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1958发布日期:2020-03-17 15:3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连接线。



背景技术:

耳机连接线或者音频连接线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线材,主要用于在播放器与扬声器或者耳机等换能设备之间传输音频数据。在其日常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耳机是一种便携式设备。因此,耳机连接线所受到的弯折和拉伸情况比较普遍,甚至经常出现缠绕的现象。

一方面,由于日常使用环境的需要,使得耳机连接线必须具有强大的抗弯折和拉伸的能力,才能够确保耳机可以被可靠的使用。另一方面,耳机连接线还需要保障信号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多的信号丢失,否则会对耳机的播放音质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弯折性能的同时可以保障音频信号传输稳定的耳机连接线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申请号为201220609213.0的中国实用专利中提供了一种新型超强的抗弯折且抗拉折的导电线,其具体是将铜丝绕接于防断丝导体的外侧,绕接的方式为螺纹旋转式绕接方式。

利用上述导电线的螺纹旋绕式结构可以提高线材的抗弯折性能,可达到重复折叠、弯曲百万次以上。但是,由于在实际产品中,其使用环境复杂多变,弯折的方式和次数千差万别,导致实际产品在真实环境下表现出的抗弯折性能与测试环境下的抗弯折性能具有较大差距。

因此,如何能够将该导电线的结构应用到耳机连接线中,提高其抗弯折性能的同时保障音频数据的可靠传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连接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连接线所存在的不耐弯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连接线。该耳机连接线包括多根导线、弹力丝线以及外绝缘护套;所述多根导线相互绝缘,并排缠绕在所述弹力丝线的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螺旋结构;相邻的所述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为所述螺旋结构宽度的2~4倍;所述外绝缘护套包裹在所述导线和弹力丝线之外。

进一步,所述螺旋结构与所述弹力丝线的夹角范围为30-60度。

进一步,所述螺旋结构的螺距为所述导线直径的0.1-2倍。

进一步,相邻的所述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为所述螺旋结构宽度的3倍,所述螺旋结构的螺距为所述弹力丝线的直径的1倍。

进一步,所述多根导线在所述弹力丝线的表面缠绕2至3层。

进一步,所述导线为漆包线,包括至少四根。

进一步,所述导线在所述弹力丝线的表面缠绕两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均分别缠绕有2根所述导线。

进一步,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裹所述弹力丝线以及在所述弹力丝线的表面缠绕的其中两根导线。

进一步,所述弹力丝线包括芳纶纤维丝。

进一步,所述耳机连接线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置在所述外绝缘护套的内侧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连接线,其使用并排缠绕的结构形式,通过控制相邻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等参数,使得各相邻螺旋结构之间将具有足够的弯折空间,在对耳机连接线进行弯折时,将会基于所述弯折空间来增大螺旋结构的实际宽度。

换言之,当对耳机连接线进行弯折操作时,这些线材会有足够的弯折余地,来抵消弯折操作对于螺旋结构的宽度增加要求,从而提高了线材的抗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耳机连接线包括:多根导线101、弹力丝线102以及外绝缘护套103。

其中,多根导线101之间是相互绝缘的导线,分别用于建立相应的电性连接通路。弹力丝线102是用于提供合适的弹性形变能力的基材,可以起到相应的支持作用。外绝缘护套103是包裹在所述导线101和弹力丝线102之外的护套,对内部的导线和弹力丝线起到绝缘保护,防止水汽、灰尘等的侵入等的作用。

该导线、弹力丝线以及外绝缘护套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使用相应线径、类型等的线材。例如,该导线可以选择使用符合规格要求的漆包线,该弹力丝线可以是芳纶纤维丝制成的黄丹丝,外绝缘护套可以由聚氨酯塑料制备获得,只需要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即可。

多根导线101并排缠绕在所述弹力丝线的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螺旋结构104。该螺旋结构是指缠绕在弹力丝线表面的可重复的最小单元,多根并排的导线按照相同角度缠绕,从而形成规则的,与弹簧类似的螺旋缠绕体。

具体使用的导线1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所确定,例如典型的双声道耳机连接线中,可以使用4根导线101,分别用于左声道、右声道、麦克风以及共用负极的电性连接。

