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线整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3675发布日期:2020-06-09 20:4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连接线整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加工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连接线整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产品都会涉及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线,该连接线可直接插接使用,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该连接线包括护套线、电子线等等,为了满足连接线的使用需求,通常会对其进行剥皮、穿套管、芯线整平、打端、浸锡等加工。

传统技术中多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连接线的芯线整平加工,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易出现芯线不平整影响后序加工精度的现象,从而无法保证连接线质量。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线整平装置,其实现了对连接线的芯线的两端的自动整平,避免出现芯线不平整影响后序加工精度的现象,且整平过程顺畅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线整平装置,包括线材固定机构、整平机构;

该线材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线材固定单元、第二线材固定单元及线材固定驱动单元;该线材固定驱动单元驱动第一线材固定单元、第二线材固定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连接线或释放连接线;

该整平机构包括第一端整平单元、第一端整平驱动单元、第二端整平单元、第二端整平驱动单元,该第一端整平驱动单元驱动第一端整平单元对连接线的芯线的第一端整平,该第二端整平驱动单元驱动第二端整平单元对连接线的芯线的第二端整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第一端整平单元、第一端整平驱动单元、第二端整平单元、第二端整平驱动单元的设置,并使第一端整平驱动单元驱动第一端整平单元对连接线的芯线的第一端整平,第二端整平驱动单元驱动第二端整平单元对连接线的芯线的第二端整平,使其实现了对连接线的芯线的两端的自动整平,避免出现芯线不平整影响后序加工精度的现象,且整平过程顺畅稳定。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应用于连接线穿套管打端子沾锡一体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切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弯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穿套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剥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剥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7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压紧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移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主要应用于对多芯线的连接线的整平加工,但并不局限于此;下面以其应用于连接线穿套管打端子沾锡一体机上作以说明;所述连接线穿套管打端子沾锡一体机其主要应用于多芯线的连接线的切断、弯折、穿套管、剥皮、整平、打端、浸锡,但并不局限于多芯线的连接线;以及,本文所述穿套管装置并不局限于套管的加工,也可为护套等其他用于包覆连接线的部件的加工。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描述中,一些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所述连接线穿套管打端子沾锡一体机包括机台201,于机台201上依制程顺序依次包括用于输送连接线的送线装置10、用于切断连接线的切断装置20、用于将连接线弯折的弯折装置30、用于将套管穿入连接线的穿套管装置40、用于对连接线的外皮进行剥皮的第一剥皮装置50、用于将连接线的芯线整平的整平装置60、用于对连接线的芯线的外皮进行剥皮的第二剥皮装置70、打端装置80及沾锡装置90;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送线装置10、切断装置20、弯折装置30、穿套管装置40、第一剥皮装置50、整平装置60、第二剥皮装置70、打端装置80及沾锡装置90均电性连接于控制装置。

具体而言,该送线装置10包括送线机构及送线驱动单元15,该送线驱动单元15驱动送线机构将连接线输送至切断装置20;所述送线机构包括第一送线座11、第二送线座12;所述第一送线座1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滚轮13,所述第二送线座1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滚轮14及若干套筒,若干套筒依次衔接于第二滚轮14,所述送线驱动单元15连接于第二送线座12上,若干第二滚轮14联动连接于送线驱动单元15。

该切断装置20包括切断机构及切断驱动单元23,该切断驱动单元23驱动切断机构将连接线切断;所述切断机构包括第一切断单元、第二切断单元,所述切断驱动单元23驱动第一切断单元、第二切断单元两者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切断连接线或释放连接线;

所述第一切断单元、第二切断单元分别为上切断单元21、下切断单元22,所述切断机构还包括切断座24、第一双向丝杠25、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所述切断驱动单元23、第一双向丝杠25均安装于切断座24上,所述切断驱动单元23连接于第一双向丝杠25,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切断单元21、第一双向丝杠25,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切断单元22、第一双向丝杠25;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切断单元21、下切断单元22均为切刀。

