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座以及灯具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852发布日期:2019-11-15 21:4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固定座以及灯具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安装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座以及灯具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设备需要利用灯具固定装置安装在室内的天花板上。现有的灯具固定装置采用分离的固定座和连接座以固定灯具,其中固定座与墙面连接,连接座与灯具连接,通过固定座和连接座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电性连接,实现墙面端与灯具之间的固定和电导通。

现有的灯具固定装置中,如公开号为cn108105726a的中国专利所述,固定座的电气连接部包括同心设置且相互间隔的三个收容槽,以及分别容置于三个收容槽内的l电极、n电极以及e电极,收容槽呈圆形和圆环形。与之对应地,连接座的电气连接部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分布的三个导电端子,三个导电端子形成为与三个收容槽的形状适配的金属针和金属环。固定座与连接座完成机械连接时,三个导电端子分别容纳于三个收容槽,并分别与l电极、n电极以及e电极形成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固定座与连接座之间的电性连接,提高用电的安全性。

但是,灯具固定装置的固定座闲置时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固定装置的固定座。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通过设置第一电气连接部和市电插座,固定座具有两种电气连接结构,从而能够适配两种电性连接方式,固定座的电性连接方式多样,功能强大。当灯具固定装置的固定座闲置时,固定座能够与其他常见电器的市电插头进行电性连接,固定座的功能多样,灯具固定装置的利用率较高。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固定装置的固定座,用于与灯具固定装置的连接座配合使用,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主体部,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端面设置有第一电气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电气连接部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该端端面还形成有市电插座,所述市电插座与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电性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固定装置的固定座,通过设置第一电气连接部和市电插座,固定座具有两种电气连接结构,从而能够适配两种电性连接方式,固定座的电性连接方式多样,功能强大。当灯具固定装置的固定座闲置时,固定座能够与其他常见电器的市电插头进行电性连接,固定座的功能多样,灯具固定装置的利用率较高。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包括电极收容槽,所述市电插座包括插槽,所述电极收容槽与所述插槽的位置部分重叠。

根据该优选方案,位于固定座上的第一电气连接部、市电插座均为槽体,其能够保持固定座用于与连接座连接的端面的平整,便于固定座与连接座的对准以及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与所述市电插座共用电极,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电极收容槽与所述插槽位置重叠的部分。

根据该优选方案,市电插座与第一电气连接部共用电极,能够减少电极的数目,简化固定座内部的电气结构,提高电极的利用率。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电极收容槽有三个,三个所述电极收容槽同心设置且由外而内依次为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以及第三收容槽,所述电极包括分别设置在三个所述电极收容槽的槽底的l电极、n电极、e电极。

根据该优选方案,三个电极分设于三个电极收容槽内,在保证第一电气连接部的电性连接的前提下,e电极能够防止漏电,提高第一电气连接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市电插座包括至少两个插槽,所述l电极、所述n电极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插槽的槽底。

根据该优选方案,市电插座适配二孔插头,或者三孔插头,从而适配常见的市电插头。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还包括活动塞,所述活动塞构成为能够在所述插槽空置时关闭所述插槽。

根据该优选方案,活动塞的设置能够在插槽空置时关闭插槽,避免插槽影响到电极收容槽的整体结构,也避免灰尘等杂物落入插槽后影响槽底电极的电性。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塞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活动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片和所述插槽之间的弹性件,两个所述活动片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带动下进行伸缩。当两个所述活动片接触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或者平衡状态。

根据该优选方案,当市电插头插入插槽时,市电插头位于两个活动片之间,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两个活动片对市电插头产生相对的挤压力,提高市电插头与插槽的连接强度,避免市电插头从市电插座处滑脱。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市电插座包括三个插槽,所述l电极、n电极、e电极分别设置在三个所述插槽的槽底。

