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出线路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1161发布日期:2020-02-11 10:5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扇出线路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扇出线路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显示屏分辨率的要求提高,显示屏上像素的排列十分密集,特别是手机屏,高分辨率的手机屏ppi(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甚至高达400以上。显示屏的高ppi对扇出区的制成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扇出区均采用同一种金属线形成一层信号走线,当显示屏的ppi较高时,这种走线方式导致相邻两条金属信号线之间的间隔很小,一但设备老化精度稍微降低,间隔很小的两相邻信号走线很容易连接在一起形成短路,导致制造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扇出线路结构,旨在解决相邻信号线之间的间隔太近,容易出现短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扇出线路结构,所述扇出线路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走线层;若干信号线,相邻的所述信号线之间填充有绝缘层,且相邻的所述信号线位于不同的走线层。

可选的,所述信号线包括直线部与弯折部,越靠近扇出线路结构中心位置的信号线的弯折部越长。

可选的,所述直线部与所述弯折部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若干信号线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另一种扇出线路结构,所述扇出线路结构包括:至少两走线层;若干信号线,相邻所述信号线之间填充有绝缘层,所述信号线包括多个信号段,同一信号线上相邻的信号段位于不同的走线层,垂直于所述信号线走线方向上的相邻信号段位于不同的走线层。

可选的,信号线包括直线部与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包括多个信号段。

可选的,越靠近扇出线路结构中心位置的信号线的弯折部越长。

可选的,所述若干信号线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扇出线路结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及像素单元,所述扇出线路结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所述扇出线路结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像素单元。

可选的,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扫描驱动与源极驱动,所述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与像素电极,所述扫描驱动通过所述扇出线路结构连接至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源极驱动通过所述扇出线路结构连接至所述像素电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像素单元与源极驱动或栅极驱动的扇出线路结构分为至少两个走线层,相邻的信号线之间填充有绝缘层,且相邻的信号线位于不同的走线层。相较于所有的信号线排列成一层走线层,多个走线层的信号线排列形式能够使得相邻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增大,可以大大降低了对曝光精度的要求,而信号线之间填充有绝缘层,使得相邻信号线出现因距离太近而短路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制造设备的精度要求,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扇出线路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扇出线路结构10,所述扇出线路结构10包括:至少两个走线层;若干信号线13,相邻的所述信号线13之间填充有绝缘层,且相邻的所述信号线13位于不同的走线层。

本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与栅极驱动或源极驱动之间的电性连接通过扇出线路结构10实现,以使栅极驱动或源极驱动的信号传递给像素单元,形成扇出线路结构10的若干信号线13排列形成至少两个走线层,且相邻的两信号线13位于不同的走线层。以所述扇出线路结构10的信号线13排列为两层为例,第一走线层上相邻的两条信号线13之间排列有第二走线层上的一条信号线13,如图2及图3所示,信号线132位于第一走线层上,信号线133位于第二走线层上,因此第一走线层有足够的空间将信号线13之间的排列间距设置为不会造成短路的安全距离,可以大大降低对曝光精度的要求,并使得相邻信号线13出现发生短路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制造设备的精度要求,即使制造设备些老化、精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也可继续使用,不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良率。且在本实施例中,信号线13之间的空间填充有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层(图中未标示),因此扇出线路结构10的成品表现为信号线13与绝缘材料相互结合的整体,信号线13处于绝缘材料中并排列为至少两个走线层。

在扇出线路结构10的制程中,先排列第一走线层上的信号线132,并使相邻信号线132间隔适当的距离,使得填充绝缘材料后的相邻两信号线132不会因距离太近形成短路。第一走线层排列完成后在第一走线层上铺设绝缘材料以使信号线132之间充满绝缘材料,然后再在绝缘材料上排列信号线133形成第二走线层,第二走线层的信号线133处于第一走线层的相邻信号线132间隔中,且同一层走线层上每相邻两条信号线13的间隔中只设置有一条相邻走线层上的信号线13。第二走线层排列完成后在第二走线层上铺设绝缘材料以使信号线133之间充满绝缘材料。其余层次按相同的步骤进行。

扇出走线结构10的走线层数量根据信号线13的数量而定,当像素单元的数量繁多时,可增加走线层数量以使同一层上的相邻信号线13之间留有不会短路的安全间距,在本实施例中,相邻走线层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安全间距,以避免不同走线层上的相邻信号线13之间形成短路,且安全间距达到临界值时,相邻信号线13的投影会出现重叠现象。

