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焊点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poweradapter)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广泛配套于电脑、安防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灯条、按摩仪等设备中。
电源适配器需要通过线缆插头接入市电,线缆插头的一端接入市电,线缆插头的一端插入电源适配器内置的插座中,为了确保安全性,电源适配器插座一般设置有凹腔,而用于导电的铜件则暗藏于凹腔中(铜件一般设置有三个,且呈三角形布置)。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电源适配器插座中安装铜件时,需要使铜件与电源适配器内的电子器件进行电连接,所以在电源适配器的内部通常需要用到电线,电线的一端与电子器件连接,电线的另一端与铜件的端部焊接,这种焊接连接的方式带来的问题很多:1.焊接空间受制于电源适配器内狭小的操作空间,导致焊接难度增大;2.焊接需要用到锡,必然产生焊点,从而导致电线与铜件之间的电阻发生变化,长久使用后焊点处容易烧坏,以导致电源适配器损坏,质量受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焊点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具有具有结构牢固、易于组装的优点,避免了铜件的锡焊工艺,既减少了生产工艺步骤又加强了该插座结构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焊点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包括:适配器主体、插座主体、铜件以及引脚;
所述适配器主体的一端侧面设置有供所述插座主体插嵌的凹槽,所述插座主体的外侧面设置有凹腔,所述铜件固定于所述插座主体上,所述铜件包括:内端部和外端部,所述内端部伸入所述适配器主体内,所述外端部藏于所述凹腔中;
所述引脚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引脚与电源适配器内部的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内端部设置有插孔,所述引脚插接于所述插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适配器主体内增加引脚,然后将铜件伸入适配器主体内的部分设置为带插孔的内端部,从而引脚与内端部之间相互插接,实现电连接,这种插接的连接方式与焊接方式相比,不受制于电源适配器内狭小的操作空间,组装时只需简单的插接即可,不仅结构比较牢固,而且组装更为方便,避免了铜件的锡焊工艺,既减少了生产工艺步骤又加强了该插座结构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凸点,所述引脚的外周壁设置有凹点,所述凹点对应所述凸点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引脚插入内端部之后,凸点和凹点相互配合具有一定限位效果,进而引脚和内端部之间插接后不容易随意滑出,结构相对比较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端部呈扁条形状并由一圆管压扁成型,所述引脚呈扁条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扁条形状的引脚刚好和扁条形状和内端部相适配,这种扁条形状设计,可以使引脚和内端部之间不易相对转动,两者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内端部可以通过一圆管挤压成型,制作比较简单,尤其是将内端部压扁后,铜件不容易从插座主体中脱落,结构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的入口内沿设置有方便所述引脚对准及插入的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过程中各个零件难免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在组装时,倒角的设计方便引脚对准、插入插孔中,进一步有利于快速组装生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脚的端部设置有圆角以方便对准及插入所述插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过程中各个零件难免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在组装时,圆角的设计方便引脚对准、插入插孔中,进一步有利于快速组装生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座主体上一体成型有包裹所述内端部的绝缘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该电源适配器在使用过程中内端部是会通电的,绝缘套可以使各个内端部之间相互不接触,从而避免了短路风险,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绝缘套的外周壁与所述插座主体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计,可以使绝缘套更加牢固的连接于插座主体上,进而绝缘套不易晃动,因此绝缘套对其内部的内端部还具有一定的稳固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绝缘套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撑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支撑部可以使相邻绝缘套之间连接固定,进一步使绝缘套不易晃动,从而对内端部的稳固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其一,通过在适配器主体内增加引脚,然后将铜件伸入适配器主体内的部分设置为带插孔的内端部,从而引脚与内端部之间相互插接,实现电连接,这种插接的连接方式与焊接方式相比,不受制于电源适配器内狭小的操作空间,组装时只需简单的插接即可,不仅结构比较牢固,而且组装更为方便,避免了铜件的锡焊工艺,既减少了生产工艺步骤又加强了该插座结构的质量;
