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可插拔式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6089发布日期:2019-12-17 21:0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可插拔式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可插拔式控制盒。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目前最常用的工业及民用配电保护装置,其既能在电路正常的情况下接通、承载、分断电路,又能在电路出现短路、过负荷、欠压和失压等故障时跳闸保护电路。断路器通常安装在配电柜内作为主开关或分路开关,作为主开关时,其出线端通常同时配备多个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电表相连,实时计量、测量线路中的电力参数。

市场上常见的断路器,其内部的电路控制模块通常是与断路器外壳以及内部结构是设计为一体的,维护不方便,需要修改其中控制电路参数时,需对断路器整体进行拆卸维护,而且在生产该断路器时不方便,需要整体进行生产;另外,当断路器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需要整体对断路器进行拆开维修,费时费力,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可插拔式控制盒,断路器外壳与电路模块可分开生产,分工明确,拆卸维修方便,只需要将控制盒拿下来单独维修即可。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可插拔式控制盒,控制盒与断路器壳体为可插拔式的,线路板组件设置于控制盒内通过其各扩展口和接线口与断路器的各模块连接,生产维修方便。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可插拔式控制盒,包括壳体、面盖以及进线端与出线端,所述面盖罩于壳体上,所述进线端与出线端分别设置于壳体前后两端,所述壳体靠近出线端侧设置有一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可插拔式控制盒,所述可插拔式控制盒包括模块盖、线路板组件以及模块座,所述线路板组件插设于模块座内,所述模块盖与模块座通过卡扣相连且包裹住所述线路板组件,所述模块座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线路板组件上设有若干个连接端口,其穿过通孔与壳体上的对应连接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块盖四侧均固定有一母扣,所述模块座为一中空盒状,其上表面与所述模块盖大小相同,其四边外侧壁与所述母扣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公扣,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可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液晶显示屏、若干功能按键以及若干个led指示灯;所述线路板组件一端侧壁设置有外部扩展口与外部通讯口,其另一端侧壁还设置有功能扩展口与磁通变换器接口,所述线路板组件底部还设置有电流互感器采样口与电源端口,所述外部扩展口、外部通讯口通过连接线与上位机相连,实现配电网络的通讯与互联;功能扩展口、磁通变换器接口、电流互感器采样口与电源端口均与壳体内对应连接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模块座侧壁上与所述外部扩展口、外部通讯口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一对第一通孔;其与功能扩展口以及磁通变换器接口对应位置开设有一对第二通孔;所述模块座底部与所述电流互感器采样口、电源端口对应位置开设有一对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竖直贯穿至模块座上表面,所述外部扩展口、外部通讯口穿过第一通孔从模块座侧壁内侧延伸至模块座侧壁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模块盖一侧母扣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一对第一限位凸台,其相对的另一侧母扣左右两端设置有一对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均可插入模块座内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其包括外封面板与一对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固定于外封面板两端,所述插接板可插接于第一通孔两侧内壁,所述外封面板覆盖于第一通孔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模块座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支撑筋。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筋上端设置为向下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模块座一侧侧壁设置为倒置的台阶结构,所述壳体的缺口内设有可与其贴合的正台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面盖上与所述可插拔式控制盒对应位置设置有一小于所述模块盖外围尺寸的通孔。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插拔式控制盒通过其盒体外部设置的一些端口与断路器进行连接,使可插拔式控制盒为一个独立模块,在生产时作为独立模块生产,增加便捷性,在其遇到问题需要维修时,只需要将控制盒拿出断路器壳体外,单独对其进行维修,方便且便于携带。

2.本实用新型通过公扣与母扣进行卡接,使模块盖与模块座方便连接,拆卸简单。

3.本实用新型在模块座的外壁设置若干支撑筋,对可插拔式控制盒起要支撑与限位作用,使其在断路器壳体的特定位置,不向下滑动。

4.本实用新型在模块盖的母扣两侧设置限位凸块,通过限位凸块将模块盖与模块座进行限位,而且便于将两者更紧密的卡接;第一限位凸块还设置外封面板与一对插接板,限位卡接的同时可以将模块座侧壁上的第一通孔除外部扩展口、外部通讯口占用部分的其他通孔进行封闭,不留空隙。

5.本实用新型模块座一侧侧壁设置为倒置的台阶状,与断路器壳体内的正台阶贴合,用于限制可插拔式控制盒下陷,使其限制在特定位置。

6.本实用新型在壳体外侧设置有一个面盖,面盖位于可插拔式控制盒位置设置一个缺口,将可插拔式控制盒露出表面,但是又可以起到可插拔式控制盒上部限位作用,实现可插拔式控制盒的上下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插拔式控制盒整体一侧方向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插拔式控制盒整体另一侧方向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块盖一侧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块盖另一侧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线路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线路板组件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可插拔式控制盒侧视图。

其中,1-壳体,2-面盖,3-进线端,4-出线端,5-模块座,501-公扣,502-第一通孔,503-第二通孔,504-第三通孔,505-支撑筋,506-台阶结构,6-线路板组件,601-液晶显示屏,602-led指示灯,603-功能按键,604-外部扩展口,605-外部通讯口,606-磁通变换器接口,607-功能扩展口,608-电源端口,609-电流互感器采样口,7-模块盖,701-母扣,702-第一限位凸块,7021-外封面板,7022-插接板,703-第二限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需要注意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方式1:

