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0476发布日期:2019-09-24 23:4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弹片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弹片结构通常将弹片本体与料带连接,需要把弹片本体与料带分离时,通过摆动料带对弹片本体与料带的连接处进行往复弯折,进而使弹片本体与料带分离,过程中容易在弹片本体与料带的断裂处产生毛刺,导致弹片本体在与PCB板焊接时产生空焊虚焊而影响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弹片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弹片本体与料带分离时产生毛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弹片结构,包括弹片本体、连接部和料带,所述弹片本体通过连接部与料带连接,所述连接部呈片状,且连接部上设有开孔,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V形槽,连接部的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V形槽,所述第一V形槽和第二V形槽相对设置,且第一V形槽和第二V形槽均与所述开孔相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V形槽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05~135度,所述第一V形槽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35~165度,所述第二V形槽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05~135度,所述第二V形槽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35~165度,所述第一V形槽的第一侧壁和第二V形槽的第一侧壁均靠近所述料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V形槽和第二V形槽的深度之和等于连接部厚度的1/5~4/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V形槽的底部和第二V形槽的底部均为平底。

进一步的,所述料带呈长条状,料带的一长边端连接有多个弹片本体,且多个弹片本体沿料带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各个弹片本体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连接部与料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本体包括底片、弹性部和接触部,所述弹性部呈U形,所述接触部呈V形,弹性部的U形敞口的一边缘与底片的一端连接,接触部的V形敞口的一边缘与弹性部的U形敞口的另一边缘连接,且接触部的V形敞口朝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本体还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垂直连接于底片,且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位于接触部的两侧,第一侧壁远离底片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二侧壁的第一折边,第二侧壁远离底片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一侧壁的第二折边,所述接触部的V形敞口的另一边缘连接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位于第一折边与底片之间,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折边与底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V形槽,连接部的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V形槽,且第一V形槽和第二V形槽相对设置,使连接部弯折后容易在第一V形槽和第二V形槽之间断裂,不易在断裂处产生毛刺,同时连接部上设有开孔,且第一V形槽和第二V形槽均与所述开孔相交,一方面,开孔将连接部的断裂处分隔成两个部分,使得连接部更易在断裂处断开,进一步减少毛刺的产生,另一方面,第一V形槽和第二V形槽的成型质量会直接对断裂处的平整度造成影响,开孔的设置降低了第一V形槽和第二V形槽冲压成形时所需压力,使模具冲压端头在冲压第一V形槽和第二V形槽时不易磨损,防止由于模具冲压端头的磨损而影响第一V形槽和第二V形槽的成型质量,进而进一步降低毛刺产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片结构的侧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片结构的主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料带;2、连接部;3、弹片本体;4、开孔;5、第一V形槽;6、第二V形槽;7、第一V形槽的第一侧壁;8、第一V形槽的第二侧壁;9、第二V形槽的第一侧壁;10、第二V形槽的第二侧壁;11、底片;12、弹性部;

13、接触部;14、第一侧壁;15、第二侧壁;16、第一折边;17、第二折边;18、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相对设置,且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均与开孔4相交。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片结构,包括弹片本体3、连接部2和料带1,所述弹片本体3通过连接部2与料带1连接,所述连接部2呈片状,且连接部2上设有开孔4,连接部2的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V形槽5,连接部2的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V形槽6,所述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相对设置,且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均与所述开孔4相交。

使用时,固定弹片本体3,通过摆动料带1对连接部2进行弯折,使连接部2弯折后在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之间断裂,进而将弹片本体3与料带1分离。

