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6895发布日期:2020-05-20 02:36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所述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属于通讯线缆配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射频线缆制造过程中,为测试监控线缆的相关电气性能,如:线缆阻抗(impedance)、驻波比(vswr)、回波损耗(returnloss)、衰减(attenuation)、相位(phase)等参数,传统连接器的做法是需要将线缆焊接于不同规格的射频连接器,且每个测试项目需要焊接多条不同长度线缆及射频连接器接头。射频连接器接头焊接后不能重复使用,造成测试效率低、测试误差大以及测试费用高。另外,因焊接工艺或焊接人员的熟练度的差异,焊接后线缆所测性能参数不能充分反馈出线缆的实际性能指标,误差大,且造成线缆品质误判、产线停机复测等,造成生产大量线缆报废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且测试结果准确的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用于将不同规格的射频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电性连接,所述同轴线缆包括内导体、包覆所述内导体的内绝缘体、包覆所述内绝缘体的编织层和包覆所述编织层的外被绝缘体,所述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本体部、容纳在所述本体部内的绝缘体、安装在所述绝缘体内的导体、容纳在所述本体部内并临近所述绝缘体设置的弹性件及与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且用于对所述弹性件进行限位的固定件,所述导体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同轴线缆的所述内导体连接的第一插接孔、靠近所述射频连接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射频连接器电连接的第二插接孔,剥离所述编织层和所述内绝缘体的所述内导体穿过所述弹性件之后插入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所述弹性件向剥离所述外被绝缘体的所述编织层施加弹性挤压力以固定所述同轴线缆。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同轴的第二固定环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的若干弧形弹片,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和若干所述弧形弹片围设成一个容纳已剥离所述外被绝缘体的所述同轴线缆的通道,所述弧形弹片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中心线的方向弯曲。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端用于将不同规格的所述射频连接器固定安装到所述本体部上的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外围设置螺纹,使不同规格的所述射频连接器固定安装到所述本体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的内部设有容纳所述连接件的第一安装孔、容纳所述弹性件的第二安装孔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安装在所述连接件的内部,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安装所述绝缘体的第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设有贯穿所述绝缘体且用于固定所述导体的固定孔,所述导体的外周设有供所述绝缘体卡入的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的连接通道,使所述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插接端穿过所述连接件后与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二插接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对所述弹性件进行限位以阻止所述弹性件脱离所述本体部的挡止部及与所述弹性件的所述通道连通的通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采用带有弹性挤压力的所述弹性件对所述同轴线缆进行固定,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能够匹配所述编织层外径在3.2-4.0mm范围内的同轴线缆,匹配性高、测试效率高,同时,不需要采用焊接工艺固定所述射频连接器和所述同轴线缆,简化了生产制造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同轴线缆插入本实用新型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3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同轴线缆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将不同规格的射频连接器(未图示)与同轴线缆200电性连接的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100,其包括本体部1、容纳在所述本体部1内的绝缘体2、安装在所述绝缘体2内的导体3、容纳在所述本体部1内并临近所述绝缘体2设置的弹性件4、与所述本体部1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且用于对所述弹性件4进行限位的固定件5及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的另一端用于将不同规格的所述射频连接器固定安装到所述本体部1上的连接件6。

参照图5所示,所述同轴线缆200包括内导体201、包覆所述内导体201的内绝缘体202、包覆所述内绝缘体202的编织层203和包覆所述编织层203的外被绝缘体204,其中,所述编织层203为导电材料。

结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本体部1的内部设有容纳所述连接件6的第一安装孔11、容纳所述弹性件4的第二安装孔12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的容纳孔13,所述容纳孔1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的直径。

所述绝缘体2安装在所述连接件6的内部,所述连接件6上设有安装所述绝缘体2的第三安装孔61。所述绝缘体2外轮廓呈圆柱体状,所述绝缘体2的中部设有沿平行于所述绝缘体2的中心线的方向贯穿所述绝缘体2且用于固定所述导体3的固定孔21,所述导体3的外周设有供所述绝缘体2卡入的环形凹槽33,所述导体3穿过所述绝缘体2的所述固定孔21,所述绝缘体2卡入所述导体3的所述环形凹槽33内,从而限制所述导体3与所述绝缘体2之间的相对移动。

