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4651发布日期:2019-12-27 14:4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凑型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紧凑型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提速,交通、运输显现的越来越重要,其中也带来了隧道事业快速。在挖掘隧道的过程中通常利用盾构机进行隧道的挖掘,盾构机在挖掘中通常使用电缆为其供电。

但是,在隧道挖掘期间,狭小的隧道内被各类石块、土壤以及挖掘隧道所需的物质占用着,这其中也包括给盾构机供应电能的电缆,而隧道内堆放的物质较多会不利于隧道挖掘工作的开展。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电缆,在满足盾构机日常用电需求的同时,能够减少电缆在隧道内占用的空间,减少对隧道挖掘产生的不利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紧凑型电缆,包括若干导体、分别将导体包覆的保护套和同时将若干导体包覆的外护套,所述导体包括内层和依次同轴套接的若干外层,所述内层包括相互螺旋缠绕的若干芯线,所述外层也包括若干芯线,直径最小的所述外层的芯线螺旋缠绕于内层外侧,所述外层的芯线的缠绕旋向与内层的芯线的缠绕旋向相同,与所述内层抵接的外层芯线可嵌于内层芯线之间的间隙内,且位于外侧的所述外层的芯线可嵌与位于内侧的外层的芯线之间的间隙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层同向缠绕于内层上,将外层的芯线置于位于内侧的内层芯线间的间隙内或者外层芯线间的间隙内,减少了导体的外径的,从而降低了电缆整体的外径,减少了电缆在使用时所需要占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线包括若干导线,若干所述导线相互螺旋缠绕,且所述导线的缠绕旋向与内层芯线的缠绕旋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导线和芯线的缠绕旋向相同,进一步降低了成型之后的导体的外径,降低了最终生产的电缆的外径,降低了电缆在使用中所占用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导体相互螺旋缠绕,所述导体的缠绕旋向与外层芯线的缠绕旋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体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使导体之间不易发生分离,同时在弯折过程中三根导体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相对移动,从而使电缆线的弯曲过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体外侧壁均螺旋缠绕有第一半导电保护带,所述第一半导电保护带的缠绕旋向与外层芯线的缠绕旋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半导电保护带对位于最外层的芯线的位置进行固定,使芯线在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前或者弯曲后不会发生松散,使后续加工的过程不会受到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保护套包括将导体包覆的橡皮绝缘层和设置于橡皮绝缘层内侧壁与外侧壁的半导电橡皮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护套将导线包覆,使相邻导线之间不会产生接触,从而使相邻导体不会因为导通而产生短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半导电橡皮层外侧同轴包覆有半导电层,相邻导体连接的半导电层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半导电层形成一定的电磁屏蔽层,使电流从导体内穿过产生的电磁不易泄漏至电缆外,减少电缆在通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对盾构机内精密仪器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半导电层包括若干镀锡铜丝和丙纶纤维层,所述镀锡铜丝穿设于丙纶纤维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丙纶纤维层对镀锡铜丝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半导电层在使用时镀锡铜丝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使电磁屏蔽层的使用不会受到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半导电层内壁设置有第二半导电保护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铜丝断头不易从第一半导电保护带穿过,从而减少铜丝断头扎穿保护套从而扎伤导体的情况的发生,使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导体之间设置有软铜线,所述软铜线同时与相邻的半导电层抵接且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软铜线将三个半导电层导通,使三根导体形成等势体,使导体外围绕的电场强度保持相等,从而减少导体受到的相邻电场施加的力,使导体不易发生变形,增加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电缆发生短路时,使半导电层和软铜线同时充当地线,承载电缆的短路电流,使供电系统不易发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护套与半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将两者缝隙填满的填充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填充体将相邻导体之间的间隙填满,使电缆更加圆整,从而提高电缆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内层的芯线缠绕旋向与外侧的芯线缠绕方向相同,从而使位于外侧的芯线嵌与内侧的相邻芯线的间隙内,从而减小了导体的直径,降低了电缆线的外径,进而降低了电缆线在使用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的体积;

2、通过在导体外侧包覆半导电层,从而在导体外侧形成电磁屏蔽层,使电流穿过导体产生的电磁不易对盾构机内的精密仪器产生影响;

3、通过将软铜线置于相邻导体之间,从而将相邻导体导通,使导体之间形成等势体,减小导体受到的力,使导体不易变形从而增加电缆的寿命;