从上述描述可知,连接部2的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V形槽5,连接部2的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V形槽6,且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相对设置,使连接部2弯折后容易在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之间断裂,不易在断裂处产生毛刺,同时连接部2上设有开孔4,且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均与所述开孔4相交,一方面,开孔4将连接部2的断裂处分隔成两个部分,使得连接部2更易在断裂处断开,进一步减少毛刺的产生,另一方面,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的成型质量会直接对断裂处的平整度造成影响,开孔4的设置降低了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冲压成形时所需压力,使模具冲压端头在冲压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时不易磨损,防止由于模具冲压端头的磨损而影响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的成型质量,进而进一步降低毛刺产生的概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壁14第一V形槽的第一侧壁7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05~135度,所述第二侧壁15第一V形槽的第二侧壁8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35~165度,所述第一侧壁14第二V形槽的第一侧壁9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05~135度,所述第二侧壁15第二V形槽的第二侧壁10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35~165度,所述第一侧壁14第一V形槽的第一侧壁7和第一侧壁14第二V形槽的第一侧壁9均靠近所述料带1。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侧壁14第一V形槽的第一侧壁7与第一侧壁14第二V形槽的第一侧壁9之间的部分短于第二侧壁15第一V形槽的第二侧壁8与第二侧壁15第二V形槽的第二侧壁10之间的部分,同时将两个V形槽的敞开角度设置为60~120度,即保证了连接部2在弯折时的转动空间,又能使连接部2易于断裂,且断裂处位于两个V形槽的尖角,进而减少毛刺的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的深度之和等于连接部2厚度的1/5~4/5。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的深度之和等于连接部2厚度的1/5~4/5,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之间的部分更易在连接部2弯折的过程中断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V形槽5的底部和第二V形槽6的底部均为平底。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V形槽5的底部和第二V形槽6的底部均为平底,仅需用端部为平面的模具冲压端头进行成型,模具冲压端头的端部不易磨损,保证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的成型质量,进而避免毛刺的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料带1呈长条状,料带1的一长边端连接有多个弹片本体3,且多个弹片本体3沿料带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各个弹片本体3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连接部2与料带1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多个弹片本体3沿料带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便于一次性将多个弹片与料带1分离,提升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本体3包括底片11、弹性部12和接触部13,所述弹性部12呈U形,所述接触部13呈V形,弹性部12的U形敞口的一边缘与底片11的一端连接,接触部13的V形敞口的一边缘与弹性部12的U形敞口的另一边缘连接,且接触部13的V形敞口朝下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弹性部12呈U形,接触部13通过呈U形的弹性部12与底片11连接,使得弹片本体3具有良好的形变性能和回弹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本体3还包括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所述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均垂直连接于底片11,且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分别位于接触部13的两侧,第一侧壁14远离底片11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二侧壁15的第一折边16,第二侧壁15远离底片11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一侧壁14的第二折边17,所述接触部13的V形敞口的另一边缘连接有限位部18,所述限位部18的一端位于第一折边16与底片11之间,所述限位部18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折边17与底片11之间。

从上述描述可知,限位部18的一端位于第一折边16与底片11之间,所述限位部18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折边17与底片11之间,能够对接触部13的位移进行限位,提升接触部13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防止接触部13位移过大而损坏弹性部12。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弹片结构,包括弹片本体3、连接部2和料带1,所述弹片本体3通过连接部2与料带1连接,所述连接部2呈片状,且连接部2上设有开孔4,连接部2的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V形槽5,所述第一侧壁14第一V形槽的第一侧壁7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20度,所述第二侧壁15第一V形槽的第二侧壁8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50度,连接部2的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V形槽6,所述第一侧壁14第二V形槽的第一侧壁9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20度,所述第二侧壁15第二V形槽的第二侧壁10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围成的夹角度数为150度,所述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相对设置,第一侧壁14第一V形槽的第一侧壁7和第一侧壁14第二V形槽的第一侧壁9均靠近所述料带1,且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均与所述开孔4相交,优选地,所述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的深度之和等于连接部2厚度的1/2,优选地,所述第一V形槽5的底部和第二V形槽6的底部均为平底。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弹片结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料带1呈长条状,料带1的一长边端连接有多个弹片本体3,且多个弹片本体3沿料带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各个弹片本体3分别通过一一对应的连接部2与料带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弹片结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弹片本体3包括底片11、弹性部12和接触部13,所述弹性部12呈U形,所述接触部13呈V形,弹性部12的U形敞口的一边缘与底片11的一端连接,接触部13的V形敞口的一边缘与弹性部12的U形敞口的另一边缘连接,且接触部13的V形敞口朝下设置,所述弹片本体3还包括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所述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均垂直连接于底片11,且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分别位于接触部13的两侧,第一侧壁14远离底片11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二侧壁15的第一折边16,第二侧壁15远离底片11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一侧壁14的第二折边17,所述接触部13的V形敞口的另一边缘连接有限位部18,所述限位部18的一端位于第一折边16与底片11之间,所述限位部18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折边17与底片11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片结构,连接部2的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V形槽5,连接部2的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V形槽6,且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相对设置,使连接部2弯折后容易在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之间断裂,不易在断裂处产生毛刺,同时连接部2上设有开孔4,且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均与所述开孔4相交,一方面,开孔4将连接部2的断裂处分隔成两个部分,使得连接部2更易在断裂处断开,进一步减少毛刺的产生,另一方面,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的成型质量会直接对断裂处的平整度造成影响,开孔4的设置降低了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冲压成形时所需压力,使模具冲压端头在冲压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时不易磨损,防止由于模具冲压端头的磨损而影响第一V形槽5和第二V形槽6的成型质量,进而进一步降低毛刺产生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