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2057发布日期:2020-02-08 00:22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汽油机汽车来说,其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因此,电动汽车前景被广泛看好,截止目前,世界各国均在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新型能源战略要求。

现有的电动汽车存在续航里程较短的问题,故需要在城市道路或公共场所设置相应的充电桩予以解决,在采用充电桩充电时,需要将充电插头插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进行充电,但由于充电连接线自身重量较大,极易造成充电插头偏斜,不能插接到位的情况,现有技术虽然在充电插头上端设置有机械锁或电子锁,可有效地将充电插头和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固接,但充电次数较多后,机械锁或电子锁极易发生松动、损坏,仍然会导致充电插头偏斜,从而出现充电时间更长甚至无法充电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通过在充电插头外壳下端设置结构简单,组装和拆卸都较为便利的支撑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充电插头极易发生偏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充电接头和设于外壳顶部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外壳底部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卡扣,所述底座的顶部与外壳底部紧贴,且在底座和外壳上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扣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内卡槽和外壳内卡槽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呈弧形凹面,该弧形凹面与设于外壳底部的弧形凹槽卡接,所述弧形凹面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弧形凹槽顶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卡扣一端与第一卡槽过盈连接,卡扣另一端与第二卡槽过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上凸出设有推动部,推动部的表面设有防滑层。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头包括安装座和设于安装座内的充电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内还设有用于检测充电端子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充电端子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设有用于提示充电端子温度的微型灯管。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表面还套设有透明硅胶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充电插头外壳的下端设置支撑装置,用于和锁紧装置一起配合,防止充电插头在与车辆上的充电插座适配时发生偏斜,从而造成充电不佳或无法充电的情况。

2、通过将支撑装置设置成底座和卡扣的组合结构,用于在底座与充电插头外壳充分接触后,滑动卡扣,即可快速实现底座与外壳的安装和拆卸。

3、通过将底座与设于充电插头外壳的弧形凹槽卡接配合,有效实现了底座的定位,通过将卡扣设置成可沿充电插头外壳内凹槽滑动的结构,便于卡扣在设于底座内的第一卡槽和设于外壳弧形凹槽顶面的第二卡槽区间内自由活动,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底座与外壳的连接和分离。

4、通过在充电接头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便于实时监测充电端子周边的温度,以防止出现充电自燃的危险情况,同时,通过在底座内设置微型灯管,用于与温度传感器配合,实时提醒周边人员注意观察充电端子周边的温度变化,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

5、通过在底座外套设透明的硅胶套,用于在不影响微型灯管发光的基础上,对与底座接触的车辆充电边沿位置或是车身实施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外壳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装置与图1中外壳a-a处组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装置与图1中外壳a-a处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101-弧形凹槽、1011-弧形凹槽的顶面、102-第二卡槽、2-充电接头、201-安装座、202-充电端子、3-锁紧装置、4-支撑装置、41-底座、4101-第一卡槽、42-卡扣、4201-推动部、4202-滑槽、5-温度传感器、6-微型灯管、7-透明硅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内的充电接头2和设于外壳1顶部的锁紧装置3,参照国家标准gb/t20234.3-2015所示,所述充电接头2设于外壳1的中心位置,充电接头2由安装座201和充电端子202组成,充电端子202平行设于安装座201的圆孔内,充电端子202包括有两个通信端子s+和s-、两个连接确认端子cc1和cc2、两个直流电源端子dc+和dc-、两个低压辅助电源端子a+和a-、以及一个起保护作用的接地端子pe,两个直流电源端子dc+和dc-水平设于安装座201的正中间,两个通信端子s+和s-和两个连接确确端子cc1和cc2位于直流电源端子dc+和dc-的上方,两个低压辅助电源端子a+和a-、以及接地端子pe设于两个直流电源端子dc+和dc-的下方;所述的锁紧装置3位于外壳1顶部中心位置,锁紧装置3沿安装座201的轴向延伸,以可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插座顶端有效卡接为准,常见的,锁紧装置3采用机械锁,也可以采用电子锁,各厂家依自身设计需要而定,在充电插头的外壳1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4,支撑装置4与锁紧装置3配合,用于确保充电插头能有效稳定地连接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上,不会发生偏斜和松动,从而便于电动汽车安全快速地充电,所述的支撑装置4包括底座41和卡扣42,底座41的顶部与外壳1底部紧贴,且在底座41和外壳1上均同时设置有卡槽,底座41和外壳1上的卡槽位置刚好对接,卡扣42一端与底座41内的卡槽过盈连接,卡扣42另一端与外壳1内的卡槽过盈连接,从而将底座41与外壳1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通过外力推动卡扣42,使得卡扣42其中一端脱离底座41内卡槽或是脱离外壳1内卡槽,可有效实现底座41与外壳1分离,为使卡扣42与设于底座41内的卡槽和外壳1内的卡槽更好的连接,底座41、卡扣42和外壳1均采用具有一定弹形的塑胶件。

实施例二

在第一实施例一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参见图4所示,将底座41的顶部设置成弧形凹面,并在弧形凹面的下方开设第一卡槽4101;参见图3所示,在外壳1的底部开设弧形凹槽101,并在弧形凹槽的顶面1011开设第二卡槽102,第二卡槽102的长度大于第一卡槽4101的长度;参见图5所示,将卡扣42设置成弧形结构,其上端设有第一固定部,其下端设有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长度大于第二固定部,在卡扣42的中间位置还设有推动部4201,推动部4201向外凸出,其表面设有防滑层,且在推动部4201和第一固定部之间开设有滑槽4202;将所述弧形凹面与弧形凹槽101卡接,从而实现对底座41的周向定位,进一步地,参见图6所示,将卡扣42上端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卡槽102过盈配合,将卡扣42下端的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卡槽4101过盈配合,从而将底座41与外壳1连接在一起,而参见图7所示,推动卡扣42上端的第一固定部沿第二卡槽102继续向上周向运动,外壳1部分插入滑槽4202内,当卡扣42下端的第二固定部完全从第一卡槽4101内脱离时,底座41与外壳1完全分离,快速地将底座41取下,待底座41取出后,再取下卡扣42,从而完成支撑装置4的拆卸。

为使支撑装置4能更稳定有效地卡接在外壳1上,在外壳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槽102,在底座4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槽4101,两个卡扣2分别对应设于同一侧的第一卡槽4101和第二卡槽102内。

实施例三

在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基础上,在安装座201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用于检测充电端子202温度,为确保检测的温度更接近充电端子202的最高温度,将温度传感器5设于两个直流电源端子dc+和dc-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5与设在充电插头内基于smt32的控制芯片电连接,控制芯片同时与设在底座41内的微型灯管6电连接,当充电端子202周围的温度在正常范围时,控制芯片发出指令,使微型灯管6一直呈绿色显示,当充电端子202周围温度极速升高时,温度传感器5将其反馈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发出新的指令,使微型灯管6发出红色光,用于提示周边人员车辆充电异常,从而便于人们第一时间采取弥补措施。

实施例四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是在底座41的表面套设有透明硅胶套5,透明硅胶套5用于避免支撑装置4将电动汽车刮伤。

综合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不同的电动汽车的车型,适当的调整支撑装置4的安装位置,具体为在外壳1底部设置1~3个弧形凹槽101,图1所示的是有两个弧形凹槽101,同时对支撑装置4上的底座41也可进行合理的形状设计,以使底座41可有效设于电动汽车充电部位凸出的台面上,或是直接与电动汽车的车身表面紧贴,以达到支撑充电插头,防止其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上发生偏斜、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