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壳体及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2996发布日期:2020-03-27 14:1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电源适配器壳体及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及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是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其广泛应用于电脑、摄像头、路由器、环境电器、厨房电器等家电设备中。

目前,部分电源适配器需要工作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而由于传统的电源适配器防水性能较差,电源内部密封后热胀冷缩的特性,导致电源在停止正常工作后,电源内部会受热膨胀,形成对外吸气状态,容易将外部环境中的水汽从外壳缝隙吸进入到电源适配器的电气腔中,使内部线路短路而导致自身损坏失效,严重时会导致总闸开关跳闸而产生较高的浪涌电压,致使电子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及电源适配器,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具有较强的防水性能,可有效防止水汽进入电气腔中,提高电源适配器的高湿工作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壳体包括:底壳、上盖、第一线卡件和第二线卡件,所述底壳与所述上盖相盖合形成电气腔,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中的一个的周壁设有朝另一个方向延伸的连接板,另一个的底部沿周向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板密封连接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底壳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线卡件的进线口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二线卡件的出线口,所述连接板设有与所述进线口连通的第一卡口和与所述出线口连通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一线卡件靠近所述电气腔的一端设有第一外延部,所述第一外延部的周缘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口的侧壁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线卡件靠近所述电气腔的一端设有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二外延部的周缘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口的侧壁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与背景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连接板置入连接槽中,并将连接板与连接槽密封连接,如此,底壳与上盖之间的连接空隙被有效密封,使得电气腔与外界隔绝,从而有效阻挡水汽从底壳与上盖之间的连接空隙进入到电气腔中;同时,连接板与连接槽相配合也可起到在底壳与上盖盖合时的定位作用,提高底壳与上盖之间的连接精度,有效避免在连接过程中底壳与上盖之间发生位置偏移;加之,通过第一外延部的第一卡槽与第一卡口的侧壁卡接,第二外延部的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口的侧壁卡接,可将电气腔分别与进线口和出线口分隔,从而阻挡水汽从进线口和出线口进入到电气腔中。可见,底壳与上盖的连接处和电源线的接入处均被有效密封,可有效防止水汽进入电气腔中,从而提高电源适配器的高湿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中的一个的周缘设有密封板,另一个的周缘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密封板插接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中的一个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凸台,另一个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下压部,所述凸台上设有用于容置密封件的第二密封槽,所述下压部用于将所述密封件压紧在所述第二密封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进线口的侧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线卡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卡合的第一凸缘;

和\或,所述出线口的侧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线卡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卡合的第二凸缘。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进线口的侧壁设有第一凸肋,所述上盖设有第二凸肋,所述第二凸肋与所述进线口位置对应;

和\或,所述出线口的侧壁设有第三凸肋,所述上盖设有第四凸肋,所述第四凸肋与所述出线口位置对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凸肋均为多个;和\或,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凸肋均为多个。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壳设有第一排气孔,和\或,所述上盖设有第二排气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表面设有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凸纹部,和\或,所述上盖的表面设有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凸纹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通过超声波焊接于所述连接槽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包括电气组件、输入导电线、输出导电线和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所述电气组件置于所述电气腔内,所述输入导电线与所述第一线卡件套接并与所述电气组件电连接,所述输出导电线与所述第二线卡件套接并与所述电气组件电连接。

由于上述电源适配器采用了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壳体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壳体的后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电源适配器壳体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电源适配器壳体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电源适配器壳体中的第一线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电源适配器壳体中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底壳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电源适配器壳体中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上盖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0、底壳,11、连接板,12、进线口,121、第一凹槽,122、第一凸肋,13、出线口,14、第一密封槽,15、下压部,16、第一排气孔,17、第一凸纹部,20、上盖,21、连接槽,22、密封板,23、凸台,231、第二密封槽,24、第二凸肋,25、第二凸纹部,30、第一线卡件,31、第一外延部,311、第一卡槽,32、第一凸缘,40、电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包括:底壳10、上盖20、第一线卡件30和第二线卡件(图中并未示出,可参考图4所示第一线卡件30结构),底壳10与上盖20相盖合形成电气腔40,底壳10和上盖20中的一个的周壁设有朝另一个方向延伸的连接板11,另一个的底部沿周向设有连接槽21,连接板11密封连接于连接槽21内,底壳10设有用于容置第一线卡件30的进线口12和用于容置第二线卡件的出线口13,连接板11设有与进线口12连通的第一卡口和与出线口13连通的第二卡口,第一线卡件30靠近电气腔40的一端设有第一外延部31,第一外延部31的周缘设有第一卡槽311,第一卡口的侧壁卡接于第一卡槽311内,第二线卡件靠近电气腔40的一端设有第二外延部,第二外延部的周缘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口的侧壁卡接于第二卡槽内。