另外,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自其一端端部沿径向伸出形成的固定件,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固定件与基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固定装置,包括如前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座和灯具固定装置的连接座。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设置灯具固定装置的固定座能够适配多种的电性连接方式,拓展了固定座的功能,进而拓展了灯具固定装置的功能,提高灯具固定装置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一中灯具固定装置的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一中第一电气连接部与市电插座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方式二中第一电气连接部与市电插座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三中第一电气连接部与市电插座(一)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三中第一电气连接部与市电插座(二)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座;102、固定件;1022、固定孔;104、第一主体部;106、第一电气连接部;106a、第一收容槽;106b、第二收容槽;106c、第三收容槽;106d、l电极;106e、n电极;106f、e电极;108、第一结合部;1082、凸块;2、连接座;202、第二主体部;204、第二收容腔;206、第二结合部;208、旋转固定结构;2082、预连接槽;2084、安装槽;2086、楔形凸起;210、第二电气连接部;210a、第一导电端子;210b、第二导电端子;210c、第三导电端子;212、弹性元件;3、市电插座;302、插槽;304、绝缘环;306、开口槽;308、活动塞;3082、活动片;3084、弹性件;3086、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中示意性地简化示出了固定座以及灯具固定装置的结构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方式一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灯具固定装置,参见图1所示,包括互相配合使用的固定座1和连接座2。其中,固定座1能够被预先安装在墙体表面或天花板等基体(以下简称基体)上,连接座2可以是单独作为转接件使用的,也可以是与灯具预连接或直接与灯具一体成型的,从而通过固定座1和连接座2之间的配合,将灯具固定在基体表面,同时将灯具通过与墙面电线的电性连接实现与市电导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固定装置的固定座1一端(图1中固定座1的上端)用于基体连接,另一端(图1中固定座1的下端)用于与连接座2之间连接。

其中,固定座1的上端面被配置为平面,以便固定座1贴合基体表面固定,上端面外缘沿径向方向延伸出多个与固定座1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的固定件102。固定件102上设置有固定孔1022,固定孔1022优选为螺孔。固定座1的安装人员可以使用自攻螺丝穿过该固定孔1022,将固定座1固定在基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02的数量被配置为四个,且沿固定座1上端面的外缘均匀布置。对于方形灯具,安装完成后需要保证方形灯具的各边平行于房屋的四边,然而,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灯具固定装置的固定座1和连接座2之间是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安装的,灯具只能以几个不连续的角度旋入槽内,若安装人员以随机角度安装固定座1,则很难适配于方形灯具。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件102的数量配置为四个,且沿外缘周向均匀布置,使得安装人员可以将固定件102作为安装方向的指示物,使固定座1能够更好地适配于方形灯具的安装。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10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为两个、三个或者大于四个。在固定件102的数量为四个以上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其中四个间隔90°设置的固定件102用作安装方向的指示物,并通过与其他固定件102之间的配合使其适用于其他形状灯具的安装。

本实施例的固定座1的主体部分为圆筒状的第一主体部104,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具有用于容纳电性连接部分及其他功能组件的腔体。

固定座1第一主体部104的下端面与固定座1的上端面保持平行,以方便水平地安装灯具。下端面的外缘设置有第一结合部108,其被配置为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沿径向方向延伸出的凸块1082。本实施例中,凸块1082的数量具体被配置为与固定件102数量相同的四个,且设置位置也与固定件102对应(每个对应设置的凸块1082与固定件102位于经过固定件102对称轴的基本相同的径向方向上)。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使得凸块1082在承受灯具重量时,能够有效地将一部分重量转移至固定件102处,提高固定座1的承重性能。在本发明的一些较优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固定件102与凸块1082之间架设起加强作用的u型板,提高强度的同时,增强凸块1082与固定件102之间的力学传递,提高承重性能。

与固定座1对应地,参见图1所示,连接座2的主体部分为第二主体部202,第二主体部202的一端(图1中连接座2的上端)设置有凹入连接座2的第二收容腔204,用于收容固定座1的第一主体部104。