该弯折装置30包括弯折机构及弯折驱动单元,该弯折驱动单元驱动弯折机构将连接线进行弯折;所述弯折机构包括夹持定位机械手31、夹持弯折机械手32,所述弯折驱动单元包括驱动夹持定位机械手31的夹持定位驱动单元33、夹持弯折驱动单元34,该夹持弯折驱动单元34驱动夹持弯折机械手32相对夹持定位机械手31旋转;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装置30还包括上下升降机构35,所述上下升降机构35包括上下升降驱动单元351、上下升降移动块473352、上下升降滑轨353;所述上下升降移动块473352的一端连接于上下升降滑轨353,另一端通过固定板连接于上下升降驱动单元351;所述弯折机构连接于固定板。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装置30可将连接线的一端相对另一端实现180度的旋转,以实现其弯折,从而分别对连接线的两端同时进行穿套管。

该穿套管装置40包括套管输送机构、套管定位机构、连接线定位机构及移动机构47;该套管输送机构包括套管输送单元41及驱动套管输送单元41的套管输送驱动单元;该套管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套管定位单元、第二套管定位单元及套管定位驱动单元;该套管定位驱动单元驱动第一套管定位单元、第二套管定位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套管或释放套管;该连接线定位机构包括第一线材定位单元、第二线材定位单元及线材定位驱动单元46,该线材定位驱动单元46驱动第一线材定位单元、第二线材定位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连接线或释放连接线;该连接线定位机构连接于移动机构47,该移动机构47带动连接线定位机构可选择性地朝向套管定位机构位移或背离套管定位机构位移;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输送机构还包括有套管切断单元,所述套管切断单元包括第一套管切断单元、第二套管切断单元及套管切断驱动单元23;该套管切断驱动单元23驱动第一套管切断单元、第二套管切断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切断套管或释放套管。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切断单元、第二套管切断单元分别为上套管切断单元48、下套管切断单元49,所述套管切断驱动单元23驱动上套管切断单元48、下套管切断单元49两者在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切断套管或释放套管。

所述套管输送单元41包括第一套管输送滚筒411、第二套管输送滚筒412及衔接于第一套管输送滚筒411、第二套管输送滚筒412之间的套管衔接筒413,所述套管输送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套管输送驱动单元414、第二套管输送驱动单元415,所述第一套管输送驱动单元414、第二套管输送驱动单元415分别驱动连接于第一套管输送滚筒411、第二套管输送滚筒412,所述第一套管输送滚筒411、第二套管输送滚筒412之间留有用于套管通过的让位空间。

所述第一套管定位单元、第二套管定位单元分别为上套管定位单元42、下套管定位单元43,所述套管定位驱动单元驱动上套管定位单元42、下套管定位单元43两者在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套管或释放套管;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套管定位单元42、下套管定位单元43分别具有若干上定位齿、下定位齿,所述上定位齿、下定位齿依次交替间距设置,分别随着上套管定位单元42、下套管定位单元4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而位移,以相向位移靠近围构形成定位孔定位住套管或相背位移远离释放套管。

所述套管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双向丝杠、上衔接块、下衔接块,所述套管定位驱动单元连接于第二双向丝杠,所述上衔接块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套管定位单元42、第二双向丝杠,所述下衔接块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套管定位单元43、第二双向丝杠。

所述第一线材定位单元、第二线材定位单元分别为上线材定位单元44、下线材定位单元45,所述线材定位驱动单元46驱动上线材定位单元44、下线材定位单元45两者在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连接线或释放连接线;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材定位驱动单元46分别通过上驱动臂461、下驱动臂462连接于上线材定位单元44、下线材定位单元45,所述上线材定位单元44、下线材定位单元45分别具有若干上定位齿、下定位齿,所述上定位齿、下定位齿依次交替间距设置,分别随着上线材定位单元44、下线材定位单元45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而位移,以相向位移靠近围构形成定位孔定位住套管或相背位移远离释放套管。

