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弯折的HDMI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2034发布日期:2020-04-28 20:47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弯折的HDMI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hdmi线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弯折的hdmi线。



背景技术:

hdmi线是高清晰多媒体接口线的缩写,能高品质地传输未经压缩的高清视频和多声道音频数据,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为5gbps。同时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可以保证最高质量的影音信号传送。

例如,将hdmi线用于连接会议室的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主机时,需要经常插拔,若hdmi线的弯折性能不佳,则易导致hdmi线因内部线路折断而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220609213.0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超强的抗弯折且抗拉折的导电线,其具体是将铜丝绕接于防断丝导体的外侧,绕接的方式为螺纹旋转式绕接方式。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提高导电线的抗弯折性能,可达到重复折叠、弯曲百万次以上。虽然上述现有技术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高抗弯折性能的效果,但由于在实际产品中,其使用环境复杂多变,弯折的方式和次数千差万别,导致实际产品在真实环境下表现出的抗弯折性能与测试环境下的抗弯折性能具有较大差距。

因此,如何能够将该导电线的结构应用到hdmi线中,提高其抗弯折性能的同时保障hdmi线的正常使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弯折的hdmi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hdmi线弯折多次易损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弯折的hdmi线,包括多根芯线以及套设在所述多根芯线之外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从里到外依次设置的铝箔、编织层及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包括信号传输线组、pe线组和一根外设地线;

所述信号传输线组包括第一芯材和缠绕于所述第一芯材表面的若干根信号传输线;缠绕于所述第一芯材表面的若干根信号传输线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一缠绕单元;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中所述包括的若干根信号传输线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一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其中,每一根信号传输线包括双绞信号线组和一根内设地线,及用于包裹双绞信号线组和内设地线的热封铝箔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第一芯材成30~60度夹角。

进一步,所述pe线组包括第二芯材和缠绕于所述第二芯材表面的若干根电源线;缠绕于所述第二芯材表面的若干根电源线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二缠绕单元;所述第二缠绕单元中所述包括的若干根电源线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二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二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

进一步,所述第二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第二芯材成30~60度夹角。

进一步,所述电源线包括具有设定线径的导电芯材、包覆在所述导电芯材之外的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导电芯材之间的隔离层。

进一步,所述信号传输线组中包括4根信号传输线,4根信号传输线并排缠绕在所述第一芯材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pe线组包括7根电源线,7根电源线并排缠绕在所述第二芯材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pe线组包括第一pe线子组、第二pe线子组;

其中,所述第一pe线子组包括第三芯材和缠绕于所述第三芯材表面的4根电源线;缠绕于所述第三芯材表面的4根电源线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三缠绕单元;所述第三缠绕单元中所述包括的4根电源线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三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三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

所述第二pe线子组包括第四芯材和缠绕于所述第四芯材表面的3根电源线;缠绕于所述第四芯材表面的3根电源线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四缠绕单元;所述第四缠绕单元中所述包括的3电源线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四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四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

进一步,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中相邻的信号传输线之间的螺距为所述信号传输线直径的0.1-2倍。

进一步,所述第二缠绕单元中相邻的电源线之间的螺距为所述电源线直径的0.1-2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弯折的hdmi线,其使用并排缠绕的结构形式,通过控制相邻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等参数,使得各相邻第一缠绕单元之间将具有足够的弯折空间,在对所述抗弯折的hdmi线进行弯折时,将会基于所述弯折空间来增大第一缠绕单元的实际宽度。即当对所述抗弯折的hdmi线进行弯折操作时,所述抗弯折的hdmi线会有足够的弯折余地,来抵消弯折操作对于第一缠绕单元的宽度增加要求,从而提高了hdmi线的抗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弯折的hdmi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抗弯折的hdmi线中信号传输线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抗弯折的hdmi线中信号pe线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抗弯折的hdmi线中第一pe线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抗弯折的hdmi线中第二pe线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弯折的hdmi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抗弯折的hdmi线由多根芯线10以及套设在所述多根芯线10之外的保护层20所组成;其中,所述保护层20包括从里到外依次设置的铝箔21、编织层22及护套23。

其中,按照芯线所执行的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用于传输高频数字信号的信号传输线组100,用于导电的pe线组200(pe线组中所包括的pe线本质上就是电子线),用于接地的外设地线300。

