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2715发布日期:2019-08-13 20:47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一种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的结构形式为:将高压带电部分安装在密封箱体内,采用SF6气体或绝缘罩作为高压带电部分的绝缘介质,导电回路通过硅橡胶套管引到密闭箱体外部,操动机构单独挂装在密封箱体外部。

目前,公开号为CN20496637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柱上真空断路器,它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箱体,所述箱体两侧分别设有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箱体为密闭状态。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在断路器的户外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将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便捷的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因此并不实用,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断路器,可便捷地将进线端子和接线端子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便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断路器,包括箱体和箱体上连接的接线端子和出线端子,所述箱体上活动连接有支脚,所述箱体上与所述支脚对应处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升降部和定位部,所述升降部包括升降座和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固定于所述支脚,所述升降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且滑设于所述支撑套,所述升降座通过所述定位部定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应支脚处安装的调节装置使箱体上连接的接线端子和进线端子的高度可调整,便于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与箱体固定连接的升降座可相对支脚上的支撑套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使升降座可带动箱体调节相对支脚的高度,定位部进一步固定调整后的升降座的位置,使箱体可得到稳定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部包括滑移板、固定板和插接杆,所述滑移板活动连接于所述支脚,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滑移板且对应所述支撑套的侧壁,所述支脚和所述支撑套的侧壁上形成有插孔,所述升降座的侧壁上对应形成有定位孔,所述插接杆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且插接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和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脚上活动连接的滑移板可控制插接杆与对应的定位孔和插孔的插接和脱离,便于实现升降座的调节和对升降座的固定;与滑移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支撑插接杆,并使滑移板的滑动可配合控制插接杆的水平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脚内形成有容置所述滑移板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板可在所述滑移槽内滑动,所述滑移板与所述滑移槽的对应处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滑移板上固定连接有穿设于所述支脚的控制杆,且所述控制杆朝向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板可在支脚内形成的滑移槽中滑动,从而便于控制插接杆与定位孔和插孔的对应插接与分离;当滑移板相对滑移槽滑移拉伸压簧后,可在压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复位,使插接杆与定位孔和插孔的对应插接更便于实现;朝向远离箱体一侧延伸的控制杆便于从远离箱体的一侧控制插接杆与定位孔和插孔的对应插接和分离,使操作更便于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调节所述升降座和支撑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部可便捷实现调节升降座和支撑套的相对距离的操作,从而调整箱体相对支脚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部包括转动板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设于所述支撑套且螺纹连接于所述升降座,所述转动板固定于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支撑套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设于支撑套的调节杆转动即可控制与调节杆螺纹连接的升降座的升降,继而便捷地实现对箱体的高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座上形成有连接轴,对应的所述连接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座上形成的连接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从而通过连接组件的指示调节两个连接轴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平衡杆与套环,所述平衡杆连接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上形成有环形槽,所述套环固定连接于所述平衡杆上且套接于所述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轴上的平衡杆可指示升降座的平衡由此便于对升降座进行调节,使平衡板调节后可维持箱体的平衡;平衡杆上固定连接的套环套接于连接轴上形成的环形槽,从而使平衡杆的连接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脚上滑设有配合板,所述配合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配合板上形成有供所述平衡杆穿设的穿透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脚上滑设的配合板与箱体固定连接,从而通配合板相对支脚的滑动配合升降座相对支撑套的滑动,且平衡杆可穿过配合板的侧壁上形成的穿透孔,使整体结构更合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应支脚处安装的调节装置使箱体上连接的接线端子和进线端子的高度可调整,便于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与箱体固定连接的升降座可相对支脚上的支撑套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使升降座可带动箱体调节相对支脚的高度,定位部进一步固定调整后的升降座的位置,从而使箱体可得到稳定的支撑;

2.滑移板可在支脚内形成的滑移槽中滑动,从而便于控制插接杆与定位孔和插孔的对应插接与分离;当滑移板相对滑移槽滑移拉伸压簧后,可在压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复位,使插接杆与定位孔和插孔的对应插接更便于实现;朝向远离箱体一侧延伸的控制杆便于从远离箱体的一侧控制插接杆与定位孔和插孔的对应插接和分离,使操作更便于进行;