所述导体3靠近所述弹性件4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同轴线缆200的所述内导体201连接的第一插接孔31、靠近所述连接件6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射频连接器电连接的第二插接孔32,通过所述导体3将所述同轴线缆200和所述射频连接器电性连接在一起。

所述弹性件4包括第一固定环41、与所述第一固定环41同轴的第二固定环42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环41和所述第二固定环42之间的若干弧形弹片43,所述第一固定环41、所述第二固定环42和若干所述弧形弹片43围设成一个容纳已剥离所述外被绝缘体204的所述同轴线缆200的通道45,所述同轴线缆200依次穿过所述通道45和所述容纳孔13后与所述导体3的所述第一插接孔31连接。具体地,所述同轴线缆200在与所述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100连接前需要将包覆所述编织层203的外被绝缘体204剥离而露出编织层段,接着将部分编织层段的编织层203以及内绝缘体202剥离而露出所述内导体201,所述同轴线缆200插入所述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100后,剥离所述编织层203和所述内绝缘体202的所述内导体201插接在所述导体3的所述第一插接孔31内、剥离所述外被绝缘体204的所述编织层203容纳在所述弹性件4的所述通道45内、未剥离所述外被绝缘体204的所述同轴线缆200暴露于所述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100的外部。所述弧形弹片43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环41和所述第二固定环42的中心线的方向弯曲,因此,若干所述弧形弹片43分别沿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环41和所述第二固定环42的中心线的径向方向上向所述编织层203施加挤压力,对所述同轴线缆200起到固定作用,同时,因为所述通道45由所述弧形弹片43围设而成,使得所述通道45内能够穿设所述编织层203外径在3.2-4.0mm范围内的所述同轴线缆200,测试匹配性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5可为螺帽,通过螺纹与所述本体部1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件5上设有挡止部51,通过所述挡止部51对所述弹性件4进行限位以阻止所述弹性件4脱离所述本体部1。所述固定件5上设有与所述弹性件4的所述通道45连通的通孔52,以便于所述同轴线缆200穿过所述固定件5。

所述连接件6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1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外围设置螺纹以便于将不同规格的所述射频连接器固定安装到所述本体部1上。所述连接件6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61连通的连接通道62,以便于所述射频连接器的插接端穿过所述连接件6后与所述导体3的所述第二插接孔32连接。

在对同轴电缆进行电性能测试前,先将所述射频连接器插接到所述导体3的所述第二插接孔32内固定好;然后将所述同轴线缆200的所述外被绝缘体204、所述编织层203和所述内绝缘体202分别剥离预定长度,接下来,将剥离部分所述外被绝缘体204、所述编织层203和所述内绝缘体202的所述同轴线缆200依次穿过所述通道45和所述容纳孔13,然后将所述同轴线缆200的所述内导体201插入所述导体3的所述第一插接孔31内、剥离所述外被绝缘体204的所述编织层203被所述弹性件4的所述弧形弹片43弹性挤压而固定。另外,所述固定件5组装到所述本体部1上对所述弹性件4进行限位。当需要拔出所述同轴线缆200时,只需要一手抓住所述本体部1、一手抓住同轴电缆,稍微用力即可拔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100采用带有弹性挤压力的所述弹性件4对所述同轴线缆200进行固定,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快插射频同轴连接器100能够匹配所述编织层203外径在3.2-4.0mm范围内的所述同轴线缆200,匹配性高、测试效率高,同时,不需要采用焊接工艺固定所述射频连接器和所述同轴线缆200,简化了生产制造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所述连接件6,采用所述本体部1连接所述射频连接器和固定所述绝缘体2,所述连接件6上的螺纹和所述连接通道62可以开设在所述本体部1上。另外,所述连接件6和所述固定件5与所述本体部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卡扣连接等。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