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机械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7090发布日期:2019-11-12 22:5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机械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开关,尤其涉及一种超薄机械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不断的向薄型化发展,应用于电子设备上的按键开关也需要做得越来越薄。例如超薄笔记本电脑,为了使笔记本电脑能达到超薄化标准,笔记本电脑键盘上的按键开关必须要做得比较薄,同时也要保证其性能与手感。

通常机械按键开关,在向下按压键帽时,需要设置相应的导芯,用以触发插设于底座内的动触片与静触片的接触导通,因此,按键开关内需要预留有容置导芯、动触片与静触片的空间。于此同时,为了满足对手感的需求,还需要增加上相应的手感发生结构。因此,众多结构相结合,使得按键开关难以达到薄型化,按压手感与薄型化难以同时兼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机械按键开关,不但可提高按压平衡性与按压手感,而且整体厚度薄,利于实现薄型化。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薄机械按键开关,包括一基座、设置于基座上方的一盖子、及设置于基座与盖子之间的一平衡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基座与盖子之间且由平衡架带动上下活动的一活动体、设置于活动体上的一导通触发件A、及电连接至电路板且与导通触发件A相对应的一导通触发件B。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体一端具有延伸至平衡架上方或下方的一作用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用段为由活动体一端向上弯折延伸而成的一上倾斜段,在该上倾斜段端部具有一作用部,该作用部位于平衡架上方或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体为弹性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通触发件A为动触点,所述活动体另一端具有连接至电路板的一连接端子;所述导通触发件B为静触点,该静触点通过一固定端子连接至电路板,该静触点位于动触点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触点设置于活动体下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端子插设于基座上,或一体成型于基座上;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基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衡架包括一平衡杆A与一平衡杆B,该平衡杆A与平衡杆B之间连接有一弹性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拉簧,在所述平衡杆A上形成有供拉簧一端勾入的一钩孔A,在所述平衡杆B上形成有供拉簧另一端勾入的一钩孔B。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衡杆A为封闭型框架结构,所述平衡杆B为U型结构;所述平衡杆A相对的两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插轴,且在该平衡杆A一端部相对的两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嵌入盖子中的一上插柱A;在所述平衡杆B相对的两内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供插轴插入的一插孔,且在该平衡杆B一端部相对的两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嵌入基座中的一下插柱,在该平衡杆B另一端部相对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嵌入盖子中的一上插柱B。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与盖子之间设置有一发声弹性体,该发声弹性体由盖子带动发生形变而撞击盖子、基座和/或平衡架发出声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声弹性体两端设置于基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一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向上延伸形成两块支片,在该两块支片上分别开设有一支片插孔,该发声弹性体一端插设于其中一片支片的支片插孔中,另一端插设于另外一片支片的支片插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一内壁上开设有一第一基座插孔,在该基座另一内壁上开设有一第二基座插孔,该发声弹性体一端插设于第一基座插孔中,另一端插设于第二基座插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声弹性体两端设置于盖子上,在所述盖子一内壁上开设有一第一盖子插孔,在该盖子另一内壁上开设有一第二盖子插孔,该发声弹性体一端插设于第一盖子插孔中,另一端插设于第二盖子插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平衡架上凸设有位于发声弹性体下方的一凸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声弹性体为弹片或弹性钢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平衡架的上下摆动带动活动体的上下活动,来触发导通触发件A与导通触发件B的接触与分离,从而实现按键开关的导通与断开功能,平衡架不但可以提高按压平衡力与按压手感,而且可代替传统的导芯来触发导通触发件A与导通触发件B的接触与分离,减少导芯结构,减少占用空间,利于按键开关达到薄型化;同时,导通触发件B可直接设置于基座内底部,减少了其占用空间,在保证按键开关性能与按压手感的前提下,减少内部结构占用空间,使按键开关达到薄型化;

(2)通过在平衡杆A与平衡杆B之间连接一拉簧,由平衡杆A与平衡杆B相结合上下摆动来抵消掉按压力在倾斜方向的分力,使按键受力均衡,提高整体按压平衡力;而且可以为按压导通功能提供弹性恢复力,为平衡杆A与平衡杆B的上摆动提供拉动力,即为平衡杆A与平衡杆B的上下摆动提供弹性恢复力,保证平衡杆A与平衡杆B上下摆动动作的精确稳定,以进一步提高按压平衡力;由拉簧拉动平衡杆A与平衡杆B,显著增加了按压行程,而且按压盖子时平衡架发生翻转动作,使人手获得一种断落触感,提高了按压手感;

