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碳包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6685发布日期:2019-11-29 17:46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碳包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碳包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碳包覆过程,一般为将需要包覆的材料与碳材质进行混合搅拌使其表面覆盖上碳材质,现有的碳包覆混合搅拌的装置一般为单个搅拌轴进行搅拌,单个搅拌轴容易因离心力的作用使被包覆材料与碳材质分离,造成包覆效果较差,同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会使被包覆材料和碳材质以搅拌轴为原点向周围运动,导致搅拌和混合不均匀。

基于上述问题,发明者提出了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碳包覆装置,具备双轴差速混合的优点,同时通过两个搅拌轴,可加快混合的效率,另外,通过对两个搅拌轴的速度进行调节可达到差速转动的目的,使包覆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双轴差速混合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碳包覆装置,包括底板、活动板、连接板、固定座、限位块、曲块、限位柱、定位板、调节槽、限位杆、推杆、滑槽、调节旋钮、从动杆、传动杆、从动齿盘、固定筋条、曲形齿条和搅拌轴。

详细的:

所述底板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活动连接有曲块,所述曲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活动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表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定位板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所述定位板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推杆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推杆的右部活动连接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远离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传动杆。

所述底板的背面活动连接有两个从动齿盘,两个所述从动齿盘之间活动连接有固定筋条,所述曲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曲形齿条,两个所述从动齿盘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轴。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曲形齿条的表面均设置有与从动齿盘相适配的齿牙,并且两个曲形齿条分别与两个从动齿盘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活动板和两个从动齿盘的中点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和活动板的形状均为圆形,并且所述底板和活动板的中点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为曲面结构,并且所述限位块与曲块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曲形齿条为曲面结构且与曲块的弧度相同。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调节旋钮均位于调节槽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及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碳包覆装置,通过底板,可为其上结构提供支撑,保证在工作过程中各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同时增加了该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通过活动板,可保证与其连接的两个定位板的稳定,同时使其可保持转动的状态,通过两个调节槽和两个调节旋钮,可调整推杆在两个定位板上的位置,实现了两个曲块和两个从动齿盘的转动速度可调节,可达到两个搅拌轴差速转动的目的,利用差速转动,可使搅拌混合效果更好,有效的避免了单个搅拌轴容易因离心力的作用使被包覆材料与碳材质分离,造成包覆效果较差的情况。

2、该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碳包覆装置,通过将限位块设计为曲面结构,并且使限位块与曲块贴合,可限制曲块的位置并使其维持可运动的状态,同时防止曲块从限位块内脱离,增加了该装置工作时的稳定,通过在两个曲形齿条的表面均设置与从动齿盘相适配的齿牙,并且使两个曲形齿条分别与两个从动齿盘啮合,可在曲形齿条运动时带动从动齿盘运动,通过固定筋条,可确定两个从动齿盘的位置,并保证两个从动齿盘在工作过程中位置的稳定,使两个从动齿盘的中点始终在同一直线上,避免在工作时两个从动齿盘发生偏移,使包覆效果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与限位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运动轨迹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曲块与从动齿盘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曲块与从动齿盘结构运动轨迹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曲块与从动齿盘结构运动轨迹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与推杆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与推杆结构运动轨迹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与推杆结构运动轨迹示意图二。

图中:1-底板、2-活动板、3-连接板、4-固定座、5-限位块、6-曲块、7-限位柱、8-定位板、9-调节槽、10-限位杆、11-推杆、12-滑槽、13-调节旋钮、14-从动杆、15-传动杆、16-从动齿盘、17-固定筋条、18-曲形齿条、19-搅拌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

该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碳包覆装置,包括底板1、活动板2、连接板3、固定座4、限位块5、曲块6、限位柱7、定位板8、调节槽9、限位杆10、推杆11、滑槽12、调节旋钮13、从动杆14、传动杆15、从动齿盘16、固定筋条17、曲形齿条18和搅拌轴19。

详细的:

