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加工设备领域,尤指一种锂电池自动智能卷绕机。
背景技术: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圆柱形锂电池生产工艺大致分为电极浆料制备、涂布、极片冲切、叠片、组装软包电池、注液及电池密封。而卷绕隔膜是叠片工序中的关键工艺流程。目前在锂电池行业内卷绕隔膜多为使用半自动卷绕机。
如申请号为“200510035086.2”、“200920052228.X”等的中国专利,均公开了半自动卷绕机的结构,半自动卷绕机一般包括极片输送机构、多个张紧轮、隔膜放卷机构、卷绕机构和贴胶机构,正负极片和隔膜分别由极片输送机构、隔膜放卷机构经过多个张紧轮输送至卷绕机构,最后由卷绕机构完成卷绕。在极片输送前,需要先将极片切割,然后上料吸盘将正负极片交替送料,存在多次传递、转存和定位的情况,需要人工配合。传统半自动卷绕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单张吸片上料、角度转换,放料不够整齐以及跑偏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品卷绕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自动智能卷绕机,切片和卷绕一体、附加纠偏功能、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的产品质量,节省人力成本,降低电芯次品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电池自动智能卷绕机,包括机箱、以及设于机箱上的控制机构,还包括正极片放卷机构、负极片放卷机构、隔膜放卷机构、多个张紧轮、纠偏机构、送片机构、切刀机构、卷绕机构、隔膜切断机构,
所述正极片放卷机构、负极片放卷机构分别设于机箱的上下两方,用于提供连续的正、负极片;两套所述隔膜放卷机构分别设于机箱的上下两方,用于提供连续的隔膜料带;所述隔膜切断机构设于卷绕机构的上方,用于切断隔膜;所述正极片放卷机构与卷绕机构之间、负极片放卷机构与卷绕机构之间均设有所述纠偏机构、送片机构、切刀机构;所述卷绕机构用于接收经切刀机构切断由送片机构传递来的正、负极片,以及由隔膜放卷机构传递来的隔膜,使卷绕形成电芯;
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驱动模组、过渡轮,所述纠偏驱动模组的驱动端与过渡轮连接,所述纠偏驱动模组驱动过渡轮沿送进方向前后摆动;
所述送片机构包括送片驱动模组、贴胶底板、压紧气缸、压紧板,所述贴胶底板和压紧气缸均与送片驱动模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压紧板设于贴胶底板的上方,所述压紧气缸与压紧板驱动连接并驱动压紧板向贴胶底板贴合;
所述切刀机构包括切刀座、切刀气缸、切刀,所述切刀气缸设于切刀座上,所述切刀气缸与切刀驱动连接并驱动切刀向切刀座贴合。
具体地,所述正极片放卷机构、负极片放卷机构结构相同,均包括放卷电机和放卷轴,所述放卷电机与放卷轴驱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隔膜送卷机构包括隔膜送卷电机、隔膜送卷轴,所述隔膜送卷电机与隔膜送卷轴驱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切刀滑板,所述切刀座上设有平行于切刀气缸驱动方向的切刀滑轨,所述切刀滑板通过切刀滑块与切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切刀与切刀滑板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切刀连接板、回位弹簧、弹簧立柱,所述弹簧立柱沿平行于切刀气缸的驱动方向设于切刀座上,所述切刀连接板滑动套于弹簧立柱表面,所述回位弹簧套于弹簧立柱表面,且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切刀连接板和切刀座抵接,所述切刀与切刀连接板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卷绕机构包括两卷绕电机、两卷轴套、两伸缩气缸、两卷轴、两卷针组件、换位电机、基体,所述卷绕电机与卷轴套驱动连接并驱动卷轴套转动,所述两卷轴套对称设于基体的两侧,所述卷轴沿卷轴套的轴向滑动设于卷轴套内,所述卷针组件与卷轴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气缸与卷轴驱动连接并驱动卷轴沿卷轴套滑动,所述基体与机箱转动连接,所述换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主轴与基体连接。