4、在电缆发生短路时,利用软铜线充当地线从而承载电缆的短路电流,使供电系统不易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芯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导体;11、内层;12、外层;13、芯线;14、导线;15、第一半导电保护带;2、保护套;21、橡皮绝缘层;22、半导电橡皮层;3、外护套;4、半导电层;5、第二半导电保护带;6、软铜线;7、填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紧凑型电缆,如图1所示,包括三根导体1、分别将导体1包覆的保护套2和将三根导体1同时包覆的外护套3,外护套3为高强度橡皮,使其具有较好的憎水性,同时也可满足日常的反复弯曲缠绕的要求。如图2所示,导体1包括内层11和依次同轴套接的若干外层12,内层11包括若干互相螺旋缠绕的芯线13,外层12也包括若干芯线13。直径最小的外层12的芯线13螺旋缠绕于内层11外侧,且内层11的芯线13的缠绕旋向与外层12的芯线13的缠绕旋向相同,与内层11抵接的外层12的芯线13可嵌于内层11芯线13之间的间隙内,且位于外侧的外层12的芯线13可嵌与位于内侧的外层12的芯线13之间的间隙内。将外层12同向缠绕于内层11上,将外层12的芯线13置于位于内侧的内层11芯线13间的间隙内或者外层12芯线13间的间隙内,减少了导体1的外径的,从而降低了电缆整体的外径,减少了电缆在使用时所需要占用的空间。

如图3所示,芯线13包括若干导线14,导线14为镀锡铜线,若干导线14相互螺旋缠绕,其缠绕旋向与内层11芯线13的缠绕旋向相同。使导线14和芯线13的缠绕旋向相同,进一步降低了成型之后的导体1的外径,降低了最终生产的电缆的外径,降低了电缆在使用中所占用的体积。

为了增加导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电缆在移动过程中三根导体1之间不易产生分离,如图1所示,三根导体1之间相互螺旋缠绕,且三者的缠绕旋向与外层12芯线13的缠绕旋向相同,并且成缆的节径比m小于等于16,利用三根导体1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使导体1之间不易发生分离,同时在弯折过程中三根导体1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相对移动,从而使电缆线的弯曲过程更加方便。

如图2所示,由于内层11和外层12的缠绕旋向保持相同,此时在将导体1成型之后位于最外层12的外层12易从导体1上脱离,从而影响电缆后续加工。因此三根导线14外壁均螺旋缠绕有第一半导电保护带15,第一半导电保护带15材质为半导电尼龙带,其缠绕旋向与外层12缠绕旋向相反。利用第一半导电保护带15对位于最外层12的芯线13的位置进行固定,使芯线13在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前或者弯曲后不会发生松散,使后续加工的过程不会受到影响。

如图2所示,保护套2包括将导体1包覆的橡皮绝缘层21和设置于橡皮绝缘层21内侧壁与外侧壁的半导电橡皮层22,保护套2由三台挤橡机挤出,在挤出过程中发生交联反应,从而提高了保护套2的强度,同时也使保护套2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利用保护套2将相邻导体1之间分隔,使相邻导体1之间不会因导通而使电缆短路,同时也是电缆能够满足日常反复弯曲缠绕的需求。

如图2所示,由于电流在从导体1内通过时,会因电磁感应而对外界产生电磁干扰,此时会影响盾构机内精密仪器的灵敏度。因此最外侧的半导电橡皮层22外侧同轴包覆有半导电层4,半导电层4包括若干镀锡铜丝和丙纶纤维层,镀锡铜丝穿设与丙纶纤维层内,且相邻导体1之间的半导电层4相互导通。利用半导电层4形成一定的电磁屏蔽层,使电流从导体1内穿过产生的电磁不易泄漏至电缆外,减少电缆在通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对盾构机内精密仪器的影响。

如图2所示,由于半导电层4内的镀锡铜丝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铜丝断头,同时在电缆多次弯折之后镀锡铜丝也会产生铜丝断头,这些铜丝断头会穿过保护套2将导体1扎伤,此时会导致电缆发生短路。因此半导电内壁设置有第二半导电保护带5,第二半导电保护带5为高强度半导电尼龙带编织而成,且相邻半导电尼龙带之间的间隙较小,使铜丝断头不易从相邻半导电尼龙带之间的间隙穿过,从而减少铜丝断头扎穿保护套2从而扎伤导体1的情况的发生,使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损坏。

如图2所示,三根相邻导体1之间设置有软铜线6,软铜线6由若干镀锡铜线螺旋缠绕而成,且其外壁同时与三根导体1连接的半导电层4接触且导通,利用软铜线6将三个半导电层4导通,使三根导体1形成等势体,使导体1外围绕的电场强度保持相等,从而减少导体1受到的相邻电场施加的力,使导体1不易发生变形,增加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电缆发生短路时,使半导电层4和软铜线6同时充当地线,承载电缆的短路电流,使供电系统不易发生损坏。

如图2所示,由于导体1在相互缠绕之后相邻导体1之间仍会存在间隙,此时会影响成型的电缆的圆整性,因此外护套3与板导电层之间填充有将两者的缝隙填满的填充体7,填充体7为麻绳,利用填充体7将导体1之间的缝隙填满,使电缆更加圆整,从而提高电缆的质量。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