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1134发布日期:2020-01-03 10:2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适于将单根第一导线同时电连接至两根第二导线的连接器。该连接器通常包括一个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一体式的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的一端具有单个第一弹性接触臂,另一端具有分叉开的两个第二弹性接触臂。每个导电端子的第一弹性接触臂适于与单根第一导线弹性电接触,每个导电端子的两个第二弹性接触臂适于与两根第二导线分别弹性电接触。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导电端子是一体式,因此,要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分离开,就必须将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从连接器上拔出,使用很不方便。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导电端子是一体式,因此,很难将导电端子组装到壳体中,增加了连接器的组装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对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适于以插拔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配,每个第一导电端子适于与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根第一导线弹性电接触,每对第二导电端子适于与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两根第二导线分别弹性电接触。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时,每对第二导电端子与单个第一导电端子弹性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对第二导电端子通过冲压单个料板同时成型,并且每对第二导电端子中的一个第二导电端子与另一个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成型有一个分隔槽,从而将两者分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其一端的一个第一端子弹性接触臂,每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其一端的一个第二端子弹性接触臂;每对第二导电端子的两个第二端子弹性接触臂适于与单个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弹性接触臂同时弹性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每个第一端子弹性接触臂的末端形成有凸起的第一电接触部,在每个第二端子弹性接触臂的末端形成有凸起的第二电接触部;每对第二导电端子的两个第二电接触部适于与单个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电接触部同时弹性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第一导电端子还包括位于其另一端的第一导线弹性接触臂;每个第一导线弹性接触臂适于与插入所述第一壳体中的一根第一导线弹性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第一导线弹性接触臂具有可刺入到所述第一导线中的端部边缘,以便使所述第一导线弹性接触臂与所述第一导线可靠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第二导电端子还包括位于其另一端的第二导线弹性接触臂;每个第二导线弹性接触臂适于与插入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根第二导线弹性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第二导线弹性接触臂具有可刺入到所述第二导线中的端部边缘,以便使所述第二导线弹性接触臂与所述第二导线可靠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壳体中形成有多个第二端子插槽,每对第二导电端子插装到对应的一个第二端子插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每个所述第二端子插槽中形成有凸起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位于一对第二导电端子的两个第二导线弹性接触臂之间的分隔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每个第二端子插槽的一个内侧壁上成有一个第一定位凹槽,另一个内侧壁上成有一个第二定位凹槽;每对第二导电端子中的一个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的边缘插入到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中,另一个第二导电端子的固定部的边缘插入到所述第二定位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分隔壁将所述第二端子插槽分隔成两个导线插槽,两根第二导线可分别经由所述两个导线插槽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壳体中形成有多个第一端子插槽,每个第一导电端子插装到对应的一个第一端子插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适于弹性锁扣在一起,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保持在对配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个上形成弹性插舌,另一个上形成有卡环,所述弹性插舌适于插入所述卡环中并与所述卡环锁扣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一个为插头连接器,另一个为插座连接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可通过插拔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来快速实现单根第一导线和成对配置的第二导线之间的连接和分离,使用非常方便。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显示图2所示的成对配置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对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适于以插拔的方式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配,每个第一导电端子适于与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根第一导线弹性电接触,每对第二导电端子适于与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两根第二导线分别弹性电接触。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配在一起时,每对第二导电端子与单个第一导电端子弹性电接触。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显示图2所示的成对配置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组件主要包括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第一连接器100适于以插拔的方式与第二连接器200对配。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主要包括第一壳体110和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120。第二连接器200主要包括第二壳体210和设置在第二壳体210中的至少一对第二导电端子221、22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导电端子120适于与插入第一连接器100的一根第一导线(未图示)弹性电接触,每对第二导电端子221、222适于与插入第二连接器200的两根第二导线(未图示)弹性电接触。当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对配在一起时,每对第二导电端子221、222与单个第一导电端子120弹性电接触。这样,可以实现第一导线与成对配置的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对第二导电端子221、222通过冲压单个料板同时成型,并且每对第二导电端子221、222中的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21与另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22之间成型有一个分隔槽g,从而将两者分隔开。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导电端子120包括位于其一端的一个第一端子弹性接触臂120a,每个第二导电端子221、222包括位于其一端的一个第二端子弹性接触臂221a、222a。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对第二导电端子221、222的两个第二端子弹性接触臂221a、222a适于与单个第一导电端子120的第一端子弹性接触臂120a同时弹性电接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一端子弹性接触臂120a的末端形成有凸起的第一电接触部120a1,在每个第二端子弹性接触臂221a、222a的末端形成有凸起的第二电接触部221a1、222a1。每对第二导电端子221、222的两个第二电接触部221a1、222a1适于与单个第一导电端子120的第一电接触部120a1同时弹性电接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导电端子120还包括位于其另一端的第一导线弹性接触臂120b。每个第一导线弹性接触臂120b适于与插入第一壳体110中的一根第一导线弹性电接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导线弹性接触臂120b具有可刺入到第一导线中的端部边缘120b1,以便使第一导线弹性接触臂120b与第一导线可靠电接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导电端子221、222还包括位于其另一端的第二导线弹性接触臂221b、222b。每个第二导线弹性接触臂221b、222b适于与插入第二壳体210中的一根第二导线弹性电接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导线弹性接触臂221b、222b具有可刺入到第二导线中的端部边缘221b1、222b1,以便使第二导线弹性接触臂221b、222b与第二导线可靠电接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壳体210中形成有多个第二端子插槽211。每对第二导电端子221、222插装到对应的一个第二端子插槽211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二端子插槽211中形成有凸起的分隔壁211b,该分隔壁211b位于一对第二导电端子221、222的两个第二导线弹性接触臂221b、222b之间的分隔槽g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二端子插槽211的一个内侧壁上成有一个第一定位凹槽211c1,另一个内侧壁上成有一个第二定位凹槽211c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对第二导电端子221、222中的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21的固定部221c的边缘221c1插入到第一定位凹槽211c1中,另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22的固定部222c的边缘222c1插入到第二定位凹槽211c2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分隔壁211b将第二端子插槽211分隔成两个导线插槽,两根第二导线可分别经由两个导线插槽插入到第二连接器200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10中形成有多个第一端子插槽111。每个第一导电端子120插装到对应的一个第一端子插槽111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10适于弹性锁扣在一起,用于将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保持在对配状态。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210中的一个上形成弹性插舌112,另一个上形成有卡环212,该弹性插舌112适于插入卡环212中并与卡环212锁扣在一起。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中的一个为插头连接器,另一个为插座连接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