在传统的电源适配器壳体中,底壳和上盖两者的周缘表面均为平面,通过将两平面进行密封连接实现底壳与上盖的连接,然而,由于平面与平面间的连接难免会出现间隙,水汽容易从间隙进入到电气腔中,使电源线路短路而导致自身损坏失效,严重时会导致总闸开关跳闸而产生较高的浪涌电压,致使电子设备损坏,可见,传统的电源适配器壳体的防水性能较差。而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通过将连接板11置入连接槽21中,并将连接板11与连接槽21密封连接,如此,底壳10与上盖20之间的连接缝隙被有效密封,使得电气腔40与外界隔绝,从而有效阻挡水汽从底壳10与上盖20之间的连接缝隙进入到电气腔40中;同时,连接板11与连接槽21相配合也可起到在底壳10与上盖20盖合时的定位作用,提高底壳10与上盖20之间的连接精度,有效避免在连接过程中底壳10与上盖20之间发生位置偏移;加之,通过第一外延部31的第一卡槽311与第一卡口的侧壁卡接,第二外延部的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口的侧壁卡接,可将电气腔40分别与进线口12和出线口13分隔,从而阻挡水汽从进线口12和出线口13进入到电气腔40中。可见,底壳10与上盖20的连接处和电源线的接入处均被有效密封,从而使电气腔40分别与底壳10和上盖20之间的连接处、进线口12和出线口13有效分隔,与传统的电源适配器壳体相比,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具有较强的防水性能,可有效防止水汽进入电气腔40中,从而提高电源适配器的高湿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底壳10和上盖20中的一个的内壁(位于电气腔40内的壁面)设有与另一个的内壁相贴合的连接板11,另一个的底部沿周向设有连接槽21,图中示出的是连接板11设于底壳10的内壁上,连接槽21设于上盖20的底部,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为连接板11设于上盖20的内壁上,连接槽21设于底壳10的底部。进一步地,连接板11设于底壳10的内壁时,连接板11与上盖20的内壁相贴合,连接板11设于上盖20的内壁时,连接板11与底壳10的内壁相贴合,以进一步加强对底壳10和上盖20之间的连接缝隙的密封。

具体地,第一线卡件30朝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延伸形成上述第一外延部31,同理,第二线卡件朝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延伸形成上述第二外延部。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和图4,底壳10和上盖20中的一个的周缘设有密封板22,另一个的周缘设有第一密封槽14,密封板22插接于第一密封槽14内。通过将密封板22置入第一密封槽14内,可有效将底壳10和上盖20之间的连接缝隙与外界分隔,从而进一步阻挡水汽从底壳10和上盖20之间的连接缝隙进入到电气腔40中,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的防水性能。

具体地,图中示出的是第一密封槽14设于底壳10的周缘上,密封板22设于上盖20的周缘上,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为密封板22设于底壳10的周缘上,第一密封槽14设于上盖20的周缘上。

