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六边形MWT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2291发布日期:2019-11-19 21:27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正六边形MWT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六边形mwt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进一步发展太阳电池产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降低太阳电池的使用成本。传统太阳能电池片是方形,而制作太阳能电池片的硅晶片是圆形,在切割时就会浪费部分硅晶片。

mwt太阳能电池通过激光开孔将正面栅线收集的电子转移到电池的背光面,来减少遮光面积,达到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效果。而mwt太阳能电池的的载流子收集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使得mwt电池正面电极图案的设计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正六边形mwt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提供一种正六边形mwt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包括正六边形太阳能电池片;

正六边形mwt太阳能电池片由32个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组成,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为等腰梯形;

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中心设有电极点;电极点四周设有四条或者八条与电极点连接的主栅线;主栅线的两侧设有副栅线。副栅线包括第一副栅线和第二副栅线,第二副栅线与电极点相连,第一副栅线与主栅线相连。

作为一种改进,在电极点四周设有四条与电极点连接的主栅线时:

四条主栅线一端均与电极点连接,四条主栅线另一端分别与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的四条边的中点连接;第二副栅线为四条,四条第二副栅线端均与电极点连接,四条第二副栅线另一端均分别与等腰梯形的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的四个顶点连接;主栅线上设有与第二副栅线平行的第一副栅线。

作为一种改进,在电极点四周设有八条与电极点连接的主栅线时:

第二副栅线为八条,八条第二副栅线一端均与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的电极点连接,八条第二副栅线另一端分别与等腰梯形的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的四个顶点和四条边的中点连接;八条主栅线分别位于相邻两条第二副栅线形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主栅线上设有与第二副栅线平行的第一副栅线。

作为一种改进,在电极点四周设有八条与电极点连接的主栅线时:

八条主栅线一端均与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的电极点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等腰梯形的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的四个顶点和四条边的中点连接;

第一副栅线与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的边平行。

作为一种改进,电极点的横截面为圆形。

作为一种改进,主栅线为渐变结构,距离电极点越远,主栅线宽度越窄。

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副栅线呈等间距或非等间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为:

(1)本实用新型电极图案设计美观,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正六边形mwt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图形;

(2)本实用新型主栅线数量较多,缩短了将细栅线上收集的电流传输到主栅线的距离;

(3)本实用新型的主栅线呈渐变结构,因此可以有效提升载流子收集效率和mwt电池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电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电极最小单元细节图;

图3是实施例2中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电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电极最小单元细节图;

图5是实施例3中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电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电极最小单元细节图。

附图说明:1-最小重复单元;2-电极点:3-主栅线;4-第一副栅线;5-第二副栅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正六边形mwt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包括对边距为a,倒角为r的正六边形太阳能电池片;正六边形mwt太阳能电池片由32个均匀分布的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组成,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为等腰梯形,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中心为电极点2,电极点2四周设计若干与电极点直接连接的主栅线3。在每条主栅线3的两侧分布若干副栅线,副栅线包括第一副栅线4和第二副栅线5,第二副栅线5直接与电极点2相连,第一副栅线4与主栅线3相连。

主栅线3为直线,且主栅线3宽度呈渐变结构,即距离电极点2越远,主栅线3的宽度越窄。与每条主栅线3相交的第一副栅线4呈均匀或非均匀分布。电极点2的横截面为圆形。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正六边形mwt太阳能电池片上的每个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中心有一个电极点2。四条主栅线3直接与电极点2相连,四条主栅线3一端均与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电极点2连接,四条主栅线3另一端分别与等腰梯形的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四条边的中点连接;

四条第二副栅线5直接与电极点2相连,四条第二副栅线5一端均与电极点2连接,四条第二副栅线5另一端均分别与等腰梯形的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四个顶点连接。在主栅线3两侧设置有若干与第二副栅线5平行的等间距分布的第一副栅线4。

主栅线3、第一副栅线4以及第二副栅线5均为直线。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主栅线3的数量和排布形式以及第一副栅线4的排布形式进行了改变。与电极点2相连的第二副栅线5增加到8条,8条第二副栅线5一端均与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电极点2连接,8条第二副栅线5另一端分别与等腰梯形的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四个顶点和四条边的中点连接。同时与电极点2相连的主栅线3的数量从4条增加到8条,8条主栅线3一端均与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电极点2连接,8条主栅线3分别位于相邻两条第二副栅线5形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在主栅线3两侧设置有若干与第二副栅线5平行的等间距分布的第一副栅线4。

实施例3

如图5~6所示,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主栅线3和副栅线的排布形式进行了改变。主栅线3为8条,8条主栅线3一端均与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电极点2连接,8条主栅线3另一端分别与等腰梯形的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四个顶点和四条边的中点连接。在主栅线3两侧分布若干第一副栅线4,第一副栅线4分别与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四条边平行,其中分布在通过等腰梯形底边中点的主栅线3上的第一副栅线4垂直于该主栅线3,通过等腰梯形正面电极最小重复单元1的腰的中点的主栅线3上的第一副栅线4平行于该等腰梯形的腰。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