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及其放电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6752发布日期:2019-11-27 18:3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及其放电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及其放电帽。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雷击对绝缘子造成的伤害,部分输电线路装有并联间隙防雷装置,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防雷措施的“疏导型”保护方式,通过并联间隙电极与绝缘子间的绝缘配合,达到利用并联间隙电极接引闪络通道、疏导工频电弧作用,从而避免绝缘子故障损坏、提高重合闸成功率,避免永久性故障的发生。

遭受雷击后,并联间隙电极的头部因放电而形成轻微的熔化痕迹,经超时天气氧化后雷击熔化点会很快氧化、部分会锈蚀。目前,由于并联间隙电极直接安装在绝缘子两端,拆卸困难,所以新旧雷击痕迹会同时存在于并联间隙电极上,这给故障巡视人员辨认故障点造成干扰,导致故障查线困难,浪费人力、物力。因此,如何改进并联间隙防雷装置,以便于故障巡视人员快速、精准地判定故障点,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及其放电帽,应用该放电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并联间隙防雷装置便于故障巡视人员在故障查线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判断雷击故障点,提高检查效率的同时,节省人力物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放电帽,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具有供并联间隙电极的端部套入的敞口,另一端由作为放电头部的盖体封闭,所述盖体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且两者均为导电材质。

优选地,在上述放电帽中,所述盖体为钵盂形。

优选地,在上述放电帽中,所述盖体与所述管体焊接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放电帽中,所述盖体与所述管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放电帽中,所述管体的外表面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绝缘操作杆配合的钩耳,所述钩耳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放电帽中,所述钩耳为圆环或圆筒。

优选地,在上述放电帽中,所述钩耳的轴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垂直。

优选地,在上述放电帽中,还包括紧定螺钉,所述管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紧定螺钉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由所述管体的外表面贯通到所述管体的内壁。

优选地,在上述放电帽中,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紧所述并联间隙电极的端部的金属弹片。

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包括放电帽,所述放电帽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公开的放电帽。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放电帽中,管体的一端敞口,另一端由盖体封闭,盖体与管体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管体的敞口将管体套到并联间隙电极的端部上,由于管体和盖体均为导电材质,所以在遭受雷击时,盖体作为放电头部会留下痕迹。如果在某次故障查线过程中发现放电帽上出现了雷击痕迹,那么就将这个放电帽由新的放电帽换下,这样可以避免旧的雷击痕迹对下次故障查线作业造成干扰。由此可见,应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电帽之后,并联间隙防雷装置便于故障巡视人员在故障查线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判断雷击故障点,提高检查效率的同时,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放电帽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1、管体;12、盖体;2、钩耳;3、紧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放电帽包括管体11,管体11的一端(即图示的下端)具有供并联间隙电极的端部套入的敞口,另一端由作为放电头部的盖体12封闭,盖体12与管体11固定连接,且两者均为导电材质。

使用时,通过管体11的敞口将管体11套到并联间隙电极的端部上,由于管体11和盖体12均为导电材质,所以在遭受雷击时,盖体12作为放电头部会留下痕迹。如果在某次故障查线过程中发现放电帽上出现了雷击痕迹,那么就将这个放电帽由新的放电帽换下,这样可以避免旧的雷击痕迹对下次故障查线作业造成干扰。由此可见,应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电帽之后,并联间隙防雷装置便于故障巡视人员在故障查线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判断雷击故障点,提高检查效率的同时,节省人力物力。

具体实际应用中,盖体12可以为钵盂形,如图1所示。盖体12与管体11既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分别制作,然后再连接到一起,例如,盖体12与管体11可以通过焊接连接。

为了便于将放电帽安装到并联间隙电极上去,或者将放电帽从并联间隙电极上取下来,本实施例中,管体11的外表面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绝缘操作杆配合的钩耳2,钩耳2与管体11固定连接。使用时,可以利用带钩头的绝缘操作杆来将放电帽安装上去或者取下来,具体地,将绝缘操作杆的钩头插到放电帽的钩耳2中,这样先将放电帽与绝缘操作杆连接到了一起,然后就能通过绝缘操作杆对放电帽施力并移动放电帽了。

具体实际应用中,钩耳2可以为圆环或圆筒。为了使绝缘操作杆的钩头容易插到钩耳2中,钩耳2的轴线一般与管体11的轴线垂直。

为了能使放电帽与并联间隙电极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电帽还可以包括紧定螺钉3,如图1所示,管体11上开设有与紧定螺钉3配合的螺纹孔,螺纹孔由管体11的外表面贯通到管体11的内壁。使用时,以安装放电帽为例,先将管体11套到并联间隙电极的端部,然后拧紧紧定螺钉3,于是放电帽与并联间隙电极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采用紧定螺钉3的方式中,由于需要旋转紧定螺钉3时放电帽位于并联间隙电极的端部,所以为了便于操作一般需要用到带扳手的绝缘操作杆,然而通过绝缘操作杆来拧对使用者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因此为了既能牢固地安装放电帽,又能轻松地取下放电帽,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来使放电帽与并联间隙电极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例如,在管体11的内壁上设置用于卡紧并联间隙电极的端部的金属弹片,使用时,随着并联间隙电极慢慢进入管体11的内部,金属弹片会被挤压变形,而金属弹片的弹性恢复力则会卡紧并联间隙电极,于是放电帽与并联间隙电极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并联间隙防雷装置,该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放电帽。由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放电帽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放电帽的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