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电堆用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搭接负载的集电板输出端结构。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电堆中产生的电流主要通过集流板上的输出端结构进行对外输出,集流板采用导电金属板制成,例如铜板,铝板等。在集流板上会有一到两个输出结构用于与外界的连接线搭接,将电堆中产生的电流集中输出,实际使用中,输出端主要靠螺栓与外界的连接线板进行搭建,这种螺栓连接的方式要求输出结构的螺栓孔必须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开孔,对于临时更换输出端接线板的情况来说是极为不方便的,有时会出现螺栓与孔不搭配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方便搭接负载的集电板输出端结构,该搭接负载的集电板输出端结构,可以方便的调节螺栓与孔位之间的大小关系,实现随时随地的进行外接负载的规格切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搭接负载的集电板输出端结构,包括有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所述集流板与所述外界接线板上均开通有条形孔,所述集流板位于所述外界接线板上且两板相交的条形孔连通处形成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小随着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的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为条形变径孔,所述条形变径孔由第二圆弧段、斜线段、第一圆弧段和另一条斜线段首尾相接围合而成,所述第一圆弧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
进一步的,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连接固定时,所述第一圆弧段靠近外界接线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有上垫片、螺栓、下垫片和螺母,所述上垫片和下垫片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上下两端,由上至下所述螺栓依次贯穿于上垫片、安装孔和下垫片与所述螺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段直径且不小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为条形集成孔,所述条形条形孔包括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圆形条形孔,两个相邻所述圆形条形孔之间连通有滑动槽。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条形孔包括有第一圆形条形孔、第二圆形条形孔、第三圆形条形孔和第四圆形条形孔,四个所述圆形条形孔的直径依次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槽的宽度小于任意一个圆形条形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有上垫片、螺栓、下垫片和螺母,所述螺栓的螺帽与螺纹部之间还固定有与滑动槽大小相适配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可以顺着所述滑动槽自由移动,所述上垫片和下垫片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上下两端,由上至下所述螺栓依次贯穿于上垫片、安装孔和下垫片与所述螺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的直径等于第一圆形条形孔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在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上设置有条形孔,并且配合安装孔的孔径大小随着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使得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在安装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调整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相对位置,使得安装孔的大小可以随着安装件的大小变化而变化,方便的调节安装件与安装孔之间的大小关系,实现随时随地的进行外接负载的规格切换,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螺栓位于所述集流板和外界接线板之间的剖视图。
图中包括有:集流板1、外界接线板2、安装孔3、连接件4、上垫片41、螺栓42、螺帽421、螺纹部422、移动块423、下垫片43、螺母44、条形变径孔5、圆弧段51、第一圆弧段511、第二圆弧段512、斜线段52、条形集成孔6、圆形条形孔61、第一圆形条形孔611、第二圆形条形孔612、第三圆形条形孔613、第四圆形条形孔614、滑动槽6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例提供一种方便搭接负载的集电板输出端结构,属于集流板1上的结构,主要作用是将集流板1的电流对外输出。包括有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的材料一致,可以是紫铜板、不锈钢板、铝合金板等,通过机加工成型得到。集流板1与外界接线板2上均开通有条形孔,集流板1位于外界接线板2上且两板相交的条形孔连通处形成安装孔3,安装孔3的孔径大小随着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安装孔3内设置有用于固定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的连接件4,当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在安装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调整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相对位置来改变安装孔3的孔径大小,使得安装孔3的大小可以随着安装件4的大小变化而变化,进而实现随时随地的进行外接负载的规格切换,实用性高。