多个螺旋结构10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图1中由f表示)。每个螺旋结构由导线的数量、导线的线径等所决定(图1中由e表示)。其中,相邻的所述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为所述螺旋结构宽度的2~4倍。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改进之处在于:相邻所述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为所述螺旋结构宽度的2~4倍,从而为各相邻螺旋结构之间将具有足够的弯折空间。

在对所述抗弯折线材进行弯折时,由于相邻螺旋结构之间具有较大的弯折空间,最终将会基于所述弯折空间来增大螺旋结构的实际宽度。换言之,当对所述耳机连接线进行弯折操作时,线材会有足够的弯折余地,来抵消弯折操作对于螺旋结构的宽度增加要求。

由于所述耳机连接线中,所述螺旋结构是重复且连续的,并且相邻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均为螺旋结构宽度的2~4倍,所以整个耳机连接线具有了较好的抗弯折性能。

一般而言,由于螺旋结构是由多根导线缠绕而成,而导线的实际尺寸很小,所以螺旋结构的实际尺寸也很小,故虽然相邻的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是螺旋结构宽度的2~4倍,但相邻的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也是很小的,而耳机连接线整体上相对于螺旋结构而言又是非常长的,所以最终得到的耳机连接线实际上处处都具有一个上述的弯折空间。

这对于耳机连接线而言,意义巨大,这意味着从整体上看,耳机连接线实际上是处处都具有抗弯折性能,不论是对耳机连接线的哪一个部分进行弯折,都会具有相应的弯折空间来缓冲螺旋结构宽度增大的要求。

应当说明的是,相邻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相邻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过小,则其提供的弯折空间较小,可能达不到抗弯折性能要求。如果相邻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过大,那么相邻螺旋结构之间连接的弹力丝线本身会向横向方向排布并且这种往横向方向排布的导线距离过长,在进行弯折操作时,相邻螺旋结构之间连接的弹力丝线将存在较大的断线风险,如果这部分导线发生断线,也会造成耳机连接线整体性的破损。

本实用新型经过申请人无数次的实验证明,在相邻的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为螺旋结构宽度的2~4倍时,既能保证提供较大的弯折空间,达到抗弯折性能要求,同时对于相邻的螺旋结构之间的导线而言,其不至于往横向倾斜过多角度,且长度不至于过长,可避免这部分线束在多次弯折时发生断线的问题。

在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相邻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为螺旋结构宽度的3倍,在此情况下,耳机连接线整体的抗弯折性能最佳,既能保证具有足够的弯折空间,同时相邻的螺旋结构之间的导线也不容易发生断线风险。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连接线由于在相邻的螺旋结构之间设置了一个合理的间距,使得耳机连接线整体上处处具有抗弯折性能,即使对耳机连接线的某一个位置进行多次弯折,也不会发生断线问题,从而提高了耳机连接线的整体抗弯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结构实际上存在着一个缠绕角度。该缠绕角度也会对耳机连接线的抗弯折性能存在影响。

假设将作为缠绕对象的弹力丝线水平放置,那么螺旋结构中的多根导线绕弹力丝线缠绕时,导线与弹力丝线之间的夹角(锐角)即为所述缠绕角度。

在本申请中,所述螺旋结构的缠绕角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如果螺旋结构的缠绕角度过大,会导致相邻的螺旋结构之间的导线与弹力丝线的方向贴近,导致连接相邻的螺旋结构的导线向水平方向倾斜,影响这段导线的抗弯折性能。

如果螺旋结构的缠绕角度过小,那么螺旋结构自身的导线会向水平方向倾斜,影响螺旋结构自身导线的抗弯折性能,所以在设置缠绕角度时,应既关注螺旋结构自身导线的抗弯折性能,又关注螺旋结构之间导线的抗弯折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经过申请人无数次的实验证明,将缠绕角度设置为30~60度的夹角,可保证线材整体上保持较好的抗弯折性能,而不会导致某一部分的抗弯折性能降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相邻的螺旋结构104之间的间距进行了限定,这样可以使线材在这些地方具有了抗弯折性能。但由于对线材进行弯折时,具体的弯折位置是不定的,如果螺旋结构中相邻的导线之间的螺距较小,那么螺旋结构104将首先由两端的导线开始松线(由于相邻螺旋结构104之间具有弯折空间),而螺旋结构104中间的导线由于螺距过小,造成中间的导线无法及时松线,仍处于原有结构,弯折造成的作用力无法缓冲,就可能造成中间的导线断线,

