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8459发布日期:2020-02-18 14:2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功晋升为汽车市场之上的“时代宠儿”,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之下,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在激增,使得新能源汽车电缆处于各种不可控的人为环境下工作,再加上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可抗力的因素,使得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充电电缆的使用寿命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比如在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时,容易被汽车拖拉、碾压,或者被人为的拉扯,或者受到各种自然物体的撞击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导致电缆极易被损坏,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适应各种抗压环境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存在抗压效果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通过所述防护单元保护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其由内及外包括有一缆芯单元、一防护单元、一防火层、一屏蔽层以及一护套,所述缆芯单元包括三根电源动力线、至少一屏蔽线对、至少一信号控制线以及一加强纤维芯组,在所述缆芯单元空隙处填充有一第一热塑性填充体,其中:所述防护单元由内及外包括有一第一防护层、一环形骨架以及一第二防护层,所述环形骨架为弹性材料制成,其包括一内圈层、套设在所述内圈层外的一外圈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圈层和所述外圈层之间的一齿形波缓冲结构,所述第一热塑性填充体具有极佳的柔软性,增强了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的柔韧性,抗拉伸性,耐寒性以及耐磨性,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使得所述内圈层和所述外圈层多点受力,进而使得所述环形骨架更加稳固,保证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持久的抗压性,柔软性,增高了其机械强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与所述内圈层、所述外圈层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所述环形骨架能保持其结构不变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持久保护电缆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为抗变形胶垫,其弹性效果好,保证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在受压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作为优选的,所述屏蔽线对包括2根,其分别为一第一屏蔽线对和一第二屏蔽线对,所述第一屏蔽线对和所述第二屏蔽线对内均设置有一屏蔽通信线和一屏蔽确认线,其空隙处填充有一第二热塑性填充体且最外层包覆有一第一pe绝缘层,所述屏蔽通信线由内及外包括一屏蔽通信导体和一第一mdpe屏蔽层,所述屏蔽确认线由内及外包括一屏蔽确认导体和一第二mdpe屏蔽层,所述屏蔽通信导体和所述屏蔽确认导体均为无氧铜导体,导体采用高精度无氧铜材质,足够平方粗度,低电阻,高效传输,不易发热;所述第一pe绝缘层,符合hors环保标准,使用寿命长;mdpe材料使得所述屏蔽线对具有强度的长期保持性,使用寿命长;所述屏蔽线对通过所述屏蔽通信导体和所述屏蔽确认导体的组合用以监控和控制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电流回路以及保护线路。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纤维芯组包括一第一加强纤维芯、一第二加强纤维芯、一第三加强纤维芯以及一第四加强纤维芯,所述第一加强纤维芯设置在该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的轴心处,所述第一加强纤维芯使得该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能承受较大的拉力,不易被拉断,所述第二加强纤维芯、所述第三加强纤维芯以及所述第四加强纤维芯分别与两相邻所述电源动力线相切,且所述第二加强纤维芯和所述第三加强纤维芯分别与所述第一屏蔽线对和所述第二屏蔽线对相切,用以防止所述电源动力线和所述屏蔽线对相互挤压。

进一步的,三根所述电源动力线围绕所述第一加强纤维芯均匀布置,并且均与所述第一加强纤维芯相切,用以防止三根所述电源动力线相互挤压。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动力线由内及外设有一电源动力导体和一第二pe绝缘层,所述电源动力导体为绞合镀锡铜丝导体,保证了所述电源动力导体的柔软性能,传输电流大,速度快;所述第二pe绝缘层,符合hors环保标准,使用寿命长,且每根所述电源动力线外绕覆的所述pe绝缘层厚薄均匀,有效防止电流击穿打火,保证用电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控制线包括2根,其分别为一第一信号控制线和一第二信号控制线,所述第一信号控制线和所述第二信号控制线由内及外均设有一信号控制导体、一第三mdpe屏蔽层,所述信号控制导体为无氧铜导体,导体采用高精度无氧铜材质,足够平方粗度,低电阻,高效传输,不易发热;mdpe保持了hdpe的刚性,又有ldpe的柔性、耐蠕变性,使得所述信号控制线具有强度的长期保持性,使用寿命长,所述信号控制线增加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信号传输,使得其信号传输稳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火层为陶瓷化复合防火层,具有优良的韧性、耐高温且耐磨,保护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

