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6381发布日期:2020-05-06 23:2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组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锂电池组装技术方案中,锂电池电芯与保护板往往处于同一空间中,采用胶带简单固定,装配一致性难以保证,工艺性较差;通常锂电池采用单层壳体灌胶的方案,若保证电芯密封性,则外壳高度受限制,若先考虑外壳则电芯灌胶高度可能受限,且灌胶与电池部件的装配相互影响较大,工艺性也受一定限制;锂电池工作时受个体差异影响电芯发热不一致,而所灌胶体仅出于防水考虑,导热性一般,对发热不均现象缺乏改善作用,需要对此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保护板装配一致性差,工艺性受到限制,上下盖装配可靠性较差,灌胶高度受限,灌胶体导热性较差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包括外壳、输出插座、电芯组件、保护板,所述输出插座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电芯组件位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保护板连接在所述外壳内部,还包括内胆、导热灌封胶,所述内胆上设置有大仓体、小仓体,所述电芯组件位于所述大仓体中,所述保护板连接在所述小仓体上,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与下壳,所述输出插座设置在所述下壳上,所述导热灌封胶填充所述电芯组件间隙及内胆内部空间,所述导热灌封胶填充所述内胆与下壳间隙。

内胆用于形成大仓体、小仓体,大仓体用于放置电芯组件,小仓体用于安装保护板,提高保护板安装的稳定性,导热灌封胶填充电芯组件间隙、内胆内部空间、内胆与下壳间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温度得到有效的传递,同时内胆与下壳之间具有良好的防水与抗震性能,导热灌封胶填充到内胆中,能够突破下壳高度的限制,灌胶高度由内胆高度决定而不受电池外壳结构限制,更高的灌胶高度带来了更为优异的防水与散热性能。电池输出插座固定于下壳上,因此可以在所有部件装配与走线完毕后进行上壳、下壳的安装,避免了上壳、下壳都接有线路时合盖动作对线路的影响,同时电芯组件与保护板分别安装于大仓体、小仓体的设计保证了整体结构层次清晰,部件装配相互影响较小,提升了工艺性与可靠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所述电芯组件包括2个以上电芯单体,所述电芯单体间设置有高导热垫片。

设置于电芯单体之间的高导热垫片与导热灌封胶配合形成一个导热性能良好的空间,当电芯组件工作发热时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处补充,形成温度均匀的热场,保证各电芯单体的工作环境趋于一致,有效避免电芯单体落后,延长电芯组件整体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还包括弹性垫块,所述弹性垫块设置于电芯组件外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大仓体与电芯组件之间。

设置的弹性垫块起缓冲与保护的作用,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弹性垫块设置于大仓体与电芯组件之间,将大仓体与电芯组件隔开了相同宽度的空隙,使导热灌封胶可以均匀的灌入,使散热更加均匀,同时弹性垫块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所述小仓体内设置有开口槽,所述保护板下端卡入所述开口槽。

设置的开口槽起固定作用,保护板下端通过卡入开口槽进行限位固定,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还包括散热板,所述小仓体外侧设置有开口滑槽,所述散热板连接在所述开口滑槽上。

设置的开口滑槽起固定作用,散热板连接、固定在开口滑槽上。设置的散热板对保护板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所述导热灌封胶填充所述散热板与小仓体间。

导热灌封胶填充散热板与小仓体之间,起到对保护板与散热板的固定、抗震与防水作用,同时,导热灌封胶进一步加强了对保护板的散热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所述下壳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下壳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上壳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穿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固定柱相配合,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固定柱。

设置在下壳上的第一固定柱穿过支架上的第一定位孔并通过连接件与设置在上壳上的第二固定柱连接,其作用是将上壳与下壳连接,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所述支架上部还设置有第三固定柱,所述输出插座设置有与第三固定柱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支架上的第三固定柱插入输出插座上的第二定位孔将输出插座固定在支架上,使输出插座的位置固定,提升了输出插座安装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所述内胆壁上设置有线槽。

内壁上设置的线槽用于整理与固定电池内部线路,固定后的电池内部线路不会受到安装过程的影响而发生拉扯与挤压,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所述上壳顶部内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弹性垫块相抵触。

设置的凸台与弹性垫块相抵触,进一步对电芯组件进行固定,加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出插座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包括外壳1、输出插座2、电芯组件3、保护板5,所述输出插座2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所述电芯组件3位于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保护板5连接在所述外壳1内部,还包括内胆6、导热灌封胶7,所述内胆6上设置有大仓体61、小仓体62,所述电芯组件3位于所述大仓体61中,所述保护板5连接在所述小仓体62上,所述外壳1包括上壳11与下壳12,所述输出插座2设置在所述下壳12上,所述导热灌封胶7填充所述电芯组件3间隙及内胆6内部空间,所述导热灌封胶7填充所述内胆6与下壳12间隙。

安装时,首先将电芯组件3放入内胆6的大仓体61中,再将保护板5连接在内胆6的小仓体62上,然后将内胆6放置于下壳12对应位置处继而用导热灌封胶7填充电芯组件3间隙、内胆6内部空间及内胆6与下壳12间隙,其中内胆6与下壳12上可以设置筋条,并通过筋条的配合起初步定位作用,之后将输出插座2安装在下壳12上,最后将上壳11盖合在下壳12上,完成组装。

作为优选,所述电芯组件3包括2个以上电芯单体31,所述电芯单体31间设置有高导热垫片32。

作为优选,还包括弹性垫块33,所述弹性垫块33设置于电芯组件3外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大仓体61与电芯组件3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小仓体62内设置有开口槽621,所述保护板5下端卡入所述开口槽621。

作为优选,还包括散热板4,所述小仓体62外侧设置有开口滑槽622,所述散热板4连接在所述开口滑槽622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灌封胶7填充所述散热板4与小仓体62间。

作为优选,所述下壳12上设置有支架8,所述支架8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81,所述下壳12设有第一固定柱121,所述上壳11设置有第二固定柱111,所述第一固定柱121穿过第一定位孔81与第二固定柱111相配合,还包括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81与第二固定柱111。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8上部还设置有第三固定柱82,所述输出插座2设置有与第三固定柱82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1。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6壁上设置有线槽63。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11顶部内侧设置有凸台112,所述凸台112与所述弹性垫块33相抵触。

更为具体的,在电芯组件3放入大仓体61时,通过设置在电芯组件3上的弹性垫块33与大仓体61隔开一定距离,保护板5卡入小仓体62内的开口槽621后,将散热板4连接在小仓体62侧的开口滑槽622上,再用导热灌封胶7填充小仓体62。安装输出插座2时,通过将输出插座2固定在支架8上,使输出插座2设置在下壳12上,然后将电池内部线路通过内胆6壁上设置的线槽63进行整理、固定,最后对上壳11、下壳12进行合盖,上壳11设置的凸台112与弹性垫块33相抵触,提高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上壳11、下壳12合盖后,第一固定柱121穿过第一定位孔81与第二固定柱111卡合,并通过连接件13连接,使得支架8得到进一步固定。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