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插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0786发布日期:2020-04-17 17:5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插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传导的工具,特别涉及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插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办公等场所对电力的供应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现有的插座功能单一,在防水、防触电方面,依然还有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在家庭生活过程中,儿童是最容易触电的群体,由于现有的插座在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了该情况屡屡发生。

为此,本公司的设计人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易、方便使用,并且可实现防水、防触电功能的插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易、方便使用并且成本低廉的防触电插板,有效的杜绝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触头危险。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插板,其包括外壳以及滑动设置于外壳的触发按钮、旋转板,外壳包括基壳,基壳内设置有开口的内腔并且基壳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封闭内腔开口的盖体,盖体上设置有用于触发按钮穿过的避让孔,盖体上还设置有通电接口,触发按钮沿垂直于盖体顶部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旋转板转动设置于基壳的内腔中并且旋转板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旋转板上还安装有插孔,旋转板的状态包括封闭状态与接通状态,封闭状态下旋转板对设置于盖体上的通电接口进行封闭并且插孔与通电接口呈错位状态,接通状态下设置于旋转板上的插孔与通电接口相接通;

触发按钮沿垂直于盖体顶部所在平面运动产生的动力,向旋转板进行传递并实现旋转板在封闭状态与接通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触发按钮包括导柱以及与导柱共轴线布置并且设置于导柱顶部的按压凸起,导柱与上述的避让孔相匹配,导柱与盖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导柱沿其轴线方向运动的引导件。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引导件包括设置于导柱的表面并且沿导柱的轴线方向延伸布置的引导槽以及设置于避让开内圆周面处并且向中心凸出的引导凸起。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基壳内设置有用于接收触发按钮的动力并且向旋转板进行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中间齿轮、从动齿轮,所述的主动齿轮与导柱共轴线布置并且用于接收导柱沿自身轴线方向运动向下运动产生的动力,中间齿轮设置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之间,并且中间齿轮的一端侧与主动齿轮啮合、另一端侧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与旋转板同轴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导柱的圆周表面处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拨动凸起,主动齿轮的内表面处设置有与拨动凸起相匹配并且呈螺旋弧形结构的拨动槽;当触发按钮朝向基壳内腔运动时,在拨动凸起与拨动槽的配合作用下,导柱将推动主动齿轮绕自身轴线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为了使得导柱在下沉过程中的受力均衡,所述的拨动凸起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导柱径向的两端,主动齿轮的内表面处同样设置有两个拨动槽。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主动齿轮的中心处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抵向基壳的内腔底部、另一端抵向导柱的底部,并且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触发按钮偏离盖体内腔。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主动齿轮与中间齿轮的传动比小于1,中间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传动比小于1。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旋转板包括呈圆形平板结构的面板、与面板固定连接并且共轴线布置的中心柱,面板的上偏心设置有插孔,上述的从动齿轮同轴固定套接于中心柱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基壳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定位环槽a、销轴、定位环槽b,定位环槽a的中心轴线与销轴的中心轴线、定位环槽b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该平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外壳的长度方向,主动齿轮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环状凸起a并且环状凸起a转动套接于定位环槽a内,中间齿轮转动套接于销轴的外部,设置于面板上的中心柱与定位环槽b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当触发按钮的导柱朝向基壳内腔运动至最大行程时,设置于面板上的插孔与通电接口呈共轴线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面板朝向基壳内腔底部的端面设置有限位凸起a,面板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限位凸起b,当限位凸起a抵向限位凸起b时,设置于面板上的插孔与通电接口呈共轴线布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的进步以及优越性在于,本设计可有效的防止漏电现象,并且还可以实现防尘、防水的功效,在封闭状态下旋转板,其使得插孔与外界隔开,即便有水喷向插板也不会出现短路、漏电现象,并且本发明操作方便,可以快速的将插孔与用电器接通,其实用性强,特别适合家庭使用。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为本发明在未触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触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旋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动力传递机构与触发按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触发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主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动力传递机构与触发按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外壳;110-基壳;112-定位环槽a;114-销轴;116-定位环槽b;

120-盖体;

20-触发按钮;210-导柱;220-按压凸起;230-引导槽;240-拨动凸起;

30-旋转板;310-面板;320-中心柱;330-插孔;

40-动力传递机构;410-主动齿轮;412-拨动槽;

420-中间齿轮;

430-从动齿轮;

440-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2、3所示,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插板,其包括外壳10以及滑动设置于外壳10的触发按钮20、旋转板30,外壳10包括基壳110,基壳110内设置有开口的内腔并且基壳1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封闭内腔开口的盖体120,盖体120上设置有用于触发按钮20穿过的避让孔,盖体120上还设置有通电接口,触发按钮20沿垂直于盖体120顶部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旋转板30转动设置于基壳110的内腔中并且旋转板30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旋转板30上还安装有插孔330,旋转板30的状态包括封闭状态与接通状态,封闭状态下旋转板30对设置于盖体120上的通电接口进行封闭并且插孔330与通电接口呈错位状态,接通状态下设置于旋转板30上的插孔330与通电接口相接通;