具体地,还包括设于机箱上并与控制机构连接的贴胶机构,所述贴胶机构包括贴胶轮、贴胶轮驱动气缸、贴胶底板,以及设于贴胶底板上的吸胶组件、转胶驱动组件、胶带轮、夹胶组件、拉胶气缸、切胶组件,所述贴胶轮设于卷绕机构的下方,所述贴胶轮驱动气缸与贴胶轮驱动连接并驱动贴胶轮沿竖直移动,所述切胶组件设于胶带轮和夹胶组件之间,所述拉胶气缸与夹胶组件驱动连接并驱动夹胶组件朝胶带轮的方向水平移动,所述吸胶组件设于切胶组件和夹胶组件之间,所述转胶驱动组件与吸胶组件驱动连接并驱动吸胶组件向贴胶轮贴合。
具体地,还包括设于机箱上并与控制机构连接的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底板、底板气缸、出料吸板、吸板气缸、平移气缸、输送带,所述出料底板和输送带依次设于卷绕机构的前方,所述底板气缸与出料底板驱动连接并驱动出料底板向卷绕机构移动,所述出料吸板设于出料底板和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吸板气缸与出料吸板驱动连接并驱动出料下板沿竖直移动,所述平移气缸与吸板气缸驱动连接并驱动吸板气缸带动出料吸板在出料底板和输送带之间平移。
具体地,所述出料机构还包括定位板、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板滑动设于出料底板上,所述定位气缸固设于出料底板上并与定位板驱动连接,所述出料底板上设有定位横杆,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与定位横杆平行的定位边框,定位气缸驱动定位板沿水平移动,使定位边框向定位横杆移动。
具体地,所述输送带的一侧设有取料转角气缸、取料吸盘,所述取料吸盘设于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取料转角气缸的伸缩杆通过摆臂连接取料吸盘,取料转角气缸驱动摆臂带动取料吸盘在水平面内转动,取料转角气缸通过伸缩杆带动取料吸盘沿竖直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自动智能卷绕机正负极片整卷上料、自动智能纠偏、自动记长切断,将切片制片和卷绕一体化,同时附加纠偏功能,实现整齐有序自动化的卷绕工序,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的产品质量,节省人力成本,电芯次品率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自动智能卷绕机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片放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隔膜放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纠偏机构上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纠偏机构下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送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刀机构后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刀机构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卷绕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贴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2-隔膜放卷机构;3-张紧轮;4-纠偏机构;5-送片机构;6-切刀机构;7-卷绕机构;8-贴胶机构;9-出料机构;