该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碳包覆装置,通过底板1,可为其上结构提供支撑,保证在工作过程中各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同时增加了该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通过活动板2,可保证与其连接的两个定位板8的稳定,同时使其可保持转动的状态,通过两个调节槽9和两个调节旋钮3,可调整推杆11在两个定位板8上的位置,实现了两个曲块6和两个从动齿盘16的转动速度可调节,可达到两个搅拌轴19差速转动的目的,利用差速转动,可使搅拌混合效果更好,有效的避免了单个搅拌轴19容易因离心力的作用使被包覆材料与碳材质分离,造成包覆效果较差的情况。

该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碳包覆装置,通过将限位块5设计为曲面结构,并且使限位块5与曲块6贴合,可限制曲块6的位置并使其维持可运动的状态,同时防止曲块6从限位块5内脱离,增加了该装置工作时的稳定,通过在两个曲形齿条18的表面均设置与从动齿盘16相适配的齿牙,并且使两个曲形齿条18分别与两个从动齿盘16啮合,可在曲形齿条18运动时带动从动齿盘16运动,通过固定筋条17,可确定两个从动齿盘16的位置,并保证两个从动齿盘16在工作过程中位置的稳定,使两个从动齿盘16的中点始终在同一直线上,避免在工作时两个从动齿盘16发生偏移,使包覆效果更为均匀。

其中:

a、底板1和活动板2的形状均为圆形,并且底板1和活动板2的中点在同一直线上。

b、曲形齿条18为曲面结构且与曲块6的弧度相同。

c、底板1、活动板2和两个从动齿盘16的中点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其中:

d、两个曲形齿条18的表面均设置有与从动齿盘16相适配的齿牙,并且两个曲形齿条18分别与两个从动齿盘16啮合。

e、限位块5为曲面结构,并且限位块5与曲块6贴合。

f、两个调节旋钮13均位于调节槽9的内部。

在使用时,该装置的初始状态为:

将传动杆15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由于传动杆15与从动杆14连接,从动杆14与推杆11连接且连接点与推杆11的中点呈偏心轮结构,同时推杆11与活动板2连接,并且两个调节旋钮13分别位于定位板8上的两个调节槽9内,两个曲块6分别通过两个限位杆10与定位板8连接,两个曲块6分别通过限位柱7与两个限位杆10连接,两个曲形齿条18分别与两个曲块6连接,两个曲形齿条18的表面均设置有与从动齿盘16相适配的齿牙,并且两个曲形齿条18分别与两个从动齿盘16啮合。

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1-3。

启动电机,通过上述连接结构可知,此时传动杆15和从动杆14可带动推杆11以其与活动板2的铰接处为支点,作周期性的往复摆动运动,此时推杆11可带动定位板8同步同向运动,在此过程中,限位杆10可带动两个曲块6在限位块5内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由于两个曲块6分别通过限位柱7与两个限位杆10连接,两个曲形齿条18分别与两个曲块6连接,两个曲形齿条18的表面均设置有与从动齿盘16相适配的齿牙,并且两个曲形齿条18分别与两个从动齿盘16啮合,所以此时两个从动齿盘16在曲形齿条18的带动下转动,即此时两个搅拌轴19转动。

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4-7。

附:

a、当推杆11在活动板2的中点两侧的长度相同时,左、右两个曲块6的运动行程相同,即两个搅拌轴19的转速相同,此时不存在差速运动。

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8。

b、当推杆11在活动板2的中点左侧的长度大于中点右侧的长度时,左侧限位杆10的运动行程大于右侧限位杆10的运动行程,同等条件下左侧限位杆10的往复摆动频率小于右侧限位杆10的往复摆动频率,即左侧曲块6的往复摆动频率小于右侧曲块6的往复摆动频率,此时左侧搅拌轴19的转速小于右侧搅拌轴19的转速。

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9。

c、同附b的原理相同,当推杆11在活动板2的中点左侧的长度小于中点右侧的长度时,左侧限位杆10的运动行程小于右侧限位杆10的运动行程,同等条件下左侧限位杆10的往复摆动频率大于右侧限位杆10的往复摆动频率,即左侧曲块6的往复摆动频率大于右侧曲块6的往复摆动频率,此时左侧搅拌轴19的转速大于右侧搅拌轴19的转速。

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