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超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7625发布日期:2020-04-03 14:5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超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超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池的性能提出的更多的要求。电池的超薄化是电池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本领域人员已经实现了电池的超薄化设计,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实现方法。然而,现有技术生产制造超薄电池还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如生产工艺复杂、加工困难,电池生产耗材大、生产成本高,电池容量低、容量不足,散热性能差等等。以上种种的技术缺陷严重限制了超薄电池的向前发展,成为了本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障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超薄电池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超薄电池生产工艺复杂、加工困难,电池生产耗材大、生产成本高,电池容量低、容量不足,散热性能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超薄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新型超薄电池,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一侧分别连接设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片由a1铝箔为基材,铝箔的双面均由粘胶粘上正极颗粒,所述负极片是由6μm铜箔为基材,所述铜箔的双面均由粘胶粘上负极颗粒,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相对的一侧间夹接设有使二者电性隔离的隔膜,所述正极片、隔膜及所述负极片三者自内向外呈回字型依次包覆设置,所述隔膜将所述正极片及所述负极片通过倒卷卷绕分隔开后收紧形成裸电芯,所述裸电芯外层包覆性封装设有铝塑膜,所述铝塑膜与所述隔膜间夹接设有一层抗褶皱层,所述铝塑膜包括铝箔层、石墨烯散热片和cpp基层,所述cpp基层、石墨烯散热片及铝箔层自内向外依次通过胶接粘连成一体结构,所述cpp基层与所述石墨烯散热片相对的一侧等距均分设有若干散热筋条,所述铝箔层上设有若干贯穿的散热孔,所述石墨烯散热片一侧设有与所述散热孔一一相对的散热凸起,所述铝塑膜呈密闭空腔结构,所述正极耳及负极耳均延伸至所述铝塑膜外侧并通过极耳胶与铝塑膜密闭隔离,所述铝塑膜的空腔内填充设有液态电解液。

优选的,所述正极颗粒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中的一种,所述正极片的a1铝箔的基材上涂覆设有粘接胶层,将所述正极颗粒研磨成粉末涂覆在粘接胶层上,所述a1铝箔的基材长度为:73±0.5mm,厚度为:14±3μm,宽度为:53±0.2mm;所述正极颗粒的涂布密度为:21.7±0.43mg/cm^2,双面涂敷的正极颗粒的质量为:1.56g,所述正极片涂布正极颗粒之后的厚度为:0.12±0.003mm。

优选的,所述负极颗粒为石墨/硅粉/硅碳/钛酸锂中的一种,所述负极片的铜箔基材上涂覆设有粘接胶层,将所述负极颗粒研磨成粉末涂覆在粘接胶层上,所述6μm铜箔的基材长度为:143±0.5mm,厚度为:8±2μm,宽度为:54±0.2mm,所述负极颗粒的涂布密度为:9.8±0.2mg/cm^2,双面涂敷的所述负极颗粒的总质量为:0.81g,所述负极片涂布负极颗粒之后的厚度为:0.132±0.003mm。

优选的,所述正极耳及所述负极耳均分别通过超声波焊与所述正极片、负极片焊接连接,所述正极耳及所述负极耳的极耳外露长度均为11.0±1.0mm;焊接长度均为18±1.0mm;极耳胶长度均为4.0mm;宽度均为5.0±0.5mm。