以及,所述移动机构47包括移动座及安装于移动座上的移动驱动单元471、移动轮472、移动块473、移动滑轨474,所述移动轮472连接于移动驱动单元471;所述移动块473的一端通过皮带连接于移动轮472,另一端适配于移动滑轨474上;所述连接线定位机构通过定位板连接于移动块473。

该第一剥皮装置50包括第一剥皮单元、第二剥皮单元及第一剥皮驱动单元53;该第一剥皮驱动单元53驱动第一剥皮单元、第二剥皮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连接线并对连接线进行剥皮或释放连接线;

其中,所述第一剥皮单元、第二剥皮单元分别为第一上剥皮单元51、第一下剥皮单元52,所述第一剥皮驱动单元53驱动第一上剥皮单元51、第一下剥皮单元52两者在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连接线并对连接线进行剥皮或释放连接线。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剥皮装置50还包括有第三双向丝杠54,所述第一上剥皮单元51、第一下剥皮单元52分别连接于第三双向丝杠54,所述第三双向丝杠54连接于第一剥皮驱动单元53。所述第一剥皮装置50还包括有横向移动机构601,所述横向移动机构601包括横向移动驱动单元672,所述横向移动驱动单元672连接有承接座,所述第一上剥皮单元51、第一下剥皮单元52、第一剥皮驱动单元53均安装于承接座上,所述横向移动驱动单元672驱动承接座横向移动。所述第一上剥皮单元51、第一下剥皮单元52均包括切刀。

该整平装置60包括线材固定机构、整平机构;该线材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线材固定单元、第二线材固定单元及线材固定驱动单元63;该线材固定驱动单元63驱动第一线材固定单元、第二线材固定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连接线或释放连接线;该整平机构包括第一端整平单元68、第一端整平驱动单元684、第二端整平单元69、第二端整平驱动单元694,该第一端整平驱动单元684驱动第一端整平单元68对连接线的芯线的第一端整平,该第二端整平驱动单元694驱动第二端整平单元69对连接线的芯线的第二端整平;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线材固定单元、第二线材固定单元分别为上线材固定单元61、下线材固定单元62,所述线材固定驱动单元63驱动上线材固定单元61、下线材固定单元62两者在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连接线或释放连接线。

以及,所述线材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座64及设置于固定座64上的线材辅助定位单元65、上下升降移动机构66,所述线材辅助定位单元65包括辅助机械手651及驱动辅助机械手651的辅助驱动单元652,所述上下升降移动机构66包括移动件661及驱动移动件661的上下升降移动驱动单元662,所述第一线材固定单元、第二线材固定单元、线材固定驱动单元63均连接于移动件66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材固定机构还包括横向移动单元67,所述横向移动单元67连接于固定座64上,所述横向移动单元67包括横向移动杆671及驱动横向移动杆671的横向移动驱动单元672,所述横向移动杆671连接有横向移动块473,所述上下升降移动驱动单元662安装于横向移动块473上。

所述第一端整平单元68包括第一端整平杆681、第一下压件682、第一下压座683,所述第一端整平驱动单元684安装于第一下压座683上,所述第一下压件682可上下升降式连接于第一端整平驱动单元684,所述第一端整平杆681可旋转式安装于第一下压座683上;所述第一端整平驱动单元684驱动第一下压件682可选择性地向下位移或向上位移,以联动第一端整平杆681脱离芯线或压紧芯线;

所述第二端整平单元69包括第二端整平杆691、第二下压件692、第二下压座693,所述第二端整平驱动单元694安装于第二下压座693上,所述第二下压件692可上下升降式连接于第二端整平驱动单元694,所述第二端整平杆691可旋转式连接于第二下压件692上;所述第二端整平驱动单元694驱动第二下压件692可选择性地向下位移或向上位移,以联动第二端整平杆691压紧芯线或脱离芯线;所述第一端整平杆681、第二端整平杆691的一端均设置有用于整平芯线的压轮602,以通过压轮602对芯线进行整平。