(3)通过增设发声弹性体,在按压盖子时,由盖子促使发声弹性体发生形变、回弹、翻转而撞击盖子、基座和/或平衡架发出声音,实现按压发声效果,而且由于其具有弹性特性,可提高按压手感,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可减弱对按键开关内部结构撞击的直接冲击力,保护内部结构无受损。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活动体设置于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活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活动体的作用段位于平衡架上方,且按键开关处于未按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活动体的作用段位于平衡架上方,且按键开关处于按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活动体的作用段位于平衡架下方,且按键开关处于未按压断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中活动体的作用段位于平衡架下方,且按键开关处于按压导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中按键开关处于未按压断开状态的一剖面图;

图10为实施例一中按键开关处于按压导通状态的一剖面图;

图11为实施例一中平衡架与弹性件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一中平衡架的爆炸图;

图13为实施例一中基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一中平衡架与盖子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16为实施例二中固定支架设置于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二中发声弹性体设置于固定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二中按键开关处于未按压断开状态时,发声弹性体呈向上的拱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二中按键开关处于按压导通状态时,发声弹性体呈向下的拱形状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二中按键开关处于按压导通状态时,发声弹性体呈向下的拱形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二中发声弹性体设置于基座插孔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二中发声弹性体设置于盖子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超薄机械按键开关,包括一基座1、设置于基座1上方的一盖子2、及设置于基座1与盖子2之间的一平衡架3。本实施例按键开关还包括设置于基座1与盖子2之间且由平衡架3带动上下活动的一活动体4、设置于活动体4上的一导通触发件A 5、及电连接至电路板且与导通触发件A 5相对应的一导通触发件B 6,通常情况下,电路板设置于基座1下方,基座1可以通过底部的焊脚,焊接于电路板上,当然也可以在基座1上设置相应的卡扣,扣在PCB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体4为弹性结构,优选的,为弹性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体4一端具有延伸至平衡架3上方或下方的一作用段41。对于作用段41,可以为由活动体4一端平直延伸,与活动体4形成平滑的一个整体。当然,作用段41也可以为由活动体4一端向上弯折延伸而成的一上倾斜段41',如图3与图4所示,在该上倾斜段41'端部具有一作用部411,该作用部411位于平衡架3上方或下方。

本实施例活动体4的作用段41(作用部411)可以位于平衡架3上方或下方,当位于平衡架3上方时,在平衡架3处于自然状态下,平衡架3对作用段41(作用部411)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活动体4向上抬起产生形变,如图5所示;在向下按压盖子2使平衡架3随着下摆时,平衡架3释放对作用段41(作用部411)的作用力,则活动体4回弹下移恢复至自然状态,如图6所示。当位于平衡架3下方时,在平衡架3处于自然状态下,平衡架3对作用段41(作用部411)无作用力,活动体4处于自然状态,如图7所示;在向下按压盖子2使平衡架3随着下摆时,平衡架3对作用段41(作用部41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则活动体4随着下移产生形变,如图8所示。

对于本实施例按键开关的导通方式可以为机械导通方式,具体的,如图1、图3与图4所示,所述导通触发件A 5为动触点5',且该动触点5'设置于活动体4下端面,所述活动体4另一端具有连接至电路板的一连接端子42,该连接端子42设置于基座1上,且该连接端子42插入于基座1上,并贯穿基座1连接至电路板。同时,所述导通触发件B 6为静触点61,该静触点61通过一固定端子62连接至电路板,该静触点61位于动触点5'正下方,该固定端子62插设于基座1上,或一体成型于基座1上,且该固定端子62下端部位于基座1下方,并连接至电路板。当未向下按压盖子2时,不管活动体4的作用段41(作用部411)位于平衡架3上方还是下方,活动体4下端面的动触点5'均与静触点61分离,即动触点5'与静触点61未接触,则按键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如图9所示。当向下按压盖子2时,不管活动体4的作用段41(作用部411)位于平衡架3上方还是下方,平衡架3的下摆均使得活动体4下端面的动触点5'与静触点61接触,则按键开关处于导通状态,如图10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所述平衡架3包括一平衡杆A 31与一平衡杆B 32,该平衡杆A31与平衡杆B 32之间连接有一弹性件33,优选的,该弹性件33为拉簧33'。同时,在所述平衡杆A 31上形成有供拉簧33'一端勾入的一钩孔A 311,在所述平衡杆B 32上形成有供拉簧33'另一端勾入的一钩孔B 321。

具体的,所述平衡杆A 31为封闭型框架结构,所述平衡杆B 32为U型结构;所述平衡杆A 31相对的两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插轴312,且在该平衡杆A 31一端部相对的两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嵌入盖子2中的一上插柱A313。同时,在所述平衡杆B 32相对的两内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供插轴312插入的一插孔322,且在该平衡杆B 32一端部相对的两外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嵌入基座1中的一下插柱323,在该平衡杆B 32另一端部相对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嵌入盖子2中的一上插柱B 324。