优选的,所述隔膜为绝缘材质,表面涂覆盖pvdf,隔膜厚度为0.012±0.003mm。

优选的,所述裸电芯的厚度≤0.85mm。

优选的,所述铝塑膜内填充的电解液的质量为1±0.05g。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为正六边形孔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超薄电池,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带有正极耳、正极颗粒的正极片与带有负极耳、负极颗粒的负极片以及带有散热凹槽铝塑膜、隔膜间的相互配合,使新型超薄电池拥有超薄体型的同时提升了绝缘性能和变形能力,同时通过带有散热筋条14的cpp基层11、带有散热凸起13的石墨烯散热片10以及带有散热孔12的铝箔层9间的相互配合,使新型超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热能快速传递至电池外侧,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超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超薄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正极片1、正极耳2、负极片3、铝塑膜4、隔膜5、负极耳6、裸电芯7、抗褶皱层8、铝箔层9、石墨烯散热片10、cpp基层11、散热孔12、散热凸起13、散热筋条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新型超薄电池,包括正极片1和负极片3,正极片1和负极片3的一侧分别连接设有正极耳2和负极耳6,正极耳2及负极耳6均分别通过超声波焊与正极片1、负极片3焊接连接,正极耳2及负极耳6的极耳外露长度均为11.0±1.0mm;焊接长度均为18±1.0mm;极耳胶长度均为4.0mm;宽度均为5.0±0.5mm,正极片1由a1铝箔为基材,铝箔的双面均由粘胶粘上正极颗粒,正极颗粒材料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中的一种,正极片1a1铝箔基材上涂覆设有粘接胶层,将正极颗粒材料研磨成粉末涂覆在粘接胶层上,正极颗粒为钴酸锂或者镍钴锰,a1铝箔基材长度为:73±0.5mm,厚度为:14±3μm,宽度为:53±0.2mm;正极颗粒的涂布密度为:21.7±0.43mg/cm^2,双面涂敷的正极颗粒的质量为:1.56g,正极片1涂布正极颗粒之后的厚度为:0.12±0.003mm,负极片3是由6μm铜箔为基材,铜箔的双面均由粘胶粘上负极颗粒,负极颗粒为石墨/硅粉/硅碳/钛酸锂中的一种,负极片3的铜箔基材上涂覆设有粘接胶层,将负极颗粒材料研磨成粉末涂覆在粘接胶层上,6μm铜箔基材长度为:143±0.5mm,厚度为:8±2μm,宽度为:54±0.2mm,负极颗粒的涂布密度为:9.8±0.2mg/cm^2,双面涂敷的负极颗粒的总质量为:0.81g,负极片3涂布负极颗粒之后的厚度为:0.132±0.003mm。

正极片1与负极片3相对的一侧间夹接设有使二者电性隔离的隔膜5,隔膜5为绝缘材质,表面涂覆盖pvdf,隔膜5厚度为0.012±0.003mm,正极片1、隔膜5及负极片3三者自内向外呈回字型依次包覆设置,隔膜5将正极片1及负极片3通过倒卷卷绕分隔开后收紧形成裸电芯7,裸电芯7的厚度≤0.85mm,裸电芯7外层包覆性封装设有铝塑膜4,铝塑膜4与隔膜5间夹接设有一层抗褶皱层8,抗褶皱层为醇溶性树脂和醇溶剂以1∶2.5的比例高温混合制成,铝塑膜4包括铝箔层9、石墨烯散热片10和cpp基层11,cpp基层11、石墨烯散热片10及铝箔层9自内向外依次通过胶接粘连成一体结构,cpp基层11与石墨烯散热片10相对的一侧等距均分设有若干散热筋条14,铝箔层9上设有若干贯穿的散热孔12,散热孔12为正六边形孔槽结构,石墨烯散热片10一侧设有与散热孔12一一相对的散热凸起13,铝塑膜4呈密闭空腔结构,正极耳2及负极耳6均延伸至铝塑膜4外侧并通过极耳胶与铝塑膜4密闭隔离,铝塑膜4的空腔内填充设有液态电解液,铝塑膜4内填充的电解液的质量为1±0.05g。

使用时,通过带有正极耳2、正极颗粒的正极片1与带有负极耳6、负极颗粒的负极片3以及带有散热凹槽铝塑膜4、隔膜5间的相互配合,使新型超薄电池拥有超薄体型的同时提升了绝缘性能和变形能力,同时通过带有散热筋条14的cpp基层11、带有散热凸起13的石墨烯散热片10以及带有散热孔12的铝箔层9间的相互配合,使新型超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热能快速传递至电池外侧,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