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2680发布日期:2019-09-17 21:1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插座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具保护信号传递端子的结构的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连接器的使用相当普遍,常见于电子装置,尤其是消费性电子产品。

在传统使用上,电连接插头通常是以接触于电连接插座内的端子来进行信号传递,因此,一般而言,为了使电连接插头顺利接触端子及使信号顺利传输,端子通常设置于插孔内某一固定的位置。可参考中国台湾专利号M570551、201249021、I565163、M486167有关的通用串行总线插座(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语音插座(Audio Jack)或HDMI电连接器的详细结构。

然而,在使用完毕时,使用者通常需要施以一定的力量自电连接插座拔出电连接插头,此时,电连接插座的端子将提供一法向力在电连接插头,长期使用下,将损坏电连接插头以及电连接插座的接触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插座电连接器,适用于插接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槽体、连动件、弹性件、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及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

绝缘槽体包括插接孔;连动件设置于绝缘槽体内,连动件内部开设有对应插接孔的插接槽,连动件与绝缘槽体的内壁面分别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连动件中邻接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的部分分别界定第一抵挡部及第二抵挡部;弹性件设置于绝缘槽体内的底部,且两端分别抵持连动件与绝缘槽体;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且第一抵挡部抵持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且第二抵挡部抵持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

其中当插头电连接器自插接孔插接于插接槽内时,插头电连接器抵持连动件,使连动件自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致第一抵挡部及第二抵挡部产生位移,使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凸露于第一容置空间、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凸露于第二容置空间,且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及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分别抵触插头电连接器的一部分。

当插头电连接器自插接槽抽离时,弹性件带动连动件自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使第一抵挡部推移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至第一容置空间内,且第二抵挡部推移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至第二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的,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进一步的,第一容置空间邻近于插接孔;第二容置空间邻近于插接槽的一底端。

进一步的,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包括第一凸出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一延伸部,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出部、第一延伸部连接,第一凸出部与第一延伸部位于不同平面上,且由第一连接部抵触插头电连接器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第一抵挡部抵持第一延伸部。

进一步的,第一抵挡部包括第一角状结构。

进一步的,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包括第二凸出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二延伸部,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凸出部、第二延伸部连接,第二凸出部与第二延伸部位于不同平面上,且由第二连接部抵触插头电连接器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第二抵挡部抵持第二延伸部。

进一步的,第二抵挡部包括第二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插座电连接器,通过插头电连接器插入于插接孔,带动连动件,使连动件产生位移,致使第一抵挡部及第二抵挡部产生位移,使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凸露于第一容置空间、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凸露于第二容置空间,且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及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分别抵触插头电连接器的一部分,以进行信号传递。

换言之,当插座电连接器未使用或与插头电连接器分离时的状态时,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及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则分别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及第二容置空间内,当插头电连接器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时才凸露接触插头电连接器。如此,可有效的减少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的刮伤面积,延长两者的使用寿命,有效的解决先前技术所遭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插座电连接器

11…绝缘槽体

111…插接孔

12…连动件

121…第一抵挡部

1211…第一角状结构

122…第二抵挡部

1221…第二角状结构

123…插接槽

13…弹性件

14…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

141…第一凸出部

142…第一连接部

143…第一延伸部

15…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

151…第二凸出部

152…第二连接部

153…第二延伸部

2…插头电连接器

S1…第一容置空间

S2…第二容置空间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一)、(二)及(三)。可使用在通用串行总线插座(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语音插座(Audio Jack)或HDMI电连接器,在此以语音插座(Audio Jack)的电连接器作说明,但不以此为限。

插座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槽体11、连动件12、弹性件13、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及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15。

绝缘槽体11包括插接孔111。连动件12设置于绝缘槽体11内,连动件12内部开设有对应插接孔111的插接槽123,连动件12与绝缘槽体11的内壁面分别形成第一容置空间S1及第二容置空间S2,连动件12中邻接第一容置空间S1及第二容置空间S2的部分分别界定第一抵挡部121及第二抵挡部122,且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容置空间S1邻近于插接孔111,而第二容置空间S2邻近于插接槽123的底端。

弹性件13设置于绝缘槽体11内的底部,且两端分别抵持连动件12与绝缘槽体11,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件13为压缩弹簧,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以压缩弹簧为限制,在一些实施例,弹性件13为一种耐高温的橡胶材质所制造。

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S1内且第一抵挡部121抵持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15,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S2内且第二抵挡部122抵持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所述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及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1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金属所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及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15具有弹性。

如图2及图3所示,当插头电连接器2自插接孔111插接于插接槽123内时,插头电连接器2抵持连动件12,使连动件12自第一位置P1移至第二位置P2,致第一抵挡部121及第二抵挡部122产生位移,使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凸露于第一容置空间S1、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15凸露于第二容置空间S2,且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及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15分别抵触插头电连接器2的一部分。

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2,在此实施例中,为一种音频插头。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2为USB插头。

请再参阅图1,在此实施例中,当插头电连接器2自插接槽123抽离时,弹性件13可带动连动件12自第二位置P2复位至第一位置P1,使第一抵挡部121推移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至第一容置空间S1内,且第二抵挡部122推移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15至第二容置空间S2内。

也就是说,在未使用(插接)的状态下及插头电连接器2自插座电连接器1拔离时,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及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15分别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S1及第二容置空间S2,如图1所示。于插头电连接器2与插座电连接器1插接后,使凸露于第一容置空间S1与第二容置空间S2,与插头电连接器2接触,以利进行信号传递,如图2、图3所示。

更进一步的说明,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包括第一凸出部141、第一连接部142及第一延伸部143,第一连接部1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出部141、第一延伸部143连接,第一凸出部141与第一延伸部143位于不同平面上,且由第一连接部142抵触插头电连接器2的一部,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一抵挡部121抵持第一延伸部143,然而本实用新型并无限制。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15包括第二凸出部151、第二连接部152及第二延伸部153,第二连接部15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凸出部151、第二延伸部153连接,第二凸出部151与第二延伸部153位于不同平面上,且由第二连接部152抵触插头电连接器2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由第二抵挡部122抵持第二延伸部153,然而本实用新型并无限制。

请再参阅图3,在此实施例中,搭配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15的结构,第一抵挡部121包括第一角状结构1211,而第二抵挡部122包括第二角状结构1221。如此,可分别抵持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14的第一延伸部143、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15的第二延伸部153,使其分别置于第一容置空间S1内、第二容置空间S2内。

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第一抵挡部121、第二抵挡部122的形态,其结构符合本实用新型的要求及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追求的目的即为本实用新型欲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电连接器,通过插头电连接器插入插座电连接器,带动连动件,使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凸露于第一容置空间、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凸露于第二容置空间,且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及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分别抵触插头电连接器的一部,以进行信号传递。而在插座电连接器在未使用或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分离时,第一插座端子接触部及第二插座端子接触部分别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及第二容置空间内,如此,可降低、减少插头电连接器及插座电连接器的刮伤面积,有效延长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