第二收容腔204的内壁处设置有用于与第一主体部104外缘的第一结合部108相配合的第二结合部206,第二结合部206被配置为与凸块1082相同个数的多组沿周向均匀且周期性布置的旋转固定结构208,每组旋转固定结构208包括一布置于第二收容腔204内壁处、且沿第二收容腔204的轴向朝向第二收容腔204的开口部分设置的预连接槽2082和一布置于第二收容腔204的内壁、且沿第二收容腔204的周向设置的安装槽2084。预连接槽2082与安装槽2084相互连通,凸块1082沿轴向运动进入预连接槽2082,移动至预连接槽2082底部时,恰好位于(或靠近)安装槽2084的槽口处,此时绕中心轴旋转连接座2,即可将凸块1082滑入安装槽2084中。将凸块1082旋入安装槽2084后,连接座2或灯具的重力能够通过安装槽2084的上侧壁压在固定座1的凸块1082上,以支撑灯具固定。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084槽口处的上侧壁,即靠近第二收容腔204开口端的一侧的侧壁,设置有楔形凸起2086,楔形凸起2086靠近槽口的一面为坡度较小(优选为10°-30°)的斜面3086,该侧斜面3086能够作为凸块1082滑动进入安装槽2084的引导面;楔形凸起2086的远离槽口的一面垂直或基本垂直安装槽2084的侧壁,当凸块1082经过该楔形凸起2086,完全进入安装槽2084中时,在重力或其他使固定座1和连接座2分离的力的作用下,凸块1082将抵靠并挤压安装槽2084的上侧壁固定,该楔形凸起2086垂直于侧壁的一侧能够沿横向抵持住凸块1082,防止灯具因本身晃动或操作者的不当操作而发生反向旋转,从安装槽2084中滑出。

参见图1所示,第一主体部104的下端面被配置为圆形平面,其中央位置设置有用于实现电器连接的第一电气连接部106,第二收容腔204的底部中央设置有配合固定座1上第一电气连接部106使用的第二电气连接部210。特别地,第一电气连接部106包括电极收容槽,三个电极收容槽同心设置且由外而内依次为第一收容槽106a(圆环状)、第二收容槽106b(圆环状)和第三收容槽106c(圆形),第一收容槽106a、第二收容槽106b、第三收容槽106c内分别容纳有l电极106d、n电极106e以及e电极106f,分别用于与市电的火线、零线和地线连通。将l电极106d、n电极106e和e电极106f设置在各收容槽中,可以防止电极外露造成安全问题。根据不同槽体的形状,l电极106d、n电极106e和e电极106f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参见图1所示,与之对应地,第二电气连接部210被配置为同轴设置的两个圆环筒状导电端子和一个圆形针状导电端子,自外而内依次为第一导电端子210a(圆环状)、第二导电端子210b(圆环状)和第三导电端子210c(圆形针状),第一导电端子210a、第二导电端子210b、第三导电端子210c分别用于与第一收容槽106a、第二收容槽106b以及第三收容槽106c中的l电极106d、n电极106e以及e电极106f电性连接。