进一步的,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还包括一防水膜层,所述防水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热塑性填充体与所述第一防护层之间,所述防水膜层防止水渗入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其包括有一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由内及外包括有一第一防护层、一环形骨架以及一第二防护层,所述环形骨架为弹性材料制成,其包括一内圈层、套设在内圈层外的一外圈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圈层和所述外圈层之间的一齿形波缓冲结构,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使得所述内圈层和所述外圈层多点受力,进而使得所述环形骨架更加稳固,保证所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抗压性能,机械强度高;该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被施压时,外力使得所述缆芯单元和所述环形骨架相互挤压,而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对所述环形骨架的防护、缓冲作用,进一步避免所述环形骨架结构破坏变形,使得所述环形骨架的功能得以长久实现,达到更好的抗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的第一屏蔽线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的一种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的另一种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源动力线、11-电源动力导体、12-第二pe绝缘层、2-屏蔽线对、21-第一屏蔽线对、22-第二屏蔽线对、23-屏蔽通信线、231-屏蔽通信导体、232-第一mdpe屏蔽层、24-屏蔽确认线、241-屏蔽确认导体、242-第二mdpe屏蔽层、25-第二热塑性填充体、26-第一pe绝缘层、3-信号控制线、31-第一信号控制线、32-第二信号控制线、33-信号控制导体、34-第三mdpe屏蔽层、41-第一加强纤维芯、42-第二加强纤维芯、43-第三加强纤维芯、44-第四加强纤维芯、5-第一热塑性填充体、6-防水膜层、7-防护单元、71-第一防护层、72-环形骨架、721-内圈层、722-齿形波缓冲结构、723-外圈层、73-第二防护层、8-防火层、9-屏蔽层、10-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其由内及外包括有所述缆芯单元、所述防水膜层6、所述防护单元7、所述防火层8、所述屏蔽层9以及所述护套10。

参阅图1所述缆芯单元包括三根所述电源动力线1、所述屏蔽线对2,所述信号控制线3、所述加强纤维芯组、所述第一热塑性填充体5。

参阅图1和图2,所述屏蔽线对2包括两根,其分别为所述第一屏蔽线对21和所述第二屏蔽线对22,所述第一屏蔽线对21和所述第二屏蔽线对22内均设置有一屏蔽通信线23和一屏蔽确认线24,其空隙处填充有一第二热塑性填充体25且最外层包覆有一第一pe绝缘层26,所述第一pe绝缘层26,符合hors环保标准,使用寿命长;所述屏蔽通信线23由内及外包括一屏蔽通信导体231和一第一mdpe屏蔽层232,所述屏蔽确认线24由内及外包括一屏蔽确认导体241和一第二mdpe屏蔽层242,mdpe材料使得所述屏蔽线对2具有强度的长期保持性,使用寿命长;所述屏蔽通信导体231和所述屏蔽确认导体241均为无氧铜导体;导体采用高精度无氧铜材质,足够平方粗度,低电阻,高效传输,不易发热;两所述屏蔽线对2均通过所述屏蔽通信导体231和所述屏蔽确认导体241的组合用以监控和控制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电流回路以及保护线路。

参阅图1,所述加强纤维芯组分别为所述第一加强纤维芯41、所述第二加强纤维芯42、所述第三加强纤维芯43以及所述第四加强纤维芯44,所述第一加强纤维芯41设置在该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的轴心处,使得该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能承受较大的拉力,不易被拉断;所述第二加强纤维芯42、所述第三加强纤维芯43以及所述第四加强纤维芯44分别与两相邻所述电源动力线1相切,且所述第二加强纤维芯42和所述第三加强纤维芯43分别与所述第一屏蔽线对21和所述第二屏蔽线对223相切,使得该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能承受较大的拉力,用以防止所述电源动力线1和所述屏蔽线对2相互挤压;三根所述电源动力线1围绕所述第一加强纤维芯41均匀布置,并且均与所述第一加强纤维芯41相切,用以防止三根所述电源动力线1相互挤压。

参阅图1,三根相同的所述电源动力线1由内及外均设有一电源动力导体11和一第二pe绝缘层12,所述电源动力导体11为绞合镀锡铜丝导体,保证了所述电源动力导体11的柔软性能,传输电流大,速度快;pe绝缘层,符合hors环保标准,使用寿命长,且三根相同的所述电源动力线1外绕覆的pe绝缘材料厚薄均匀,有效防止电流击穿打火,保证用电安全。