所述保护层20包裹在芯线外部,起到防止芯线损伤、避免外界杂质和水分侵入等功能的保护套管。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抗弯折的hdmi线中信号传输线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信号传输线组100包括第一芯材101和缠绕于所述第一芯材101表面的若干根信号传输线102;缠绕于所述第一芯材101表面的若干根信号传输线102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一缠绕单元103;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中所述包括的若干根信号传输线102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宽度的2~4倍;其中,每一根信号传输线102包括双绞信号线组1021和一根内设地线1022,及用于包裹双绞信号线组1021和内设地线1022的热封铝箔层。

其中,所述双绞信号线组1021包括两根信号线,分别记为第一信号线1021a和第二信号线1021b,第一信号线1021a和第二信号线1021b采用双绞方式绞合。所述热封铝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铝箔层和热封膜层。

之所以采用双绞形式的两根信号线组成双绞信号线组1021,是为了确保信号的正常传输。而且采用由铝箔层和热封膜层组成的热封铝箔层以包裹双绞信号线组1021,不仅可以实现电磁屏蔽和绝缘包裹的功能,而且抗折弯的性能更佳。

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的间距(图2中由f表示)为单一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宽度(图2中由e表示)的2~4倍。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改进之处在于:相邻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宽度的2~4倍。这样各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将具有足够的弯折空间。

在对所述抗弯折的hdmi线进行弯折时,由于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具有较大的弯折空间,最终将会基于所述弯折空间来增大第一缠绕单元130的实际宽度。换言之,当对所述抗弯折的hdmi线进行弯折操作时,所述抗弯折线材会有足够的弯折余地,来抵消弯折操作对于第一缠绕单元103的宽度增加要求。

由于所述抗弯折的hdmi线中,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是重复且连续的,并且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的间距均为第一缠绕单元103宽度的2~4倍,所以整个抗弯折的hdmi线具有了较好的抗弯折性能。

而且采用上述的并排缠绕方式,所述抗弯折的hdmi线的内部芯线10的的实际尺寸很小,所以第一缠绕单元103的实际尺寸也很小,故虽然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的间距是单一第一缠绕单元103宽度的2~4倍,但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的间距也是很小的,而抗弯折的hdmi线整体上相对于第一缠绕单元103而言又是非常长的,所以最终得到的抗弯折的hdmi线实际上处处都具有一个上述的弯折空间。

这对于抗弯折的hdmi线而言,意义巨大,这意味着从整体上看,抗弯折的hdmi线实际上是处处都具有抗弯折性能,不论是对抗弯折的hdmi线的哪一个部分进行弯折,都会具有相应的弯折空间来缓冲。

具体地,相邻第一缠绕单103元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的间距过小,则其提供的弯折空间较小,可能达不到抗弯折性能要求。如果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的间距过大,那么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连接的信号传输线本身会向横向方向排布并且这种往横向方向排布的信号传输线距离过长,在进行弯折操作时,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连接的信号传输线将存在较大的断线风险,如果这部分信号传输线发生断线,也会造成抗弯折的hdmi线整体无法传输信号,失去信号传输功能。

本实用新型经过申请人无数次的实验证明,在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的间距为第一缠绕单元103宽度的2~4倍时,既能保证提供较大的弯折空间,达到抗弯折性能要求,同时对于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而言,其不至于往横向倾斜过多角度,且长度不至于过长,可避免这部分信号传输线在多次弯折时发生断线的问题。例如,具体实施时,可将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第一缠绕单元103宽度的2.5倍。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弯折的hdmi线,由于在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设置了一个合理的间距,使得抗弯折的hdmi线整体上处处具有抗弯折性能,即使对抗弯折的hdmi线的某一个位置进行多次弯折,也不会发生断线问题,从而提高了抗弯折的hdmi线的整体抗弯折性能。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的缠绕角度为与第一芯材101成30~60度夹角。上述述第一缠绕单元103的缠绕角度为与第一芯材101成30~60度夹角可以理解为先将第一芯材101水平放置,将第一缠绕单元103绕第一芯材101缠绕时,每一根信号传输线102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锐角)即为与第一芯材101之间的夹角。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的缠绕角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如果第一缠绕单元103的缠绕角度过大,会导致连接相邻第一缠绕单元103的信号传输线向水平方向倾斜,影响这段抗弯折的hdmi线的抗弯折性能。如果第一缠绕单元103的缠绕角度过小,那么第一缠绕单元103自身的信号传输线会向水平方向倾斜,影响第一缠绕单元自身信号传输线的抗弯折性能,所以在设置缠绕角度时,应既关注第一缠绕单元103自身信号传输线的抗弯折性能,又关注第一缠绕单元103之间信号传输线的抗弯折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经过申请人无数次的实验证明,将缠绕角度设置为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与第一芯材101成30~60度夹角,可保证抗弯折的hdmi线整体上保持较好的抗弯折性能,而不会导致某一部分的抗弯折性能降低。

