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8434发布日期:2019-12-31 15:46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变压器接线盒。



背景技术:

变压器由铁芯(或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它可以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最简单的铁心变压器由一个软磁材料做成的铁心及套在铁心上的两个匝数不等的线圈构成。变压器外壳上方设置有用于连接线缆的高低压出线端子,现有变压器的出线端子裸露安装在外壳上,没有配套的防护装置,长时间日晒雨淋,容易损坏,再加上缺乏线缆固定装置,使得线缆杂乱无章,容易因缠绕在一起而损坏,影响变压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接线盒,通过带线槽的阶梯式接线盒来解决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器接线盒,包括设置在变压器外壳上方的用于防护出线端的接线盒主体,出线端分为高压出线端和低压出线端,高压出线端和低压出线端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两侧,接线盒主体包括底壳和上盖,底壳的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出线端穿过的通孔,上盖对应高压出线端和低压出线端设置成阶梯状的高台阶和低台阶,高台阶和低台阶的前侧面均横向开设有用于线缆穿过的条形线槽。

进一步的,高台阶和低台阶上的条形线槽平行设置,且条形线槽内嵌设有可沿条形线槽横向滑移的卡线块。

进一步的,卡线块中心开设有用于线缆穿过的定位线孔。

进一步的,上盖盖合在底壳上方,且上盖和底壳两侧均设置有搭扣。

进一步的,底壳底部均匀设置有防滑垫块,防滑垫块通过胶水设置在底壳和变压器外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出线端设置在其中的接线盒,实现对出线端的有效保护,避免出线端裸露在外造成的损坏;接线盒上盖对应高低出线端进行阶梯状设置,且上盖侧面开设有线槽,便于将高低出线端上的线缆水平穿出,并通过活动卡线块对线缆进行限位固定,使得线缆和卡线块一一对应,实现对线缆的有序限位固定,提高接线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条形线槽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的底板示意图。

图中1.变压器外壳,2.高压出线端,3.低压出线端,4.底壳,5.上盖,6.高台阶,7.低台阶,8.条形线槽,9.卡线块,10.搭扣,11.防滑垫块,12.通孔,13.定位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变压器接线盒,包括设置在变压器外壳1上方的用于防护出线端的接线盒主体,出线端分为高压出线端2和低压出线端3,高压出线端2和低压出线端3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两侧,接线盒主体包括底壳4和上盖5,上盖5对应高压出线端2和低压出线端3设置成阶梯状的高台阶6和低台阶7,上盖5盖合在底壳4上方,且上盖5和底壳4两侧均设置有搭扣10,底壳4底部均匀设置有防滑垫块11,防滑垫块11通过胶水设置在底壳4和变压器外壳1之间。底壳4两端设置有带安装孔的安装板,底壳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上方,上盖5与底壳4分体设置,将上盖5盖合在底壳4上后,通过其两侧的搭扣10将上盖5和底壳4固定住,上盖5的设置对出线端进行了有效保护,避免出线端日晒雨淋,且上盖5侧面对应高压出线端2和低压出线端3分别设置有条形线槽8,以方便对连接在出线端上的线缆进行导向和固定,条形线槽8的位置与出线端顶端的位置在同一水平面,方便将线缆水平引出,从而避免线缆与出线端接头处松动,将线缆引出的同时不影响线缆与出线端的连接牢靠性,将条形线槽8开设在侧面不仅方便线缆水平引出,还避免了雨水直接灌入,保证了接线盒的正常使用。

如图2所示,高台阶6和低台阶7的前侧面均横向开设有用于线缆穿过的条形线槽8,高台阶6和低台阶7上的条形线槽8平行设置,且条形线槽8内嵌设有可沿条形线槽8横向滑移的卡线块9,卡线块9中心开设有用于线缆穿过的定位线孔13。卡线块9数量对应出线端数量进行设置,卡线块9和条形线槽8通过凹凸块镶嵌方式滑动连接,卡线块9中心开设有定位线孔13,使用时,将连接在出线端上的线缆从上盖5内侧面穿入并从上盖5外侧面穿出,线缆与卡线块9一一对应设置,线缆位置可以通过移动卡线块9进行调节,从而对线缆进行有序卡接和固定。

如图3所示,底壳4的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出线端穿过的通孔12,通孔12对应高低压出线端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开设,底壳4的底面通过3m胶黏贴有硅胶材质的防滑垫块11,防滑垫块11的底面上也设置有用于与变压器外壳1的上表面粘结的3m胶,从而将底壳4架起一定高度,避免底壳4与变压器外壳1直接接触,避免接触面间隙积水对底壳4或者变压器外壳1造成腐蚀生锈,以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