11-机箱;12-控制机构;13-正极片放卷机构;14-负极片放卷机构;16-放卷轴;
22-隔膜送卷轴;23-隔膜切断机构;231-切隔膜气缸;232-切隔膜刀;
42-过渡轮;43-底座;44-纠偏电眼;411-纠偏电机;412-纠偏丝杆;413-纠偏丝杆座;
52-贴胶底板;53-压紧气缸;54-压紧板;511-送片电机;512-送片丝杆;513-送片丝杆座;
61-切刀座;62-切刀气缸;63-切刀;64-切刀滑板;65-切刀滑轨;66-切刀滑块;67-切刀连接板;68-回位弹簧;69-弹簧立柱;
71-卷绕电机;72-卷轴套;73-伸缩气缸;74-卷轴;75-卷针组件;76-换位电机;77-基体;78-主轴;
81-贴胶轮;82-胶轮驱动气缸;83-贴胶底板;85-转胶驱动组件;86-胶带轮;88-拉胶气缸;89-切胶组件;
871-拉胶夹手;872-夹手气缸;
841-吸嘴座;842-胶带吸嘴;
911-出料底板;912-定位板;913-定位气缸;914-定位横杆;915-定位边框;
92-底板气缸;93-出料吸板;94-吸板气缸;95-平移气缸;96-输送带;
971-取料转角气缸;972-取料吸盘;973-阻挡气缸;974-阻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锂电池自动智能卷绕机,包括机箱11、以及设于机箱11上的控制机构12,还包括设于机箱11上并与控制机构12连接的正极片放卷机构13、负极片放卷机构14、隔膜放卷机构2、多个张紧轮3、纠偏机构4、送片机构5、切刀63机构6、卷绕机构7、隔膜切断机构23,
所述正极片放卷机构13、负极片放卷机构14分别设于机箱11的上下两方,用于提供连续的正、负极片;两套所述隔膜放卷机构2分别设于机箱11的上下两方,用于提供连续的隔膜料带;所述隔膜切断机构23设于卷绕机构7的上方,用于切断隔膜;所述正极片放卷机构13与卷绕机构7之间、负极片放卷机构14与卷绕机构7之间均设有所述纠偏机构4、送片机构5、切刀63机构6;所述卷绕机构7用于接收经切刀63机构6切断由送片机构5传递来的正、负极片,以及由隔膜放卷机构2传递来的隔膜,使卷绕形成电芯;
请参阅图4-5,所述纠偏机构4包括纠偏驱动模组、过渡轮42、底座43、纠偏电眼44,所述纠偏驱动模组的驱动端与过渡轮42连接,所述纠偏驱动模组和纠偏电眼44均设于底座43上,所述纠偏驱动模组驱动过渡轮42沿送进方向前后摆动;
请参阅图6,所述送片机构5包括送片驱动模组、送片底板52、压紧气缸53、压紧板54,所述送片底板52和压紧气缸53均与送片驱动模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压紧板54设于送片底板52的上方,所述压紧气缸53与压紧板54驱动连接并驱动压紧板54向送片底板52贴合;
请参阅图7,所述切刀63机构6包括切刀63座61、切刀63气缸62、切刀63,所述切刀63气缸62设于切刀63座61上,所述切刀63气缸62与切刀63驱动连接并驱动切刀63向切刀63座61贴合。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12设于机箱11的顶部,控制机构12可以采用PLC控制器,控制机构12与正极片放卷机构13、负极片放卷机构14、隔膜放卷机构2、多个张紧轮3、纠偏机构4、送片机构5、切刀63机构6、卷绕机构7、贴胶机构8、出料机构9等各个工作机构控制连接,控制各个机构协调配合有序的工作。
本实施例中,正极片的送进方向与负极片的送进方向呈角度设置,卷绕机构7设置在二者的交点处,贴胶机构8设置在卷绕机构7的上下两边,出料机构9设置在贴胶机构8的后边。其中,正极片的送进方向为水平方向,故纠偏机构4中的纠偏驱动模组的驱动方向为水平方向,送片机构5中的送片底板52及压紧板54均水平设置、压紧气缸53的驱动方向为竖直,切刀63机构6中的切刀63座61水平设置、切刀63竖直设置、切刀63气缸62的驱动方向为竖直;负极片的送进方向为倾斜向上,故纠偏机构4中的纠偏驱动模组的驱动方向为水平倾斜,送片机构5中的送片底板52及压紧板54均水平倾斜设置,切刀63机构6中的切刀63座61水平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自动智能卷绕机,通过正极片放卷机构13、负极片放卷机构14实现正、负极片的连续供应,正、负极片经由多个张紧轮3的张紧后,由纠偏机构4及时纠偏,由送片机构5送至卷绕机构7,由切刀63机构6将正、负极片切割成适合的长度,两套隔膜机构实现两条隔膜的连续供应,最后卷绕机构7将正、负极片分隔两层隔膜后卷绕形成电芯,完成卷绕工序。