所述信号线13包括直线部11与弯折部12,越靠近扇出线路结构10中心位置的信号线13的弯折部12越长;所述若干信号线13长度相同。

由于每个像素单元与栅极驱动或源极驱动之间的电性连接通过扇出线路结构10实现,因此像素单元上的电压经由扇出线路结构10输入,因此,为避免电压经过损耗后到达每个像素后表现出不同的电压值,信号线13的长度应尽可能相等,以使每条信号线13的电阻相同。但是同一源极驱动或栅极驱动向多个像素单元传送信号,因此扇出线路结构10的输入端小,输出端大,导致越靠近扇出线路结构10中心位置的信号线13需要越长的弯折部12,以适应距离的变化。作为一种实施例,信号线13在弯折部12迂回延伸,形成具有多个折弯的弯折部12。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部11与所述弯折部12一体成型,以减小信号线13的制程,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4所示,本申请还提出另一种扇出线路结构10,所述扇出线路结构10包括:至少两走线层;若干信号线13,相邻所述信号线13之间填充有绝缘层,所述信号线13包括多个信号段131,同一信号线13上相邻的信号段131位于不同的走线层,垂直于所述信号线13走线方向上的相邻信号段131位于不同的走线层。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与栅极驱动或源极驱动之间的电性连接通过扇出线路结构10实现,以使栅极驱动或源极驱动的信号传递给像素单元,形成扇出线路结构10的若干信号线13排列形成至少两个走线层,且相邻的两信号线13位于不同的走线层,同一信号线13由不同的信号段131形成,相邻信号段131分别位于不同的走线层。以所述扇出线路结构10的信号线13排列为两层为例,第一走线层上相邻的两条信号线13之间排列有第二走线层上的一条信号线13,因此第一走线层有足够的空间将信号线13之间的排列间距设置为不会造成短路的安全距离,而同一信号线13上的相邻信号段131分别位于两相邻走线层上使得相邻走线层上的相邻信号线13之间的间距增大,可以大大降低了对曝光精度的要求,并使得相邻信号线13出现短路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制造设备的精度要求,即使制造设备些老化,精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也可继续使用不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良率。且在本实施例中,信号线13之间的空间填充有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层,因此扇出线路结构10的成品表现为信号线13与绝缘材料相互结合,信号线13处于绝缘材料中并排列为至少两个走线层。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同一条信号线13上的相邻信号段131位于不同的走线层,因此在扇出线路结构10的制程中,将同一条信号线13上的相邻信号信号段131分为两个步骤排列完成:先排列信号线13的位于第一走线层上的信号段131,并使相邻信号线13间隔适当的距离,使得填充绝缘材料后的相邻两信号线132不会因距离太近形成短路。第一走线层排列完成后在第一走线层上铺设绝缘材料以使信号线13之间充满绝缘材料,然后去除相邻信号段131在连接位置处的绝缘材料,再在绝缘材料上排列信号线13的位于第二走线层上的信号段131,属于同一条信号线13但位于不同走线层的相邻信号段131在去除绝缘材料的位置连接为同一条信号线13,并使第二走线层的信号线13处于第一走线层的相邻信号线13间隔中,且同一层走线层上每相邻两条信号线13的间隔中只设置有一条相邻走线层的信号线13。第二走线层排列完成后在第二走线层上铺设绝缘材料以使信号线133之间充满绝缘材料,然后去除相邻信号段131在连接位置处的绝缘材料。其余层次按相同的步骤进行。

扇出走线结构10的走线层数量根据信号线13的数量而定,当像素单元的数量繁多时,可增加走线层数量以使同一层上的相邻信号线13之间留有不会短路的安全间距,在本实施例中,相邻走线层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安全间距,以避免不同走线层上的相邻信号线13之间形成短路,且安全间距达到临界值时,相邻信号线13的投影会出现重叠现象。

可选地,信号线13包括直线部11与弯折部12,所述弯折部12包括多个信号段131;若干信号线13的长度相同;越靠近扇出线路结构10中心位置的信号线13的弯折部12越长。

由于每个像素单元与栅极驱动或源极驱动之间的电性连接通过扇出线路结构10实现,因此像素单元上的电压经由扇出线路结构10输入,因此,为避免电压经过扇出电路损耗后到达每个像素后表现出不同的电压值,信号线13的长度应尽可能相等,以使每条信号线13的电阻相同。但是同一源极驱动或栅极驱动向多个像素单元传送信号,因此扇出线路结构10的输入端小,输出端大,导致越靠近扇出线路结构10中心位置的信号线13需要越长的弯折部12,以适应距离的变化。作为一种实施例,信号线13在弯折部12迂回延伸,形成具有多个折弯的弯折部12。

在具体的实施中,直线部11与弯折部12可均由多个信号段131连接而成,且相邻信号段131位于不同走线层;亦可仅仅弯折部12由多个信号段131连接而成,且相邻信号段131位于不同走线层。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扇出线路结构10,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及像素单元,所述扇出线路结构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所述扇出线路结构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像素单元;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扫描驱动与源极驱动,所述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与像素电极,所述扫描驱动通过所述扇出线路结构10连接至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源极驱动通过所述扇出线路结构10连接至所述像素电极。

作为一种实施例,每个像素单元与栅极驱动或源极驱动之间的电性连接通过扇出线路结构10实现,以使栅极驱动或源极驱动的信号传递给像素单元,扇出线路结构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栅极驱动或源极驱动,输出端连接所述像素单元,扇出线路结构10将栅极驱动或源极驱动的电信号传输至像素单元。

由于扇出线路结构10的信号线13排列为多层,信号线13之间的排列间距大于或等于安全距离,可以大大降低了对曝光精度的要求,并使得相邻信号线13出现因距离太近而短路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制造设备的精度要求,即使制造设备些老化、精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也可继续使用不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