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电气开关合闸可靠性的触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一种主要用于“隔离电源、倒闸操作、用以连通和切断小电流电路”,无灭弧功能的开关器件。隔离开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
现有的平动式隔离开关一般静触头固定在基座上,动触头安装在可滑动的滑块上,通过滑块的滑动,使动静触头分离、闭合实现开关的通断。现有的平动式隔离开关存在以下缺陷:1.弹簧片放置在动触头上居中放置,由于力臂偏短,静触头撑开动触头所需的力较大;2.长期使用后、动、静触头表面会存在电弧烧蚀后的弧渣粒子,可能导致合闸时动、静触头卡滞,合闸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平动式隔离开关的静触头撑开动触头所需的力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电气开关合闸可靠性的触头结构,增长了静触头撑开动触头的力臂,减小了静触头撑开动触头所需的力。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升电气开关合闸可靠性的触头结构,包括滑块和静触头,动触头装在所述滑块的安装槽孔内被弹簧片抵压住,所述动触头随着滑块运动的过程中与所述静触头的接触和分离实现所述电气开关的分合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对相应动触头的施力中心位于该动触头的中轴线远离静触头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安装槽孔,两个动触头分别穿设在对应的安装槽孔中,在每个安装槽孔中均设置有用于驱使对应的动触头靠近静触头的弹簧片。
进一步,所述弹簧片的中轴线与所述动触头的中轴线平行,且所述弹簧片的中轴线位于所述动触头的中轴线远离静触头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动触头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凸台的端面与动触头的动触点的端面平行,并与对应的安装槽孔的孔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凸台分别位于对应动触头的中轴线上。
所述动触头装在所述滑块的安装槽孔内,两端伸出所述安装槽孔与所述静触头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弹簧片的施力中心,增大了合闸时静触头撑开动触头的力臂,减小了合闸时静触头所需的力,利于合闸。
附图说明
图1为动触头、弹簧片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触头、弹簧片和静触头的俯视图;
图3为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动触头、弹簧片和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提升电气开关合闸可靠性的触头结构,由滑块1、动触头2、弹簧片3和静触头4组成,在滑块1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安装槽孔101,两个条形结构的动触头2分别穿设在对应的安装槽孔101中,动触头2装在所述滑块1的安装槽孔101内,两端伸出所述安装槽孔101与所述静触头4相对应。在动触头2的伸出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动触点201,在每个安装槽孔101中均设置有用于驱使对应的动触头2靠近静触头4的弹簧片3,具体为,两个弹簧片3分别位于两个动触头2相互远离的一侧,将两个动触头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压紧,弹簧片3对动触头2的施力中心位于动触头2的中轴线远离静触头4的一侧,增大了静触头4在撑开两个动触头2时的力臂,减小了静触头4所需的撑开力。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弹簧片3的中轴线与动触头2的中轴线平行,且弹簧片3的中轴线位于动触头2的中轴线远离静触头4的一侧,弹簧片3和动触头2分闸时远离静触头4的边缘平行,在增大静触头4撑开两个动触头2的力臂的同时,保证了弹簧片3对动触头2的压紧力。
如图3所示,动触头2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台202,本实施例中,在动触头2的中轴线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凸台202,且两个凸台202在动触头2上对称布置,凸台202的端面与动触头2的动触点201的端面平行,并与对应的安装槽孔101的孔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弹簧片的施力中心,增大了合闸时静触头撑开动触头的力臂,减小了合闸时静触头所需的力,利于合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数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