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0614发布日期:2020-03-03 04:3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插设于电子装置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装置的功能性及便利性不断提升,且已广泛的被大众所使用。目前,电子装置包括例如平板电脑(tablet)、移动电话(cellularphone)、卫星导航(globalpositionsystem,gps)、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掌上型电脑(palm-sizedpc)及信息家电(informationappliance)等电子产品。而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是电子系统与外部装置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用以连接不同的电子装置,用于传输数据或充电。目前已开发出usbtype-c(usb-c)接头能支援正反插,让usb的使用更为便利。然而,一般的usb连接器,在非使用状态的下完全暴露在外,有可能导致接头受压变形、灰尘或水气进入其内部而造成接点污损,使连接器无法正常操作运用。因usbtype-c接头内部的接点更为密集,更容易因为灰尘或水气造成短路而损坏。为避免此情形,可以提供可完全套设住接头的防尘盖,由此防止灰尘或水气进入接头内部,而对连接器造成损害。但此附加式的配件在使用上不方便,且容易遗失。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需另外套设防尘盖即能在非使用状态时具有防尘、防泼水功能的连接器,以避免连接器损坏,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实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上述课题,本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连接器,此连接器具有遮蔽单元,能够在非使用状态时遮蔽插头单元,使其具有防尘、防泼水的功能,进而避免污损,并提高其使用寿命。为达上述目的,依本新型的一种连接器适用于插设于电子装置。连接器包括插头单元、外壳单元及遮蔽单元。插头单元包括基座件及设置于基座件的一侧的接头端件,接头端件适用于电连接电子装置。外壳单元可滑动地套设于插头单元,并包括壳本体、位于壳本体的一侧的第一开口、及位于壳本体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的第二开口,基座件穿设于第一开口。遮蔽单元设置于外壳单元,并包括设置于壳本体的封盖本体。外壳单元相对于插头单元运动,当接头端件不外露于壳本体时,遮蔽单元完全遮蔽第二开口;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遮蔽单元部分遮蔽第二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封盖本体包括切口,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接头端件顶抵封盖本体使其发生形变。在一个实施例中,封盖本体包括第三开口,遮蔽单元进一步包括封口片,封口片设置于封盖本体且选择性地遮蔽第三开口。当接头端件不外露于壳本体时,封口片遮蔽第三开口;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封口片不遮蔽第三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封口片与封盖本体是一体成型,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接头端件顶抵封口片使其发生形变。在一个实施例中,封口片、封盖本体与壳本体是一体成型,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接头端件顶抵封口片使其发生形变。在一个实施例中,封盖本体与壳本体是一体成型,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接头端件顶抵封盖本体使其发生形变。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件具有外周面、及从外周面朝远离基座件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当接头端件不外露于壳本体时,壳本体远离凸缘部;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壳本体接近凸缘部。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弹性件,其中弹性件设置于壳本体与凸缘部之间,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壳本体接近凸缘部,使弹性件发生形变而具有弹力。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壳本体且位于第一开口的挡止片。当接头端件不外露于壳本体时,基座件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顶抵挡止片;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基座件的另一侧远离挡止片。在一个实施例中,壳本体具有内周面、及从内周面朝远离壳本体的方向延伸的限位挡块。基座件具有外周面、及从外周面朝远离基座件的方向延伸的限位凸块。当接头端件不外露于壳本体时,限位挡块与限位凸块彼此互相接近;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限位挡块与限位凸块彼此互相远离。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弹性件,其中弹性件设置于限位凸块与封盖本体之间,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限位凸块与封盖本体彼此互相接近,使弹性件发生形变而具有弹力。在一个实施例中,壳本体具有内周面、及从内周面朝远离壳本体的方向延伸的限位挡块。基座件具有外周面、及从外周面朝远离基座件的方向延伸的限位凸块。当接头端件不外露于壳本体时,限位挡块与限位凸块彼此互相远离;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限位挡块与限位凸块彼此互相接近。