所述整平装置60还包括有横向移动机构601,所述横向移动机构601包括横向联动杆6011及驱动横向联动杆6011的横向驱动单元6012,所述第一下压座683连接于横向联动杆6011;还有,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压座693上设置有用于承接芯线的承接台6931,所述第一端整平杆681、第二端整平杆691均往复运动于承接台6931上方,以将承接台6931作为工作台设置。

该第二剥皮装置70包括芯线固定单元、芯线剥皮单元,该芯线固定单元包括第一芯线固定单元、第二芯线固定单元及芯线固定驱动单元73,该芯线固定驱动单元73驱动第一芯线固定单元、第二芯线固定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芯线或释放芯线;该芯线剥皮单元包括第三剥皮单元、第四剥皮单元及第二剥皮驱动单元79;该第二剥皮驱动单元79驱动第三剥皮单元、第四剥皮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芯线并对芯线进行剥皮或释放芯线;所述连接剥皮装置为该第二剥皮装置70;

其中,所述第一芯线固定单元、第二芯线固定单元分别为上芯线固定单元71、下芯线固定单元72,所述芯线固定驱动单元73驱动上芯线固定单元71、下芯线固定单元72两者在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芯线或释放芯线。

所述芯线固定单元还包括第一芯线合拢单元、第二芯线合拢单元及合拢驱动单元76,所述合拢驱动单元76驱动第一芯线合拢单元、第二芯线合拢单元两者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合拢或相背位移分离,以合拢芯线或释放芯线;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芯线合拢单元、第二芯线合拢单元分别为左芯线合拢单元74、右芯线合拢单元75,所述合拢驱动单元76驱动左芯线合拢单元74、右芯线合拢单元75两者在左右方向上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合拢或相背位移分离,以合拢芯线或释放芯线。

所述第三剥皮单元、第四剥皮单元分别为第二上剥皮单元77、第二下剥皮单元78,所述第二剥皮驱动单元79驱动第二上剥皮单元77、第二下剥皮单元78两者在上下方向上可选择性地相向位移靠近或相背位移远离,以夹持住芯线并对芯线进行剥皮或释放芯线。所述芯线剥皮单元还包括有第四双向丝杠701,所述第四双向丝杠701连接于第二剥皮驱动单元79,所述第二上剥皮单元77、第二下剥皮单元78分别连接于第四双向丝杠701;以及,优选地,所述第二上剥皮单元77、第二下剥皮单元78均包括有切刀。

所述芯线剥皮单元还包括有左右移动机构702、前后移动机构703;所述左右移动机构702连接于前后移动机构703上,所述左右移动机构702包括左右移动板7021、左右滑轨7022及左右移动驱动单元7023,所述左右移动板70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右滑轨7022、左右移动驱动单元7023,所述第四双向丝杠701、芯线剥皮单元通过安装座连接于左右移动板7021;所述前后移动机构703包括前后移动板7031、前后滑轨7032及前后移动驱动单元7033,所述前后移动板70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后滑轨7032、前后移动驱动单元7033,所述左右移动机构702通过承接块7034连接于前后移动板7031上。

该打端装置80包括定位座81、安装于定位座81上的打端机构82及驱动打端机构82的打端驱动单元83;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打端装置80设置有两个,以对弯折后的连接线的两端进行分别进行打端,另外,所述打端装置80可采用本领域现有的打端设备,只需满足其可对连接线进行打端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该浸锡装置包括沾锡机构91,该沾锡机构91包括锡炉92以及安装于锡炉92上的刮锡板、用于驱动刮锡板移动的刮锡气缸。所述浸锡装置可采用本领域现有的浸锡设备,只需满足其可对连接线进行浸锡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打端装置80与浸锡装置之间设置有取料装置104,所述取料装置104包括取料机械手1041;还设置有下料机构105,所述取料装置104往复运动于打端装置80、浸锡装置、下料机构105之间。