如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中,条形孔为条形变径孔5,条形变径孔5由两条圆弧段51和与两条圆弧段51相切的斜线段52围合而成,进一步的,两条圆弧段51分别为第一圆弧段511和第二圆弧段512,第一圆弧段51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弧段512的直径,保证安装孔3的孔径是可以通过移动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的位置关系进行大小变化。
如图3所示,在优选实施中,螺栓连接件4包括有上垫片41、螺栓42、下垫片43和螺母44,上垫片41和下垫片43分别位于安装孔3的上下两端,由上至下螺栓42依次贯穿于上垫片41、安装孔3和下垫片43与螺母44固定,可以对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起到稳定的限位固定。
如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中,螺栓42的直径不大于第二圆弧段51直径且不小于第一圆弧段51直径,保证螺栓42能够固定于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之间。
本实施例中集电板输出端结构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首先移动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相对位置,使得安装孔3移动到与实际螺栓的直径一致时,以此从安装孔3上方依次插入上垫片41、螺栓42、下垫片43,最后利用螺栓42与螺母44的螺纹连接配合将集流板1与外界接线板2锁紧,同时外界接线板2一端连接相关的输出线路即可进行电堆电流的对外输出。
实施例2
如图4-5所示,本实例提供一种方便搭接负载的集电板输出端结构,属于集流板1上的结构,主要作用是将集流板1的电流对外输出。包括有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的材料一致,可以是紫铜板、不锈钢板、铝合金板等,通过机加工成型得到。集流板1与外界接线板2上均开通有条形孔,集流板1位于外界接线板2上且两板相交的条形孔连通处形成安装孔3,安装孔3的孔径大小随着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安装孔3内设置有用于固定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的连接件4,当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在安装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调整随着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相对来改变安装孔3的孔径大小,使得安装孔3的大小可以随着安装件4的大小变化而变化,进而实现随时随地的进行外接负载的规格切换,实用性高。
如图5所示,在优选实施中,条形孔为条形集成孔6,条形集成孔6包括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圆形条形孔61,两个相邻圆形条形孔之间连通有滑动槽62,进一步的,圆形条形孔61包括有第一圆形条形孔611、第二圆形条形孔612、第三圆形条形孔613和第四圆形条形孔614,四个圆形条形孔61的直径依次减小,滑动槽62的宽度小于任意一个圆形条形孔61的直径,使得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之间可以形成多个直径不一样的安装孔3提高集电板输出端结构的使用性能。
如图5-7所示,在优选实施中,螺栓连接件4包括有上垫片41、螺栓42、下垫片43和螺母44,螺栓42的螺帽421与螺纹部422之间还固定有与滑动槽62大小相适配的移动块423,移动块423可以顺着滑动槽62自由移动,上垫片41和下垫片43分别位于安装孔3的上下两端,由上至下螺栓42依次贯穿于上垫片41、安装孔3和下垫片43与螺母44固定,当安装孔3需要调整大小时,将螺栓42上的移动块423与两板上的滑动槽62调整到平行后,将螺栓42从一个安装孔3为划到另一个安装孔3内,即可实现更换安装孔3的操作,可以通过螺栓42进行不同安装孔3直径的快速切换,保证了电堆在与外界负载搭接时的便利性。
如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中,螺栓42的直径等于第一圆形条形孔611直径,进一步的,螺栓42可选用m16、m14、m12、m10这几种国标螺栓,由于一般情况下的电堆按照150片双极板计算,输出电流会有400-600a,为了保证连接位置的电流输出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上述选用的螺栓42效果最佳。
本实施例中集电板输出端结构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首先移动集流板1和外界接线板2相对位置,使得两板之间的第一圆形条形孔61连通形成最大安装孔3,然后将上垫片41套设与螺栓42上,将螺栓42从安装孔3插进去,接下来依次将下垫片43和螺母套设与螺栓42下端,将集流板1与外界接线板2锁紧;当安装孔3需要调整大小时,将螺栓42上的移动块423与两板上的滑动槽62调整到平行后,将螺栓42从一个安装孔3为划到另一个安装孔3内,即可实现更换安装孔3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该复合电路板的表壳内部填充有绝缘液,通过绝缘液具有良好流动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存在板裂等缺陷的特性,并且绝缘液的液体比热容高、安全性好、电绝缘性好,使得立体导电线路板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更加稳定,同时通过表壳内部立体导电线路板和绝缘液的相互结合与配合,突破了传统电路板的形状约束,使得该复合电路板在柔性电路板以及个性化制造方面有重要应用,实用性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