3.连接轴上的平衡杆可指示升降座的平衡由此便于对升降座进行调节,使平衡板调节后可维持箱体的平衡;平衡杆上固定连接的套环套接于连接轴上形成的环形槽,从而使平衡杆的连接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凸显的本实施例的升降座、支撑套以及支脚配合连接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2、接线端子;3、出线端子;4、支脚;41、配合板;42、空腔;43、滑移槽;44、穿透孔;45、插孔;5、调节装置;6、升降部;61、升降座;62、支撑套;63、连接轴;64、定位孔;65、环形槽;7、调节部;71、转动板;72、调节杆;8、定位部;81、滑移板;82、固定板;83、插接杆;84、控制杆;85、压簧;9、连接组件;91、平衡杆;92、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真空断路器,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和箱体1上连接的接线端子2和出线端子3,且用于接通电源的接线端子2和用于连接负载的出线端子3分别位于箱体1的左右两侧壁。

如图1所示,箱体1底部的两端活动连接有支脚4,箱体1上与支脚4对应处安装有调节装置5,通过调节装置5调节箱体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支脚4的距离,从而当断路器通过支脚4固定后可调节箱体1相对支脚4的位置,进而调节接线端子2和出线端子3的高度。

如图1所示,调节装置5包括升降部6,升降部6包括升降座61和支撑套62,支撑套62固定于支脚4远离箱体1的侧壁中部,升降座61固定连接于箱体1的底部且滑设于支撑套62,通过调节升降座61相对支撑套62的高度即可调整箱体1相对支脚4的高度。

如图1、3所示,调节装置5还包括调节部7,调节部7可调节升降座61和支撑套62的相对距离。调节部7包括转动板71和调节杆72,调节杆72沿竖直方向穿设于支撑套62内且螺纹连接于升降座61,由此当转动调节杆72即可调节升降座61相对支撑套62的距离,转动板71固定于调节杆72靠近支撑套62的一端,握住转动板71并转动即可便捷实现调节杆72的转动。

如图3所示,支脚4内形成空腔42,支脚4的上部连接有可在空腔42内沿竖直方向滑动的配合板41,配合板41固定连接于箱体1的底部,由此通过配合板41在支脚4上沿竖直方向的运动配合箱体1相对支脚4向上移动的过程,使整体结构共合理。

如图3所示,升降座61的上部与箱体1连接处形成有连接轴63,两个连接轴63通过连接组件9连接;连接组件9包括平衡杆91与套环92,平衡杆91连接于两个连接轴63之间,且配合板41的侧壁上对应形成有供平衡杆91插接的穿透孔44。

如图2、3所示,连接轴63的侧壁上形成有环形槽65,套环92固定连接于平衡杆91的两端,且套环92套接于对应的环形槽65,由此使两个升降座61可由平衡杆91协调,便于实现箱体1的平稳上升,保持调节后的箱体1的平衡。

如图3所示,调节装置5还包括定位部8,调节后的升降座61可通过定位部8定位。定位部8包括滑移板81,滑移板81连接于支脚4的下部与支撑套62相对的侧壁上;支脚4内的下部形成有容置滑移板81的滑移槽43,滑移板81可在滑移槽43内滑动,滑移板81与滑移槽43的槽底对应处固定连接有压簧85,滑移板81可拉伸压簧85实现在水平方向上的滑移,并在压簧85的恢复力作用下复位。

如图3所示,滑移板81上固定连接有穿设于支脚4的控制杆84,控制杆84朝向远离箱体1的一侧延伸,且控制杆84位于转动板71的下方;通过握住并推动控制杆84即可便捷地控制滑移板81的滑移。

如图3所示,定位部8还包括固定板82和插接杆83,固定板82固定连接于滑移板81的侧壁上且弯折对应支撑套62的侧壁,支脚4的侧壁上形成有若干插孔45,升降座61的侧壁上对应插孔45形成有若干定位孔64,若干插接杆83固定于固定板82的侧壁上,且插接杆83可插接于相互对应的定位孔64和插孔45中,由此可进一步固定调节后的升降座61的高度,使箱体1得到稳定的支撑;另一方面,多个插接杆83的插接结构更稳定。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调节箱体1相对支脚4的高度时,用手握住控制杆84,朝向远离支撑座的一侧推动滑移板81,使插接杆83从定位孔64和插孔45中脱出,再用手握住转动板71并转动,此时与调节杆72螺纹连接的升降座61可沿竖直方向滑移调节高度,当升降座61调节至所需位置后,撤去作用在控制杆84上的力,滑移板81在压簧85的回复力作用下复位,插接杆83插接于对应的定位孔64和插孔45内,由此进一步固定升降座61的高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