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1966发布日期:2020-01-17 21:0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导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严重以及世界能源使用的愈发紧缺,新能源产业逐渐兴起,为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电动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逐步取代汽油机驱动机车。电动自动车主要通过电机驱动,其内部设置有电池为电机供电,而电池需要进行充电才能保证电量充足;而对电动自行车电池进行充电的防水连接器则是电动自行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连接器是用于连通电池和外部电源,一般设置有两个连接端,一端设置在电池上,另一端连接外部充电电源,两者通过两个导体实现电连接,而传统的导体结构通常采用圆棒车制加工,存在加工效率低,组装效率低,成本高等缺陷。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导体结构来解决传统导体结构所产生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导体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导体结构,包括连接器整体,所述连接器整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互相接插;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导体,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与所述第一导体相对应的呈鱼叉形状的第二导体,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接插时,所述第一导体插入所述第二导体鱼叉形状的中间凹陷处,两者之间呈十字交叉状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还包括第一塑胶外壳,所述第一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塑胶外壳内部,所述第一塑胶外壳的头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槽,所述第一导体的头部接触部位凸出所述第一连接孔槽外部;所述第二连接端还包括第二塑胶外壳,所述第二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塑胶外壳内部,所述第二塑胶体的头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槽,所述第二导体的头部接触部位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体的尾部露出所述第一塑胶外壳设置,所述第二导体的尾部露出所述第二塑胶外壳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体鱼叉形状的中间凹陷处的头部和中间部分设置有上下对应的圆凸块。

针对上述方案的结构特征,解释如下:

本方案设计的防水连接器的导体结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连接时,通过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导体插入呈鱼叉形状的第二导体的中间凹陷处,两个导体呈十字交叉状接触,实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电连接,这样的导体连接结构更加的稳定可靠,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的接触面更加大,使通电电流更加稳定,同时第一导体采用模具将板材冲压成片状结构,加工精度和效率都比传统的圆棒车制加工要高。

第一塑胶外壳和第二塑胶外壳的作用是对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起到绝缘保护作用,而第一连接孔槽和第二连接槽的作用是在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连接时,提高它们外部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尾部外露的部位用于铆接或者焊接。

第二导体鱼叉形状的中间凹陷处设置的上下对应的圆凸块作用是保证第一导体插入第二导体鱼叉形状的中间凹陷处后的牢固性,防止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在连接后产生松脱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设计的防水连接器的导体结构,采用模具将板材冲压成片状结构,其中弹性导体接触部位呈鱼叉形,导体之间成十字交叉状接触,具有加工精度高,导体之间接触稳定可靠以及自动化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交叉状接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交叉状接触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连接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连接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导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器整体连接后外观图。

以上附图中,第一导体1、第二导体2、第一连接端3、第二连接端4、第一塑胶外壳5、第一连接孔槽6、第二塑胶外壳7、第二连接孔槽8、圆凸块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导体结构,包括连接器整体,连接器整体包括第一连接端3和第二连接端4,第一连接端3和第二连接端4互相接插;第一连接端3包括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导体1,第二连接端4包括与第一导体1相对应的呈鱼叉形状的第二导体2,第一连接端3和第二连接端4在接插时,第一导体1插入第二导体2鱼叉形状的中间凹陷处,两者之间呈十字交叉状接触。

本方案设计的防水连接器的导体结构,第一连接端3和第二连接端4在连接时,通过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导体1插入呈鱼叉形状的第二导体2的中间凹陷处,两个导体呈十字交叉状接触,实现第一连接端3和第二连接端4的电连接,这样的导体连接结构更加的稳定可靠,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之间的接触面更加大,使通电电流更加稳定,同时第一导体1采用模具将板材冲压成片状结构,加工精度和效率都比传统的圆棒车制加工要高。

优选的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端3还包括第一塑胶外壳5,第一导体1设置在第一塑胶外壳5内部,第一塑胶外壳5的头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槽6,第一导体1的头部接触部位凸出第一连接孔槽6外部;第二连接端4还包括第二塑胶外壳7,第二导体2设置在第二塑胶外壳7内部,第二塑胶体的头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槽8,第二导体2的头部接触部位位于第二连接孔槽8内部;第一塑胶外壳5和第二塑胶外壳7的作用是对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起到绝缘保护作用,而第一连接孔槽6和第二连接槽的作用是在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连接时,提高它们外部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第一导体1的尾部露出第一塑胶外壳5设置,第二导体2的尾部露出第二塑胶外壳7设置;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尾部外露的部位用于铆接或者焊接。

如图5所示,第二导体2鱼叉形状的中间凹陷处的头部和中间部分设置有上下对应的圆凸块9;第二导体2鱼叉形状的中间凹陷处设置的上下对应的圆凸块9作用是保证第一导体1插入第二导体2鱼叉形状的中间凹陷处后的牢固性,防止第一导体1和第二导体2在连接后产生松脱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模具将板材冲压成片状结构,其中弹性导体接触部位呈鱼叉形,导体之间成十字交叉状接触,具有加工精度高,导体之间接触稳定可靠以及自动化效率高等特点。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