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及动力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9401发布日期:2019-12-06 18:2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应用于动力电池组中,所述动力电池组具有多个并排容置于壳体(1)内的电池(2),且于相邻的所述电池(2)之间夹设有隔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包括:

进液管路(12)与回液管路(1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底板(10)中,并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形成有可连通外部供液装置的端口;于所述底板(10)的上表面构造有若干个与所述进液管路(12)相连通的进管承插口(121)、以及与所述回液管路(13)相连通的回管承插口(131);

冷却通道(31),嵌装于所述隔板(3)的隔板本体(30)中,并于所述隔板(3)的下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冷却通道(31)的进管插装口(301)和回管插装口(302);所述进管插装口(301)与所述进管承插口(121)、以及所述回管插装口(302)与所述回管承插口(131)随所述隔板(3)装设至所述壳体(1)中而相互插装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2)的盖板(20)上的冷却管(21);所述冷却通道(31)为左右对称地布设于所述隔板本体(30)上的两段,所述冷却管(21)串联导通于所述电池(2)相邻的隔板(3)上的两段所述冷却通道(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0)上表面开设有迂回的固定槽(202),所述冷却管(21)嵌装于所述固定槽(202)中,且所述冷却管(21)的两端弯转向上而形成进液口(211)和回液口(212);相对于所述进管插装口(301)和所述进管插装口(301)的一端,两段所述冷却通道(31)的另一端于所述隔板(3)的上部探出并弯曲回转而形成有第一插装部(311)和第二插装部(312);所述第一插装部(311)与所述进液口(211)、以及所述第二插装部(312)与所述回液口(212)因所述隔板(3)在所述壳体(1)中的装设就位而插装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管插装口(301)与所述进管承插口(121)、以及所述回管插装口(302)与所述回管承插口(131)之间装设有第一密封圈(313);于所述第一插装部(311)与所述进液口(211)、以及所述第二插装部(312)与所述回液口(212)之间装设有第二密封圈(2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2)排列的方向,对应各所述隔板(3),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若干定位块(11),各所述隔板(3)的下部两角构造有定位部(314);所述定位块(11)与所述定位部(314)匹配设置,而可构成所述隔板(3)、以及所述电池(2)在所述壳体(1)中的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12)与所述回液管路(13)埋设于所述底板(10)之中,且于所述进液管路(12)与所述回液管路(13)的上方装设有与所述底板(10)的上表面齐平的盖片(101)。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31)采用铜质扁管,且所述冷却通道(31)的两个相对的扁平侧壁齐平于所述隔板本体(30)的两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12)和所述回液管路(13)中至少其一被设置为使流通于自身中的液体呈迂回状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31)具有多个相串接并呈u形的迂回路径部。

10.一种动力电池组,包括多个并排容置于壳体(1)内的电池(2),以及夹设于相邻的所述电池(2)之间的隔板(3),其特征在于:该所述动力电池组中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