参见附图1至附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可插拔式控制盒,本实施方式包括断路器壳体1,可以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进线端3与出线端4,在壳体1上端罩有一个面盖2,面盖2与壳体1通过紧固件方式进行固定。

在靠近出线端4一侧的壳体1上设置一个缺口,缺口内可以放置一个可插拔式控制盒,而在面盖2上与可插拔式控制盒对应位置设置有一与所述可插拔式控制盒大小相同的通孔,起到固定作用,而且方便查看与操作可插拔式控制盒。该可插拔式控制盒包括模块座5、线路板组件6以及一个模块盖7,线路板组件6水平方向覆盖在模块座5上表面,模块座5为中空盒状,模块座5的上表面与模块盖7的大小相同,模块盖7四侧边均固定有一个母扣701,模块座5的四个外侧壁上与母扣701对应的位置固定有一个公扣501,母扣701的中间有一个通孔,公扣501是一个凸块,公扣501位于母扣701的通孔内,这样母扣701与公扣501可以卡接在一起,而且将线路板组件6包裹在模块座5的内部。

线路板组件6上表面上固定有一个液晶显示屏601,液晶显示屏601左右两侧固定有若干功能按键603以及若干个led指示灯602。而模块盖7的上表面上与线路板组件6上的液晶显示屏601、功能按键603以及led指示灯602对应位置分别设置透明显示屏幕、按钮以及led指示灯显示模块,液晶显示屏601正对透明显示屏幕,这样液晶显示屏601的显示内容可通过透明显示屏幕在模块盖7上显示;功能按键603正对模块盖7上的按钮,通过按压模块盖7上的按钮就可以按动线路板组件6上的功能按键;led指示灯正对模块盖7上的led指示灯显示模块,led指示灯显示模块也是一个透明屏幕,led指示灯的亮度可透过模块盖7上的透明屏幕显示,可以指示产品运行状态。

在线路板组件6的一个侧壁上固定有外部扩展口604与外部通讯口605,在线路板组件6的另一个侧壁上固定有功能扩展口607与磁通变换器接口606,在线路板组件6的底部固定有电流互感器采样口609与电源端口608。

在模块座5侧壁上与所述外部扩展口604、外部通讯口605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一对第一通孔502,在模块座5侧壁上与功能扩展口607以及磁通变换器接口606对应位置开设有一对第二通孔503,在模块座5底部与电流互感器采样口609、电源端口608对应位置开设有一对第三通504。而模块座5的第一通孔502向上贯穿至模块座5的上表面,外部扩展口604、外部通讯口605穿过第一通孔502从模块座5侧壁内侧延伸至模块座5侧壁外侧,即线路板组件6插入模块座5内时,外部扩展口604、外部通讯口605从模块座5的上方贯穿的第一通孔502滑进第一通孔502内,其凸出到模块座5外侧,参见附图2与附图4;功能扩展口607以及磁通变换器接口606与模块座5的侧壁上的第二通孔503正对,电流互感器采样口609、电源端口608与模块座5的底部第三通孔504正对。

当将可插拔式控制盒放入断路器壳体1中时,外部扩展口604、外部通讯口605通过连接线与上位机相连,实现配电网络的通讯与互联;功能扩展口607、磁通变换器接口606、电流互感器采样口609与电源端口608均与壳体1内对应连接线相连,实现两者的连接使用。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优化,具体的优化方案为在模块盖7的一侧的母扣左右两端设置有一对第一限位凸台702,其相对的另一侧母扣左右两端设置有一对第二限位凸台703,所述第一限位凸台702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703均可插入模块座5内侧壁,这两对限位凸块将模块盖7与模块座5进行限位,而且便于将两者更紧密的卡接。

第一限位凸台702还与模块座5上的第一通孔502位置对应,第一限位凸台702包括外封面板7021与一对插接板7022,插接板7022固定于外封面板7021两端,外封面板7021竖直方向设置,当模块盖7与模块座5卡接的时候,外封面板7021与模块座5的侧面在同一个平面,而插接板7022设置在外封面板7021的后侧两端,当模块盖7与模块座5卡接的时候,插接板7022可插接于第一通孔502两侧内壁,外封面板7021则刚好覆盖于第一通孔502上端,这样外部扩展口604、外部通讯口605就被外封面板7021与插接板7022卡接在第一通孔502内,参见附图2与附图5。而第二限位凸台703只是一个竖直设置的面板,一端固定在模块盖7上,当模块盖7与模块座5卡接的时候,第二限位凸台703可以插入模块座5的内侧壁,用于使模块盖7与模块座5更紧密的卡接,参见附图3与附图6。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操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2的进一步优化,具体的优化方案为在模块座5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支撑筋505,而且支撑筋505上端还设置为向下的斜面,参见附图2与附图4,支撑筋505对可插拔式控制盒起要支撑与限位作用,使其在断路器壳体1的缺口的特定位置,不向下滑动,便于固定。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操作与实施方式2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3的进一步优化,具体的优化方案为将模块座5一侧侧壁设置为倒置的台阶结构506,其可与壳体1内的台阶结构贴合,参见附图3。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操作与实施方式3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