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弧继电器的灭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8645发布日期:2019-12-31 15:4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弧继电器的灭弧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弧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灭弧继电器的灭弧机构。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路开关并带保护性质的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动触头和静触头在开闭时均会产生电弧,而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电流通过某些绝缘介质(例如空气)所产生的瞬间火花。电弧会对继电器的触头造成损耗,导致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增加了使用成本。

现在常见的继电器内部转动连接有用于灭弧的翻板,翻板位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通常的结构中,翻板利用自身重力盖于动触头上方,当平板电极带动动触头向静触头运动时,动触头将推动翻板,使翻板向两侧相对转动,翻板于动触头和静触头不再起隔断作用;当平板电极带动动触头远离静触头复位后,翻板将不再受到平板电极的推力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重新复位覆盖于动触头上方实现灭弧。但上述继电器在使用时会存在以下缺点:由于翻板是通过自身重力才实现复位,所以当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只能竖直放置,若水平放置则无法使翻板复位,存在使用时摆放位置受限、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

另有公布号为cn10855050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功率直流继电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传动组件、静簧和动簧,静簧上设有静触点,动簧上设有动触点,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动簧连接,还包括一组柔性防电弧组件,柔性防电弧组件包括隔板和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隔板连接,隔板与动簧接触连接,柔性防电弧组件设于静触点与动触点之间,并通过动簧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向动簧的两端外移动。当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时,柔性防电弧组件运动至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实现灭弧和隔离电弧。但是上述继电器内设置的柔性防电弧组件结构设置较为复杂,加工时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灭弧继电器的灭弧机构,采用在翻板轴上设置扭簧的方式,使翻板失去平板电极的推力后实现自动复位,具有使用更灵活、结构较简单、加工更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灭弧继电器的灭弧机构,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灭弧罩,灭弧罩上设置有圆柱电极,圆柱电极设置有静触点,灭弧罩内设置有平板电极,平板电极上设置有与静触点接触配合的动触点,圆柱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设置有翻板,翻板上设置有翻板轴,翻板通过翻板轴转动连接于灭弧罩内,翻板轴上套设有扭簧,扭簧使翻板始终具有隔断静触点与动触点的运动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平板电极向圆柱电极运动过程中,平板电极推动翻板向外翻转,翻板对扭簧产生挤压力,使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不再被翻板隔断,当动触点与静触点相抵触时产生放电现象;当平板电极往回运动复位后,此时动触点与静触点相分离,由于翻板不再受平板电极的挤压,即可在扭簧的弹性作用下重新翻转于动触点的上方,使动触点与静触点重新隔断,实现灭弧。如此,采用扭簧使翻板复位的方式实现灭弧,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不受摆放位置的限制,可随意摆放,使用更灵活,而且结构设置较简单,加工较方便,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翻板的截面整体呈“l”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翻板的截面设置为“l”形,结构设置更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翻板包括有平板部,当翻板隔断动触点与静触点时,平板部与动触点表面相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翻板处于灭弧状态时,平板部与动触点平行设置,使翻板完全盖于动触点上方,灭弧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翻板设置为两个,两个翻板对称设置于平板电极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灭弧罩开设有安装孔,圆柱电极安装于安装孔,圆柱电极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圆柱电极侧壁设置有与螺母止挡配合的防脱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把圆柱电极安装于灭弧罩上时,先将圆柱电极一端穿过安装孔,使防脱凸块与灭弧罩相抵,然后将螺母安装于圆柱电极上,通过螺母与防脱凸块的夹持作用即可将圆柱电极固定安装于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灭弧罩包括有前灭弧罩和后灭弧罩,前灭弧罩的罩口处设置有外扣合部,后灭弧罩的罩口处设置有内扣合部,外扣合部的内壁与内扣合部的外壁扣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灭弧罩内部零件进行安装完毕后,前灭弧罩与后灭弧罩可通过唇口结构扣接在一起,安装较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在翻板轴上设置扭簧的方式,使翻板失去平板电极的推力后实现自动复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不受摆放位置的限制,可随意摆放,使用更灵活,而且结构设置较简单,加工较方便,成本更低;

2.采用螺母与防脱凸块相配合的方式将圆柱电极安装于安装孔内,安装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的翻板于后灭弧罩处于分解状态时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连通孔;2、灭弧罩;21、前灭弧罩;212、安装孔;22、后灭弧罩;3、圆柱电极;31、防脱凸块;32、静触点;4、螺母;5、平板电极;51、动触点;6、翻板;61、翻板轴;62、平板部;7、扭簧;8、外扣合部;9、内扣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便于说明,下述的“上”、“下”均与附图1所示方向一致。

一种灭弧继电器的灭弧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外壳1,外壳1内设置有灭弧罩2,灭弧罩2包括有前灭弧罩21和后灭弧罩22,前灭弧罩21的罩口向下并且在罩口处设置有外扣合部8,后灭弧罩22的罩口向上与前灭弧罩21的罩口相对应,后灭弧罩22的罩口设置有内扣合部9,外扣合部8的内壁与内扣合部9的外壁扣接配合;前灭弧罩2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安装孔212,安装孔212内设置有圆柱电极3,圆柱电极3上螺纹连接有螺母4,圆柱电极3的侧壁设置有与螺母4止挡配合的防脱凸块31,外壳1上开设有供圆柱电极3伸出的连通孔11。当把圆柱电极3安装于灭弧罩2上时,先将圆柱电极3上端自下而上穿过安装孔212,使防脱凸块31与前灭弧罩21内壁相抵,然后将螺母4安装于圆柱电极3上,通过螺母4与防脱凸块31的夹持作用即可将圆柱电极3固定安装于安装孔212内。当对灭弧罩2内部零件进行安装完毕后,前灭弧罩21与后灭弧罩22可通过唇口结构扣接在一起,安装较方便。

如图1所示,圆柱电极3的下端设置有静触点32,灭弧罩2内还活动设置有平板电极5,平板电极5上设置有与静触点32接触配合的动触点51,圆柱电极3与平板电极5之间对应设置有两个翻板6,两个翻板6对称设置于平板电极5的两侧,且翻板6的截面整体呈“l”形,翻板6上设置有翻板轴61,翻板6通过翻板轴61转动连接于灭弧罩2内,翻板轴61上套设有扭簧7,扭簧7的一端抵于翻板6侧壁,扭簧7的另一端抵于灭弧罩2内壁,扭簧7使翻板6始终具有隔断静触点32与动触点51的运动趋势;翻板6包括有平板部62,当翻板6隔断动触点51与静触点32时,平板部62与动触点51上表面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当平板电极5向圆柱电极3运动过程中,平板电极5推动翻板6向外翻转,翻板6对扭簧7产生挤压力,使动触点51与静触点32之间不再被翻板6隔断,当动触点51与静触点32相抵触时产生放电现象;当平板电极5往回运动复位后,此时动触点51与静触点32相分离,由于翻板6不再受平板电极5的挤压,即可在扭簧7的弹性作用下重新翻转于动触点51的上方,使动触点51与静触点32重新隔断,实现灭弧,当翻板6处于灭弧状态时,由于平板部62与动触点51平行设置,使翻板6完全盖于动触点51上方,灭弧效果更好。如此,采用扭簧7使翻板6复位的方式实现灭弧,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不受摆放位置的限制,可随意摆放,使用更灵活,而且结构设置较简单,加工较方便,成本更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