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传热散热器。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在使用或运作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以及升温现象,例如led灯以及电脑中使用的cpu在使用过程中20%的能量会用于工作,而剩余80%的能量会转变成热量,从而会导致电子元件快速升温。若忽视这些散热问题,会导致led灯以及cpu的寿命大大降低,甚至在高热的灼烧下发生烧毁,这严重影响了电子器件的运行效率以及使用安全。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led散热器,其授权公告号为cn204084277u,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散热器,包括外形呈中空圆柱状的散热器本体,散热器本体外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散热鳍片,散热鳍片在横截面上呈圆弧形,散热鳍片对应散热器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串接若干散热鳍片的加强结构,每相邻两散热鳍片之间形成螺旋风道,加强结构上设置有贯穿螺旋风道的风孔。该实用新型在散热器轴向会受热从而形成螺旋风,加速空气流动,散热性能好,散热性能好,散热速率快。但是该实用新型也存在其不足之处,例如其散热器与led灯中的发热元件并不直接相连,其散热为通过被动的螺旋风带走热量,因此其散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与发热元件不直接接触,且接触时的传热速度较慢,同时被动的螺旋风散热效果较差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贴合散热器以及发热元件,同时提升发热元件热量传递到散热器的速度,且能够主动产生旋风带走热量的石墨烯传热散热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石墨烯传热散热器,包括一个集热器,所述集热器包括一个集热底座,集热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片以及散热碳棒,所述集热底座下表面紧密贴合连接设置有一块石墨烯传热片,所述的集热底座上方套设有一个与其形状大小相适配的散热罩壳,所述散热罩壳上方中心处设置有一个安装槽,其中心处设置有一个贯通散热罩壳的空气流通孔,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一个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一个外壳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体中心的风扇,所述外壳体嵌设于安装槽内部,所述风扇设在空气流通孔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器其包括一个集热底座,集热底座下方的石墨烯传热片具有极高的热传导效率,因此将其与发热元件(例如led灯板以及cpu)相贴合后能够有效将发热元件的热量传导到石墨烯传热片上,之后再将石墨烯传热片上的热量能够传导到集热器中的散热片以及散热碳棒表面,由于实用新型中的散热罩壳上方设置有风扇组件,因而能够不断地产生主动的螺旋风,保证了热量的有效散发,从而迅速使得发热元件的温度降低。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热底座包括设置于底部的导热座以及传热座,所述的导热座下端面设置有一个导热凹槽,其形状大小与石墨烯传热片相适配;所述的传热座的形状大小与导热座相同,且两者通过高导热胶黏剂粘结,所述传热座上端面与散热片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热座以及传热座均有具有极高热传导效率的紫铜,但是其成型工艺较难,若将导热座以及传热座分开设置能够在降低成型工艺的前提下,还能提高成型率。本实用新型中的石墨烯传热片嵌入导热座中,因而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石墨烯传热片的热量能够很快被导热座带走,并从导热座传递到传热座中,进而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热底座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插接散热碳棒的传热孔,所述传热孔贯通传热座且深入导热座内部,所述传热孔内部还浇铸有高导热胶黏剂。
散热碳棒由石墨制成,其具有极高的热传导效率,因此将散热碳棒插入穿热孔中,能够有效将热量传导。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热底座下方还设有一层高导热胶黏剂,所述高导热胶黏剂内部填充有石墨烯粉末颗粒。
通常的导热胶黏剂其虽然具有一定的导热效果,但是其导热效果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在导热粘胶剂中掺杂具有极高热传导效率的石墨烯粉末颗粒,有效提升了导热胶黏剂的导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碳棒其横截面呈c字形。
将散热碳棒设置成c字形,能够在不提高碳棒体积的前提下,提高了碳棒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散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传热座上端面边缘处还设置有一个竖直向上的环形金属环块,其外侧与散热罩壳紧密贴合。
设置环形金属块同样能够传导热量,将其与散热罩壳紧密贴合能够将热量传导到散热罩壳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罩壳上端面设置有若干环绕安装槽的第一空气流通槽,相邻的第一空气流通槽之间的散热罩壳侧壁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二空气流通槽。
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罩壳具有位置不同的第一空气流通槽以及第二空气流通槽,能够有效的进行空气流通,保证了空气散热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罩壳中的空气流通孔其通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与之相对应的,所述风扇组件中的外壳体朝向散热罩壳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带有外螺纹结构的连接管,气流通孔与连接管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通过空气流通孔内部设置的内螺纹与风扇组件中具有外螺纹结构的连接管之间的螺纹连接,保证了风扇组件与散热罩壳之间的紧密连接,安全性提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器与发热元件紧密贴合,保证热传导效率;
(2)本实用新型能够主动产生旋风,快速将热量散发,降低发热元件温度;
(3)本实用新型各部件之间连接紧密,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热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集热器100、集热底座101、散热片102、散热碳棒103、石墨烯传热片104、导热座105、传热座106、导热凹槽107、高导热胶黏剂108、传热孔109、石墨烯粉末颗粒110、环形金属环块111、散热罩壳200、安装槽201、空气流通孔202、第一空气流通槽203、第二空气流通槽204、内螺纹205、风扇组件300、外壳体301、风扇302、外螺纹303、连接管3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石墨烯传热散热器,包括一个集热器100、一个散热罩壳200以及一个风扇组件300,所述的散热罩壳200套设在集热器100上端,而风扇组件300设置在散热罩壳200上端。
集热器100包括一个集热底座101,其由导热座105以及传热座106组成。其中导热座105下端面设置有一个导热凹槽107,导热凹槽107内部填充设置有一块与之紧密贴合的石墨烯传热片104,导热座105与石墨烯传热片104下方还设置有用于与发热元件粘结的含有石墨烯粉末颗粒110的高导热胶黏剂108。而传热座106的形状大小与导热座105相同,其上表面螺旋分布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片102,且传热座106上端面边缘处还设置有一个竖直向上的环形金属环块111。导热座105与传热座106之间通过高导热胶黏剂108粘结相互粘结,成为一个整体。
散热罩壳200上端面中心处设置有一个安装槽201,其中心处设置有一个贯通散热罩壳200的空气流通孔202,其内部设置有内螺纹205,散热罩壳200上端面环绕安装槽201还设置有三个第一空气流通槽203,相邻的第一空气流通槽203之间的散热罩壳200侧壁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二空气流通槽204。
风扇组件300包括一个外壳体301以及设置在外壳体301中心空气流通孔202正上方的风扇302,外壳体301嵌设于安装槽201内部,且外壳体301朝向散热罩壳200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带有外螺纹303结构的连接管304,外螺纹303与内螺纹205之间通过螺纹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将集热器100、集热器100以及风扇组件300相互组装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将集热器100下方的高导热胶黏剂108紧贴发热元件,从而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依次通过石墨烯传热片、导热座105、传热座106最终传导到散热片102以及散热碳棒103表面,通过风扇组件300的工作,将冷空气通过第一空气流通槽203与第二空气流通槽204,从而将散热片102以及散热碳棒103的热量散发,从而有效降低了发热元件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