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2001发布日期:2019-07-13 08:3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特别是一种应用于电动机车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科技的成长,近场无线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装置,其中较常见的装置为智能型手机,以及与智能型手机搭配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或是智能型穿戴式装置;另外,部分的电动机车更将NFC的功能应用于车体或电池或车钥匙上,以便车主能更直觉地执行开关车体或更换电池等功能。

然而,不同于智能型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电动机车上常具有许多不规则的表面,加上其使用环境较复杂,因此大部分应用在电动机车的NFC天线都需要额外设计。当前NFC天线大多以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为底板,其中印刷电路板具有无法弯折的特性,因此较难贴附于不规则表面,而柔性印刷电路板虽可自由弯曲,但其低机械强度的特性,较难长时间抵抗电动机车的使用环境。另外,上述两种电路板在产品制作成形时,均需要繁复的洗板制程,不但增加制作时间,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目前尚需要一种近场无线通信天线,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近场无线通信天线,除了具有能贴附于不规则表面的特性,其加工制程期间无需使用化学蚀刻,以缩短制作时间,并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其结构包含一第一聚碳酸酯底板,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一上表面和一第一下表面;另外还包含一第二聚碳酸酯底板,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二上表面与一第二下表面,其中该第二上表面朝向该第一下表面。本实用新型另具有一金属导线层,设置于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上表面之间。

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一内挖空部,该第一内挖空部由该第一上表面延伸至该第一下表面,该金属导线层的一内缘在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的正投影圈围该第一内挖空部。

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二内挖空部,且该第二内挖空部由该第二上表面延伸至该第二下表面,该金属导线层的该内缘在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的正投影圈围该第二内挖空部,且该第二内挖空部至少部分对齐该第一内挖空部。

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一外挖空部,该第一外挖空部由该第一上表面延伸至该第一下表面,当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正投影于该金属导线层时,该第一外挖空部位于该金属导线层的该外缘的外侧。

该第一外挖空部与该金属导线层的该外缘的距离至少为5mm。

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第二外挖空部,该第二外挖空部由该第一上表面延伸至该第一下表面,当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正投影于该金属导线层时,该第二外挖空部位于该金属导线层的该外缘的外侧,且至少部分对齐该第一外挖空部。

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一通孔,该通孔由该第一上表面延伸至该第一下表面,且部分的该金属导线层由该通孔外露。

近场无线通信天线更包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一上表面,通过该第一上表面的该通孔与该金属导线层电性连接。

该金属导线层具有一外缘,该外缘与该第一上表面或该第二下表面的部份周缘对齐。

该第二上表面与该第一下表面分别贴抵该金属导线层的二相对表面。

该金属导线层为一铜箔导线层。

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与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具有不同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因其结构与材质能均匀贴附于不规则表面,且其机械强度能抵抗电动机车的使用环境,并具有防火UL94V-0的效果;另外,其加工制程期间无需使用化学蚀刻,能有效缩短制作时间,同时达到降低成本与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效果。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近场无线通信天线

11 第一聚碳酸酯底板

13 第二聚碳酸酯底板

15 金属导线层

17 连接器

110 第一上表面

111 第一下表面

112 第一内挖空部

113 通孔

114 第一外挖空部

130 第二上表面

131 第二下表面

132 第二内挖空部

133 第二外挖空部

150 内缘

151 外缘

d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加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保护范文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则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近场无线通信天线1,其结构至少包括一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一第二聚碳酸酯底板13及一金属导线层15,然而也可更包括一连接器17。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具有一第一上表面110和一第一下表面111,并具有由该第一上表面110延伸至该第一下表面111的一通孔113。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13则具有一第二上表面130和一第二下表面131,其中该第二上表面130朝向该第一下表面111。该金属导线层15设置于该第一下表面111与该第二上表面130之间,其与该第一下表面111及该第二上表面130之间可视需求设置其他组件,但也可直接贴抵于该第二上表面130与该第一下表面111;另外,部分的该金属导线层15通过该通孔17外露。该连接器17设置于该第一上表面110,通过该通孔113与该金属导线层15电性连接,借此该连接器17可供该近场无线通信天线1与外部装置互相链接,以执行对应的功能。

