膨胀绝缘板22与传感器装置7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第二传感器固定部73从上方插通绝缘板22的突出设置部221之后,通过顶推螺母78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固定,所述顶推螺母78通过从上方压入该突出设置部221而进行装配。顶推螺母78具有在形成于中央部的孔781的周缘部向上方倾斜的多个爪部782,且当从上方压入突出设置部221时,通过多个爪部782陷入突出设置部221的外周部而限制向上方的脱落。由此,第二传感器固定部73借助顶推螺母78而在上下方向上被固定到绝缘板22的突出设置部221,并且通过由长孔构成的孔731,允许突出设置部221相对于绝缘板2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借助螺栓b2以至少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无法移动的方式被固定到在一方的端板3上设置的固定部33。由此,传感器装置7通过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而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被固定,并且通过第二传感器固定部73而在上下方向上被固定,因此能够允许伴随电池单元21的膨胀而绝缘板22与传感器装置7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同时能够抑制传感器装置7在车辆行驶时由于振动而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晃荡。
如图5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螺栓b2的上表面ba为传感器装置主体71的上表面71a以下,且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低于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的底面72a。这样,能够防止螺栓b2在高度方向上的突出,且能够使电池模块1小型化。另外,由于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低于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的底面72a,因此防止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与电池单元层叠体2之间的干涉。
如上所述,由于固定有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的端板3的上表面3a低于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因此在高于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的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的底面72a与端板3的上表面3a之间产生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填埋该间隙而使用套管79。若具体进行说明,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具备:连结部721,其连接于传感器装置主体71,且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与传感器装置主体71大致相同;倾斜部722,其从连结部721趋向端板3以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变低的方式倾斜;以及支承部723,其与倾斜部722的端部连接且支承螺栓b2。在支承部723上设置有套管贯通孔723a,该套管贯通孔723a供套管79在上下方向上插通,螺栓b2借助套管79而被紧固连结到端板3的固定部33。
根据这种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能够将螺栓b2的上表面ba通过倾斜部722而设定到传感器装置主体71的上表面71a以下。另外,通过在螺栓b2的头部bb与端板3的上表面3a之间设置贯通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贯通的套管79,能够稳定地固定螺栓b2和端板3。
在图5中,符号h3a是端板3的上表面3a的高度,符号h2a是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的高度,符号h72a是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的底面72a的高度,符号hba是螺栓b2的上表面ba的高度,符号h71a是传感器装置主体71的上表面71a的高度,且满足h3a<h2a<h72a<hba≤h71a的关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的支承部723在前后方向上与电池单元层叠体2重叠。即,支承部723的后端部723b与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前端部2b在前后方向上相重叠。这样,能够抑制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在前后方向上向外侧突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及螺栓b2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比端板3的外缘部3b靠内侧(电池单元21侧)。这样,能够防止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及螺栓b2在前后方向上向外侧突出,且能够使电池模块1小型化。
[电池单元]
接着,参照图6对具备相邻配置的第一电池模块1a及第二电池模块1b的电池单元10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上述电池模块1共用的结构,通过使用与上述电池模块1相同的符号,从而援引上述电池模块1的说明。
如图6所示,构成电池单元100的两个电池模块1a、1b分别具备:电池单元层叠体2,其通过层叠多个电池单元21而构成;一对端板3,它们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两端部;以及电压检测线8,其对各电池单元21的电压进行检测,一方的第一电池模块1a还具备配置在电池单元层叠体2的上表面2a,对各电池单元21的电压进行检测的传感器装置7。
传感器装置7具有:传感器装置主体71;以及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其从传感器装置主体71向第一电池模块1a的一方的端板3延伸,且通过沿上下方向而被紧固连结的螺栓b2被固定到一方的端板3。在传感器装置主体71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压检测用连接器76a,其连接有第一电池模块1a的电压检测线8;以及第二电压检测用连接器76b,其连接有第二电池模块1b的电压检测线8。即,第二电池模块1b不具备传感器装置7,在搭载到第一电池模块1a中的传感器装置7中,还检测第二电池模块1b的电池单元电压。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符号9是虚设盖。
根据这种电池单元100,第二电池模块1b不需要传感器装置7,因此能够降低电池单元100的制造成本。另外,若将第一电池模块1a的一对端板3及第二电池模块1b的一对端板3均设为相同形状,则能够进一步降低电池单元100的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进行变形、改良等。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传感器装置7将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设置到容纳基板74的壳体75,且将该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固定到端板3,但在不具备壳体且将基板本身以露出状态固定到端板3的电池模块中,可以将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相当的部位设置到基板本身,且将这些部位以与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相同的固定结构固定到端板3。
在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了以下事项。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括弧内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相应构成要素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1)一种电池模块(电池模块1),其具备:
电池单元层叠体(电池单元层叠体2),其通过层叠多个电池单元(电池单元21)而构成;
第一端板(端板3)及第二端板(端板3),它们在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前后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两端部;以及