参阅图1,所述信号控制线3包括两根,其分别为一第一信号控制线31和一第二信号控制线32,所述第一信号控制线31由内及外设有一信号控制导体33和一第三mdpe屏蔽层34,mdpe保持了hdpe的刚性,又有ldpe的柔性、耐蠕变性,使得所述信号控制线3具有强度的长期保持性,使用寿命长;所述信号控制导体33为无氧铜导体,导体采用高精度无氧铜材质,足够平方粗度,低电阻,高效传输,不易发热;所述信号控制线3增加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信号传输,使得其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参阅图1,所述第一热塑性填充体5填充在所述缆芯单元空隙处,热塑性填充体具有极佳的柔软性,增强了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的柔韧性,抗拉伸性,耐寒性以及耐磨性。

参阅图1、图3以及图4,所述防护单元7由内及外包括有一第一防护层71、一环形骨架72以及一第二防护层73,所述环形骨架72为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可以是尼龙或者橡胶,所述环形骨架72包括一内圈层721、套设在内圈层721外的一外圈层723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圈层721和所述外圈层723之间的一齿形波缓冲结构722,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722与所述内圈层721、所述外圈层72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可以是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722粘黏于所述内圈层721和所述外圈层723之间,再或者可以是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722卡设于所述内圈层721和所述外圈层723之间如若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722粘贴于所述内圈层721和所述外圈层723之间,或者直接卡设于所述内圈层721和所述外圈层723之间,当电缆受到挤压后,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722受到所述内圈层721和所述外圈层723的牵扯力度较小或者无牵扯力,其恢复到其原来的形状的效果将不太理想,故将三者一体成型结构能使得所述环形骨架72在保持其结构不变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持久保护电缆的效果;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722可以是沿圆周方向均匀变化的折线,也可以是波形线,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722与所述内圈层721和所述外圈层723固定连接形成的容纳腔可以为三角形、梯形或弧形,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722使得所述内圈层721和所述外圈层723多点受力,进而使得所述环形骨架72更加稳固,保证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抗压性,柔软性,增高了其机械强度,所述第一防护层71和所述第二防护层73为抗变形胶垫,其弹性效果好,保证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在受压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该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被施压时,外力使得所述缆芯单元和所述环形骨架72相互挤压,容易导致所述环形骨架72的结构破坏变形,而所述第一防护层71和所述第二防护层73对所述环形骨架72的防护、缓冲以及保护作用,使得所述环形骨架72的功能得以长久实现,达到更好的抗压效果;所述内圈层721和所述外圈层723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层71和所述第二防护层73贴合设置,能保证所述环形骨架72不产生本体结构的变形,进而能持久保护该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

参阅图1,所述防火层8为陶瓷化复合防火层,具有优良的韧性、耐高温且耐磨,保护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

参阅图1,所述屏蔽层9为无氧铜网屏蔽层,紧密编织的无氧铜网,能抵抗外界电磁干扰。

参阅图1,所述护套10为pvc护套,所述高密度环保pvc材料,加厚护套,加强性能,抗高强度弯折拉力,阻燃且耐腐蚀。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其由内及外包括有所述缆芯单元、所述防水膜层6、所述防护单元7、所述防火层8、所述屏蔽层9以及所述护套10,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在完成输电作业的同时,达到了抵抗外界压力的效果且使用寿命长,特别是通过所述防护单元7的缓冲、抗压作用,所述防护单元7的所述齿形波缓冲结构722使得所述内圈层721和所述外圈层723多点受力,进而使得所述环形骨架72更加稳固,保证所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抗压性能,增强了其机械强度;当该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被施压时,外力使得所述缆芯单元和所述环形骨架72相互挤压,而所述防护单元7的所述第一防护层71和所述第二防护层73对所述环形骨架72的防护、缓冲以及保护作用,使得所述环形骨架72的功能得以长久实现,达到更好的抗压效果;所述内圈层721和所述外圈层723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层71和所述第二防护层73贴合设置,能保证所述环形骨架72不产生本体结构的变形,进而能持久保护该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里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因此就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同等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