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7905发布日期:2019-10-28 22:18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TYPE-C是较为常用的一种USB接口方式,支持正反插,很多电子设备或传输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都是采用该种接口,当电子装置或传输设备处于户外、下雨或湿度高的使用环境时,容易因为环境中的水气及液体渗入,而影响到连接器的电器特性以及使用寿命。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防水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防水性能的防水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还包括注塑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外侧周缘的防水件,所述防水件采用硅胶材质,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防水件共同组装于所述金属壳体内,所述防水件密封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金属壳体的间隙。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及从所述主体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排布于舌板上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壳体设有插接孔,所述舌板位于所述插接孔,所述防水件注塑成型于所述主体。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体设有环形凹槽及遮挡于所述凹槽前方的环形凸部,所述防水件注塑成型于所述凹槽内并且凸出于所述凸部。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体包括前主体、位于前主体后方的后主体及位于前主体与后主体之间的通槽,所述通槽上下贯穿所述主体,所述导电端子暴露于所述通槽,所述防水件还填充所述通槽。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体包括连接前主体与后主体左右两端的臂部,所述臂部位于所述防水件内。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下堆叠在一起的第一、第二绝缘体,所述通槽形成在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体上,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插入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二端子组插入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体。

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被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体夹持固定的金属中隔片,所述中隔片暴露于所述通槽,与所述防水件结合。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定位件,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体及所述中隔片具有上下对齐的通孔,所述定位件组装或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上,所述定位件具有与所述通孔固定的定位柱。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第二本体及所述中隔片外侧的第三绝缘体,所述防水件还与所述第三绝缘体结合。

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绝缘外壳,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前壳体、位于前壳体后方后壳体及遮盖于所述前壳体上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水平固定片,固定片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绝缘外壳包覆成型于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外壳体外侧,所述绝缘外壳左右两侧设有凸板,所述凸板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片位于所述凸板内,所述第一固定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

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还包括注塑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外侧周缘的防水件,所述防水件采用硅胶材质,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防水件共同组装于所述金属壳体内,所述防水件密封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金属壳体的间隙,防水件与绝缘本体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与密封性能,提高了防水连接器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的绝缘外壳与其他零件分开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未显示金属壳体与绝缘外壳。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4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防水连接器100,为USBTYPE-C插座连接器,用于焊接于电路板上。防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导电端子20、金属中隔片30、防水件40、金属壳体50及绝缘外壳60。

绝缘本体10组装于金属壳体50内,其包括第一绝缘体11、第二绝缘体12、第三绝缘体13及定位件14。绝缘本体10同时还包括主体15及从主体15向前延伸的舌板16。主体15包括前主体151、位于前主体151后方的后主体152及连接前主体151与后主体152左右两端的两连接臂153,前主体151、后主体152与该两连接臂153之间形成有上下贯通主体15的通槽150,前主体151包括环形凸部154及环形凹槽155,凸部154遮挡于凹槽155前方,并且与主体15的前表面趋于共面,凹槽155向后延伸至前主体15后端面与通槽150前后贯通。

第一绝缘体11的后主体152上表面设有凹部110,定位件14包括固定于凹部110内的基部140及从基部140向下延伸的若干定位柱142。第一绝缘体11、第二绝缘体12、中隔片20分别具有上下对齐的通孔112、122、22,定位柱142插入各通孔112、122、32内,将第一绝缘体12、第二绝缘体12及中隔片20固定在一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件14采用注塑成型,定位件14分别第一绝缘体12、第二绝缘体12及中隔片20粘结在一起,提高了防水连接器100的结构强度。

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端子组21及第二端子组22,第一端子组21插入成型于第一绝缘体11形成第一模组210,第二端子组22插入成型于第二绝缘体12形成第二模组220。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分别包括位于前端的接触部23、位于后端的焊接部24及连接焊接部24与接触部23的固定部25。第一端子组21的接触部23排布在舌板16上表面,第二端子组21的接触部23排布在舌板16下表面。焊接部24暴露于绝缘本体10下侧,用以焊接电路板上,固定部25暴露于通槽150内。

中隔片30设置左右间隔的两件式结构,被夹持在第一绝缘体11与第二绝缘体12上下夹持固定,并且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之间。第三绝缘体13注塑成型于第一模组210、第二模组220与中隔片30外侧,中隔片30经过绝缘本体10的通槽150即暴露于通槽150内。

防水件40采用硅胶材质,注塑成型于绝缘本体10凹槽155与通槽150内,同时与导电端子20、中隔片30粘结,臂部153位于防水件40内,密封了第一绝缘体11与第二绝缘体12的间隙,中隔片20与第一绝缘体11、第二绝缘体12的间隙,实现了防水连接器100的内部防水。防水件40四周缘还凸出于绝缘本体10的凸部154,当绝缘本体10组装于金属壳体50内,防水件40与金属壳体50内侧壁弹性挤压,密封了绝缘本体10与金属壳体50的间隙,阻止水气从外侧进入防水连接器100内部,实现了防水连接器100的外部防水,由于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与密封性能。

金属壳体50设有插接孔55,绝缘本体10的舌板16位于插接孔55内,金属壳体50包括前壳体51、后壳体52及外壳体53。前壳体51设置扁平的筒状结构,绝缘本体10的前主体151及舌板16位于前壳体51内,防水件40后端部分凸出于前壳体51,后壳体52遮盖于绝缘本体10的后主体152外侧。外壳体53向下遮盖于前壳体51上,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水平固定片531,固定片531设有第一固定孔532。

绝缘外壳60沿360度包覆成型于前壳体51与上壳体52外侧表面,绝缘外壳60还向前凸伸超过金属壳体50,绝缘外壳60左右两侧设有凸板62,外壳体53的固定片531位于凸板62内,凸板62设有第二固定孔622,固定片531的第一固定孔532位于第二固定孔622内。绝缘外壳60前端面还组装或成型有环形垫圈65,用于与电子设备机壳抵压,实现防水。垫圈65采用橡胶或硅胶材质制成。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