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炭蓄电池汇流排焊接极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6672发布日期:2019-12-27 14:59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铅炭蓄电池汇流排焊接极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铅炭蓄电池汇流排焊接极群。



背景技术:

汇流排是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起到汇集极板中电流的作用,汇流排的截面大小反应承载电流的能力。动力电池运行电流大,通常设计较大的截面积,汇流排为长方体结构。通常情况下,考虑到边负极板焊接质量,负汇流排较长,如图1,从铅耗来说比较浪费成本。如果缩短汇流排长度,就必须将边负极板的负极耳朝内侧折弯,如图2,折弯角度的大小会带来新的质量问题,如耳下脱粉等质量问题;而且这种结构对焊接汇流排工艺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炭蓄电池汇流排焊接极群,可以在保证极群质量的前提下缩短负汇流排长度,进而降低铅耗。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铅炭蓄电池汇流排焊接极群,包括n片正极板、n+1片负极板和2n片隔板,各所述正极板与各所述负极板交错叠放在一起形成极群,在所述极群中,每一片所述正极板与每一片所述负极板之间通过一片所述隔板隔开;所有所述正极板的正极耳之间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正汇流排,所有所述负极板的负极耳之间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负汇流排;在所述极群中,位于最外侧的两片负极板为边负极板;两片所述边负极板的负极耳均向内侧折成s弯。

进一步地,所述s弯的折弯点与所述边负极板的上边框之间的间距h1为4-8mm。

进一步地,所述s弯的折弯高度h2为3-8mm。

进一步地,所述s弯的折弯角度a为10-45°。

进一步地,所述s弯的折弯边距d为0.5-5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极群中,两侧的边负极板的负极耳通过专用工具折成s弯,避免直接折弯造成的耳下脱粉等质量问题,能够缩短负汇流排的长度1~5mm,降低了铅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焊接正、负汇流排工艺可以采用节铅型烧焊或铸焊,避免边片焊接不牢,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蓄电池汇流排焊接极群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边负极板的负极耳朝内侧折弯的蓄电池汇流排焊接极群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铅炭蓄电池汇流排焊接极群的主视图(未焊接汇流排之前);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铅炭蓄电池汇流排焊接极群的主视图(焊接汇流排之后);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铅炭蓄电池汇流排焊接极群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铅炭蓄电池汇流排焊接极群,如图3至5所示,主要由包括六片正极板1、七片负极板2和十二片隔板3组成,各正极板1与各负极板2交错叠放在一起形成极群,在极群中,每一片正极板1与每一片负极板2之间通过一片隔板隔开3;所有正极板1的正极耳101与所有负极板2的负极耳201均位于同一端,且所有正极耳101之间通过一个模具采用节铅型烧焊或铸焊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正汇流排,所有负极耳201之间通过一个模具采用节铅型烧焊或铸焊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负汇流排4;位于最外侧的两片负极板2为边负极板202;两片边负极板202的边负极耳203均向内侧折成s弯,该s弯的折弯点与边负极板202的上边框之间的间距h1为4-8mm(优选4mm、5mm、6mm、7mm、8mm),折弯高度h2为3-8mm(优选3mm、4mm、5mm、6mm、7mm、8mm),折弯角度a为10-45°(优选10°、15°、20°、25°、30°、35°、40°、45°),折弯边距d为0.5-5mm(优选0.5mm、1mm、2mm、3mm、4mm、5mm)。

经过上述设计后,负汇流排4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缩短1~5mm,有效降低了铅耗。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