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弹性件,其中弹性件设置于限位挡块与限位凸块之间。当接头端件外露于壳本体时,限位挡块与限位凸块彼此互相接近,使弹性件发生形变而具有弹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头单元还包括设置于基座件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的缆线,缆线电连接接头端件。承上所述,本新型的连接器具有遮蔽单元,不需另外套设防尘盖即能够在非使用状态时遮蔽插头单元,使其具有防尘、防泼水功能,进而避免污损,并提高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a为本新型连接器的接头端件不外露时的外观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连接器的接头端件外露时的外观示意图。图2a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不外露。图2b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外露。图3a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不外露。图3b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外露。图4a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不外露。图4b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外露。图5a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不外露。图5b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外露。图6a及图6b为本新型连接器的封盖本体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7a至图7c为本新型连接器的封口片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参照图1a至图2b,图1a为本新型连接器的接头端件不外露时的外观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连接器的接头端件外露时的外观示意图。图2a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不外露。图2b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外露。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适用于插设于电子装置(图未示)。连接器1包括插头单元11、外壳单元12及遮蔽单元13。插头单元11包括基座件111、及设置于基座件111的一侧的接头端件112,接头端件112适用于电连接电子装置。外壳单元12可滑动地套设于插头单元11,并包括壳本体121、位于壳本体121的一侧的第一开口o1、及位于壳本体121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的第二开口o2,基座件111穿设于第一开口o1。遮蔽单元13设置于外壳单元12,并包括设置于壳本体121的封盖本体131。外壳单元12相对于插头单元11运动,当接头端件112不外露于壳本体121时,遮蔽单元13完全遮蔽第二开口o2;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时,遮蔽单元13部分遮蔽第二开口o2。在本实施例中,封盖本体131具有切口c,接头端件112透过穿出切口c而外露于壳本体121。特别地,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卫星导航装置、个人数码助理装置、储能装置及其他信息装置或家用电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的电子装置。另外,于此虽以连接器的接头为usbtype-c(usb-c)接头为例,然而,连接器的接头也可以例如但不限于是usb-a接头、usb-b接头、microusb接头、miniusb接头、lightning接头等。再者,本实施例虽以遮蔽单元13仅包括封盖本体131(封盖本体131包括切口c)为例用以说明,然而,遮蔽单元13也可包括其他结构,详细描述如后。另外,图1a中虽以切口c为直线且仅切割部分的封盖本体131(切口c仅位于封盖本体131的中央处)为例用以说明,然而,切口c也可以例如但不限于u字型、波浪形或将封盖本体131切割为两片(自图1a图面左方切割至图面右方而使封盖本体131分开成上、下两片);而图2a至图2b为连接器1的剖面示意图,使得图中的封盖本体131看起来被切口c分割为上、下两片,然而,封盖本体131也可以是单一构件(如图1a所示),于此不作限制。请再参照图2a至图2b,在本实施例中,基座件111具有外周面1111、及从外周面1111朝远离基座件111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1112,当接头端件112不外露于壳本体121时,如图2a所示,壳本体121远离凸缘部1112;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时,如图2b所示,壳本体121接近凸缘部1112。详细而言,凸缘部1112用以限制外壳单元12的位移。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时,壳本体121接近凸缘部1112,凸缘部1112限制了壳本体121往图面右方的位移行程。请再参照图2a及图2b,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进一步包括弹性件14(于图1a及图1b中未示),其中弹性件14设置于壳本体121与凸缘部1112之间,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时,壳本体121接近凸缘部1112,使弹性件14发生形变而具有弹力。详细而言,弹性件14用以使外壳单元12复位。当连接器1于使用状态时(如图2b所示),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以使接头端件112能够与电子装置电连接,此时,壳本体121接近凸缘部1112,进而挤压弹性件14使其形变而具有弹力。