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管激励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3661发布日期:2019-10-08 20:56阅读:1008来源:国知局
磁控管激励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控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传输效率的磁控管激励腔。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磁控管的激励腔大多是方形激励腔,对于微波的反射和传输有影响。并且目前市面上的激励腔的传输效率较低,不能实现微波的高效耦合传输。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磁控管激励腔,以达到便于微波的反射及传输、实现微波的高效耦合传输和提高传输效率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控管激励腔,包含有矩形部和设置在所述矩形部上方的呈半圆柱形的上部,所述矩形部和上部的内部均为中空并连通形成腔体,且所述矩形部的顶部与所述上部的矩形面配合且连通,所述矩形部的底部呈开口状,所述腔体内设有数根干扰棒,

所述矩形部与其中一个半圆形面连接的面板上设有用于安装磁控管的焊接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磁控管的激励腔的上部设计成半圆柱形,提高了微波的反射传输,减少边界的打火现象,通过在激励腔的矩形部设置焊接环,保证了激励腔和磁控管的精确焊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便于微波的反射及传输、实现微波的高效耦合传输和提高传输效率的目的。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部两个相对称的半圆形面之间设有第一干扰棒;

所述矩形部的正面板安装有所述焊接环,所述矩形部的正面板上还设有第二干扰棒,且所述第二干扰棒处于所述焊接环的下方;所述矩形板的被面板上设有两根第三干扰棒,两根第三干扰棒设置在所述第二干扰棒的上下两侧,且位于上方的第三干扰棒所述直线穿过所述焊接环的圆心。所述第二干扰棒和第三干扰棒均处于所述矩形部的腔体内。通过在激励腔内设置四根干扰棒,并按照本发实用新型的位置进行设定,能够更好的耦合微博能,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

作为优选的,所述矩形部呈开口状的底部安装有法兰。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磁控管的激励腔的上部设计成半圆柱形,提高了微波的反射传输,减少边界的打火现象,通过在激励腔的矩形部设置焊接环,保证了激励腔和磁控管的精确焊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便于微波的反射及传输、实现微波的高效耦合传输和提高传输效率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激励腔内设置四根干扰棒,并按照本发实用新型的位置进行设定,能够更好的耦合微博能,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磁控管激励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磁控管激励腔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磁控管激励腔的仿真曲线图;

图4为图3中S11的仿真曲线;

图5为图3中S21的仿真曲线;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矩形部2.上部3.腔体41.第一干扰棒42.第二干扰棒

43.第三干扰棒5.焊接环6.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磁控管激励腔,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磁控管的激励腔的上部设计成半圆柱形,提高了微波的反射传输,减少边界的打火现象,通过在激励腔的矩形部设置焊接环,保证了激励腔和磁控管的精确焊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便于微波的反射及传输、实现微波的高效耦合传输和提高传输效率的目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磁控管激励腔,包含有矩形部1和设置在所述矩形部上方的呈半圆柱形的上部2,所述矩形部和上部的内部均为中空并连通形成腔体3,且所述矩形部的顶部与所述上部的矩形面配合且连通,所述矩形部的底部呈开口状,所述腔体内设有数根干扰棒;所述矩形部的正面板上设有用于安装磁控管的焊接环5,所述矩形部的底部设有法兰6。

其中,干扰棒包含有一根第一干扰棒41、一根第二干扰棒42和两根第三干扰棒43。第一干扰棒设置在上部的两个相对称的半圆形面之间;

第二干扰棒设置在所述矩形部的正面板上,且第二干扰棒处于所述焊接环的下方;

两根第三干扰棒均设置在所述矩形部的背面板上,且位于上方的第三干扰棒所述直线穿过所述焊接环的圆心。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步骤如下:再如图1和图2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磁控管激励腔建立仿真模型,具体如下:

所建立的激励腔模型腔长2个波长,能够满足仿真的要求。激励腔的短路面为呈半圆柱体的上部2,磁控管中心位于半圆柱体的圆心处,插入适当的位置,输出窗的材质设置为95瓷,按照磁控管的尺寸确定其具体尺寸(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天线设置为合适的半径和插入深度。我们设置的四根干扰棒全部位于中轴线上具体位置如上文所列,材料设置为理想导体PEC。

具体仿真实验图所示(其中图3是总体仿真图,图4是图3中S11曲线图,图5是图3中S21曲线图)。

通过仿真图可以清楚看出,在中心频率1.497GHz处输入回波损耗S11接近-69dB,即返回的功率只有输入的0.0000126%,正向传输系数S21接近,即正向传输的功率为输入功率的99.9999892%。并且在1.497GHz中心频率左右的10MHz带宽内,其回波损耗S11也在-43dB以内,即返回功率也只有输入的0.005%,传输系数S21也在-0.0002dB以上,即传输功率为输入功率的99.9953949%。

综上所述,所添加的第一干扰棒、第二干扰棒和第三干扰棒对仿真影响效果明显,传输效率高。

通过以上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磁控管激励腔,通过将磁控管的激励腔的上部设计成半圆柱形,提高了微波的反射传输,减少边界的打火现象,通过在激励腔的矩形部设置焊接环,保证了激励腔和磁控管的精确焊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便于微波的反射及传输、实现微波的高效耦合传输和提高传输效率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磁控管激励腔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