以及,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移送装置101,所述移送装置101包括基座1011及安装于基座1011上的移送机构、驱动移送机构的移送驱动机构1012、辅助定位机构;所述移送机构包括移送块1013、移送轨道1014、移送板1015,所述移送块1013连接于移送驱动机构1012,所述移送块1013适配于移送轨道1014上,所述移送板1015连接于移送块1013,所述辅助定位机构安装于移送板1015上;其中,所述辅助定位机构包括两个辅助夹持机械手1016,每个辅助夹持机械手1016均连接有辅助定位驱动单元1017;随着移送机构的移动,辅助夹持机械手1016往复运动于各个工位之间。

还包括压紧定位装置102,所述压紧定位装置102包括压紧座1021及设置于压紧座1021上的压紧机构1022,所述机台201上设置有若干加工工位,所述压紧机构1022设置于相应的加工工位上方;对应整平装置60、第二剥皮装置70的加工工位,于压紧座1021上均设置有辅助夹紧机构,所述辅助夹紧机构包括夹紧机械手1023及驱动夹紧机械手1023的辅助夹紧驱动单元1024。

所述机台201上还设置有衔接装置103,所述衔接装置103包括输送轨道1031及设置有输送轨道1031上的承载装置,所述衔接装置103还包括衔接座1032及驱动衔接座1032的衔接驱动单元1033,所述衔接座1032可移动式设置于输送轨道1031上,所述承载装置安装于衔接座1032上。所述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座1034、驱动承载座1034移动的承载驱动单元1035、安装于承载座1034上的定位单元;所述承载装置随衔接座1032的移动往复运动于第二剥皮装置70、打端装置80之间。

以上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机构均视实际需求可以为气缸驱动或电机驱动,当然,并不局限于气缸驱动、电机驱动,在此,不做赘述。

其大致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由送线装置10的送线驱动单元15驱动送线机构输送送线机构至切断装置20;其次,由切断装置20的切断驱动单元23驱动切断机构将连接线切断;然后,由弯折装置30的弯折驱动单元驱动夹持定位机械手31夹持住连接线,夹持弯折机械手32夹持连接线并进行弯折至所设定角度,使连接线弯折;然后,由移送装置101将弯折后的连接线输送至穿套管装置40,穿套管装置40的上线材定位单元44、下线材定位单元45夹持定位住弯折后的连接线,由穿套管装置40的套管输送单元41输送套管,套管切断单元切断套管,上套管定位单元42、下套管定位单元43夹持定位柱套管,然后由移动机构47联动上线材定位单元44、下线材定位单元45夹持定位住弯折后的连接线朝向套管移动,以将套管套入连接线内,并使连接线的两端露出套管外;穿套管完成后由移送装置101将穿好套管的连接线输送至第一剥皮装置50,由第一剥皮装置50对连接线的两端的外皮进行剥皮,以露出连接线的芯线;然后,由移送装置101将剥皮好的套有套管的连接线输送至整平装置60,由整平装置60的上线材固定单元61、下线材固定单元62将连接线固定,然后,第一端整平单元68的第一端整平驱动单元684驱动第一端整平杆681的压轮602压紧芯线,并同时在横向移动机构601的驱动下横向移动,以对连接线的芯线的第一端(即切口端,也是前端)进行整平,同时,第二端(后端)整平驱动单元驱动第二端整平杆691的压轮602压紧芯线,以对连接线的芯线的第二端进行整平;整平完成后,由移送装置101将整平好芯线的套有套管的连接线输送至第二剥皮装置70,由第二剥皮装置70的第一芯线合拢单元、第二芯线合拢单元相向位移将散乱的芯线合拢,再由上芯线固定单元71、下芯线固定单元72固定住芯线,然后第二上剥皮单元77、第二下剥皮单元78对芯线进行剥皮;剥皮完成后,由衔接装置103将承载并依次输送至两个打端装置80进行打端,打端完成后,输送至浸锡装置进行浸锡,浸锡完成后下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