传感器装置(传感器装置7),其搭载于朝向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下方向)的搭载面(上表面2a),且对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各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检测,
其中,
所述传感器装置具有:
传感器装置主体(传感器装置主体71);以及
传感器固定部(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其从该传感器装置主体向所述第一端板延伸,且通过沿所述正交方向被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构件(螺栓b2)而固定于所述第一端板,
在所述正交方向上,
所述紧固连结构件的端面(上表面ba)为所述传感器装置主体的端面(上表面71a)以下,
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所述搭载面低于所述传感器固定部的底面(底面72a),
所述第一端板的端面(上表面3a)低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所述搭载面。
根据(1),紧固连结构件的端面为传感器装置主体的端面以下,因此能够防止紧固连结构件的突出,且能够使电池模块小型化。另外,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搭载面低于传感器固定部的底面,因此防止传感器固定部与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干涉。另外,固定有传感器固定部的第一端板的端面低于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搭载面,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端板的高度,且能够使第一端板轻质化。
(2)根据(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将相邻的电池单元的端子(端子211)彼此进行连接的多个母线(母线23)被保持于母线板(母线板24),
所述母线板设置于所述传感器装置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之间。
根据(2),通过在传感器装置与电池单元层叠体之间配置母线板,能过够缩短传感器装置与电池单元的端子之间的距离。
(3)根据(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母线板被顶盖(顶盖6)覆盖,
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凹部(凹部63),该凹部(凹部63)容纳所述传感器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3),在顶盖上设置有凹部,该凹部容纳所述传感器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保护母线板,同时能够减小传感器固定部的突出。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紧固连结构件为螺栓(螺栓b2),
所述传感器固定部具有供该螺栓贯通的孔(套管贯通孔723a)、以及支承螺栓头(头部bb)的支承部(支承部723),
所述支承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相重叠。
根据(4),传感器固定部的支承部在层叠方向上与电池单元层叠体相重叠,因此能够抑制传感器固定部在层叠方向上向外侧突出。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传感器固定部及所述紧固连结构件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端板的外缘部(外缘部3b)靠内侧。
根据(5),传感器固定部及紧固连结构件在层叠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一端板的外缘部靠内侧,因此能够防止传感器固定部及紧固连结构件在层叠方向上向外侧突出。
(6)根据(5)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紧固连结有所述紧固连结构件的所述第一端板的固定部(固定部33)设置于在所述正交方向上比其他部分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34),
所述突出部通过压铸制法而一体形成。
根据(6),通过使所需部位较厚,能够使第一端板轻质化。另外,将突出部通过压铸制法而一体形成,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传感器固定部具备:
连结部(连结部721),其连接于所述传感器装置主体,且所述正交方向的高度与所述传感器装置主体大致相同;
倾斜部(倾斜部722),其从该连结部趋向所述第一端板以所述正交方向的高度变低的方式倾斜;以及
支承部(支承部723),其与所述倾斜部的端部连接且支承所述紧固连结构件,
在所述支承部上设置有供套管(套管79)插通的套管贯通孔(套管贯通孔723a),
所述紧固连结构件借助所述套管而紧固连结于所述第一端板。
根据(7),通过传感器固定部的倾斜部,能够将紧固连结构件的端面设定于传感器装置主体的端面以下。另外,通过在紧固连结构件的头部与第一端板的端面之间设置贯通传感器固定部的套管,能够稳定地固定紧固连结构件和第一端板。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具有相同形状。
根据(8),通过将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设为相同形状,能够利用共用端板,且能够使电池模块小型化。
(9)一种电池单元(电池单元100),其具备相邻配置的第一电池模块(第一电池模块1a)及第二电池模块(第二电池模块1b),其中,
所述第一电池模块及所述第二电池模块分别具备:
电池单元层叠体(电池单元层叠体2),其通过层叠多个电池单元(电池单元21)而构成;
第一端板(端板3)及第二端板(端板3),它们在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两端部;以及
电压检测线(电压检测线8),其对各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检测,
所述第一电池模块还具备传感器装置(传感器装置7),该传感器装置(传感器装置7)搭载于朝向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搭载面(上表面2a),且对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各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检测,所述传感器装置具有:
传感器装置主体(传感器装置主体71);以及
传感器固定部(第一传感器固定部72),其从该传感器装置主体向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板延伸,且通过沿所述正交方向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构件(螺栓b2)而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板,
在所述传感器装置主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第一电压检测用连接器76a),其连接有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电压检测线;以及第二连接器(第二电压检测用连接器76b),其连接有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的所述电压检测线,
在所述正交方向上,
所述紧固连结构件的端面(上表面ba)为所述传感器装置主体的端面(上表面71a)以下,
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所述搭载面低于所述传感器固定部的底面(底面72a),
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板的端面(上表面3a)低于所述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所述搭载面,
所述第二电池模块不具备所述传感器装置,
第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且第二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均具有相同形状。
根据(9),在第一电池模块中,紧固连结构件的端面为传感器装置主体的端面以下,因此能够防止紧固连结构件的突出,能够使电池模块小型化。另外,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搭载面低于传感器固定部的底面,因此防止传感器固定部与电池单元层叠体的干涉。另外,固定有传感器固定部的第一端板的端面低于电池单元层叠体的搭载面,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端板的高度,能够使第一端板轻质化。
此外,第二电池模块的电压检测线与在第一电池模块上配置的传感器装置连接,因此第二电池模块不需要传感器装置。在第一电池模块及第二电池模块中均共用端板,因此能够降低电池单元的制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