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8595发布日期:2020-06-30 20:0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主要由众多电池单体以及支撑这些电池单体的电池夹具构成,最端侧电池夹具上布置用于将模组正负极引出的汇流片。传统电池模组中电池夹具上没有设置线槽,用于引出模组电能的线缆只能与裸露在外直接与汇流片连接。这种结构的电池模组,其线缆全部布置于电池模组的外侧表面,线束固定不便容易耸起,而且占用空间,容易遭受外物的物理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紧凑、走线工装、线束不易遭受外物破坏的电池模组以及配置这种电池模组的电池包。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若干个相互贴靠布置、并且其上左右贯通开设若干电池插装孔的电池夹具,

若干只布置于所述电池夹具右侧、且左端部插入所述电池插装孔中的电池单体,

贴靠布置于各个所述电池夹具左端面、且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左端部固定连接的若干汇流片,以及

若干条与所述汇流片相连接的线缆;

所述电池夹具的左端面制有向内凹陷的走线槽,从而在所述电池夹具与所述汇流片之间形成走线通道,至少一部分所述线缆穿过所述走线通道与对应的所述汇流片相连接。

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汇流片的侧边部一体设置带有压线槽的压接端子,所述线缆伸入所述压线槽中与所述压接端子压接固定。

所述汇流片的外轮廓呈矩形,其四条侧边均设置有所述压接端子。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夹具上的所述走线槽对接布置。

任一条所述走线槽的端部均布置有所述压接端子。

每一个所述电池夹具的左端面均制有至少四条所述走线槽,这些走线槽包括

若干条相互平行、且沿横向直线延伸的横向走线槽,以及

若干条相互平行、且沿纵向直线延伸的纵向走线槽;

所述横向走线槽与所述纵向走线槽垂直较差布置。

所述电池插装孔布置于所述走线槽之间。

所述汇流片每条侧边上的所述压接端子等距布置。

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和收容于所述电池箱内的上述结构的电池模组。

本申请的优点是:

1、本申请在电池夹具侧端面设置了走线槽结构,从而使得线缆能够隐藏于汇流片与电池夹具之间走线,走线工整不易耸起,结构紧凑,并且对线缆具有保护作用,降低了线缆遭受外物破坏的可能性。

2、汇流片的侧边部一体设置带压线槽的压接端子,压接端子与线缆端部压接固定,可实现线缆与汇流片的快速导电连接;压接端子与线缆主体压接固定,可实现汇流片对线缆走向方向的定位。

3、任意相邻两电池夹具上的走线槽对接布置,从而使得线缆能够连续跨越两个电池夹具与目标汇流片导电压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夹具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线缆与压接端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池夹具,101-电池插装孔,102-走线槽,2-电池单体,3-汇流片,301-压接端子,4-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会意识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具体细节描述可以被省略,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组件或材料。在一些例子中,一些实施方式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因此,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图1至图4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电池模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与传统模组相同的是,其包括众多圆柱形的电池单体2以及支撑连接这些电池单体的多个电池夹具1(或称电池支架)。具体地:每个电池夹具1上制有多个相互平行且左右贯通的电池插装孔101,每个电池夹具1上的各个电池插装孔101均呈矩阵状排布。图1中的电池模组一共配置有4个前述的电池夹具1,这4个电池夹具分成左、右隔开且对此布置的两组,每组2个,而且左侧的2个电池夹具相互贴靠布置,右侧的2个电池夹具相互贴靠布置。

上述各只电池单体的左、右两端分别插入左、右两组电池夹具1的电池插装孔101中,从而实现左右电池夹具对各电池单体的机械支撑。并且,左侧每个电池夹具1的左端面贴靠布置与电池单体2左端部(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的至少一块汇流片3,右侧每个电池夹具1的右端面贴靠布置与电池单体2右端部(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的至少一块汇流片3。前述每个汇流片3上均连接有用于将模组的电能向外引出的线缆4。

本实施例中,左侧电池夹具1和右侧电池夹具1的结构左右对称,左侧汇流片3与右侧汇流片3的结构左右对称。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这种电池模组的结构,以下所述的电池夹具和汇流片若无特别说明,均指图1中左侧的电池夹具1和汇流片3。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电池夹具1的左端面制有向内凹陷的走线槽102,从而在电池夹具1与汇流片3之间形成走线通道,至少一部分上述的线缆4穿过前述走线通道与对应的汇流片3相连接。

可见,因为在电池夹具1侧端面设置了走线槽结构,从而使得线缆4(的一部分)能够隐藏于汇流片3与电池夹具1之间走线,走线工整不易耸起,结构紧凑,并且对线缆具有保护作用,降低了线缆遭受外物破坏的可能性。

而且,上述汇流片3的侧边部一体设置带有压线槽的压接端子301,上述线缆4的端部或线段部伸入压线槽中与压接端子301压接固定。线缆4的端部与压接端子301压接固定,可实现线缆4与汇流片3的快速导电连接;线缆4的线段部(即线缆主体部分,非端部)与压接端子301压接固定,可实现汇流片3对线缆4走向方向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汇流片3的外轮廓呈矩形,其每一条侧边(共四条侧边)均设置有多个压接端子301,并且每条侧边上的各压接端子301等距布置。

为了保证其中一部分线缆4能够连续跨越两个电池夹具1与对应的汇流片3导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电池夹具1上的走线槽102对接布置,即图1中任一个电池夹具1上走线槽102的端部与相邻电池夹具1上走线槽102的端部对接。

为方便汇流片3对线缆4走线方向的定位以及汇流片3与线缆4的导电连接,本实施例在每一条走线槽102的端部位置均布置有上述的压接端子301。

图3中电池夹具1共制有13条上述的走线槽102,这些走线槽102包括5条相互平行且沿横向直线延伸的横向走线槽以及8条相互平行且沿纵向直线延伸的纵向走线槽,前述横向走线槽与纵向走线槽垂直较差布置。为避免走线槽中的线缆4干扰汇流片3与电池单体2的焊接,本实施例中电池夹具1上的电池插装孔101布置于各条走线槽102之间,即走线槽102与电池插装孔101错位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电池模组仅具有一层电池单体,然而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自左而右依次串联的多层电池单体,仅在最端侧电池单体的端部设置汇流片。

本实施例的这种电池模组可配置于电池箱内而制成作为汽车动力电池的电池包。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