进一步,为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所述的抗弯折的hdmi线的抗弯折性能,此时pe线组200也可以采用与信号传输线组100相类似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抗弯折的hdmi线中信号pe线组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所述pe线组的第一实施例,所述pe线组200包括第二芯材201和缠绕于所述第二芯材201表面的若干根电源线202;缠绕于所述第二芯材202表面的若干根电源线202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二缠绕单元203;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中所述包括的若干根电源线202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宽度的2~4倍。

其中,所述pe线组200采用与所述信号传输线组相类似的缠绕结构后,在相邻第二缠绕单元203之间的间距为第二缠绕单元203宽度的2~4倍时,既能保证提供较大的弯折空间,达到抗弯折性能要求,同时对于相邻第二缠绕单元203之间的电源线而言,其不至于往横向倾斜过多角度,且长度不至于过长,可避免这部分电源线在多次弯折时发生断线的问题。例如,具体实施时,可将相邻第二缠绕单元20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第二缠绕单元203宽度的2.5倍。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的缠绕角度为与第二芯材201成30~60度夹角。

其中,上述述第一缠绕单元103的缠绕角度为与第一芯材101成30~60度夹角可以理解为先将第一芯材101水平放置,将第一缠绕单元103绕第一芯材101缠绕时,每一根信号传输线102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锐角)即为与第一芯材101之间的夹角。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的缠绕角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如果第二缠绕单元203的缠绕角度过大,会导致连接相邻第二缠绕单元203的电源线向水平方向倾斜,影响这段抗弯折的hdmi线的抗弯折性能。如果第二缠绕单元203的缠绕角度过小,那么第二缠绕单元203自身的电源线会向水平方向倾斜,影响第一缠绕单元自身电源线的抗弯折性能,所以在设置缠绕角度时,应既关注第二缠绕单元203自身电源线的抗弯折性能,又关注第二缠绕单元203之间电源线的抗弯折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经过申请人无数次的实验证明,将缠绕角度设置为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与第二芯材201成30~60度夹角,可保证抗弯折的hdmi线整体上保持较好的抗弯折性能,而不会导致某一部分的抗弯折性能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103包括具有设定线径的导电芯材、包覆在所述导电芯材之外的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导电芯材之间的隔离层。

具体选择使用的电源线10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确定。例如更大的线径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以及通过合适的隔离层来降低电源传输过程中造成的电磁干扰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信号传输线组100中包括4根信号传输线102,4根信号传输线102并排缠绕在所述第一芯材101的表面。所述pe线组200包括7根电源线202,7根电源线202并排缠绕在所述第二芯材201的表面。通过设置4根信号传输线102,其中每一根信号传输线102包括双绞信号线组1021和一根内设地线1022,而双绞信号线组1021又是包括两根信号线,故4根信号传输线102一共包括8根信号线和4根内设地线1022(即4根信号传输线102中包括了12条线);且通过设置7根电源线202、并和4根信号传输线102中所包括了12条线以及1根外设地线300组成所述抗弯折的hdmi线的20根线,符合hdmi规格书中所规定的hdmi接口的标准。

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缠绕单元103和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的抗折弯功能,需对第一缠绕单元103和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进行结构优化。具体的,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中相邻的信号传输线102之间的螺距为所述信号传输线102直径的0.1-2倍;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中相邻的电源线202之间的螺距为所述电源线202直径的0.1-2倍。

这样对于第一缠绕单元103和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本身而言,便具有了弯折空间。在对该抗弯折的hdmi线进行弯折时,第一缠绕单元103和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中由于相邻的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为其提供了弯折空间,使第一缠绕单元103和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本身具有了一定的抗弯折性能。