为了准确的定位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的位置,由纠偏机构4对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的位置偏差进行适时、准确的调整。纠偏驱动模组的驱动端以旋转定位点为中心沿正、负极片送进方向前后摆动,过渡轮42跟随摆动以此达到纠偏的目的。摆动过程中,纠偏驱动模组通过感应电眼来调整摆动方向。
送片机构5为正、负极片的送进提供动力源。正、负极片从正极片放卷机构13、负极片放卷机构14拉出后,缠绕多个张紧轮3,贴合送片机构5中的送片底板52表面经过,压紧气缸53驱动压紧板54向送片底板52移动,压紧板54和送片底板52将正、负极片紧紧夹住,送片驱动模组驱动压紧板54和送片底板52同时向卷绕机构7移动,压紧板54和送片底板52从而带动正、负极片向卷绕机构7输送,送片驱动模组达到行程后,压紧气缸53驱动压紧板54复位上提,松开正、负极片,送片驱动模组驱动压紧板54、送片底板52复位至原点。送片机构5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将正、负极片一段一段连续向卷绕机构7输送。
在送片机构5将正、负极片送至卷绕机构7的过程中,切刀63机构6会在正、负极片合适的长度位置处将正、负极片切断,使正、负极片形成独立的极片。正、负极片从送片机构5伸出后,贴合切刀63座61的表面经过,在正、负极片到达合适的位置时,切刀63气缸62驱动切刀63向切刀63座61移动,切刀63与切刀63座61顶紧,将正、负极片切断。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自动智能卷绕机正负极片整卷上料、自动智能纠偏、自动记长切断,将切片制片和卷绕一体化,同时附加纠偏功能,实现整齐有序自动化的卷绕工序,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的产品质量,节省人力成本,电芯次品率降低。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片放卷机构13、负极片放卷机构14结构相同,均包括放卷电机和放卷轴16,所述放卷电机与放卷轴16驱动连接。
正、负极片上料是整卷上料,正、负极片的整个料卷套上放卷轴16,放卷电机驱动放卷轴16转动,从而带动正、负极片转动放卷。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隔膜送卷机构包括隔膜送卷电机、隔膜送卷轴22,所述隔膜送卷电机与隔膜送卷轴22驱动连接。
隔膜上料同样是整卷上料,隔膜的整个料卷套上隔膜送卷轴22,隔膜送卷电机驱动隔膜送卷轴22转动,从而带动隔膜转动放卷。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刀63机构6还包括切刀滑板64,所述切刀63座61上设有平行于切刀63气缸62驱动方向的切刀滑轨65,所述切刀滑板64通过切刀滑块66与切刀滑轨65滑动连接,所述切刀63与切刀滑板64固定连接。
切刀63气缸62驱动切刀63向切刀63座61移动的过程,切刀滑板64随切刀63动作,切刀滑板64沿切刀滑轨65滑动,从而提高了切刀63切片动作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刀63机构6还包括切刀连接板67、回位弹簧68、弹簧立柱69,所述弹簧立柱69沿平行于切刀63气缸62的驱动方向设于切刀63座61上,所述切刀连接板67滑动套于弹簧立柱69表面,所述回位弹簧68套于弹簧立柱69表面,且回位弹簧68的两端分别与切刀连接板67和切刀63座61抵接,所述切刀63与切刀连接板67固定连接。