当接头端件112与电子装置分离时(即非使用状态),弹性件14的弹性恢复力使壳本体121往图面左方移动,而回复到接头端件112不外露于壳本体121且遮蔽单元13完全遮蔽第二开口o2的状态(如图2a所示),以避免接头端件112外露而受污、受潮。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不外露。图3b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外露。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单元12a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壳本体121a且位于第一开口o1的挡止片1211,当接头端件112不外露于壳本体121a时,如图3a所示,基座件111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远离接头端件112的一侧)顶抵挡止片1211;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a时,如图3b所示,基座件111的另一侧远离挡止片1211。特别地,连接器1a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结构、元件及功能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针对外壳单元12a的限位结构。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a的外壳单元12a的挡止片1211用以限制外壳单元12a的位移。当接头端件112不外露于壳本体121a时,壳本体121a的挡止片1211顶抵基座件111远离接头端件112的一侧,而限制了壳本体121a往图面左方的位移行程。请参照图4a及图4b,图4a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不外露。图4b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外露。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b的壳本体121b具有内周面1212,及从内周面1212朝远离壳本体121b的方向延伸的限位挡块1213b,基座件111b具有外周面1111,及从外周面1111朝远离基座件111b的方向延伸的限位凸块1113b,当接头端件112不外露于壳本体121b时,如图4a所示,限位挡块1213b与限位凸块1113b彼此互相接近;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b时,如图4b所示,限位挡块1213b与限位凸块1113b彼此互相远离。特别地,连接器1b与前述第一、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1a的结构、元件及功能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针对外壳单元12b的限位结构。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b的外壳单元12b的壳本体121b具有限位挡块1213b(设置于壳本体121b邻近第一开口o1处),基座件111b具有限位凸块1113b(设置于基座件111b远离接头端件112的一侧),限位挡块1213b及限位凸块1113b用以限制外壳单元12b的位移。当接头端件112不外露于壳本体121b时,壳本体121b的限位挡块1213b与基座件111b的限位凸块1113b彼此互相接近,而限制了壳本体121b往图面左方的位移行程。请再参照图4a及图4b,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b进一步包括弹性件14b,其中弹性件14b设置于限位凸块1113b与封盖本体131之间,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b时,限位凸块1113b与封盖本体131彼此互相接近,使弹性件14b发生形变而具有弹力。详细而言,弹性件14b用以使外壳单元12b复位。当连接器1b于使用状态时(如图4b所示),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b以使接头端件112能够与电子装置电连接,此时,基座件111b的限位凸块1113b与封盖本体131彼此互相接近,进而挤压弹性件14b使其形变而具有弹力。当接头端件112与电子装置分离时(即非使用状态),弹性件14b的弹性恢复力使壳本体121b往图面左方移动,而回复到接头端件112不外露于壳本体121b且遮蔽单元13完全遮蔽第二开口o2的状态(如图4a所示),以避免接头端件112外露而受污、受潮。请参照图5a及图5b,图5a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不外露。图5b为本新型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于此,接头端件外露。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c的壳本体121c具有内周面1212,及从内周面1212朝远离壳本体121c的方向延伸的限位挡块1213c,基座件111c具有外周面1111,及从外周面1111朝远离基座件111c的方向延伸的限位凸块1113c,当接头端件112不外露于壳本体121c时,如图5a所示,限位挡块1213c与限位凸块1113c彼此互相远离;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c时,如图5b所示,限位挡块1213c与限位凸块1113c彼此互相接近。特别地,连接器1c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1b的结构、元件及功能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针对外壳单元12c的限位结构。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c的外壳单元12c的壳本体121c具有限位挡块1213c(设置于壳本体121c远离第一开口o1处)、基座件111c具有限位凸块1113c(设置于基座件111c远离接头端件112的一侧),限位挡块1213c及限位凸块1113c用以限制外壳单元12c的位移。