当然,所述螺距的大小也不是可以随意制定的。所述螺距的过小会导致无法及时有效的缓冲,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和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中间的线断裂风险提高。而过大的螺距会使得第一缠绕单元103和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中间的线的缠绕角度过小,同样会导致断裂风险提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经过申请人无数次的实验,创造性的发现将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中相邻的信号传输线102之间的螺距为所述信号传输线102直径的0.1-2倍;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中相邻的电源线202之间的螺距为所述电源线202直径的0.1-2倍,可使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和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具有较好的抗弯折性能。但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将所述第一缠绕单元103中相邻的信号传输线102之间的螺距为所述信号传输线102直径的1倍;所述第二缠绕单元203中相邻的电源线202之间的螺距为所述电源线202直径的1倍,其表现出的抗弯折性能是最佳的。

显然,所述信号传输线102或电源线202的横截面通常是圆形,故上述对螺距的大小也是以直径来作为参考,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当信号传输线102或电源线202的的横截面也可以采用其他变形结构,例如多边形结构,或者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设置为其他结构。在信号传输线102或电源线202的横截面采用这些变形结构的情况下,那么相邻的信号传输线102之间的螺距可相应的设置为信号传输线102宽度的0.1~2倍,相邻的电源线202之间的螺距可相应的设置为电源线202宽度的0.1~2倍。

进一步,如图4a和图4b所示,其中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抗弯折的hdmi线中第一pe线子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抗弯折的hdmi线中第二pe线子组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所述pe线组的第二实施例,所述pe线组200包括第一pe线子组、第二pe线子组;

其中,所述第一pe线子组包括第三芯材301和缠绕于所述第三芯材301表面的4根电源线302;缠绕于所述第三芯材301表面的4根电源线302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三缠绕单元303;所述第三缠绕单元303中所述包括的4根电源线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三缠绕单元303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三缠绕单元303宽度的2~4倍;

所述第二pe线子组包括第四芯材401和缠绕于所述第四芯材401表面的3根电源线402;缠绕于所述第四芯材表面402的3根电源线402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四缠绕单元403;所述第四缠绕单元403中所述包括的3电源线402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四缠绕单元403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四缠绕单元403宽度的2~4倍。

其中,为了降低pe线组200的直径,可以将其划分为2根线进行加工,分别为第一pe线子组、第二pe线子组。其中,所述第一pe线子组包括第三芯材301和缠绕于所述第三芯材301表面的4根电源线302;缠绕于所述第三芯材301表面的4根电源线302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三缠绕单元303;所述第二pe线子组包括第四芯材401和缠绕于所述第四芯材401表面的3根电源线402;缠绕于所述第四芯材表面402的3根电源线402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四缠绕单元403。

在形成第三缠绕单元303与第四缠绕单元403的过程中,与所述pe线组的第一实施例中类似,也是形成缠绕单元,相邻的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的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

本实用新型经过申请人无数次的实验证明,在相邻第三缠绕单元303之间的间距为第三缠绕单元303宽度的2~4倍、相邻第四缠绕单元403之间的间距为第四缠绕单元403宽度的2~4倍时,既能保证提供较大的弯折空间,达到抗弯折性能要求,同时对于相邻第三缠绕单元303之间的电源线或相邻第四缠绕单元403之间的电源线而言,其不至于往横向倾斜过多角度,且长度不至于过长,可避免这部分电源线在多次弯折时发生断线的问题。例如,具体实施时,可将相邻第三缠绕单元30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第三缠绕单元303宽度的2.5倍,可将相邻第四缠绕单元40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第四缠绕单元403宽度的2.5倍。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4b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而绘制的结构示意图,在实际产品中,各芯线的直径非常小,所以在实际产品中,第一缠绕单元的宽度、第二缠绕单元的宽度、第三缠绕单元的宽度、及第四缠绕单元的宽度,以及相邻第一缠绕单元的间距、相邻第二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相邻第三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和相邻第四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都是非常小的,所以相邻第一缠绕单元之间、相邻第二缠绕单元之间、相邻第三缠绕单元之间、相邻第四缠绕单元之间的电源线或信号传输线并不会造成过于向芯材方向倾斜,其仍可保持在较佳的缠绕角度。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状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