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QSFP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3240发布日期:2019-11-19 21:36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QSFP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qsfp连接器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qsfp连接器。



背景技术:

gbic(gigabitinterfaceconverter)连接器,是将千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接口器件。gbic连接器的体积较大,而随着人们的不断研发,后续人们研发出sfp(smallform-factorpluggable)连接器,sfp连接器基本为小型化的gbic连接器,其体积比gbic连接器减少一半,但是在相同的面板上配置多出一倍以上的端口数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其已经逐渐取代gbic连接器。

再随着市场对更高密度,更高速的信号转换需求,sfp连接器在一些场合下也难以满足需要,对此,qsfp(quadsmallform-factorpluggable)连接器也随之应运而生。qsfp连接器能以每通道10gbps的速度支持四个通道的数据传输,达到sfp产品的4倍左右。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qsfp连接器和电子器件的连接可靠性较低,影响qsfp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稳定性,同时,qsfp连接器还容易从电子器件的接口处脱出,造成信号的传输缺失,甚至造成qsfp连接器的跌落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qsfp连接器与电子器件的连接可靠性,且方便拔出的新型qsfp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qsfp连接器,包括pcb(printedcircuitboard,即印刷电路板)、拉杆、壳体、第一卡臂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卡臂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和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卡臂相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卡块从第一通孔处露出,所述拉杆与第一卡臂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pcb和第一卡臂安装在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与电子器件连接时,第一卡臂上的第一卡块能卡于电子器件接口处,以保证本实用新型和电子器件进行稳定的连接,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当需要取下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拉动拉杆,使得第一弹簧被压缩,从而与第一弹簧相连的第一卡臂能移动,使得第一卡块离开第一通孔,即第一卡块不再卡于电子器件接口上,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和电子器件的分离,即能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拔出,又能有效减少本实用新型在拔出时受到的损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卡臂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卡臂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和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卡臂相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卡块从第二通孔处露出,所述拉杆与第二卡臂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卡臂安装在壳体内。通过设置第二卡臂,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和电子器件的连接可靠性,且第二卡臂也和拉杆相连,使得用户可以对拉杆进行一次拉动,即可同时拉动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于壳体内对称设置。由此,能均化本实用新型与电子器件的连接后的受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连接。由此,能方便其他结构于壳体内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卡臂设于第一空腔上,所述第二卡臂设于第二空腔上。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设置能进一步对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在移动时发生移动错位,保证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卡臂上设有第一凸出,所述第一凸出位于第一槽内,所述第二卡臂上设有第二凸出,所述第二凸出位于第二槽内。第一凸出和第二凸出的设置能进一步对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在移动时发生移动错位,保证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臂上设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二卡臂上设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一弹簧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压板和第二弹簧接触连接。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设置可以方便对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进行压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线材保护壳,所述线材保护壳和壳体相连接。线材与壳体的接触位置容易因摩擦,折叠等情况造成损坏,线材保护壳的设置可以对上述接触位置进行有效的保护,延长线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qsfp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新型qsfp连接器未安装上壳体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新型qsfp连接器的上壳体时的仰视图。

图4为图1的新型qsfp连接器的下壳体时的俯视图。

图5为图1的新型qsfp连接器的第一卡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新型qsfp连接器的第二卡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qsfp连接器,包括pcb1、拉杆2、壳体3、第一卡臂4、第一弹簧5、第二卡臂6和第二弹簧7。

pcb1选择市售的常规qsfp用pcb,壳体3包括上壳体33和下壳体34。pcb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下壳体34上,下壳体34上设有第一空腔341和第二空腔342,第一卡臂4放置在第一空腔341上,第二卡臂6放置在第二空腔342上,且第一卡臂4和第二卡臂6于下壳体34上对称设置。

上壳体33和下壳体3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上壳体33上设有第一槽331和第二槽332,而第一卡臂4上设有第一凸出42,第二卡臂6上设有第二凸出62。当上壳体33和下壳体34相连后,第一凸出42会位于第一槽331内,第二凸出62会位于第二槽332内,且第一卡臂4和第二卡臂6可以于各自所安置的空腔内移动。

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7也安置在下壳体34上,而第一卡臂4上设有第一压板43,第二卡臂6上设有第二压板63,第一压板43和第一弹簧5的一端接触连接,第二压板63和第二弹簧7的一端接触连接,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和第二弹簧7的另一端均与下壳体34接触连接。

第一卡臂4的一端上还设有第一卡块41,第二卡臂6的一端上还设有第二卡块61,壳体3上设有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当第一卡臂4和第二卡臂6于壳体3设置后,则第一卡块41会从第一通孔31处露出,第二卡块61会从第二通孔32处露出。第一卡臂4的另一端和第二卡臂6的另一端均与拉杆2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线材保护壳8,线材保护壳8的一端固定在壳体3内,由此,线材保护壳8和壳体3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pcb1可以与导线相连,并与导线实现电线连接,且导线能从线材保护壳8处穿出。当本实用新型插入到电子产品的相应接口内时,此时,在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7的推力下,第一卡臂4上的第一卡块41在第一通孔31处维持露出状态,第二卡臂6上的第二卡块61在第二通孔32处维持露出状态,第一卡块41和第二卡块61会均卡于所连接的电子产品的接口内,以保证本实用新型和电子产品的连接可靠性,同时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而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从电子产品中取下时,用户可以先拉动拉杆2,拉杆2会同时带动第一卡臂4和第二卡臂6移动,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7均被压缩,则第一卡块41会随第一卡臂4的移动而移动,第二卡块61会随第二卡臂6的移动而移动,直到第一卡块41脱离第一通孔31进入到壳体3内,第二卡块61脱离第二通孔32进入到壳体3内,此时,第一卡块41和第二卡块61不再卡于所连接的电子产品的接口内,用户可以简单将本实用新型从电子产品中取下。

当本实用新型取下后,随着用户不再拉动拉杆2,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7舒展,第一卡臂4和第二卡臂6会被重新推回原位,则第一卡块41会再次从第一通孔31处露出,第二卡块61会再次从第二通孔32处露出,即本实用新型复位,可随时进行下一次操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