切刀63气缸62推动切刀63下压时,切刀连接板67同时下压,使回位弹簧68压缩,切片完成后,切刀63气缸62断开,切刀63通过切刀连接板67在回位弹簧68的复位作用下回位。
请参阅图9,本实施例中,所述卷绕机构7包括两卷绕电机71、两卷轴套72、两伸缩气缸73、两卷轴74、两卷针组件75、换位电机76、基体77,所述卷绕电机71与卷轴套72驱动连接并驱动卷轴套72转动,所述两卷轴套72对称设于基体77的两侧,所述卷轴74沿卷轴套72的轴向滑动设于卷轴套72内,所述卷针组件75与卷轴74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气缸73与卷轴74驱动连接并驱动卷轴74沿卷轴套72滑动,所述基体77与机箱11转动连接,所述换位电机76的输出端通过主轴78与基体77连接。
所述卷针组件75包括主半针、副半针、半针气缸,半针气缸与主半针和副半针驱动连接使主半针和副半针既可相互贴合又可相对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卷绕机构7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双工位卷绕结构,包括穿针工位和抽针工位,换位电机76转动驱动两组卷绕部件旋转对调位置,使穿针和抽针同时进行,穿针工位位于正极片放卷机构13、负极片放卷机构14、隔膜放卷机构2的一侧,抽针工位位于出料机构9的一侧。
卷轴套72内壁设有轴向的限位槽,卷轴74外壁设有与之配合的限位条,以此保证卷轴74能够轴向伸缩移动的同时,还能通过卷轴套72带动从而转动。
在穿针工位处,伸缩气缸73驱动卷轴74伸出,主半针和副半针合拢夹紧两条隔膜料带,送片机构5将正、负极片输送并间隔插入两隔膜料带间,卷绕电机71驱动卷针组件75转动进行预卷工序,然后换位电机76工作将该卷绕部件转动切换到抽针工位,隔膜切断机构23位于穿针工位和抽针工位之间,隔膜切断机构23包括切隔膜气缸231和切隔膜刀232,隔膜切断机构23将隔膜切断,卷针在抽针工位将剩余的隔膜卷绕完成并由贴胶机构8贴附固定胶带,同时,另一侧穿针工位的卷针穿夹隔膜并进行预卷,之后伸缩气缸73驱动卷针组件75回缩,等待换位电机76将其切回至穿针工位。
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机箱11上并与控制机构12连接的贴胶机构8,所述贴胶机构8包括贴胶轮81、贴胶轮81驱动气缸、贴胶底板83,以及设于贴胶底板83上的吸胶组件、转胶驱动组件85、胶带轮86、夹胶组件、拉胶气缸88、切胶组件89,所述贴胶轮81设于卷绕机构7的下方,所述贴胶轮81驱动气缸与贴胶轮81驱动连接并驱动贴胶轮81沿竖直移动,所述切胶组件89设于胶带轮86和夹胶组件之间,所述拉胶气缸88与夹胶组件驱动连接并驱动夹胶组件朝胶带轮86的方向水平移动,所述吸胶组件设于切胶组件89和夹胶组件之间,所述转胶驱动组件85与吸胶组件驱动连接并驱动吸胶组件向贴胶轮81贴合。
所述切胶组件89包括切胶气缸和切胶刀,所述切胶气缸设于贴胶底板83上并与切胶刀驱动连接,切胶气缸驱动切胶刀沿竖直移动;
所述夹胶组件包括拉胶夹手871、夹手气缸872,所述夹手气缸872与拉胶夹手871驱动连接并驱动拉胶夹手871夹合,所述拉胶气缸88与夹手气缸872连接;
所述吸胶组件包括吸嘴座841、若干胶带吸嘴842,若干胶带吸嘴842排列设于吸嘴座841上,所述胶带吸嘴842通过吸管连接真空发生器。
胶带料盘套放在胶带轮86上,夹胶组件将胶带的一端夹住,拉胶气缸88水平移动,使胶带料盘转动,将胶带拉出,转胶驱动组件85驱动吸胶组件转动至贴胶底板83一侧,使胶带吸附在吸胶组件的胶带吸嘴842上,切胶组件89将胶带切断,转胶驱动组件85在驱动吸胶组件转动至卷绕机构7的抽针工位一侧,同时向贴胶轮81贴合,将胶带贴附在贴胶轮81表面,贴胶轮81位于卷绕机构7的抽针工位处,在卷针进行卷绕的同时,贴胶轮81贴跟随运动并将胶带贴在隔膜上。
所述转胶驱动组件85包括转轴、摆杆、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所说转轴与吸嘴座8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摆杆与转轴连接,第一气缸驱动摆杆摆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使吸嘴座841向贴胶轮81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气缸与吸嘴座841驱动连接并驱动吸嘴座841向贴胶轮81贴合。