据此,可以进一步地对螺旋结构104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得在对耳机连接线进行弯折时,也能够满足螺旋结构104中的导线的宽度增大的要求,使螺旋结构104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弯折性能,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对相邻导线之间的螺距控制在导线直径的0.1~2倍,这样对于螺旋结构104本身而言,便具有了弯折空间。即,在对线材进行弯折时,螺旋结构104中由于相邻的导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为其提供了弯折空间,使螺旋结构104本身具有了一定的抗弯折性能。

当然,所述螺距的大小也不是可以随意制定的。所述螺距的过小会导致无法及时有效的缓冲,中间的导线断裂风险提高。而过大的螺距会使得导线的缠绕角度过小,造成导线往弹力丝线方向倾斜,同样会导致断裂风险提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经过申请人无数次的实验,创造性的发现将所述螺距设置为导线直径的0.1~2倍,可使螺旋结构104具有较好的抗弯折性能。但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所述螺距设置为导线直径的1倍,其表现出的抗弯折性能是最佳的。

显然,所述导线其横截面通常是圆形,故上述对螺距的大小也是以直径来作为参考,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导线的横截面也可以采用其他变形结构,例如多边形结构,或者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设置为其他结构。在导线横截面采用这些变形结构的情况下,那么所述导线之间的螺距可相应的设置为导线宽度的0.1~2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线还可以在所述弹力丝线的表面缠绕有2-3层,相邻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以分隔属于不同层的导线。

具体地,仅缠绕一层时,可以确保线材整体保持较强的抗弯折性能,但可传输的信号路数将会受到限制。如缠绕多层,则可以保证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但不可避免地会降低线材整体的抗弯折性能,并且缠绕的层数越多,那么抗弯折性能下降则越多,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推荐缠绕过多层数的导线,一般最多缠绕3层,优选是缠绕2层,以保证具有足够的抗弯折性能。

在缠绕多层导线时,可以在相邻层之间设置一隔离层(例如绝缘胶等),这样不同层之间的信号传输可以互不干扰。具体地,在缠绕一层多束导线之后,可在这一层多束导线表面包裹一层绝缘层,例如绝缘胶。然后在绝缘层上面继续缠绕新的多束导线,至于第二层的缠绕方式与第一层的缠绕方式相同,只是根据需要其最终得到的缠绕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有稍许不同,例如缠绕角度可以不同,缠绕截距可以不同。

但无论是哪种缠绕结构,其缠绕方式均为相同,即“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螺旋结构104,所述螺旋结构104中的导线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螺旋结构104之间的间距为所述螺旋结构104宽度的2~4倍”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导线101设置为4根,分别在每一层缠绕有两根导线101。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105。

其中的两根导线101缠绕在所述弹力丝线102的表面,在封装好隔离层105以后,另外两根导线101以相同的方式缠绕在所述隔离层的表面,并进一步的在外部套设外绝缘护套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连接线还可以包括铅箔等组成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置在所述外绝缘护套的内侧壁,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增强耳机连接线的信号传输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连接线,在螺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使用了多层缠绕的方式,可以具有与同轴线缆类似的效果,信号传输的质量更好,不容易在传输过程中衰减和受干扰。而且,使用的螺旋结构与传统的屏蔽双绞线、同轴线缆等相比,在抗弯折性能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很好的适用于耳机连接线的使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而绘制的结构示意图,在实际产品中,各芯线或者导线直径非常小,所以在实际产品中,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宽度以及相邻螺旋结构之间的间距都是非常小的,所以相邻螺旋结构之间的导线并不会造成过于向芯材方向倾斜,其仍可保持在较佳的缠绕角度。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状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