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现有技术的一种继电器,其包括外壳、底座、线圈组件、铁芯、轭铁、衔铁、动簧片和静簧等部件,线圈组件呈卧式安装在底座上,即相当于线圈组件的线圈架的铁芯安装孔的轴线是呈水平设置,铁芯装在线圈组件的线圈架的铁芯安装孔中,铁芯的一端(即头部)的端面设为极面,轭铁为l型,轭铁的l型的一边与铁芯的另一端(即尾部)相固定,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适配在线圈组件的线圈架的上侧的绕线窗口边,动簧片也为l型,动簧片的l型的一边在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的上面与轭铁相固定,动簧片的l型的另一边与衔铁相固定,衔铁的上部适配在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的端部的刀口处,且衔铁或动簧片的上端高出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的上面,外壳装在底座上并将线圈组件、铁芯、轭铁、衔铁和动簧片等部件容纳在外壳内。这种结构的继电器,当外壳受到来自上面方向的冲击或挤压时,外壳的顶面内壁将向下变形,变形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压到衔铁或动簧片的上端,致使衔铁或动簧片被卡死而无法动作,从而导致继电器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保证衔铁正常动作的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避免了衔铁或动簧片被卡死的现象发生,能够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从而确保继电器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的继电器,包括外壳、底座、线圈组件、铁芯、轭铁、衔铁和动簧片;线圈组件呈卧式安装在底座上,铁芯装在线圈组件的铁芯安装孔中,铁芯的一端端面设为极面;轭铁的一部分与铁芯的另一端相固定,轭铁的另一部分适配在线圈组件的上面,动簧片的一端与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相固定,动簧片的另一端与衔铁相固定,并使衔铁与铁芯的极面相对应以及衔铁的上部适配在轭铁的刀口处,且衔铁的上端高出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上面和动簧片,或动簧片的上端位置高出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上面和衔铁;所述外壳装在底座上并将所述线圈组件、铁芯、轭铁、衔铁和动簧片容纳在内;在外壳的顶部内侧面中还设有向下突出的能够抵向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上表面的凸出部,且所述凸出部的底面与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内侧面与衔铁或动簧片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以在外壳向下变形时,利用所述凸出部抵在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上表面,从而保证外壳不会压住衔铁或动簧片。
所述外壳的顶部内侧面的凸出部为凸苞,且凸苞为三个,并呈三角形分布。
所述外壳中,在对应于线圈组件的铁芯安装孔的轴线的两边的侧壁中,还设有能够适配在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两侧边的限位筋,且所述限位筋与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对应侧边之间具有预置的间隙,以防止包含轭铁在内的磁路部分在预置方向的窜动。
所述轭铁为l型,轭铁的l型的一边作为所述轭铁的一部分与所述铁芯的另一端相固定,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作为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适配在所述线圈组件的上侧;所述动簧片为l型,动簧片的l型的一边作为所述动簧片的一端在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的上面与轭铁相固定,动簧片的l型的另一边作为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与衔铁相固定。
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的端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凸柱,两个凸柱之间构成所述轭铁的刀口;所述衔铁的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衔铁的上部的两侧的第一凹槽分别与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的端部的两个凸柱相配合,使所述衔铁的上部适配在所述轭铁的刀口处。
所述衔铁的顶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动簧片的l型的一边跨过所述衔铁的顶端的第二凹槽,以使所述衔铁的上端高出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的上面和动簧片。
所述动簧片的l型的一边中,还设有对所述衔铁的顶部进行限位的止挡部,以将所述衔铁的上部限位在所述轭铁的刀口处。
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的端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凸柱,两个凸柱之间构成所述轭铁的刀口;所述衔铁的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台肩,所述衔铁的上部的两侧的台肩分别与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的端部的两个凸柱相配合,使所述衔铁的上部适配在所述轭铁的刀口处。
所述动簧片的l型的一边跨过所述衔铁的顶端,以使所述动簧片的上端位置高出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的上面和衔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外壳的顶部内侧面中还设有向下突出的能够抵向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上表面的凸苞,且所述凸苞的底面与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内侧面与衔铁或动簧片的上端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当外壳顶部受力变形时,外壳会同时使凸苞向下发生移动,凸苞会与轭铁先接触,从而避免外壳与衔铁或动簧片接触,卡死衔铁或动簧片,能够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从而确保继电器的正常使用。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外壳的顶部内侧面的凸苞设为三个,并呈三角形分布。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够保证外壳顶部受力变形时与轭铁平稳接触,保证了外壳不会与衔铁或动簧片接触,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外壳中,在对应于线圈组件的铁芯安装孔的轴线的两边的侧壁中,还设有能够适配在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两侧边的限位筋,且所述限位筋与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对应侧边之间具有预置的间隙。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包含轭铁在内的磁路部分在预置方向的窜动。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的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未装外壳)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未装外壳)的立体构造示意图(转动一个角度);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b部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外壳的凸苞与轭铁未接触);