触发按钮20沿垂直于盖体120顶部所在平面运动产生的动力,向旋转板30进行传递并实现旋转板30在封闭状态与接通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如图1-6所示,所述的触发按钮20包括导柱210以及与导柱210共轴线布置并且设置于导柱210顶部的按压凸起220,导柱210与上述的避让孔相匹配,导柱210与盖体120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导柱210沿其轴线方向运动的引导件;更为优化的,所述的引导件包括设置于导柱210的表面并且沿导柱210的轴线方向延伸布置的引导槽230以及设置于避让开内圆周面处并且向中心凸出的引导凸起。当用户对按压凸起220施加向下压力时,触发按钮20可在引导槽230、引导凸起的引导作用下,沿导柱210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

如图3、5所示,基壳110内设置有用于接收触发按钮20的动力并且向旋转板30进行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40。动力传递机构40、旋转板30设置于盖体120与基壳110之间围合而成的腔体内。

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40包括主动齿轮410、中间齿轮420、从动齿轮430,所述的主动齿轮410与导柱210共轴线布置并且用于接收导柱210沿自身轴线方向运动向下运动产生的动力,中间齿轮420设置于主动齿轮410、从动齿轮430之间,并且中间齿轮420的一端侧与主动齿轮410啮合、另一端侧与从动齿轮430啮合,从动齿轮430与旋转板30同轴固定连接。

如图6、7所示,为实现将触发按钮20的直线方向运动转换成主动齿轮410的旋转运动,所述的触发按钮20与主动齿轮410之间设置有动力的转换机构。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导柱210的圆周表面处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拨动凸起240,主动齿轮410的内表面处设置有与拨动凸起240相匹配并且呈螺旋弧形结构的拨动槽412;当触发按钮20朝向基壳110内腔运动时,在拨动凸起240与拨动槽412的配合作用下,导柱210将推动主动齿轮410绕自身轴线转动,主动齿轮410的转动将驱动中间齿轮420、从动齿轮430的转动,并最终实现旋转板30由封闭状态向接通状态进行切换。

更为优化的,为了使得导柱210在下沉过程中的受力均衡,所述的拨动凸起240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导柱210径向的两端,主动齿轮410的内表面处同样设置有两个拨动槽412。

为实现触发按钮20的自动复位以及保证在不使用插板的情况下,旋转板30可由接通状态自动向封闭状态进行切换,如图8所示,所述的主动齿轮410的中心处设置有复位弹簧440,复位弹簧440的一端抵向基壳110的内腔底部、另一端抵向导柱210的底部,并且复位弹簧440的弹力推动触发按钮20偏离盖体120内腔。当用户按压触发按钮20并推动触发按钮20朝向基壳110内腔运动时,导柱210推动复位弹簧440处于蓄能状态;在不使用插板或者手动松开触发按钮20时,复位弹簧440释放弹性势能并推动触发按钮20偏离基壳110内腔,促使触发按钮20复位至初始状态,在此过程中,触发按钮20牵引主动齿轮410反向转动并使得旋转板30由接通状态自动向封闭状态进行切换。

更为优化的,主动齿轮410与中间齿轮420的传动比小于1,中间齿轮420与从动齿轮430的传动比小于1;通过动力传递机构40的调节,可解决几个问题,第一,相对于齿轮、齿条的动力的转换机构,其明显的降低了在触发按钮20的运动行程,即有效的降低了外壳10的厚度,使得整个设计结构更为紧凑;其二,对触发按钮施加的压力较小,并且触发按钮20在复位过程中,更为流畅。

如图4所示,旋转板30包括呈圆形平板结构的面板310、与面板310固定连接并且共轴线布置的中心柱320,面板310的上偏心设置有插孔330,上述的从动齿轮430同轴固定套接于中心柱320外部。

如图8、9所示,基壳110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定位环槽a112、销轴114、定位环槽b116,定位环槽a112的中心轴线与销轴114的中心轴线、定位环槽b116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该平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外壳10的长度方向,主动齿轮410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环状凸起a并且环状凸起a转动套接于定位环槽a112内,中间齿轮420转动套接于销轴114的外部,设置于面板310上的中心柱320与定位环槽b116转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安全性防触电插板可安装于墙面,也可以作为移动插排使用,当用户单手按压触发按钮20时,由触发按钮20向动力传递机构40传递动力,动力传递机构40接收触发按钮20沿直线方向动力并转换成旋转力,动力传递机构40将旋转力传递至旋转板30并驱动旋转板30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于旋转板30上的插孔330与供电电源接通并在旋转板30的旋转作用下,与盖体120上的通电接口接通,此时用另一只手将用电器的插头与插孔对接,从而实现通电;当用户松开触发按钮20时,即撤销对触发按钮20施加压力,在复位弹簧440的作用下,旋转板30有复位的趋势,但是由于用电器的插头与通电接口的壁部之间存在阻挡,从而限制了触发按钮20、旋转板30的复位。

当需要拔出用电器插头时,可先按压触发按钮20,避免用电器的插头与通电接口的壁部之间存在摩擦,也对防触电插板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优化,当触发按钮20的导柱210朝向基壳110内腔运动至最大行程时,设置于面板310上的插孔330与通电接口呈共轴线布置。

进一步的优化,面板310朝向基壳110内腔底部的端面设置有限位凸起a,面板310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限位凸起b,当限位凸起a抵向限位凸起b时,设置于面板310上的插孔330与通电接口呈共轴线布置。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