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场探测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7640发布日期:2020-02-14 17:1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近场探测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近场天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近场探测天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近场探测天线与其他电路的空间距离空间较近,对电路干扰较大;若近场探测天线远离其他电路,则会造成空间浪费,不利于小规模电路印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近场探测天线,解决现有技术中近场探测天线与其他电路的空间距离空间较近,对电路干扰较大;若近场探测天线远离其他电路,则会造成空间浪费,不利于小规模电路印制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近场探测天线,包括电路板、外圈天线及一至多个内圈天线;

所述电路板具有多个印刷平面,多个所述印刷平面包括反射平面及一至多个第一平面,一至多个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反射平面的一侧;

所述外圈天线及一至多个内圈天线设置于一至多个所述第一平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场探测天线中,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与所述外圈天线形成耦合电感。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场探测天线中,每个所述第一平面均具有外围区域,所述外圈天线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域,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设置于内部区域中,所述内部区域被所述外围区域包围或者在所述第一平面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场探测天线中,所述外圈天线及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设置于同一所述第一平面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场探测天线中,所述外圈天线及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所述第一平面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场探测天线中,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的个数为n,所述内部区域分为n个部分,n个所述内圈天线呈螺旋状分别设置于n个所述部分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场探测天线中,还包括天线电路,所述天线电路包括馈送装置,所述外圈天线电性连接于所述馈送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场探测天线中,所述天线电路还包括一至多个比较电路;

一至多个所述比较电路分别电性连接于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场探测天线中,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成对设置以形成一至多对内圈天线组;

所述天线电路还包括一至多个比较电路;

一至多个所述比较电路分别电性连接于一至多对所述内圈天线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场探测天线中,多个所述印刷平面还包括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反射平面的另一侧;

所述天线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反射平面,降低近场天线的干扰,同时节省空间,有利于小规模电路印制。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近场探测天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与内圈天线耦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与内圈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与内圈天线的结构透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与内圈天线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与内圈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与内圈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与内圈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近场探测天线的立体图,该近场探测天线,包括电路板1、外圈天线2及一至多个内圈天线3。

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1的侧面示意图,所述电路板1具有多个印刷平面,多个所述印刷平面包括反射平面11及一至多个第一平面12,一至多个所述第一平面12位于所述反射平面11的一侧;所述外圈天线2及一至多个内圈天线3设置于一至多个所述第一平面12上。优选的,多个所述印刷平面还包括第二平面13,所述第二平面13位于所述反射平面11的另一侧。如图2所示,电路板1一般包括四个印制平面,本实用新型设置为第二平面13、反射平面11及第一平面12依次层叠,反射平面11的个数为1,第一平面12的个数为2,第二平面13的个数为1。

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2与内圈天线3耦合示意图,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3与所述外圈天线2形成耦合电感。本实施例中,内圈天线3的个数为4。

优选的,该近场探测天线还包括天线电路(图未示),所述天线电路包括馈送装置,馈送装置给外圈天线输送激励信号,所述外圈天线2电性连接于所述馈送装置。所述天线电路还包括一至多个比较电路,比较电路一般采用差分放大电路,通过差分放大电路捕捉信号。而比较电路又具有以下两种实施例:

比较电路实施例一、一至多个所述比较电路分别电性连接于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3,每个比较电路的另一端可以采用零输入,则每个内圈天线3分别与零输入进行比较。

比较电路实施例二、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3成对设置以形成一至多对内圈天线3组,其中每对天线组中的两个内圈天线3以圆心对称;所述天线电路还包括一至多个比较电路;一至多个所述比较电路分别电性连接于一至多对所述内圈天线3组。即每两个相互对称的内圈天线3分别构成一比较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从而两两相互进行比较。

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2与内圈天线3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立体图对应,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平面12均具有外围区域,所述外圈天线2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域,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3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域中,所述外圈天线2及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3设置于同一所述第一平面12中。如图所示,该外围区域为圆环,内圈天线3的个数为4,且均匀地呈螺旋状设置于圆环的内圆中。具体的,该内圆由圆心分为均匀地分为四部分,每部分等于四分之一圆,每个内圈天线3呈螺旋状设置于每个四分之一圆中。