图6是图4中的b部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外壳的凸苞与轭铁接触);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外壳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外壳(翻转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外壳的仰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外壳与轭铁配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未装外壳)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的d部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外壳的凸苞与轭铁未接触);
图15是图13中的d部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外壳的凸苞与轭铁接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的继电器,包括外壳2、底座1、线圈组件3、铁芯4、轭铁5、衔铁6和动簧片7;线圈组件3包括线圈架31、漆包线32和线圈引脚33,线圈组件3呈卧式安装在底座1上,铁芯4装在线圈组件3的线圈架31的铁芯安装孔中,铁芯4的一端端面设为极面;轭铁5的一部分51与铁芯4的另一端相固定,轭铁5的另一部分52适配在线圈组件3的上面,动簧片7的一端71与所述轭铁5的另一部分52相固定,动簧片7的另一端72与衔铁6相固定,并使衔铁6与铁芯4的极面相对应以及衔铁6的上部适配在轭铁5的刀口处,且衔铁6的上端高出所述轭铁5的另一部分52的上面和所述动簧片7的一端71的上面;所述外壳2装在底座1上并将所述线圈组件3、铁芯4、轭铁5、衔铁6和动簧片7容纳在内;在外壳2的顶部内侧面中还设有向下突出的能够抵向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52的上表面的凸出部,本实施例的凸出部为凸苞21,且所述凸苞21的底面与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5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h1小于所述外壳2的顶部内侧面与衔铁6的上端之间的距离h2,以在外壳2向下变形时,利用所述凸苞21抵在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52的上表面,从而保证外壳2不会压住衔铁6。凸出部也可以为筋条等其他类似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的顶部内侧面的凸苞21为三个,并呈三角形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中,在对应于线圈组件3的铁芯安装孔的轴线的两边的侧壁中,还设有能够适配在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52的两侧边的限位筋22,且所述限位筋22与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52的对应侧边之间具有预置的间隙,以防止包含轭铁在内的磁路部分在预置方向的窜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轭铁为l型,轭铁的l型的一边51作为所述轭铁的一部分与所述铁芯4的另一端相固定,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52作为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适配在所述线圈组件3的上侧;所述动簧片7为l型,动簧片的l型的一边71作为所述动簧片的一端在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52的上面与轭铁5相固定,动簧片的l型的另一边72作为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与衔铁6相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52的端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有凸柱521,两个凸柱521之间构成所述轭铁的刀口;所述衔铁6的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61,所述衔铁6的上部的两侧的第一凹槽61分别与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52的端部的两个凸柱521相配合,使所述衔铁6的上部适配在所述轭铁的刀口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衔铁6的顶端设有第二凹槽62,所述动簧片7的l型的一边71跨过所述衔铁6的顶端的第二凹槽62,以使所述衔铁6的上端高出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52的上面和动簧片的l型的一边71的上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的l型的一边71中,还设有对所述衔铁的顶部进行限位的止挡部711,以将所述衔铁6的上部限位在所述轭铁的刀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的继电器,采用了在外壳2的顶部内侧面中还设有向下突出的能够抵向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上表面的凸苞21,且所述凸苞21的底面与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h1小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内侧面与衔铁的上端之间的距离h2。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当外壳2顶部受力变形时,外壳2会同时使凸苞21向下发生移动,凸苞21会与轭铁5先接触,从而避免外壳2与衔铁6接触,卡死衔铁6,能够保证衔铁6正常动作,从而确保继电器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的继电器,采用了将外壳2的顶部内侧面的凸苞21设为三个,并呈三角形分布。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够保证外壳2顶部受力变形时与轭铁5平稳接触,保证了外壳2不会与衔铁6接触,保证衔铁6正常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的继电器,采用了外壳2中,在对应于线圈组件的铁芯安装孔的轴线的两边的侧壁中,还设有能够适配在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的两侧边的限位筋22,且所述限位筋22与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52的对应侧边之间具有预置的间隙。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包含轭铁在内的磁路部分在预置方向的窜动。
实施例二
参见图1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的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衔铁6的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台肩63,所述衔铁的上部的两侧的台肩63分别与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的端部的两个凸柱521相配合,使所述衔铁6的上部适配在所述轭铁的刀口处。
所述动簧片7的l型的一边71跨过所述衔铁6的顶端,以使所述动簧片7的上端位置高出所述轭铁的l型的另一边52的上面和衔铁。
所述凸苞21的底面与所述轭铁的另一部分5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h1小于所述外壳2的顶部内侧面与动簧片7的上端位置的上端之间的距离h3。
当外壳2顶部受力变形时,外壳2会同时使凸苞21向下发生移动,凸苞21会与轭铁5先接触,从而避免外壳2与动簧片7接触,卡死动簧片7,能够保证动簧片7正常动作,从而确保继电器的正常使用。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