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压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3177发布日期:2019-11-25 22:4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压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电容器,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压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自从我国电力电容器制造行业已在低压电容器制造领域推出了金属化产品来取代原有的油浸纸质产品之后。金属化电容器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所谓的“自愈性”,即在金属化薄膜发生介质击穿时击穿点能像伤口愈合一样能够瞬时恢复绝缘性能并工作。

但是具有这种宝贵的自愈性能得同时也伴随着自愈带来的自放热,这种局部的迅速升温恰恰会使电容器加速生命的终结。针对这类问题,行业领域内普遍采取用安全膜或是加大方阻的办法来控制自愈能力和发热能量的。

可是当金属化电容器采用加大方阻来控制自愈点时,在很高的工作电场强度下,自愈是有一定限度的,自愈性能的丧失就会导致电容器的故障。另外,安全膜的使用也可以控制自愈点的发生,但是安全膜的蒸镀过程比较复杂。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比普通膜有较大方阻,镀膜中规格排列有温度电阻丝的高自愈、低发热家用电容器专用金属化薄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压薄膜电容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高压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组合芯子和引脚,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芯子的内部包含有单个芯子与电阻,所述单个芯子与所述电阻采用三串三并式连接,并设置有均压管理,所述单个芯子的内部包含有绝缘介质层薄膜、铝箔电极和单面金属化有机薄膜,所述绝缘介质层薄膜的内部包括有第一聚丙烯薄膜;所述铝箔电极包括有第一铝箔,所述第一铝箔呈多段式结构等间距的设置在第一聚丙烯薄膜上,且段与段之间设置有隔离带,所述第一铝箔的顶部还设置有加镀层;所述单面金属化有机薄膜的内部包括有第二聚丙烯薄膜与第二铝箔,所述第二铝箔设置在所述第二聚丙烯薄膜的顶部,且两边设置有留边;所述电容器外壳的内部通过环氧树脂胶与组合芯子胶装连接,所述组合芯子的内部通过冷焊技术设置有所述引脚。

优选的,所述绝缘介质层薄膜、所述铝箔电极和所述单面金属化有机薄膜三者之间采用卷绕的方式制成组合芯子。通过采用内串的设计,增大使用大电流的要求,提高整个电容的耐压和载流能力。

优选的,所述电容器外壳的外部采用pbt塑壳封装而成。pbt塑壳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铝箔设置有七个,且七个第一铝箔的结构大小均相等。采用内部电极七串的方式,增加其使用大电流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能,且有效的控制击穿面积。

优选的,所述七个铝箔与七个隔离带交错设置,且七个铝箔的长度加上七个隔离带的长度之和与第一聚丙烯薄膜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二铝箔的长度加其两侧的两个留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二聚丙烯薄膜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改变传统薄膜电容器的普通单留边、两串或者三串的结构,本发明采用单个芯子七串的结构且外部采用三串三并的形式设计,并设计有均压管理,能够将蒸镀金属层规则的划分为等面积的小区域,从而在击穿时可以将击穿这区域内蒸镀区与相邻蒸镀区间隔,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击穿面积,具有安全性高,自愈能力强,高可靠性、体积小、精度高、抗机械强度高、性价比高等优点,传统的高压电容器只能达到几千伏,本发明汇总的超高压电容器可达到几万伏甚至十几万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个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组合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容器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聚丙烯薄膜;2-隔离带;3-第一铝箔;4-加镀层;5-单面金属化有机薄膜;501-第二聚丙烯薄膜;502-第二铝箔;6-单个芯子;7-电阻;8-组合芯子;9-引脚;10-电容器外壳;11-环氧树脂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超高压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10、组合芯子8和引脚9,组合芯子8的内部包含有单个芯子6与电阻7,单个芯子6与电阻7采用三串三并式连接,并设置有均压管理,单个芯子6的内部包含有绝缘介质层薄膜、铝箔电极和单面金属化有机薄膜5,绝缘介质层薄膜的内部包括有第一聚丙烯薄膜1;铝箔电极包括有第一铝箔3,第一铝箔3呈多段式结构等间距的设置在第一聚丙烯薄膜1上,且段与段之间设置有隔离带2,第一铝箔3的顶部还设置有加镀层4;单面金属化有机薄膜5的内部包括有第二聚丙烯薄膜501与第二铝箔502,第二铝箔502设置在第二聚丙烯薄膜501的顶部,且两边设置有留边;电容器外壳10的内部通过环氧树脂胶11与组合芯子8胶装连接,组合芯子8的内部通过冷焊技术设置有引脚9。

绝缘介质层薄膜、铝箔电极和单面金属化有机薄膜5三者之间采用卷绕的方式制成组合芯子8。电容器外壳10的外部采用pbt塑壳封装而成。第一铝箔3设置有七个,且七个第一铝箔3的结构大小均相等。七个第一铝箔3与七个隔离带2交错设置,且七个第一铝箔3的长度加上七个隔离带2的长度之和与第一聚丙烯薄膜1的长度相等。第二铝箔502的长度加其两侧的两个留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二聚丙烯薄膜501的长度相等。

将绝缘介质层薄膜置于单面金属化有机薄膜5上,并将第一铝箔3等间接的通过真空蒸镀镀在第一聚丙烯薄膜1上,从而形成单个芯子6,并将单个芯子6的外侧采用三串三并式的结构与电阻7连接,从而形成组合芯子8,然后置于电容器外壳10的内部,并通过冷焊技术将引脚9焊接,然后即可通过环氧树脂胶11将组合芯子8与电容器外壳10连接,从而形成大电流电容器,第一铝箔3的顶部设置有加镀层4,采用加镀层4能够加大电容器承受电流的能力。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一种超高压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10、组合芯子8和引脚9,组合芯子8的内部包含有单个芯子6与电阻7,单个芯子6与电阻7采用三串三并式连接,并设置有均压管理,单个芯子6的内部包含有绝缘介质层薄膜、铝箔电极和单面金属化有机薄膜5,绝缘介质层薄膜的内部包括有第一聚丙烯薄膜1;铝箔电极包括有第一铝箔3,第一铝箔3呈多段式结构等间距的设置在第一聚丙烯薄膜1上,且段与段之间设置有隔离带2,第一铝箔3的顶部还设置有加镀层4;单面金属化有机薄膜5的内部包括有第二聚丙烯薄膜501与第二铝箔502,第二铝箔502设置在第二聚丙烯薄膜501的顶部,且两边设置有留边;电容器外壳10的内部通过环氧树脂胶11与组合芯子8胶装连接,组合芯子8的内部通过冷焊技术设置有引脚9。

绝缘介质层薄膜、铝箔电极和单面金属化有机薄膜5三者之间采用卷绕的方式制成组合芯子8。电容器外壳10的外部采用pbt塑壳封装而成。第一铝箔3设置有七个,且七个第一铝箔3的结构大小均相等。七个第一铝箔3与七个隔离带2交错设置,且七个第一铝箔3的长度加上七个隔离带2的长度之和与第一聚丙烯薄膜1的长度相等。第二铝箔502的长度加其两侧的两个留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二聚丙烯薄膜501的长度相等。

单个芯子6设置有三组,三组电容芯子形成串联电路,每组内部均设置有三个电容芯子,三个电容芯子形成串联,且每个电容芯子均与电阻7并联,从而形成三串三并组合式电容,从而增加电容器的承受电流的能力,增加其安全性,自愈能力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