具体地,密封板22抵触于第一密封槽14的底部,可进一步加强对底壳10和上盖20之间的连接缝隙的密封。

进一步地,可先第一密封槽14内注入密封胶,再将密封板22置入第一密封槽14内,可进一步加强对底壳10和上盖20之间的连接缝隙的密封。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和图4,底壳10和上盖20中的一个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凸台23,另一个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下压部15,凸台23上设有用于容置密封件的第二密封槽231,下压部15用于将密封件压紧在第二密封槽231内。图中示出的是下压部15设于底壳10的周缘上,凸台23设于上盖20的周缘上,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为凸台23设于底壳10的周缘上,下压部15设于上盖20的周缘上。下压部15将密封件压紧在凸台23的第二密封槽231内,可有效将底壳10和上盖20之间的连接缝隙与外界分隔,从而进一步阻挡水汽从底壳10和上盖20之间的连接缝隙进入到电气腔40中,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的防水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5至图7,进线口12的侧壁设有第一凹槽121,第一线卡件30上设有与第一凹槽121相卡合的第一凸缘32;和\或,(可参考图7所示进线口12结构)出线口13的侧壁设有第二凹槽,第二线卡件上设有与第二凹槽相卡合的第二凸缘。通过第一凸缘32与第一凹槽121之间的卡合结构并结合第一卡口的侧壁与第一卡槽311之间的卡合结构,可更进一步地阻挡水汽从进线口12进入到电气腔40中;同理,第二凸缘与第二凹槽之间的卡合结构并结合第二卡口的侧壁与第二卡槽之间的卡合结构,可更进一步地阻挡水汽从出线口13进入到电气腔40中。可见,上述设置能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的防水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6至图9,进线口12的侧壁设有第一凸肋122,上盖20设有第二凸肋24,第二凸肋24与进线口12位置对应;和\或,(可参考图7和图9所示结构)出线口13的侧壁设有第三凸肋,上盖20设有第四凸肋,第四凸肋与出线口13位置对应。底壳10与上盖20相互盖合后,第一凸肋122和第二凸肋24分别压紧在第一线卡件30的两侧,从而将第一线卡件30与进线口12的侧壁之间的缝隙密封,同时,结合第一凸缘32与第一凹槽121之间的卡合结构和第一卡口的侧壁与第一卡槽311之间的卡合结构,更进一步地阻挡水汽从进线口12进入到电气腔40中;同理,第三凸肋和第四凸肋分别压紧在第二线卡件的两侧,从而将第二线卡件与出线口13的侧壁之间的缝隙密封,同时,结合第二凸缘与第二凹槽之间的卡合结构和第二卡口的侧壁与第二卡槽之间的卡合结构,更进一步地阻挡水汽从出线口13进入到电气腔40中。可见,进线口12和出线口13均设置了三处密封结构,可有效将水汽阻挡,避免水汽从进线口12和出线口13进入到电气腔40中,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的防水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第一凹槽121和第一凸肋122均为多个,对应地,第一凸缘32为多个,和\或,第二凹槽和第三凸肋均为多个,对应地,第二凸缘为多个。具体地,第一凹槽121和第一凸肋122相互间隔设置,多处第一凹槽121与第一凸缘32之间的卡合结构结合多处第一凸肋122与第一线卡件30的压合结构,在进线口12内形成多重密封结构,更进一步地阻挡水汽从进线口12进入到电气腔40中;同理,第二凹槽和第三凸肋相互间隔设置,多处第二凹槽与第二凸缘之间的卡合结构结合多处第三凸肋与第二线卡件的压合结构,在出线口13内形成多重密封结构,更进一步地阻挡水汽从出线口13进入到电气腔40中。可见,上述设置能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的防水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6,底壳10设有第一排气孔16,和\或,上盖20设有第二排气孔(图中并未示出)。底壳10与上盖20相互盖合连接后,需要对电源适配器进行通电满载老化寿命测试,测试过程中,粘合剂受热后会产生的化学气体,上述化学气体可通过上述第一排气孔16和\或第二排气孔向外排出,避免化学气体集中在电气腔40内并在高温膨胀的状态下导致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发生应力损坏。进一步地,在完成测试后,需要将第一排气孔16和第二排气孔封堵,其中,封堵的方式有多种,如在第一排气孔16和第二排气孔内设置密封塞,又如在第一排气孔16和第二排气孔内注入密封胶。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底壳10的表面设有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凸纹部17,和\或,上盖20的表面设有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凸纹部25。上述第一凸纹部17和第二凸纹部25可有效起到防滑作用,同时,可有效降低使用者手握拿起电源适配器时的灼热感,提升使用舒适度。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板11通过超声波焊接于连接槽21内,当然,连接板11与连接槽21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如密封胶连接方式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电气组件、输入导电线、输出导电线和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电气组件置于电气腔40内,输入导电线与第一线卡件30套接并与电气组件电连接,输出导电线与第二线卡件套接并与电气组件电连接。

由于上述电源适配器采用了上述电源适配器壳体的所有实施例,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