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4683发布日期:2019-11-25 22:5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触点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止触点接触不良的触点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的触点一般采用磁吸式连接结构,两个触点通过磁性件相互吸附对位连接后,当电子设备发生移动或震动时,两个相连的触点之间因电子设备的移动或震动会发生相对运动,导致两个触点之间出现错位,从而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点连接装置,该触点连接装置可防止连接的触点之间出现接触不良。

其技术方案如下:

触点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触点连接件及第二触点连接件,所述第一触点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相匹配,所述第一触点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触点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触点及所述第二触点相连,所述第一触点连接件带动所述第二触点移动。

所述第一触点固定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触点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触点连接件上。

所述第二触点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容纳槽及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触点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座侧边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间隙的宽度为4mm至10mm。

所述第二触点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容纳槽及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一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第二触点相连,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的所述第一连接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高度。

所述第一触点连接件上设有第三容纳槽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所述第一触点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座上。

所述第一触点连接件上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触点连接件上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应。

所述第一磁性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触点相对的两侧边,所述第二磁性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触点相对的两侧边。

所述第一磁性件及所述第二磁性件均为磁铁。

所述第一触点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触点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匹配,所述第一触点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触点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杆及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固定。

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第四固定孔相对应。

所述第二触点凸出于所述第一容纳槽。

所述第二触点为弹性金属触点。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用于对于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本申请的触点连接装置可用于移动的电子产品上,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连接接触后,电子产品发生移动或震动时,第一触点连接件与第二触点连接件因震动会发生相对运动,第一触点连接件上带动第二触点连接件上的第二触点同时移动,使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之间不会出现相对移动,可防止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因错位出现的接触不良现象。

2、第一触点固定于第一触点连接件上,第二触点活动设置于第二触点连接件上,便于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的准确对位,同时又能保证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不会出现错位。

3、第一连接座侧边与第一容纳槽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存在使第一连接座在第一容纳槽内可任意移动。

4、位于第二容纳槽内的第一连接线的长度大于第二容纳槽的高度,第二触点在第一容纳槽内移动时,第一连接线不会因长度问题限制第二触点的移动,第一连接线随第二触点一起移动。

5、第一触点连接件上的第一磁性件与第二触点连接件上的第二磁性件相对应,第一触点连接件与第二触点连接件相互靠近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使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自动对位连接。

6、由于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的存在,在第一触点连接件因震动发生移动时,第一触点连接件带动第一连接座同时移动,第一连接座带动位于其上的第二触点移动,使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同时移动,从而保证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之间不会出现接触不良。

7、第一固定杆与第一固定部固定后,使第一触点连接件与第二触点连接件固定的更加牢固,防止第一触点连接件及第二触点连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进一步防止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之间因震动出现接触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触点连接件;200、第二触点连接件;110、第一触点;210、第二触点;220、第一容纳槽;230、第一连接座;240、第二容纳槽;250、第一连接线;120;第三容纳槽;130、第二连接座;140、第一磁性件;260、第二磁性件;150、第一固定杆;151、第三固定孔;270、第一固定部;271、第一固定孔;272、第四固定孔;300、第一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触点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触点连接件100及第二触点连接件200,本实施例的第一触点连接件100上设有三个第一触点110,第二触点连接件200上对应位置设有三个第二触点210,本实施例的三个第一触点110均为金属触点,三个第二触点210均为弹性金属触点,第一触点110与第二触点210相匹配,第二触点210插入第一触点110内,第一触点连接件100及第二触点连接件200通过第一触点110及第二触点210相连。

本实施例的第二触点连接件200上设有第一容纳槽220及第一连接座230,第一连接座230活动放置于第一容纳槽220内,第一连接座230的底部与第一容纳槽220的底部相接触,三个第二触点210固定于第一连接座230上,且第二触点210凸出于第一容纳槽220,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座230侧边与第一容纳槽220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宽度为4mm至10mm,第一连接座230在第一容纳槽220内可任意移动。

本实施例的第二触点连接件200上还设有第二容纳槽240及第一连接线250,第一连接线250活动设置于第二容纳槽240内,第二容纳槽240位于第一容纳槽220的下方,且第二容纳槽240与第一容纳槽220相通,第一连接线250一端与第二触点210电性相连,为了使第一连接座230在第二容纳槽240内移动时不受第一连接线250的限制,本实施例的位于第二容纳槽240内的第一连接线250的长度大于第二容纳槽240高度。

本实施例的第一触点连接件100上设有第三容纳槽120及第二连接座130,第二连接座130通过螺栓或螺钉等固定于第三容纳槽120内,三个第一触点110分别固定于第二连接座130上。