在按键开关按压导通的过程中,不管按压盖子2上的哪个位置,由平衡杆A31与平衡杆B 32相结合上下摆动来抵消掉按压力在倾斜方向的分力,使按键受力均衡,提高整体按压平衡力。同时,由弹性件33(拉簧33')为平衡杆A31与平衡杆B 32的上下摆动提供弹性恢复力,平衡杆A31与平衡杆B 32的上摆动动作(平衡架3上部恢复至V形结构)由拉簧33'拉起,防止平衡杆A31与平衡杆B 32偏离原设定的摆动轨道,以进一步提高按压平衡力,而由平衡杆A31与平衡杆B 32的上摆动带动盖子2上移复位。同时,由拉簧33'拉动平衡杆A31与平衡杆B 32,显著增加了按压行程,而且按压盖子2时平衡架发生翻转动作,使人手获得一种断落触感,提高了按压手感。

实施例二:

如图15至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所述基座1与盖子2之间设置有一发声弹性体7,发声弹性体7可以由塑胶或金属制成,具体可为弹片或弹性钢丝,本实施例附图以发声弹性体7为弹片作为例子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发声弹性体7(弹片)由盖子2带动发生形变与回弹而撞击盖子2、基座1和/或平衡架3发出声音。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发声弹性体7的发声,在所述平衡架3上凸设有位于发声弹性体7下方的一凸块30,在发声弹性体7向下翻转产生形变时,发声弹性体7除了可以敲击基座1发声外,同时,凸块30还可以带动发声弹性体7向上翻转复位,还可以敲击凸块30发声,如图20所示。

本实施例发声弹性体7两端可以设置于基座1上,也可以设置于盖子2上。

当发声弹性体7两端设置于基座1上时,第一种方式为:如图16与图17所示,在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一固定支架11,该固定支架11向上延伸形成两块支片111,在该两块支片111上分别开设有一支片插孔1111,该发声弹性体7一端插设于其中一片支片111的支片插孔1111中,另一端插设于另外一片支片111的支片插孔1111中。当未向下按压盖子2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呈向上的拱形状,如图17与图18所示;在向下按压盖子2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由盖子2向下推动发生形变,促使发声弹性体7(弹片)向下翻转撞击基座1和/或平衡架3发出声音,此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呈向下的拱形状,如图19与图20所示。当松开对盖子2的按压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受到的向下作用力消失,可以由平衡架3上的凸块30带动发声弹性体7(弹片)向上回弹翻转复位,回弹时撞击盖子2而发出声音,此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恢复至向上的拱形状。当反复按压盖子2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反复撞击盖子2、基座1和/或平衡架3发出声音。

第二种方式为:如图21所示,在所述基座1一内壁上开设有一第一基座插孔12,在该基座1另一内壁上开设有一第二基座插孔13,该发声弹性体7一端插设于第一基座插孔12中,另一端插设于第二基座插孔13中。与第一种方式相似,当未向下按压盖子2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呈向上的拱形状,如图21所示;在向下按压盖子2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由盖子2向下推动发生形变,促使发声弹性体7(弹片)向下翻转撞击基座1和/或平衡架3发出声音,此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呈向下的拱形状。当松开对盖子2的按压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受到的向下作用力消失,可以由平衡架3上的凸块30带动发声弹性体7(弹片)向上回弹翻转复位,回弹时撞击盖子2而发出声音,此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恢复至向上的拱形状。当反复按压盖子2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反复撞击盖子2、基座1和/或平衡架3发出声音。

当发声弹性体7两端设置于盖子2上时,如图22所示,在所述盖子2一内壁上开设有一第一盖子插孔21,在该盖子2另一内壁上开设有一第二盖子插孔22,该发声弹性体7一端插设于第一盖子插孔21中,另一端插设于第二盖子插孔22中。当未向下按压盖子2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呈向下的拱形状,如图22所示;在向下按压盖子2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随着盖子2下移,当发声弹性体7(弹片)接触到基座1上的结构时,基座1上的结构向上推动发声弹性体7(弹片)使其发生形变,促使发声弹性体7(弹片)向上翻转撞击盖子2发出声音,此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呈向上的拱形状。当松开对盖子2的按压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受到的向上作用力消失,发声弹性体7(弹片)向下回弹翻转复位,回弹时撞击基座1和/或平衡架3而发出声音,此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恢复至向下的拱形状。当反复按压盖子2时,发声弹性体7(弹片)反复撞击盖子2、基座1和/或平衡架3发出声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