第一气缸驱动摆杆摆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使吸嘴座841在贴胶轮81和卷针机构之间转动,第二气缸驱动吸胶组件向贴胶轮81移动。
请参阅图1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机箱11上并与控制机构12连接的出料机构9,所述出料机构9包括出料底板911、底板气缸92、出料吸板93、吸板气缸94、平移气缸95、输送带96,所述出料底板911和输送带96依次设于卷绕机构7的前方,所述底板气缸92与出料底板911驱动连接并驱动出料底板911向卷绕机构7移动,所述出料吸板93设于出料底板911和输送带96的上方,所述吸板气缸94与出料吸板93驱动连接并驱动出料下板沿竖直移动,所述平移气缸95与吸板气缸94驱动连接并驱动吸板气缸94带动出料吸板93在出料底板911和输送带96之间平移。
输送带96套在主动轮和从动轮表面,主动轮由输送电机驱动。
出料底板911通过底板气缸92移动至抽针工位,卷针缩回时,出料底板911承接完成卷绕和贴胶的电池芯,出料吸板93通过吸板气缸94吸取电池芯,平移气缸95驱动出料底板911向输送带96移动,出料吸板93通过吸板气缸94将电池芯放入输送带96,由输送带96向前输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机构9还包括定位板912、定位气缸913,所述定位板912滑动设于出料底板911上,所述定位气缸913固设于出料底板911上并与定位板912驱动连接,所述出料底板911上设有定位横杆914,所述定位板912上设有与定位横杆914平行的定位边框915,定位气缸913驱动定位板912沿水平移动,使定位边框915向定位横杆914移动。
定位气缸913驱动定位板912沿水平移动,使定位边框915向定位横杆914移动,将电池芯夹紧定位,方便出料吸板93取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96的一侧设有取料转角气缸971、取料吸盘972,所述取料吸盘972设于输送带96的上方,所述取料转角气缸971的伸缩杆通过摆臂连接取料吸盘972,取料转角气缸971驱动摆臂带动取料吸盘972在水平面内转动,取料转角气缸971通过伸缩杆带动取料吸盘972沿竖直移动。
取料吸盘972通过取料转角气缸971由输送带96外转动至输送带96内,并向输送带96移动,吸取成品,再通过取料转角气缸971移动,完成取料。
出料机构9还包括阻挡气缸973、阻挡板974,所述阻挡板974设于输送带96的上方,所述阻挡气缸973与阻挡板974驱动连接并驱动阻挡板974向输送带96移动。阻挡板974将成品截停,方便取料吸盘972取料。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送片驱动模组包括送片电机511、送片丝杆512、送片丝杆座513,所述送片电机511与送片丝杆512驱动连接,所述送片丝杆座513滑动套于送片丝杆512表面,所述贴胶底板83、压紧气缸53均与送片丝杆座513固定连接。
送片驱动模组工作时,送片电机511驱动送片丝杆512正反向转动,从而驱动送片丝杆座513沿送片丝杆512作直线往复移动,送片丝杆座513带动贴胶底板83、压紧气缸53及压紧板54同时移动。
请参阅图4-5,本实施例中,所述纠偏驱动模组包括纠偏电机411、纠偏丝杆412、纠偏丝杆座413,所述纠偏电机411与纠偏丝杆412驱动连接,所述纠偏丝杆座413滑动套于纠偏丝杆412表面,所述过渡轮42与纠偏丝杆座413固定连接。
两过渡轮42并行排列,两过渡轮42的两端与两连接座转动连接,纠偏丝杆座413通过纠偏连接块与其一连接座固定连接。纠偏驱动模组工作时,纠偏电机411驱动纠偏丝杆412正反向转动,从而驱动纠偏丝杆座413沿纠偏丝杆412作直线往复移动,纠偏丝杆座413带动通过纠偏连接带动连接座移动,实现两过渡轮42的摆动。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