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8868发布日期:2019-09-17 20:1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伴随着信息化高科技时代的来临,能源应用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可再生、无污染、小型分立的可移动高性能电源需求快速增长。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绿色、高效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中,现有电芯会在长期循环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电芯上下吸液逐渐变得不均衡,导致电芯上部容易出现析锂,这样会缩短电池的寿命,并有可能导致电池后期析出的锂枝晶刺破电池隔膜引起电池内部短路,造成电池起火爆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芯结构,采用结构简单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吸收电解液,避免电芯上下吸液不均衡的现象发生,保证电解液均匀往返于正负极之间,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从而提高电池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芯结构,包括由正极片、负极片及隔离膜相互卷绕而成的卷芯,所述卷芯的极耳端焊接有极耳,所述卷芯的极耳端还设置有用于吸收电解液的吸液结构,所述吸液结构包括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极耳贯穿孔,所述本体固定于所述卷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本体与所述卷芯的极耳端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极耳贯穿孔与所述极耳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本体的边角为倒圆角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微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本体的背面设置有不干胶层,所述不干胶层上还粘接有环形剥离纸。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本体的密度为 0 .03-0 .08g/cm³。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本体的厚度为0.1mm-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本体的厚度为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本体为耐电解液的海绵、耐电解液的硅胶或耐电解液的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由正极片、负极片及隔离膜相互卷绕而成的卷芯,所述卷芯的极耳端焊接有极耳,所述卷芯的极耳端还设置有用于吸收电解液的吸液结构,所述吸液结构包括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极耳贯穿孔,所述本体固定于所述卷芯。由于吸液结构对电解液的吸收较好,在一个完整的电池结构中,吸液结构能够利用毛细现象,将底部的游离电解液转移到卷芯上部,同时,卷芯也可以利用毛细现象,将吸液结构中的电解液吸收到卷芯内部,从而改善电芯的电解液不均匀的情况,保证电解液均匀往返于正负极之间,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增加极耳贯穿孔,使本体能够插设于极耳,同时使本体贴紧卷芯,减少本体与卷芯之间的距离,还起到固定本体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构简单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吸收电解液,避免电芯上下吸液不均衡的现象发生,保证电解液均匀往返于正负极之间,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从而提高电池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卷芯;2-吸液结构;11-极耳;21-本体;22-极耳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芯结构,包括由正极片、负极片及隔离膜相互卷绕而成的卷芯1,卷芯1的极耳端焊接有极耳11,卷芯1的极耳端还设置有用于吸收电解液的吸液结构2,吸液结构2包括本体21及设置在本体21的极耳贯穿孔22,本体21固定于卷芯1。由于吸液结构2对电解液的吸收较好,在一个完整的电池结构中,吸液结构2能够利用毛细现象,将底部的游离电解液转移到卷芯1上部,同时,卷芯1也可以利用毛细现象,将吸液结构2中的电解液吸收到卷芯1内部,从而改善电芯的电解液不均匀的情况,保证电解液均匀往返于正负极之间,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增加极耳贯穿孔22,使本体21能够插设于极耳11,同时使本体21贴紧卷芯1,减少本体21与卷芯1之间的距离,还起到固定本体21的作用;于本实施例中,卷芯1的一端焊接极耳11,另一端也焊接有极耳11,因此两个本体21分别固定于卷芯1的两个极耳端,两个本体21用于吸收的电解液,卷芯1利用毛细现象把电解液转移到内部。

优选的,本体21与卷芯1的极耳端相匹配。本体21与极耳端相匹配,能够覆盖整个极耳端,使电解液能够沿着极耳端进入到卷芯1的内部,同时,两者尺寸相匹配,能够使电芯的结构更加规整,有助于提高电芯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优选的,极耳贯穿孔22与极耳11相匹配。极耳贯穿孔22与极耳11相匹配,便于将本体21安装于卷芯1的极耳端,同时,合适的极耳贯穿孔22,能够提高装配效率,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的,本体21的边角为倒圆角结构。采用倒圆角结构,防止本体21占用电池的空间,同时,倒圆角结构能够贴合电芯的形状,还降低损伤极片的风险。

优选的,本体21内部设置有若干微孔。增加若干微孔,能够提高本体21的吸液性能,有助于提高电池内部电解液的均匀性,还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优选的,本体21的背面设置有不干胶层,不干胶层上还粘接有环形剥离纸。增加不干胶和环形剥离纸,能够减少本体21与卷芯1之间的间隙,有效利用毛细现象,使更多电解液进入到卷芯1的内部。

优选的,本体21的密度为0 .03g/cm³。将本体21的密度限定为最小值,防止本体21的密度过小,降低本体21的吸液性能,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优选的,本体21的厚度为0.1mm。将本体21的厚度限定为最小值,防止本体21过薄,影响本体21的吸液性能,同时还容易损坏或失效,导致电解液的均匀性受到影响。

优选的,本体21为耐电解液的海绵、耐电解液的硅胶或耐电解液的橡胶。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求,可以采用耐电解液的海绵、耐电解液的硅胶或耐电解液的橡胶作为本体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在一个完整的电池结构中,本体21能够利用毛细现象,将底部的游离电解液转移到卷芯1上部,同时,卷芯1的上部利用毛细现象,将本体21上部中的电解液转移到卷芯1内部,从而改善电芯的电解液不均匀的情况,保证电解液均匀往返于正负极之间,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本体21的密度为0 .08g/cm³,本体21的厚度为5mm。将本体21的密度限定为最大值,防止本体21的密度过大,影响本体21的吸液性能,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将本体21的厚度限定为最大值,防止本体21过厚,降低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增加生产成本;于本实施例中,卷芯1的一端焊接多个极耳11,一个本体21固定于卷芯1的极耳端,本体21用于吸收的电解液,卷芯1利用毛细现象把电解液转移到内部。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本体21的厚度为2.5mm。将本体21的厚度限定为中间值,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同时对电芯的能量密度的影响较小,还能起到较好的吸液作用;于本实施例中,四个本体21固定于卷芯1的周围,四个本体21用于吸收的电解液,卷芯1利用毛细现象把电解液转移到内部。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