同轴设置的第一导电端子210a、第二导电端子210b、第三导电端子210c所共的中心轴与旋转对称设置的多个旋转固定结构208的旋转对称轴重合,同轴设置的第一收容槽106a、第二收容槽106b、第三收容槽106c所共的中心轴与旋转对称设置的多个凸块1082的旋转对称轴重合。当凸块1082与旋转固定结构208中的预连接槽2082的位置相对应时,第一电气连接部106与第二电气连接部210也处于相对应的位置上。通过以上方式,灯具安装人员在托举灯具、将凸块1082对入预连接槽2082的过程中,也能够同时完成第一电气连接部106和第二电气连接部210的对准,进而可以通过更加简单连贯的单一动作完成连接座2和固定座1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电性连接,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灯具固定装置还具有弹性元件212。该弹性元件212可以设置在固定座1的底部端面,也可以设置在连接座2的第二收容腔204的底部。当固定座1的第一主体部104进入第二收容腔204并旋转固定时,呈被压缩状态的弹性元件212将分别对第一主体部104的底部与第二收容腔204的底部施加轴向作用力,该轴向作用力一方面能够沿轴向方向抵持住固定座1和连接座2,抑制固定座1和连接座2之间的轴向相对运动;另一方面,该轴向作用力还能够增大弹性元件212受到的静摩擦力,抑制固定座1和连接座2之间沿周向的相对移动,提高灯具固定装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收容腔204的底部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弹性元件212分别穿过通孔设置,能够在通孔内上下运动。由于操作者拆卸灯具时,需要首先上推灯具,再旋转才能将灯具脱出。本实施例中,通孔的设置位置与安装槽2084的位置保持对应,使操作者施加更大推力时,凸块1082在安装槽2084中的轴向位移也更大,减少材料本身受力变形对拆卸过程造成的影响,便于拆卸时凸块1082从安装槽2084内脱出。

以下通过描述本实施例的灯具固定装置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的具体使用方法。其中,安装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固定座1在房屋建造或装修过程中,即被预先安装在墙面或天花板(及基体)上。将墙面电线插入固定座1上各电极对应的接口固定后,再使用自攻螺丝穿过固定孔1022,即可将固定座1固定在基体上。

接着,将连接座2与固定座1对准,上推连接座2,用连接座2的各预连接槽2082承接固定座1的各凸块1082,当各凸块1082均被收容于各预连接槽2082中时,由于几何位置关系的限定,第一导电端子210a、第二导电端子210b、第三导电端子210c将被同时分别推入第一收容槽106a、第二收容槽106b和第三收容槽106c中。凸块1082运动到预连接槽2082底部的过程中,第一导电端子210a、第二导电端子210b、第三导电端子210c也将相应地与l电极106d、n电极106e和e电极106f接触并电性连接。

之后,旋转连接座2,将凸块1082沿周向推入安装槽2084,使凸块1082运动至安装槽2084槽底的限位结构处。在旋转连接座2的过程中,由于弹性元件212所施加的轴向作用力,凸块1082将一直抵靠并挤压安装槽2084的上侧壁,因此,在旋转过程中,楔形凸起2086坡度较小的一侧斜面3086将始终保持对凸块1082位置的引导。当凸块1082越过楔形凸起2086时,凸块1082将在弹性元件212的作用下与安装槽2084的侧壁发生碰撞,碰撞产生的声音可以提示安装人员安装到位。此外,由于中央用于电性连接的部分均呈圆环或圆形,圆环状或圆形的导电端子210a、210b、210c无论如何旋转,均能够保持与收容槽106a、106b、106c、内电极106d、106e、106f的电性连接,不会干扰外缘的机械连接部分的旋转固定。

最后,安装到位后的凸块1082将在弹性元件212以及楔形凸起2086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周向和轴向的稳定,凸块1082难以从安装槽2084中滑出,从而保证了固定座1和连接座2之间安装的稳定性。

安装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灯具的拆卸:首先,上推连接座2,使安装槽2084沿轴向运动至凸块1082可以滑出的高度;之后,旋转连接座2,将凸块1082从安装槽2084中滑出即可。

特别地,固定座1也可以单独使用,在固定座1不与连接座2与连接时,为增加固定座1的实用性,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主体部104的下端端面还形成有市电插座3,市电插座3与第一电气连接部106电性连接。通过设置市电插座3,固定座1具有如前述的三环连接以及插孔连接两种电气连接结构,从而能够适配两种电性连接方式,固定座1的电性连接方式多样,功能强大。当灯具固定装置的固定座1闲置时,固定座1能够与其他常见电器的市电插头进行电性连接,固定座1的功能多样,灯具固定装置的利用率较高。