图4中,每个内圈天线3包括输出端口31及内圈接地端口32,其中,内圈接地端口32重合设置且设置于圆心处。外圈天线2包括激励端口21及外圈接地端口22。内圈天线3通过输出端口31连接于放大电路,外圈天线2通过激励端口21连接于馈送装置以获取激励信号。

由于该实施例中内圈天线3个数为偶数个,因此比较电路可以采用上述的比较电路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

参见图5-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2与内圈天线3的结构透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2与内圈天线3的爆炸图。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所述外圈天线2及一至多个所述内圈天线3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所述第一平面12中。具体的,外圈天线2设置于靠近反射平面11的第一平面12上,内圈天线3设置于远离反射平面11的第一平面12上。同样的,第一平面12的个数为2,外圈天线2所设置的外围区域为圆环,内圈天线3的个数为4,均匀地设置于圆环的外圆中,即内部区域在所述第一平面之内。由于该实施例中内圈天线3个数为偶数个,因此比较电路可以采用上述的比较电路实施例一。

图5-6中,每个内圈天线3包括输出端口31及内圈接地端口32,其中,内圈接地端口32重合设置且设置于圆心处。外圈天线2包括激励端口21及外圈接地端口22,外圈接地端口22也设置于圆心处。同样的,内圈天线3通过输出端口31连接于放大电路,外圈天线2通过激励端口21连接于馈送装置以获取激励信号。

参见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2与内圈天线3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内圈的个数为2,外圈天线2所设置的外围区域为圆环,内圆由圆心分为均匀地分为两部分,每部分等于二分之一圆,每个内圈天线3呈螺旋状设置于每个二分之一圆中。由于该实施例中内圈天线3个数为偶数个,因此比较电路可以采用上述的比较电路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

同样的,图7中,每个内圈天线3包括输出端口31及内圈接地端口32,其中,内圈接地端口32重合设置且设置于圆心处。外圈天线2包括激励端口21及外圈接地端口22。内圈天线3通过输出端口31连接于放大电路,外圈天线2通过激励端口21连接于馈送装置以获取激励信号。

参见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2与内圈天线3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内圈的个数为3,外圈天线2所设置的外围区域为圆环,内圆由圆心分为均匀地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等于三分之一圆,每个内圈天线3呈螺旋状设置于每个三分之一圆中。由于该实施例中内圈天线3个数为奇数个,因此比较电路采用上述的比较电路实施例一。

同样的,图8中,每个内圈天线3包括输出端口31及内圈接地端口32,其中,内圈接地端口32重合设置且设置于圆心处。外圈天线2包括激励端口21及外圈接地端口22。内圈天线3通过输出端口31连接于放大电路,外圈天线2通过激励端口21连接于馈送装置以获取激励信号。

参见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外圈天线2与内圈天线3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不同于第四实施例之处在于,内圈的个数为2,外圈天线2及内圈天线3所构成的图形为240°扇形,每个内圈天线3所处的内部区域为120°扇形,即每部分等于第四实施例中的三分之一圆,每个内圈天线3呈螺旋状设置于每个三分之一圆中。由于该实施例中内圈天线3个数为偶数个,但内圈天线3不以圆心对称,因此比较电路采用上述的比较电路实施例一。

同样的,图9中,每个内圈天线3包括输出端口31及内圈接地端口32,其中,内圈接地端口32重合设置且设置于所述扇形的圆心处。外圈天线2包括激励端口21及外圈接地端口22。内圈天线3通过输出端口31连接于放大电路,外圈天线2通过激励端口21连接于馈送装置以获取激励信号。

综上所述,反射平面11存在的意义在于:1.一定程度上限制感应的方向,这一点可以说是反射;2.作为临近天线振子的gnd平面可以调节天线的频率特性;3.隔离另一个平面上走线和元器件与天线振子的相互干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