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座130上设有两个第一磁性件140,第一连接座230上设有两个第二磁性件260,两个第一磁性件140分别与两个第二磁性件260相对应,且两个第一磁性件140分别固定于第一触点110相对的两侧边,两个第二磁性件260分别固定于第二触点210相对的两侧边,本实施例的第一磁性件140与第二磁性件260均为磁铁,本实施例可于第二连接座130及第一连接座230上设置容纳腔,将第一磁性件140通过容纳腔固定于第二连接座130上,将第二磁性件260通过容纳腔固定于第一连接座230上。

为了固定第一触点110与第二触点210连接后的第一触点连接件100及第二触点连接件200,本实施例在第一触点连接件100上设有第一固定杆150,第二触点连接件200上设有第一固定部270,第一固定部270上设有贯通第一固定部270的第一固定孔271,第一固定杆150与第一固定孔271相匹配,第一固定杆150上设有第三固定孔151,第一固定部270上设有第四固定孔272,第三固定孔151与第四固定孔272相对应,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杆150插入第一固定孔271后,通过在第三固定孔151及第四固定孔272内钉入第一固定件300将第一固定杆150固定于第一固定孔271内,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300为螺钉。

本实施例的触点连接结构可用于智能轮椅的部件之间的触点连接上,还可用于显示设备、教育机、会议机等部件之间的触点连接。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触点连接装置可用于移动的电子产品上,第一触点110与第二触点210连接接触后,电子产品发生移动或震动时,第一触点连接件100与第二触点连接件200因震动会发生相对运动,第一触点连接件100带动第二触点连接件200上的第二触点210同时移动,使第一触点110与第二触点210之间不会出现相对移动,可防止第一触点110与第二触点210因错位出现的接触不良现象。

2、第一触点110固定于第一触点连接件100上,第二触点210活动设置于第二触点连接件200上,便于第一触点110与第二触点210的准确对位,同时又能保证第一触点110与第二触点210不会出现错位。

3、第一连接座230侧边与第一容纳槽220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存在使第一连接座230在第一容纳槽220内可向任意方向移动。

4、与第二触点210连接的第一连接线250的长度大于第二容纳槽240的高度,第二触点210在第一容纳槽220内移动时,第一连接线250不会因长度问题限制第二触点210的移动,第一连接线250随第二触点210一起移动。

5、第一触点连接件100上的第一磁性件140与第二触点连接件200上的第二磁性件260相对应,如图5、图6所示,第一触点连接件100与第二触点连接件200相互靠近时,第一磁性件140与第二磁性件260相互吸引,使第一触点110与第二触点210自动对位连接。

6、由于第一磁性件140及第二磁性件260的存在,在第一触点连接件100因震动发生移动时,第一触点连接件100带动第一连接座230同时移动,第一连接座230带动位于其上的第二触点210移动,使第二触点210与第一触点110同时移动,从而保证第一触点110与第二触点210之间不会出现接触不良。

7、第一固定杆150与第一固定部270固定后,使第一触点连接件100与第二触点连接件200固定的更加牢固,防止第一触点连接件100及第二触点连接件200之间的相对运动,进一步防止第一触点110与第二触点210之间因震动出现接触不良。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未附图,下面参照第一实施例的附图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也公开一种触点连接装置,本实施例的触点连接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

本实施例的第二触点连接件200上设有第一容纳槽220及第一连接座230,第一连接座230活动放置于第一容纳槽220内,第一连接座230的底部与第一容纳槽220的底部相接触,三个第二触点210固定于第一连接座230上,且第二触点210凸出于第一容纳槽220,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座230侧边与第一容纳槽220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宽度为4mm至10mm,第一连接座230在第一容纳槽220内可任意移动。

本实施例的第二触点连接件200上设有第二容纳槽240及第一连接线250,第一连接线250活动设置于第二容纳槽240内,第二容纳槽240位于第一容纳槽220的下方,且第二容纳槽240与第一容纳槽220相通,第一连接线250一端与第二触点210电性相连,为了使第一连接座230在第二容纳槽240内移动时不受第一连接线250的限制,本实施例的位于第二容纳槽240内的第一连接线250的长度大于第二容纳槽240高度。

本实施例的第一触点连接件100上设有第三容纳槽120及第二连接座130,第二连接座130活动放置于第三容纳槽120内,第二连接座130的底部与第三容纳槽120的底部相接触,三个第一触点110固定于第二连接座130上,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座130侧边与第三容纳槽120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宽度为4mm至10mm,第二连接座130在第三容纳槽120内可任意移动。

本实施例的第一触点连接件100上设有第四容纳槽及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活动设置于第四容纳槽内,第四容纳槽与第三容纳槽120相通,第二连接线一端与第一触点110电性相连,为了使第二连接座130在第三容纳槽120内移动时不受第二连接线的限制,本实施例的位于第四容纳槽内的第二连接线的长度大于第四容纳槽高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