市电插座3包括插槽302,电极收容槽与插槽302的位置部分重叠。根据该优选方案,位于固定座1上的第一电气连接部106、市电插座3均为槽体,其能够保持固定座1用于与连接座2连接的端面的平整,第一电气连接部106、市电插座3的设置不会影响到固定座1与连接座2的连接,便于固定座1与连接座2的对准以及连接。电极收容槽与插槽302的位置部分重叠,还能够减少插槽302的占用空间,简化第一主体部104的端面的结构,保持固定座1端面的整洁美观。

第一电气连接部106与市电插座3共用电极,电极106d、106e、106f设置于电极收容槽与插槽302位置重叠的部分。特别地,电极106d、106e、106f的位置会随着插槽302的种类、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市电插座3与第一电气连接部106共用电极,能够减少电极的数目,简化固定座1内部的电气结构,提高电极的利用率。

本实施方式中,市电插座3包括两个插槽302,两个插槽302呈平行设置,市电插座适配二孔插头,l电极106d、n电极106e分别设置在两个插槽302的槽底。位于两个插槽302内的l电极106d、n电极106e能够与基体中预留的地线、火线进行连接,实现市电插座3与基体中预留电线的电性连接。

实施方式二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灯具固定座1,第二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包括附图标记及文字描述,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来看,第一主体部104上设置有三个同心的圆环状的绝缘环304,绝缘环304与第一主体部104之间、相邻绝缘环304之间以及绝缘环304内依次形成上述的第一收容槽106a、第二收容槽106b以及第三收容槽106c。插槽302与电极收容槽共用电极,并具有重叠的部分。因此,在绝缘环304上开设有与插槽302部分重合的开口槽306,在开口槽306内设置有活动塞308,活动塞308构成为能够在插槽302空置时关闭插槽302(此处主要是开口槽306)。活动塞308的设置能够在插槽302空置时开口槽306,避免插槽302的设置影响到电极收容槽的整体结构,也避免导电端子在插入电极收容槽的过程中误插进开口槽306,增加第一、第二电气连接部210的连接便捷性,避免导电端子210a、210b、210c在插入时损坏第一电气连接部106。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果插槽302与电极收容槽没有重叠的部分,则活动塞308设置在插槽302内,活动塞308能够在插槽302空置时关闭插槽302,还能够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插槽302后影响到插槽302内电极的电性。

另外,作为优选,参见图3所示,活动塞308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活动片3082以及设置在活动片3082和开口槽306之间的弹性件3084,活动片3082设置在开口槽306内,两个活动片3082能够在弹性件3084的带动下进行伸缩。弹性件3084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弹片。当两个活动片3082接触时,弹性件3084处于压缩状态或者平衡状态。根据该优选方案,两个活动片3082接触,可以有效封闭插槽302与电极收容槽重合的地方。当市电插头插入插槽302时,市电插头位于两个活动片3082之间,在弹性件3084的作用下,两个活动片3082对市电插头产生相对的挤压力,提高市电插头与插槽302的连接强度,避免市电插头从市电插座3处滑脱。

优选地,活动片3082用于与绝缘环304接触的的端部具有空腔,弹性件3084位于该空腔内,活动片3082的空腔能够包覆绝缘环304的开口并进行伸缩。如此设置能够保护活动片3082以及弹性件3084。

活动片3082靠近开口槽306的槽口的一端具有斜面3086,沿着开口槽306开口的方向的斜面3086逐渐远离相对的活动片3082延伸。处于接触状态的两个活动片3082在开口槽306的开口处形成倒三角的开口,两个斜面3086具有限位引导作用,方便市电插头的插入。

实施方式三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灯具固定座1,第三实施方式是对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包括附图标记及文字描述,均与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市电插座3包括三个插槽302,与l电极106d、n电极106e连接的两个插槽302可以是如图4中的平行设置,也可以是如图5中的呈倒八字形设置,以适配不同类型的市电插座。l电极106d、n电极106e、e电极106f分别设置在三个插槽302的槽底。三个电极106d、106e、106f分设于三个插槽302内。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