请继续参考图2。为提升近场无线通信天线1的整体机械强度,并与相对应的固定件吻合,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13与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具有不同的厚度。于本实施例中,为能与相对应的固定件扣合,第二聚碳酸酯底板13系设计成较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厚,除了具有前述的技术效果外,更能加强整体的支撑性。然而,因电动机车在行驶时,踏板、油箱与车厢等不同的部位所受到的冲击力道皆不同,因此两底板厚度之间的关系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形而设计,其中也可设计成相同的厚度,不以本实施例所记载的内容为限。

另外,上述的金属导线层15的形状可为一C形环。该金属导线层15具有一内缘150与一外缘151,而当该金属导线层15呈该C形环型态时,该内缘150可以为该C形环朝向其中心的一侧,而该外缘151则为该C形环背向其中心的一侧。该外缘151可与该第一上表面110或该第二下表面111的部分周缘对齐。另外,金属导线层15的材质可为铜箔,然而也可为任一种具导电性的金属。值得一提的是,金属导线层15的形状可依据天线的使用环境而变化,其形状不限于C形环,而本实用新型也不以此为限。

构成上述的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与第二聚碳酸酯底板13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的可用温度约介于-100℃至+180℃之间,热变形温度约为135℃,因此通过加工制成(例如:热弯成型)便能重塑聚碳酸酯的形状。另外,聚碳酸酯不需加工就有UL94V-0级的防火性能,以及其耐冲击的特征,因此比起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所提及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和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以此种底板制成的无线通信天线,更适合应用在电动机车上。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具有至少一第一内挖空部112,该至少一第一内挖空部112由该第一上表面110延伸至该第一下表面111。另外,该金属导线层15的内缘150在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的正投影圈围该第一内挖空部11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的中央具有一个较大的第一内挖空部112,周围则有多个较小的第一内挖空部112。然而,该第一内挖空部112的数量、形状与彼此间相对应的位置皆不以本实施例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位于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中央的第一内挖空部112设计成十字型,以增加其结合的牢固性。因电动机车在日常使用时,容易有抖动和碰撞发生,因此上述的第一内挖空部112可使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与相对应的固定件紧密扣合,有效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导致该近场无线通信天线1的运作效果或功能因为位置偏移而受影响。需注意的是,上述第一内挖空部112皆位于金属导线层15的内侧,因此与其扣合的固定件,其材质不可具有导电性及导磁性,以避免干扰天线的运作。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仰视图。与图3所示的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相似,图4的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13具有至少一第二内挖空部132,且该至少一第二内挖空部132由该第二上表面130延伸至该第二下表面131。另外,该金属导线层15的该内缘150,在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13的正投影圈围该第二内挖空部132。同样地,上述的第二内挖空部132,其位置与形状皆可依据欲贴合的表面所设计,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具有至少一第一外挖空部114,该至少一第一外挖空部114由该第一上表面110延伸至该第一下表面111,当该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正投影于该金属导线层15时,该第一外挖空部114位于该金属导线层15的该外缘151的外侧。换句话说,上述的第一外挖空部114皆位于该金属导线层15的外侧,因此可与金属材质的固定件(例如:螺丝)互相扣合,以加强其与不规则表面的贴合性。另外,因金属材质的固定件会影响近场通信的效果,这些第一外挖空部132与该外缘151的距离d至少为5mm。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近场无线通信天线的仰视图。与图5所示的第一聚碳酸酯底板11相似,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13具有一第二外挖空部133,该第二外挖空部133由该第二上表面130延伸至该第二下表面131。同样地,为能与金属材质的固定件结合,当该第二聚碳酸酯底板13正投影于该金属导线层15时,该第二外挖空部133位于该金属导线层15的该外缘151的外侧,且至少部分对齐该第一外挖空部114,以便金属材质的固定件能贯穿并将整个装置扣合在欲设置的位置上。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近场无线通信天线,因其结构与材质能均匀贴附于不规则表面,并具有防火UL94V-0与耐冲击等特征,因此其机械强度能抵抗电动机车的使用环境;另外,因其加工制程期间无需使用化学蚀刻,能有效缩短制作时间,同时达到降低成本与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