其二,在引脚插入内端部之后,凸点和凹点相互配合具有一定限位效果,进而引脚和内端部之间插接后不容易随意滑出,结构相对比较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适配器主体的部分和插座主体的部分被切除;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铜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内端部被剖开展示。
附图标记:1、适配器主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2、插座主体;21、凹腔;22、绝缘套;23、加强筋;24、连接支撑部;3、铜件;31、内端部;311、凸点;312、倒角;32、外端部;4、引脚;41、凹点;42、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无焊点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包括:适配器主体1和插座主体2。适配器主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通过两组螺钉(图1中未具体示出)锁紧以将插座主体2夹紧,将适配器主体1设置为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两部分,进而有利于在适配器主体1内安装各种电子器件和引脚4(图2中所示),然后通过螺钉可以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锁紧,从而也可以将插座主体2夹紧,这样插座主体2会更佳稳固。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该无焊点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还包括:铜件3和引脚4,铜件3和引脚4对应设置有三组。适配器主体1的一端侧面设置有供插座主体2插嵌的凹槽,插座主体2的外侧面设置有凹腔21,铜件3固定于插座主体2上,铜件3包括:内端部31和外端部32,外端部32呈扁平形状且其外端设置有倒角,内端部31伸入适配器主体1内,外端部32藏于凹腔21中;引脚4设于凹槽内,引脚4与电源适配器内部的电子器件电连接,内端部31设置有插孔,引脚4插接于插孔中。
插孔的内壁设置有两个凸点311,引脚4的外周壁设置有凹点41,凹点41对应凸点311布置,在引脚4插入内端部31之后,凸点311和凹点41相互配合具有一定限位效果,进而引脚4和内端部31之间插接后不容易随意滑出,结构相对比较牢固。
内端部31呈扁条形状并由一圆管压扁成型,引脚4呈扁条形状,扁条形状的引脚4刚好和扁条形状和内端部31相适配,这种扁条形状设计,可以使引脚4和内端部31之间不易相对转动,两者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内端部31可以通过一圆管挤压成型,制作比较简单,尤其是将内端部31压扁后,铜件3不容易从插座主体2中脱落,结构更加牢固。
插孔的入口内沿设置有方便引脚4对准及插入的倒角312,生产过程中各个零件难免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在组装时,倒角312的设计方便引脚4对准、插入插孔中,进一步有利于快速组装生产。
引脚4的端部设置有圆角42以方便对准及插入插孔中,生产过程中各个零件难免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在组装时,圆角42的设计方便引脚4对准、插入插孔中,进一步有利于快速组装生产。
插座主体2上一体成型有包裹内端部31的绝缘套22,绝缘套22的外形呈矩形状,在该电源适配器在使用过程中内端部31是会通电的,绝缘套22可以使各个内端部31之间相互不接触,从而避免了短路风险,更加安全。
绝缘套22的外周壁与插座主体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四个加强筋23,四个加强筋23分别位于绝缘套22的四周,加强筋23的设计,可以使绝缘套22更加牢固的连接于插座主体2上,进而绝缘套22不易晃动,因此绝缘套22对其内部的内端部31还具有一定的稳固效果。
相邻绝缘套22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撑部24,连接支撑部24具体为板状,连接支撑部24可以使相邻绝缘套22之间连接固定,进一步使绝缘套22不易晃动,从而对内端部31的稳固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适配器主体1内增加引脚4,然后将铜件3伸入适配器主体1内的部分设置为带插孔的内端部31,从而引脚4与内端部31之间相互插接,实现电连接,这种插接的连接方式与焊接方式相比,不受制于电源适配器内狭小的操作空间,组装时只需简单的插接即可,不仅结构比较牢固,而且组装更为方便,避免了铜件3的锡焊工艺,既减少了生产工艺步骤又加强了该插座结构的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