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c时,壳本体121c的限位挡块1213c与基座件111c的限位凸块1113c彼此互相接近,而限制了壳本体121c往图面右方的位移行程。请再参照图5a及图5b,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c进一步包括弹性件14c,其中弹性件14c设置于限位挡块1213c与限位凸块1113c之间,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c时,限位挡块1213c与限位凸块1113c彼此互相接近,使弹性件14c发生形变而具有弹力。详细而言,弹性件14c用以使外壳单元12c复位。当连接器1c于使用状态时(如图5b所示),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c以使接头端件112能够与电子装置电连接,此时,壳本体121c的限位挡块1213c与基座件111c的限位凸块1113c彼此互相接近,进而挤压弹性件14c使其形变而具有弹力。当接头端件112与电子装置分离时(即非使用状态),弹性件14c的弹性恢复力使壳本体121c往图面左方移动,而回复到接头端件112不外露于壳本体121c且遮蔽单元13完全遮蔽第二开口o2的状态(如图5a所示),以避免接头端件112外露而受污、受潮。请再参照图2a、图4a及图5a,在前述第一、第三、第四实施例中,虽然是以弹性件14、14b、14c为弹簧为例加以说明,然而,弹性件14、14b、14c也可以是扭簧、弹片、或风琴状结构元件、或其他受到外力形变后会产生弹力使其回复原本形状的元件,本发明并无限制。另外,弹性件14、14b、14c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由金属、橡胶、或高分子聚合物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请再参照图1a至图5b,在前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壳本体121、121a、121b、121c界定出可容纳接头端件112的容置空间p。插头单元11还可包括设置于基座件111、111b、111c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即远离接头端件112的一侧)的缆线113,缆线113电连接接头端件112。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121a、121b、121c时,接头端件112顶抵封盖本体131使其发生形变。详细而言,由于封盖本体131具有切口c,因此当接头端件112顶抵封盖本体131使其发生形变时,接头端件112可穿出切口c而外露于壳本体121、121a、121b、121c,封盖本体131形变后仍不会超出且不会外露于第二开口o2,以避免封盖本体131影响接头端件112与电子装置连接时的匹配。特别地,切口c的变化态样已详细描述于前,于此不再重复赘述。请参照图6a及图6b,图6a及图6b为本新型连接器的封盖本体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前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连接器1、1a、1b、1c的遮蔽单元13的封盖本体131与外壳单元12、12a、12b、12c的壳本体121、121a、121b、121c可以是各自独立的部件(由不同材质或相同材质制成),壳本体121、121a、121b、121c具有内周面1212,封盖本体131连接于内周面1212且邻近于第二开口o2;或者,如图6b所示,遮蔽单元13的封盖本体131与壳本体121、121a、121b、121c可以是由同一材质制成的一体成型的单一部件。在前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壳本体121、121a、121b、121c的材质例如但不限于包括硅胶、橡胶或塑胶材料;封盖本体131的材质例如但不限于包括硅胶或橡胶材料,或是其他可发生形变的材质,于此不作限制。请参照图7a至图7c,图7a至图7c为本新型连接器的封口片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前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遮蔽单元13可以替换为遮蔽单元13’,遮蔽单元13’的封盖本体131’可包括第三开口o3,遮蔽单元13’可进一步包括封口片132,封口片132设置于封盖本体131’且选择性地遮蔽第三开口o3,当接头端件112不外露于壳本体121、121a、121b、121c时,封口片132遮蔽第三开口o3;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121a、121b、121c时,封口片132不遮蔽第三开口o3。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口o3具有内周缘(如图7a至7c中,封盖本体131’与封口片132的交界处),封口片132连接于内周缘,封口片132的材质例如但不限于包括硅胶或橡胶材料。举例来说,封口片132的上缘固定连接于第三开口o3的内周缘,但封口片132的两侧缘及下缘均不与第三开口o3的内周缘连接(在图7a至图7c中连接处以虚线表示),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121a、121b、121c时,接头端件112顶抵封口片132使其发生形变(朝外掀开)而不遮蔽第三开口o3;或者,封口片132的其中一侧缘固定连接于第三开口o3的内周缘,但封口片132的另一侧缘、上缘及下缘均不与第三开口o3的内周缘连接,当接头端件112外露于壳本体121、121a、121b、121c时,接头端件112顶抵封口片132使其发生形变(朝外掀开),让接头端件112从第三开口o3穿出,而使封口片132不遮蔽第三开口o3。如图7a所示,封口片132、封盖本体131’可以是各自独立的部件(由不同材质或相同材质制成);或者,如图7b所示,封口片132与封盖本体131’可以是由相同材质制成的一体成型的单一部件;又或者,如图7c所示,封口片132、封盖本体131’与壳本体121、121a、121b、121c可以是由相同材质制成的一体成型的单一部件。综上所述,因本新型的连接器具有遮蔽单元,遮蔽单元设置于外壳单元,外壳单元相对于插头单元运动,因此能够在非使用状态时遮蔽连接器的插头单元,使其具有防尘、防泼水功能,进而避免插头单元污损,并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的权利要求中。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